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
2、二级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 D(Drug and fluids):给药和输液 • E(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监测 • F(Fibrillation treatment):心室纤颤治疗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
BLS生物链的变化—由4环--5个环
1. 快速识别及启动急救系统 2. 早期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第
1个环:早期识别求救 2个环:早期CPR
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 气样呼吸),立即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系统EMSS,并要求带 除颤器(AED)。
救命黄金 时间4-6分钟
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 意识突然丧失,重呼轻拍没反应,伴有局部或全身短阵抽搐
• 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血压测不出
• 呼吸断续、叹气样,随后停止。(敞开衣服,看胸腹是否有呼吸 运动起伏! )
• 瞳孔散大
• 口唇、颜面青紫,尸癍
心跳骤停的临床判断标准
• ㈠ 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 •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3、瞳孔散大;
resuscitation CPCR)
心肺复苏技术发展史
1732年,苏格兰医生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
1956年,首次报道电击除颤成功抢就1例心室纤颤患者;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问世,并与口对口呼吸组成基本的 心肺复苏术(CPR);并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 颤成为基本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在医务人员中普及此法; 1975年,开展了进一步生命支持,并举办CPR学习班; 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提出了生物链; 2000年,颁布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修订了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