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1.00 KB
- 文档页数:72
《雨巷》的说课课件(2)《雨巷》的说课课件这几种意象都有什么共同点?明确:灰暗的,凄迷的。
通过这些意象,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明确: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2、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除了运用这些意象之外,同学们看一看诗歌中有没有直接来表现这种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试选其中一两处进行分析。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挖掘意象,分析情感的基础上,再来重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语句。
) 明确:“彷徨”:徘徊,点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惆怅。
“寂寥”:寂寞冷清的意思,体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内心情怀无人倾诉的无奈。
“哀怨” “凄婉迷茫” “惆怅”“愁怨”:直接抒情的词语。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体现作者内心的哀怨。
“太息”:叹息的意思,内心郁闷的体现。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在这里“冷漠、凄清、惆怅”三个词语中,“冷漠”是外在的表情或态度,“凄清”是内心的悲凉,而“惆怅”则是连绵不断的愁绪。
三个词形成一种语意上的递进关系。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其中“颜色、芬芳、忧愁”三个词语在语意上亦形成一种递进。
颜色是从表面上看,芬芳是走近了闻到的,忧愁是内心的情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
(方法指导: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凄凉情感,而且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我们分析这些词语是提醒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诗歌中重要词语的使用与作者表达感情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炼”字。
) 请同学们带着对意象的理解,有感情再朗诵全诗。
(五)深入探究,加深理解:1、诗歌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姑娘?诗歌是怎样来表现的。
(该题的设计目的是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在鉴赏意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
)清新淡雅,楚楚动人,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雨巷》课件图文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雨巷》这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现代诗歌的鉴赏”,详细内容为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而理解并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基本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分析并运用《雨巷》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雨巷》的深层情感,把握其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雨巷》的相关图片、诗歌原文、注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进而引入课题。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雨巷》,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味。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详细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赏析其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情感:孤独、忧郁、期待等。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2. 答案要点:意象分析:阐述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的作用和意义。
情感分析:探讨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忧郁、期待等。
修辞手法运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