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公式
- 格式:pdf
- 大小:59.10 KB
- 文档页数:1
2设计工艺计算2.1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根据文献(2)125页, 按圆角半径r=3mm>0.5t=1.5mm的弯曲件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将弯曲件制件分为如图3段图 1-1(1)直边段为L1, L3L1=30-3-3=24mmL3=80-3-3=74mm(2)圆角边段为L2由于R/t=3/3=1>0.5,则该圆角属于有圆角弯曲, 根据中性层长度不变原理计算。
查文献(2)表4-6查得, x=0.32L2=πρ/2=π(r+xt)/2=3.14*(3+0.32*3)/2=6.22mm(3)弯曲毛坯展开总长度:L=L1+L2+L3=24+74+6.22=104.22mm查文献(1)表9-13, 该尺寸采用IT14级, 公差为0.87m2.2冲压力的计算及冲压设备的选择2.1.1冲压力的计算由于弯曲力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 零件形状与尺寸, 板料厚度, 弯曲方式, 模具结构形状与尺寸, 模具间隙和模具工件表面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很难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因此, 在生产中均采用经验公式估算弯曲力。
查文献(2)130页, L 形弯曲件是在自由弯曲阶段相当于弯曲U 形件的一半, 而且应设置压料装置, 所以可近似地取弯曲力为F L =(F UZ+F Q )/2 (1-1) 其中: FUZ 为弯曲力F Q 为压料力查文献(2)129页, U 形件弯曲时的自由弯曲力tr t 7.0F b 2UZ += σKB (1-2) K 为安全系数, 取1.3b σ=420Mpa,为弯曲材料的抗拉强度t 为弯曲件的厚度, t=3mmB 为弯曲件的宽度, B=30mmr 为内圆弯曲半径(等于凸模圆角半径), r=3mm将数据代入式1-2, 计算, 可得:F UZ =17199N对设置压料装置的弯曲模, 其压料力也要由压力机滑块承担, FQ 可近似取自由弯曲力的30%~60%,即FQ=(0.3~0.6)FUZ 。
, 这里取FQ=0.5FUZ 。
钢板折U弯计算公式
1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适用范围
五金模厂
3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4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4.1R=0,折弯角0=90°(T<1.2,不含1.2mm)
L=(A-T)+(B-T)+K
=A+B-2T+0.4T上式中取:入=T/4K=入*T/2=T/4*I/2-0.4T。
弯曲件的尺寸展开
1)、R>0.5t的弯曲件(按中性层不变计算)
L=L1+L2+ π/2(r+kt)
T——材料厚度
K——补偿系数(见下表)
2). R<0.5t的弯曲件,根据经验计算:
L=L1+L2+K t
K=0.35~0.45(一般公司取0.4)
3)根据我们的经验,无论内R为多少,都可以按中心层不变原理展开,其公式同上,即:
L=L1+L2+ π/2(r+kt)
当内r=0mm时,模具设计时取:
r = 0.3 t
再用电脑展开,其展开参数同上表。
1)出现“Z”形弯曲时,要根据模具结构、材料的厚度和材料的硬度,由模具设计工程师根据经验适当的增加偿
值。
对于有些情况无法展开准确,而产品要求又特别的高的情况下,在模具设计时应做适当的处理,尽可能在更改切料尺寸时不用再加工模板。
五金模具产品展开回单计算公式一、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
1. 直角弯曲(90°弯曲)- 对于厚度为t的板料,弯曲内半径为r时,弯曲件展开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 当r/t≥0.5时,L = l_1 + l_2 - 0.4t,其中l_1和l_2分别为弯曲件直边部分的长度。
- 当r/t<0.5时,L = l_1 + l_2 - 0.5t。
2. 多角弯曲件。
- 对于有多个弯曲角的弯曲件,先分别计算每个弯曲部分的展开长度,然后将各直边部分长度相加。
例如,有两个90°弯曲角的弯曲件,内弯曲半径均为r,厚度为t,直边长度分别为l_1、l_2和l_3。
- 当r/t≥0.5时,展开长度L=l_1 + l_2 + l_3 - 2×0.4t。
- 当r/t<0.5时,展开长度L = l_1 + l_2 + l_3 - 2×0.5t。
二、拉伸件展开尺寸计算。
1. 无凸缘圆筒形拉伸件。
- 对于直径为d、高度为h、底部圆角半径为r的无凸缘圆筒形拉伸件,毛坯直径D的计算公式为:- D=√(d^2)+4dh - 1.72dr - 0.56r^{2}。
2. 有凸缘圆筒形拉伸件。
- 对于凸缘直径为d_f、筒部直径为d、筒部高度为h、底部圆角半径为r的有凸缘圆筒形拉伸件,毛坯直径D的计算公式为:- D=√(d_f)^2+4dh - 3.44dr - 0.56r^2。
三、翻边件展开尺寸计算。
1. 圆孔翻边。
- 对于圆孔翻边,预冲孔直径d_0的计算。
设翻边后孔的直径为D,翻边高度为h,材料厚度为t,翻边系数为K(K = d_0/D)。
- 当h≤(D - d_0)/2时,d_0 = D - 2h。
- 当h>(D - d_0)/2时,d_0 = D√(1 - frac{h){D}(1 - K)},其中翻边系数K一般根据材料的塑性和翻边工艺条件取值,常见材料的K值在手册中可查。
钣金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钣金折弯跟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折弯的角度。
