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轴线 主干道 入口广 场 轴线
基地位于北京城最敏感的地段----紫禁城西侧,北 边是城市主干道---长安街。所以,在设计中这成为 了限制建筑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大剧院采 用对称型的巨蛋,南北方向巧妙的呼应了北京城市 的主轴线,东西方向又与人名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轴线重合,而这也就确定了建筑的在基地中的位置。 是不可变的。 周围大部是传统建筑,所以当一个巨蛋出现在天安 门旁边是显得格格不入。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 成了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流疏散
大剧院一层面积有26000平米,按2000平米一个消防分区,要分13个 区,而每个区要有两个单独的对外出口,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采 取的方法是不同的消防级别不同房间的围合结构运用不同的耐火材料, 使火情控制在局部小范围不致蔓延,并且精心安排了人流的疏散通道, 使观众能很快到达安全区。 此外,在剧院与露天水池之间设计有一条宽达8米的环形消防通道,走 廊虽然位于地下11.5米处,但却是露天的,消防通道相当宽敞,可容纳 两辆消防车并排通行,同时还留有两米宽的人行通道,消防队员可通 过消防通道及时到达着火点,它的存在,将为人们的安全撤离赢得时 间。 为确保安全,疏散规范采用了法国的比较保守的疏散计算方法。实际 上,国家大剧院的消防疏散通道最终是按1.5万人能迅速撤离的标准设 计的。其中,在地下3米和7米处,各有观众疏散通道8到9处,它们从 巨形水池底下穿过,直通外部广场。观众通过这些通道,能够迅速从 剧院疏散。
流线图
从入口经过一条水下 长廊后到达大厅,至 此,进入了建筑的高 潮部分,整个空间感 觉也突然变得豁然开 朗,流线至此也分成 多条,分别通向不同 的空间。
各空间分散对称布置, 但又通过一定的走道 连接,形成完整复杂 的流线系统。
从内部可以透过屋顶看到天空,保证采光的同时 增加空间趣味性。
巨大的交通疏散 空间
鸟瞰
整个建筑处于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从远处看, 湖内倒影与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 设计师设计这么大一块人工湖的原因。从空中看北京,紫禁城 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 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 变。 基地周围包围一圈绿化带,入口处左右对称设置大片绿化,隔 断了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 广场。既避免整个环境的单调,同时又突出了整个基地的南北 轴线。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 的主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 结合,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 外部环境的处理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 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前导空间设置适当的景观,增加空间趣味性。
入口大厅
国家大剧院内主要有四个使用空间,及其四个剧场,中 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 是小剧场,四个剧场从平面图看是完全独立的,但其通 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每一个演出厅都有独特的建筑形 式。从空间来理解,整个内部更像是一个建筑群,倘若 把外壳去掉,空间依然成立。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 院相配套的设施。具体 各个空间内部的处理如高度形状 等是由剧院建筑的功能性来决定的。 其空间划分明确,交通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是 上层。空间引导性差,人在里面很自由,流线简单。
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位于内部最中心。 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 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
音乐厅
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观众席 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 席2019个
戏剧场
Biblioteka Baidu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 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气氛。 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5个席位
设计理念
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 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 剧院中的城市”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中国国家大剧 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 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 孕育着生命。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其主体建筑为独特 的壳体造型,壳体 外围被水色荡漾的 人工湖环绕,人工 湖之外是总面积达 3.9万平方米的绿 化带。 光洁现代的壳体矗 立于轻波微漾的水 面中央,四周绿荫 环抱,波光倒影浑 然辉映,宛如一颗 晶莹剔透的水上明 珠。
建筑立面,大虚大实,虚实对比强烈。
结构形式

国家大剧院外壳采用空间双 层网壳结构。壳体钢结构总 重6750吨,网壳面积3.5万 平方米,没有一根立柱支撑, 全靠148榀弧型钢梁承重。 考虑到风、雪、地震等自然 因素,壳体钢结构还体现了 柔性设计理念。钢梁接触地 面的一端允许相应滑动,整 个结构的最大变形度大约为 20厘米。
下层平面
入口大厅
入口
小剧场
戏剧场 音乐厅
歌剧院
上层平面
靠近建筑表皮的都做交通空间处理,合理 利用空间。
剖面图 主要使用空间都是上下通高,从外部形体就可以得 到反映。




在巨大的外壳包围之下,内部空间除了几块主要的使用空间之外,剩余 的都是交通空间,这样的处理势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而且在设备上的 花费会很大,比如采光通风等。我想建筑师在设计中并不是没有考虑到 这一点,但为了追求与整个城市面貌的统一,在形体空间处理上又不得 不这样做。在功能与内涵上,建筑师选择了对于这块基地更重要的一方 面----内涵。 整个空间可以分为相互独立的几大部分,这几部分之间从功能及空间组 合上看似没有多大联系,整个建筑可以看做是在一块建筑群上硬性的加 了一个外壳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的处理也使得内部流线方便组织, 而且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建筑是比较纯粹的,相对符合整个城市面貌。 以纯粹的建筑空间而言,大剧院基本能满足观众的使用需求,但是以观演建 筑的特定性能而言,大剧院所提供的观演环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形式反映空间的角度:从建筑的外部很难想象到内部空间的划分及组 织,这也成为其受争议的一方面。 垂直交通空间布置在建筑外围,保证内部空间的完整性。
小剧场
小剧场位于地下层,是国家大剧院最具 多样性可能的多功能剧场,整体色调清 新、风格典雅,
建筑造型艺术




整个建筑的形式是纯粹的。 建筑采用巨大的外壳将内部分散的功能空间全部包起来,形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 。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 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 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建筑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 么高。 建筑外壳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 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 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 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巨大的玻璃外壳保 证了内部空间的采光。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 的结合。 从尺度上看,所有空间都采用大尺度,这样符合剧院建筑的功能,不 会给人压抑感。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 钢结构重达6475吨, 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 米,截至2011年,是 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谢谢
空间、流线
入口处采取下沉式 处理。避免因太多人 流而打破整个地面环 境的和谐。国家大剧 院地下最深处为-32.5 米,相当于往地下挖 了10层楼的深度 。
经由国家大剧院北门主 入口进入大剧院的内部 主体建筑,首先需通过 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 下长廊。这是一个前导 空间,手法是欲扬先抑。 这条水下长廊长约 80米,宽约24米,顶部 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保证了内部采光,不至 于形成空间的过分压抑 和单调。这是整个建筑 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环境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 北京西长安街沿线, 人民大会堂西侧,西 长安街以南,由国家 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 北两侧的水下长廊、 地下停车场、人工湖、 绿地组成,总占地面 积11.89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约16.5万平 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10.5万平方米,地下 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
北京城主轴线
总平面
中国国家大剧院
张光宇 1041401072 10建筑
建造背景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 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 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 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 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 罗· 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 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 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 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 起到了关键作用。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 日,国家大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 国家大剧院长达三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而争议之声 从大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大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 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
设计师
保罗· 安德鲁(Paul Anerdu, 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 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法 国建筑师。因其在世界范围数 不清的机场规划而闻名,特别 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 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 的机场。他很善于通过文案推 销他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大型 项目中多次中标。但他的设计 也多次出现问题,尤其坍塌等 安全问题和设计中的能耗巨大 浪费问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