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实验原理(1)
- 格式:doc
- 大小:101.04 KB
- 文档页数:2
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气体体积的计算和测量。
而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状况的定义。
在化学中,标准状况通常指的是温度为0摄氏度(273.15K)和压强为1大气压(101.325kPa)的状态。
在这种条件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被定义为标准摩尔体积,通常用V_m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R代表气体常数,T代表温度。
在标准状况下,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简化为PV=nRT=1RT,因为1mol气体的摩尔数为1。
代入标准状况下的温度和气体常数,我们可以得到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V_m=22.414L。
除了理论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通过使用气体收集瓶和水柱法,我们可以测量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1mol气体的体积是多少,并且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气体体积作为实验数据来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或者反应的产物。
在工业生产中,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也被用来进行气体的储存和运输,以及计算气体的产量和消耗量。
总的来说,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气体相关实验和工业生产,为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对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能够对这一重要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一、实验原理: 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气体)n V (n=M m)说明: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数据难以直接测定,可通过测定反应物的质量来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通过测定气体排出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也就是把不方便操作的目标量转化为操作方便的可测量。
Mg+H 2SO 4 → MgSO 4+H 2 ↑Vm=(镁)(液体)n V =24(镁)(液体)m V二、主要实验装置(气体体积测定仪):(A 瓶:气体发生器 B 瓶:储液瓶 C 瓶:液体量瓶) 三、操作步骤(1234) 一次称量(镁带质量) 二次加料(镁带和20mL 水)三次使用注射器(两次抽气,一次加硫酸)四个数据(镁带质量、稀硫酸体积、反应结束后从B 瓶中抽取的气体体积、C 瓶中液体体积) 四、关键操作: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把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塞紧,储液瓶内导管中液面上升,且上升的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可确认气密性良好。
(2)从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处用注射器向其中诸如一定量的水,如果储液瓶内导管中的液面上升,且上升的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3)从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处用注射器抽出一定量的空气,如果储液瓶内导管口产生气泡,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4)用手捂气体发生器一段时间,如果储液瓶内导管中液面上升,手松开后,液面又恢复至原位置,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2、保证镁带反应完。
①硫酸足量②控制镁带的质量在0.100~0.110之间 3、尽可能排除外界条件对产生气体体积的影响。
①温度:恢复至室温(现在改进装置中,储液瓶上端有个温度探测仪,用来探测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温度)②压强(实验中有二次通过次注射器来调节装置中的压强):a 、把镁带加入气体发生器并塞好橡皮塞时,储液瓶的导管内外液面有高度差,用注射器在气体发生器的加料口抽气,使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b 、反应结束后,用注射器从气体发生器的加料口抽气,使储液瓶的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重难点07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一、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1) 测定装置:①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主要由气体发生器、储液 瓶、液体量瓶(可估读到0.2~0.3mL )构成。
②其它简易装置:用排水法测定气体的体积。
(2) 测定原理:以1molH 2体积测定为例,用一定量的镁带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从而计算出该温度下H 2的摩尔体积。
即只要测定生成V (H 2)和消耗的m(Mg)。
(3) 测定步骤:①连接装置。
气密性检查(即装配后用橡皮塞塞紧气体发生器加料口时,储液瓶中导管内液面会上升,上升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量镁带。
用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0.001g )称取0.100~0.110g 镁带,记录数据。
③加水和镁带。
拆下气体发生器,加入约20mL 水和称量的镁带,然后连接并塞紧加料口。
④抽气调压。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抽气,使B 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⑤加硫酸反应和记录温度。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注入3mol/L 稀硫酸l0mL ,捏住针头拨出,记录a 处数字温度计在底座上显示的B 瓶内气体的温度(供教师计算测定的理论值)。
⑥读数。
当C 瓶连接口不再滴液时,读出C 瓶液面刻度数值(估计最小分度值的1/2)。
⑦再次抽气调压。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抽气,使B 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与起始状态相同)。
读出注射器中抽出气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⑧第二次测定。
拆开B 、C 瓶,将C 瓶中红色液体倒回B 瓶;拆开A 、B 瓶,倒去A 瓶中反应液,洗净后再次测定。
⑨数据处理。
a.氢气体积=C 瓶液体体积-稀硫酸+抽出气体体积b.计算测定的1mol H 2的体积与平均值:1molH2的体积=V(H2)M (Mg)m(Mg)c .计算该温度、常压下1mol H 2体积的理论值V= nRT/P= 1× 8.314× (273+t)222222442()()()()()()()()()()m Mg Mg Mg Mg Mg H H H H m H M V M m Mg H SO MgSO H V V V V n n +−−→+↑====/101或V=22.4×(273+t)/273 d .计算实验误差=理论值理论值实验值-×100%e .t ℃、101kPa 时,1mol 氢气的体积=2732730899.0016.2tL +⨯(教师计算理论值) 4失误操作V (H 2) V m 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减小 减小 镁带中含有铝杂质增大 增大 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有漏气 减小 减小 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 减小 减小 液体量瓶刻度读数未扣去硫酸的体积 增大 增大 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减小 减小 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增大增大1. 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分压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具有压力、温度和体积等性质。
