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雨巷》说课课件07版
- 格式:pptx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28
戴望舒《雨巷》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现代诗歌的鉴赏”中的第二节“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为通过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意境,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中的意象及其作用,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 领悟诗人在《雨巷》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分析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分析,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雨巷》,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雨巷》诗歌原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戴望舒及《雨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诗歌朗诵: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油纸伞”、“青石板”等,探讨其作用。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6. 例题讲解:分析《雨巷》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讲解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现代诗歌,提升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诗人简介b. 诗歌背景c. 意象分析d. 情感体验e. 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点:a. 意象的作用b. 意境的营造c. 情感的表达d. 表现手法的运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小组,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雨巷课件(带图片)CATALOGUE 目录•雨巷概述•雨巷图片展示•雨巷文化内涵•雨巷旅游信息•雨巷相关课件介绍•雨巷相关诗词赏析01雨巷概述1雨巷的地理位置23 116°53'E 经度 39°5'N 纬度 北京市西城区所属地区03文物保护单位 雨巷内有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雨巷的历史文化背景01历史沿革 雨巷形成于元代,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02文化内涵雨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雨巷的特色风光<图片>特色店铺: 雨巷内有许多特色店铺,如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四合院: 雨巷内的四合院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胡同游: 雨巷是北京胡同游的重要景点之一,让游客深入了解北京胡同的历史和文化02雨巷图片展示雨巷课件中的景色图片应展示江南水乡的特色,如小桥流水、古镇古巷等。
江南水乡雨巷课件中的景色图片应展示下雨时的景色,如雨滴落在屋檐、石板上等。
雨中景色雨巷景色图片传统手工艺展示雨巷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图片,如编织竹筐、手工剪纸等。
民居建筑展示雨巷当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如砖木结构的房屋、古老的石板路等。
雨巷人文图片当地美食展示雨巷当地美食的图片,如粽子、年糕等传统食品。
民俗活动展示雨巷当地民俗活动的图片,如舞龙舞狮、打鼓唱歌等。
雨巷生活图片03雨巷文化内涵传统建筑风格雨巷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风格,以黛瓦白墙、飞檐翘角、马头墙等为特色。
雨巷的传统建筑文化建筑装饰雨巷的传统建筑装饰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体现了江南工艺的精湛技艺。
建筑空间布局雨巷的建筑空间布局严谨,以纵深方向为主轴,形成多进院落的空间格局。
雨巷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节日活动01雨巷的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样,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人们会在这些节日举行祭祖、祈福、赛龙舟等民俗活动。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雨巷》一课。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戴望舒的现代诗《雨巷》的全文阅读与解析,通过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雨巷》,理解并感受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2.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技巧,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3.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雨巷》的全文阅读、解析及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轻柔的雨声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条悠长的雨巷,感受雨巷的氛围。
2. 全文阅读(10分钟):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讲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中的表达方式,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随堂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歌韵律:五言律诗3.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表达技巧:象征、比喻、拟人5. 情感:忧郁、期待、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巷》为蓝本,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表达技巧。
2. 答案示例:雨巷中,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姑娘,象征着忧郁的青春,期待着未知的爱情。
雨滴轻敲伞面,如同思念的音符,在这悠长的雨巷,我与她擦肩而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个性化阅读和创作实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等,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2诗两首雨巷说课稿一、说教材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1.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3.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三、说学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
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
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戴望舒《雨巷》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
该作品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部分。
《雨巷》通过描绘悠长寂寞的雨巷、独行者和一位丁香般的女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详细内容涉及诗的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雨巷》的意境美,培养诗歌欣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对《雨巷》的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雨巷》原文、相关图片、解读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查找与《雨巷》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想象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阅读:让学生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
a.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b.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分析《雨巷》中的一段诗句,展示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现代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歌韵律:押韵、节奏3. 主要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5. 诗人情感:孤独、渴望、怀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雨巷》的意境,创作一首描绘雨巷的诗。
2. 答案示例:雨巷深深,独行影只。
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女子。
悠悠岁月,梦中相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雨巷》的理解和解读较为深入,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戴望舒《雨巷》说课稿一、说教材《雨巷》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位:《雨巷》是我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用:通过学习《雨巷》,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审美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主要内容:诗歌以一条悠长的雨巷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一位丁香般的女子邂逅、错过、怀念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小节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雨巷》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正值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戴望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擅长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抒发内心情感。
小节2:诗歌结构及艺术特色《雨巷》全诗共七个小节,采用象征手法,以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
诗歌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现代诗歌的审美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美好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现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诗歌意象的理解:如雨巷、油纸伞、丁香等,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2)诗歌情感的表达:如何从字里行间捕捉诗人的情感,理解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诗歌创作手法的运用:如何借鉴《雨巷》的艺术特色,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将我的独特之处融入其中:1. 启发法:- 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印象中的雨巷是什么样子的?”、“戴望舒的《雨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戴望舒《雨巷》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戴望舒的《雨巷》。
该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雨巷中漫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雨巷》这首诗;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雨巷》这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打印稿;3. 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6. 展示:挑选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意象:雨巷、雨滴、伞、小红、眼睛3. 情感:孤独、期待、希望、憧憬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雨巷》的意象和情感,创作一首诗歌。
答案:(示例)雨巷,雨巷,是我心中的向往。
雨滴,伞下,藏着期待和希望。
小红,眼睛,照亮我前行的路。
孤独,不再,因为有你的陪伴。
2. 题目:请分析《雨巷》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示例)《雨巷》的节奏较缓,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诗的韵律以押韵为主,每节诗的末尾单词押韵,使整首诗具有音乐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其他现代诗歌作品,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戴望舒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