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性支出:政府投资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
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
在购买性支出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1.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
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1.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直接影响需求总量。
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消费需求,而个人消费需求中有一部分如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政府事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军队官兵等的消费需求是必须通过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才能形成的。
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所进行的大量订货的刺激下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政府部门本身的消费需求的增减变动会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
(1)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企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扩大生产规模。
在各个企业相互刺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导致一系列企业的生产普遍增长。
(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社会总需求紧缩,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
2.对分配的影响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分配。
经济师考试中级财政税收知识点:购买性支出经济师考试中级财政税收知识点:购买性支出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号角已经吹响,考生准备好了吗,看看店铺整理的知识点,也许能为你的双翼增添助力。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支出(一)行政管理费支出掌握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二)熟悉国防支出熟悉国防费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一)教育支出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
但其中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混合产品。
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二)科学研究支出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经费),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
(三)卫生支出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
主题讨论:购买性支出“购买什么”?所谓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前者如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者如各级政府的公共投资支出。
一、谁来购买?要搞清楚购买性支出购买什么?先要搞清楚谁来购买。
财政支出是政府花出去的,构成政府的是政府各部门,因此财政支出由政府各部门花出去。
政府各部门是购买的主体。
要了解政府部门支出、购买的情况,就要了解政府的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第三章学习单元2里介绍了查阅我国政府部门预算的方式,下图是我国财政部2018年部门预算(决算)的一部分。
从上图来看,除“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外,其他支出都属于购买性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属于购买劳务,“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都属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但是前者不形成资产,后者要形成资产。
三、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1)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不同,私人消费主要是用于私人目的,政府消费通常是为了公共目的,所以政府消费支出也称为公共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是指财政为满足公共需要用于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主要包括:(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立法活动、一般行政管理和外交事务;(2)公共秩序与安全支出,指对司法、警察、消防和监督等机构的拨款;(3)国防支出,主要用于维持武装力量;(4)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对于“政府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消费性质稍有争议,有观点认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虽然不会形成有形的资产,但是会提高人的素质,会形成人力资产。
公共消费支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共消费支出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第二,就其本质来说,公共消费支出满足的是纯公共需要,这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2)政府投资支出。
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也不一样,私人投资更多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盈利预期,政府投资因为资金来源的成本低(税收)以及政府的属性(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投资更多涉足具有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购买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购买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在经济学中,投资是指用于购买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而消费是指家庭除购买住房以外的支出,显然,这是以支出是否形成资本性资产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按同样标准,财政的购买支出也可以划分为公共投资支出和公共消费支出。
第一节公共投资概述一、公共投资的含义购买支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消费性支出外,它还包括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即公共投资。
所谓公共投资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
我国的公共投资性支出在数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与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总和。
与公共投资相对应的是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等的差异,二者在不同国家所占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中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小;欠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较大。
公共投资之所以成为社会总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投资弥补了投资领域的“市场失败”。
这可以分三种情况看:一是那些投资资金巨额、建设周期长且具有很大风险性的项目,企业和个人难以承担或不宜承担,只有政府能凭借其强大的筹资能力和偿还投资债务、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承担和加快这些项目的建设。
二是存在外部效应,具有社会效益而不能立刻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等非盈利性固有定资产项目,由于其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数额大,且投资难以收回等特点,因而一般企业和个人不愿承担,这需要政府投资介入,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
三是对一些具有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部门,只有公共财政投资的介入,才能改变其落后状态。
(2)公共投资是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从调节方式来看,公共投资本身属于直接调节方式,因为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上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况,直接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购置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在经济学中,投资是指用于购置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而消费是指家庭除购置住房以外的支出,显然,这是以支出是否形成资本性资产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按同样标准,财政的购置支出也可以划分为公共投资支出和公共消费支出。
第一节公共投资概述一、公共投资的含义购置支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消费性支出外,它还包括一个十分重要的局部,即公共投资。
所谓公共投资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
我国的公共投资性支出在数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与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总和。
与公共投资相对应的是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
由于经济开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等的差异,二者在不同国家所占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说来,兴旺国家中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小;欠兴旺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较大。
公共投资之所以成为社会总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投资弥补了投资领域的“市场失败〞。
这可以分三种情况看:一是那些投资资金巨额、建设周期长且具有很大风险性的工程,企业和个人难以承担或不宜承担,只有政府能凭借其强大的筹资能力和归还投资债务、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承担和加快这些工程的建设。
二是存在外部效应,具有社会效益而不能立刻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社会根底设施建设、公共工程等非盈利性固有定资产工程,由于其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数额大,且投资难以收回等特点,因而一般企业和个人不愿承担,这需要政府投资介入,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开展。
三是对一些具有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部门,只有公共财政投资的介入,才能改变其落后状态。
〔2〕公共投资是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从调节方式来看,公共投资本身属于直接调节方式,因为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开展的要求,结合市场上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况,直接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名词解释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资源购买的支出。
这些支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进行解释,并深入探讨其意义与影响。
一、宏观经济视角下的政府购买性支出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国家经济投入和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购买各种资源和服务,为国家提供公共品,如教育、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刺激了需求,带动了国内市场的运转和发展;二是通过支出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加了消费需求和投资动力。
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理论基础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政府购买性支出被视作刺激经济增长和克服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衰退时期,私人投资减少,消费需求下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从而阻碍经济的复苏。
政府通过增加购买性支出,扩大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间接推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其次,政府购买性支出也与公共财政理论相关。
政府购买性支出是公共支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需求方面的作用。
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将对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三、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影响与挑战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合理的购买性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
例如,政府增加在教育和卫生保健领域的支出,将为国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和健康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政府购买性支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需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
购买性支出如果不合理、缺乏规划和监管,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