在研究气体性质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重要概念,即摩尔体积和分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角度介绍气体的摩尔体积与分压的相关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摩尔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摩尔体积,也称为摩尔容积,是指气体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所占据的体积。
通常以单位摩尔气体的体积表示。
在理想气体状态下,摩尔体积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以摩尔为单位),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得出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V = (nRT) / P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气体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二、摩尔体积与气体性质的关系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知,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力和物质量有关。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些关系。
1. 温度与摩尔体积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温度越高,气体的摩尔体积越大。
这是因为温度的增加会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的活跃程度增加,导致气体占据的空间增大。
2. 压力与摩尔体积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压力越高,气体的摩尔体积越小。
这是因为压力的增加会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导致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减小。
3. 物质量与摩尔体积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量越多,气体的摩尔体积越大。
这是因为摩尔体积是气体的体积与物质量之比,物质量的增加会导致气体占据的体积增大。
三、分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分压是指多种气体混合体系中每种气体所产生的压强。
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都按其分子数所占总分子数的比例对总压进行贡献。
根据道尔顿定律,多种理想气体混合体系的总压等于各气体的分压之和。
计算分压的方法如下:1. 假设混合气体中有n种气体,其分压分别为P1、P2、...、Pn,总压为P,则有:P = P1 + P2 + ... + Pn2. 若知道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的物质量mi和总物质量M,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种气体的分压:Pi = (mi / M) * P通过以上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值。
高中化学气体体积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及相关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气体体积的测定。
3. 掌握气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体积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装置的搭建及使用。
3. 气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简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气体体积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气体体积的测定。
四、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瓶、饱和氯化钠溶液、三通玻璃管、橡胶塞等。
2. 实验材料:氢气、氧气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装置,确保各部件完好无损。
2)将饱和氯化钠溶液放在气体收集瓶中,以保证气体的稳定性。
2. 实验操作:1)将气体收集瓶放在水槽中,连接三通玻璃管和橡胶塞。
2)将一定量的氢气或氧气通过三通玻璃管通入气体收集瓶中,收集气体。
3)记录气体体积、温度、气压等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体的体积。
2)使用实验数据和相关计算方法推导出气体的化学式。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学生可以得出气体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理解气体体积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七、实验总结及延伸:1. 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2. 尝试使用其他气体进行体积测定实验,加深对气体体积测定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内容。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气体体积测定的发展历史和应用。
以上是本次化学气体体积测定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实验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 ]1、练习测定R 的微型实验操作。
2、进一步练习分析天平的使用。
3、了解气压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了解误差的意义,产生原因及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 PV=nRT ,即 PV=m/M ·RT,当 P、V 、T 、m、M 测知时, R 即可求出R=PV/T ·M/m ;由定量的Mg完全反应即可产生定量的H 2,Mg ( S) + 2HCl=MgCl2(aq)+H 2(g)[定量 ][过量 ][定量 ]H 2( g)中混有 H2O( g),由分压安律 PH2=P-PH2O(查表)可求出, m 可称知( mg),M已知, T 、P 直接读数, V 由收集的气体体积知( N mg=nH 2) .[注意事项 ]1、关键问题是:镁条氧化膜要除净,镁条质量称量要准,插入镁条前减少HCl与H 2O 的混合。
2、镁条质量控制在—间,太重,产生气体过多,以免量筒装不了;太少,则产生H2量少,误差大。
3、酸液不宜用量筒直接量取,而用滴管,以免HCl与 H2O过于混合后,插入塞子时立即反应而收集不全(到)H 2。
4、Cu 丝宜插入塞子深一些(使Mg更靠近塞子),以免Mg条没反应完就接触不到HCl 。
5、 H 2O 要充满量筒,放入烧杯(水槽)时要快,量筒用试管夹夹住,读数时(体积)内外液面相平,以免存在压强差,影响结果。
6、V H2 =V 读,的产生是因量筒结构所致,如右图,量筒设计时,如图所标黑线下为5ml ,而实际上倒立过来后读取5ml实为红线下体积,读数偏大,其值大约为(红线与黑线所夹部分)。
实验六教案气体常数的测定注:本实验选自山东大学编《基础化学实验》版本【目的要求】1、了解一种测定气体常数的方法及操作.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定律的应用.【实验原理】Mg + H 2 SO4 = H 2↑ + MgSO4m MgPVPH 2【实验装置】 2 人合做1、准确称取镁条m Mg -0.03g ,去掉氧化膜的镁条—3cm 长2、按图装置好仪器3、检验气密性抬高液面调节器(或下移)量气管内液面不变。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一、实验原理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