展开计算原理:1、钣金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1、一般折弯(R=0,θ=90°)L=A+B+K1)当0≤T≤0.3时,K=02)对于铁材:a、当0.3≤T≤1.5时,K=0.4Tb、当1.5≤T≤2.5时,K=0.35Tc、当T>2.5时,K=0.3T3)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当T<0.3时,K=0.4T注:R≤2.0时,R=0处理2、一般折弯(R≠0,θ=90°)L=A+B+K,K值取中性层弧长1)当T≤1.5时,λ=0.5T2)当T>1.5时,λ=0.4T3、一般折弯(R=0,θ≠90°)L=A+B+K’1)当T≤0.3时,K’=02)当T>0.3时,K’=(u/90)*K注:K为90°时的补偿量4、一般折弯(R≠0,θ≠90°)L=A+B+K1)当T≤1.5时,λ=0.5T2)当T>1.5时,λ=0.4TK值取中性层弧长注:当R≤2.0,且用折刀加工时,则按R=0来计算,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5、Z折1(直边段差)1)当H>5T时,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2)当H≤5T时,一次成型,L=A+B+K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6、Z折2(斜边段差)1)当H≤2T时,按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即: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K=0.22)当H>2T时,按两段折弯展开(R=0,θ≠90°)7、抽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展开的计算法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2008-10-05 19:47:43)标签:钣金件 b-2 系数中性面 caxa 教育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
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
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
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
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板厚系数(毫米)1,1.6-1.8。
1.5,2.4-2.6。
2.0,3.3-3.5。
2.5,4.2-4.53.0,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1。
0°≤β≤90°L=A+B-2(R+T)+(R+T/3)*(180-β)∏/1802.β=90°L=A+B-0.429R-1.47T3.90°≤β≤150°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4.150°≤β≤180°L=A+B折弯参数表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板厚T 折弯系数Y因子铁板(SPCC、SECC)T=0.5 0.9 V4 A=3.0 B=4.5 0.50.9 1.0584074T=0.8 1.4 V4 A=3.2 B=5 0.8 1.40.786504625T=1.0 1.7 V6 A=3.5 B=5.4 1 1.70.7292037T=1.2 1.9 V6 A=4.2 B=6.4 1.2 1.90.774336417T=1.5 2.5 V8 A=4.8 B=7.3 1.5 2.50.619469133T=2.0 3.4 V12 A=6 B=9.2 2 3.40.51460185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0.45168148T=3.0 5.1 V16 A=9.6 B=12.9 3 5.10.4430679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0.482300925#DIV/0!铝板(AL)T=0.5 0.8 V4 A=2.9 B=4.4 0.50.8 1.2584074T=0.8 1.2 V4 A=3.1 B=4.9 0.8 1.21.036504625T=1.0 1.6 V6 A=3.3 B=5.3 1 1.60.8292037T=1.2 1.9 V8 A=3.5 B=5.7 1.2 1.90.774336417T=1.5 2.3 V8 A=4.7 B=7.2 1.5 2.30.752802467T=2.0 3.2 V12 A=6 B=9.1 2 3.20.61460185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0.53168148T=3.0 5 V16 A=9 B=12.8 3 50.476401233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0.532300925#DIV/0!铜板(CU) T=0.5 0.8 V4 A=2.9 B=4.4 0.50.8 1.2584074T=0.8 1.3 V4 A=3.2 B=5.0 0.8 1.30.911504625T=1.0 1.7 V6 A=3.4 B=5.4 1 1.70.7292037T=1.2 2 V8 A=3.5 B=5.8 1.2 20.691003083T=1.5 2.3 V8 A=4.7 B=7.2 1.5 2.30.752802467T=2.0 3.3 V12 A=6 B=9.2 2 3.30.56460185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0.49168148T=3.0 5 V16 A=9 B=12.8 3 50.476401233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0.532300925。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讲解钣金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它可以将金属板料通过弯曲、切割、焊接等方式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在钣金加工过程中,展开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准确地计算出金属板料在加工前的展开尺寸,从而为后续的加工工艺提供准确的参数。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是根据钣金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的,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钣金展开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简单直线展开计算公式。