气体的物质的量只需测出气体的质量即可。
而在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气体的质量和体积比较困难,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关系,通过测定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来推算气体的物质的量,通过排液法测定气体所能排出的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以1mol H2体积为例,用镁带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并测定H2的摩尔体积Mg+H2SO4→MgSO4+H2↑V m=V(H2)/n(H2)=V(H2)/n(Mg)通过数据转化,只要测定镁带的质量和H2排出液体的体积就可以算出氢气的摩尔体积。
二、实验仪器专用的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有气体发生器、储液瓶、液体量瓶三部分组成。
三、实验步骤①装配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做好气密性检查(在加料口注入气体,B中导管中液面上升;抽出气体B导管液面下降)。
②用砂布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0.110g镁带(精确至0.001g),把准确数值记录于表格中。
③在A瓶出气口处拆下胶管,使A瓶倾斜,取下A瓶加料口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约20mL水于A瓶中(目的是降低反应时硫酸的浓度),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入到A瓶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④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导管内液面与导管外液面持平。
注射器拔出时要注意捏住针头拔出。
⑤用注射器吸取10ml3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硫酸慢慢注入A 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观察现象,记录气体温度(用于计算测定理论值)。
⑥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出C瓶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估计至0.2~0.3mL(最小刻度值0.5mL的一半),记录于表格中。
⑦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
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⑧将计算后的氢气体积填入表格。
⑨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
定量实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教材梳理一、问题分解化学实验室中,可以直接取一定体积(V)的某种气体,称出它的质量(m),或称取一定质量(m)的某种气体,量出它的体积(V),再根据这种气体的摩尔质量,计算出1mol气体的体积:1 mol气体的体积=V(L)/m(g)×M(g/mol)然而,直接测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操作上比较繁复,我们可以设想能否用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出液体的体积,间接地得到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二、问题讨论1.测定气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标明温度和压强?2.常温、常压(假设为101kPa)时,1 mol气体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的22.4 L大还是小?3.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三、实验原理利用一定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根据金属的质量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1 mol气体的体积=V(L)/m(g)×M(g/mol),式中V表示测量出的气体体积、m为计算出的气体质量、M表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四、实验过程1.装配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做好气密性检查。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0.110 g镁带(精确至0.001 g),把准确数值记录于表格中。
备注:该处称取0.100g~0.110g原因:测量体积的范围在110~130mL,除去H2SO4体积后为100~120mL,以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换算得到Mg所需质量为0.107~0.129g,考虑到温度、压强、Mg中可能含杂质等方面影响,,称取0.100~0.110g的镁带较合适。
如镁带过多,产生气体体积超出量程,则需重做。
3.在A瓶出气口处拆下胶管,使A倾斜,取下加料口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约20mL水于A瓶中,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底部,塞紧加料口。
备注:加水稀释酸的浓度,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4.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导管内液面和导管外液面持平,注意要捏住针头拔出,不要使针头和针筒脱离。
一、定量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分析高中阶段主要需要掌握的定量分析方法分为三种:重量法,气体法,滴定法(容量法)。
1.重量法(1)概念: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分析组成。
(2)操作步骤流程:(3)常见问题①如何检验沉淀是否完全?②沉淀如何洗涤?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2.气体法(1)概念:通过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分析物质组成。
(2)操作步骤流程:定量实验专题知识梳理(3)量气装置的设计:下列装置中,A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是改进后的装置A B C(4)常见问题:①装置的密封性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A装置:关闭左边导管,塞上储液瓶瓶塞,长导管会形成一段液柱,且一段时间不会变化。
B装置:关闭左边导管,上下移动右边长导管,左右两边会形成液面差,且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发生变化。
C装置: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左边反应装置,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热源,导管口有一段液柱回流②读取气体体积之前,如何调整装置确保装置内外压强平衡?【答案】A装置:读数前,如长导管上内有一段液柱,需用注射器将气体抽出,使导管内液面与储液瓶内液面保持持平,气体体积=读数+抽出的气体体积B装置:读数前,上下移动右边长导管,使左右两边液面持平。
(如右边液面高,则往上移动直到两边液面持平)C装置:读数前,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持平。
(如量筒内液面偏高,则往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持平)3.滴定法(容量法)(1)概念:通过标准酸(碱)溶液滴定未知碱(酸)溶液或盐溶液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2)操作步骤流程:(3)常见问题①如何判断终点?②如何读数二、基础定量实验回顾(一)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1.实验原理:222m 2V(H )V(H )V(H )M(Mg)V n(Mg)m(Mg)n(H )⋅===2.实验装置: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由三部分组成:A 是___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___。