对于一些简单的直线形状的钣金零件,其展开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展开长度 = 原始长度 + 弯曲长度增量。
其中,原始长度是指钣金零件在未加工前的长度,而弯曲长度增量则是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弯曲角度来确定的。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直线形状的零件,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2. 圆弧形展开计算公式。
对于一些圆弧形状的钣金零件,其展开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展开长度 = 弧长×弯曲长度增量。
其中,弧长是指圆弧的长度,而弯曲长度增量则是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弯曲角度来确定的。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圆弧形状的零件,比如弯曲的管道、圆形的罩体等。
3. 不规则形状展开计算公式。
对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钣金零件,其展开计算就比较复杂了,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将不规则形状分割成若干个简单的直线和圆弧形状,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展开长度,最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整个零件的展开长度。
除了以上介绍的展开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形状的钣金零件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展开计算方法,比如通过软件模拟、数值计算等方法来进行计算。
总的来说,展开计算公式是根据钣金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的钣金加工过程中,展开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准确的展开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加工前的材料尺寸,从而避免浪费和误差;另一方面,准确的展开计算也可以为后续的弯曲、切割等加工工艺提供准确的参数,从而保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冲压展开原理目的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2适用范围五金模厂3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4计算方法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4.1R=0,折弯角0 =90° (T<1.2,不含 1.2mm)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入=T/4KM * n /2 =T/4* n /2 =0.4TT < 1.2m mCQ图一*****************************************4.2R=0,0 =90° (T 仝 1.2,含 1.2mm)L=(A-T)+(B-T)+K=A+B-2T+0.5T上式中取:入=T/3KM * n 12=T/3* n /2=0.5T*****************************************4.3R 半 0 0 =90°L=(A-T-R)+(B-T- R)+(R+ 入)* n /2当R仝5T时入=T/21T W R <5T 入=T/30 < R (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图3*****************************************4.4R=0 2 90°入=T/3L=[A-T*ta n(a/2)]+[B-T*ta n(a/2)]+T/3*a(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图4***************************************** 4.5R 工0 2 90°L=[A-(T+R)* tan (a/2)]+[B-(T+R)*tan(a/2)]+(R+ 入)*a当R仝5T时入=T/21T W R <5T 入=T/30 < R*****************************************4.6Z 折 1.计算方法请示上级,实际计算时可参考以下几点原则:(1)当C± 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L=A-T+C+B+2K⑵当3T<C<5时:L=A-T+C+B+K⑶当C W 3T时<一次成型>:L=A-T+C+B+K/2图6*****************************************4.7Z 折 2.C W 3T时<一次成型>:L=A-T+C+B+D+K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