摩尔体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Vm)。
对于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PV = nRT,其中 P 为压强,V 为体积,n 为物质的量,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温度。
在本实验中,通过测量一定量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包括反应装置、量气管、水准瓶等)电子天平温度计长颈漏斗砂纸小烧杯玻璃棒2、药品镁带(纯度 999%)稀硫酸(浓度约 1mol/L)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将水准瓶抬高,使量气管内液面高于零刻度线,然后固定水准瓶。
如果量气管内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称取镁带用电子天平称取约 0100g 镁带,记录其质量(精确到 0001g)。
3、处理镁带用砂纸将镁带表面的氧化膜打磨掉,然后将其卷成螺旋状。
4、装药品将处理好的镁带放入反应装置的小试管中,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约 10mL 稀硫酸。
5、进行反应迅速将反应装置与量气管连接好,调整水准瓶的高度,使量气管内液面与零刻度线平齐。
观察反应的进行,待反应结束且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调整水准瓶的高度,使量气管内液面与零刻度线平齐,读取量气管内氢气的体积。
6、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时的温度(T)和大气压(P)。
7、重复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重复上述实验 2 3 次。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镁带质量(g)|氢气体积(mL)|温度(℃)|大气压(kPa)||||||||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据处理(1)根据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 + H₂SO₄=MgSO₄+ H₂↑,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n)。
10.1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解释1mol 氢气体积测定的实验原理
描述1mol 氢气体积测定的实验步骤
归纳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装置的使用要点
知识梳理
1、1mol 氢气体积测定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 ) ( )
( ) ( )
可得:V m = ______________。
间接地测定氢气的体积,我们可以测量氢气排出的_________的体积。
V(H 2) = V( ) - V( ) + V( )
2、1mol 氢气体积测定的装置名为_______________。
A 瓶为____________,A 瓶下部侧面有_________。
B 瓶为____________,B 瓶内装有品红溶液。
C 瓶为____________,其量程为______________,
最小刻度为______mL ,精确度为_______mL 。
3、测定1mol 氢气的体积的实验步骤为:
在测定常温下1mol 氢气的体积的实验中,首先要对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的操作。
具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2)除去镁带表面的________,精确称量________g 镁带(精确至______g ),记录数据。
(3)向____________内加______水(目的是___________),并加入镁带,注意不要使镁带 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在A 瓶加料口_______,使储液瓶_______________持平(目的是_________)。
(5)用_______吸取______3mol/L 的硫酸,注入A 瓶,注入后迅速拔出_________。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待__________,读出C 瓶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估计至_______, 记录数据。
(7)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抽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记录 抽出气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8)重复实验,取数据平均值,算出结果。
若要进行第二次测定,需要的做的准备工作是:
① 拆开仪器装置,将气体发生器________,将液体量瓶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
② 对药品做的准备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据理论值计算误差。
绝对误差 = ______________ ;相对误差 = ___________________。
V m =
学生练习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的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质量的大小
C. 分子间的作用力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2、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个10g,体积最大的是()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氯化氢
3、同温同压下,某瓶内充满氧气时的质量为116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摩尔质
量为( )
A. 60 g/mol
B. 32 g/mol
C. 44 g/mol
D. 28 g/mol
4、液体量瓶能读取的液体体积的范围是()
A. 100-120mL
B. 110-120mL
C. 110-130mL
D. 100-130mL
5、按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15.63g固体物质
B. 用100mL量筒量取2.50mL的液体
C. 用电子天平称量2.112g固体物质
D. 用250mL容量瓶配制150mL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6、气体摩尔体积测定实验中(不考虑平行实验),注射器共用了()次。
A. 1
B. 2
C. 3
D. 4
7、某温度下,用无水碳酸钠(质量为m g)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体积为V L)
来测定此温度下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
下列计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106V/m
B. 44V/m
C. 106m/V
D. 44m/V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必须记录实验的环境温度
B. 液体量瓶中液体的体积读书就是氢气的体积数
C. 加入稀硫酸的量应该恰好与镁带完全反应
D. 该实验如果一次准确,不必再作第二次平行实验
9、标况下,如果1L氧气中含有n个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n /22.4
B. n/32
C. n/16
D. 11.2n
10、用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测定1mol氢气的体积,镁带称取的质量为0.108g,估计氢气
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标况下),现发现某温度下注入稀硫酸8 mL进行实验,液体量瓶读数为116.8mL,最后用针筒抽出气体的体积1.2 mL,使B中导管内外液面相平,实际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mL,则在测定温度下,1mol氢气的体积的测定值为_____________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