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大类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78.32 KB
- 文档页数:3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遗传育种、采后处理、病虫防治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采后处理、贮运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二、职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2.具有扎实的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3.掌握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生产技术、耕作学理论与应用技术;4.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以及作物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和初步加工技术;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及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7.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8.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安排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害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经济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农学实践、综合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家庭农场的规划设计,作物良种繁育、整形、品种鉴定,作物的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方法等。
课程设置与学分:设有必修课100学分;公共选修课217学分,学生必选2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学生必选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素质拓展活动教育4学分。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四、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仪器分析。
五、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 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 才。
二、基本规格(业务要求及毕业生应获得的能力)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生物学研究和技术应用 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科学各领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及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 初步从事生物学工程和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3.能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4.掌握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知识;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6.具备生物学相关领域工作的管理能力;7.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与科技写作能力。
三、学 制四年(基本修业年限38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生物学六、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细 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发酵工程原理、基因与 蛋白质组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表Ⅰ 生物科学 专业 全学程时间分配(周)实 践 教 学理论实验教学 教学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其 他 考 试 假 期机 动201 周119.52.5162+(4)14416 八、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普通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高级生化研究技 术、动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Ⅰ、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Ⅱ、综合实验操作等。
九、毕业基本要求表Ⅱ生物科学 专业 课 内 教 学课 程 分 类学时比例% 学分 实践教 学学分体育 学分毕 业 要 求(须 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课512 21.2 32 学科基础课 1072 44.3 67 必修专业课272 11.2 17 专业选修课 368 15.3 23 选修公共选修课1928.01233.54187十、教学计划进程一览表表Ⅲ生物科学 专业学时 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理论 实验 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开课单位B1200008 大学英语Ⅰ 3.5 56 56 0 56外语学院 B1200010 大学英语Ⅱ 4.0 64 64 0 64外语学院 B1200011 大学英语Ⅲ 4.0 64 64 0 64外语学院 B1200015 大学英语Ⅳ 4.0 64 64 0 64外语学院 公共课B0100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848 0 48 人文学院B0100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 B2700001 计算机基础 1.5 24 24 0 24 理信学院 B2700002 计算机基础实验 1.5 24 0 24 24 理信学院 B01000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2 32 0 32人文学院 B2700003 计算机应用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 B2700004计算机应用实验 1.5242424理信学院B050000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0 48 48 0 48 人文学院小计 32 512 464 48 232 120 96 64B1700033 普通化学 3.5 56 56 0 56 化药学院 B1500002 高等数学Ⅰ 4.5 72 72 0 72理信学院 B150001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 B1700042 分析化学Ⅱ 1.5 24 24 0 24 化药学院 B1500046 概率论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 B1700027 基础化学实验Ⅰ 2.5 40 0 40 40化药学院B1700028 基础化学实验Ⅱ2.0 32 0 32 32 化药学院 B1700009 有机化学3.0 48 48 0 48 化药学院 B2100004 植物学4.0 64 40 24 64 生科学院 B2100015 动物学 4.0 64 46 18 64生科学院 B1600001 大学物理学 3.0 48 48 0 48 理信科学 B1600002 大学物理学实验 1.0 16 0 16 16理信学院 B2100009 植物生理学 3.0 48 48 0 48 生科学院 B2100081 动物生理学 3.0 48 48 0 48 生科学院 B1700025 生物化学 5.0 80 80 0 80 生科学院 B1700029 生物化学实验 2.0 32 0 32 32生科学院 B2100016 普通遗传学 3.5 56 56 0 56 生科学院 B2100017 普通遗传学实验 1.0 16 0 16 16 生科学院 B2100082 微生物学(双语) 2.5 40 40 0 40 生科学院 学科基础课B2100083微生物学实验1.52424 24生科学院B2100020 细胞生物学 3.5 56 56 0 56 生科学院 B2100021 细胞生物学实验 1.0 16 0 16 16 生科学院 B2100112 分子生物学(双语)3.0 48 48 0 48 生科学院 B2100022 生态学 2.5 40 40 0 40资环学院 B7700005基因与蛋白质组学 2.5 40 4040 生科学院小计 67 1072 854 218 192 240 208 232 160 40B2100024 细胞工程 2.0 32 32 0 32 生科学院 B2100025 细胞工程实验 2.0 32 0 32 32 生科学院 B2100085 基因工程 2.5 40 40 0 40 生科学院 B2100026 发酵工程原理 2.5 40 40 0 40 生科学院 B2100027 发酵工程原理实验 1.0 16 0 16 16 生科学院 B2100028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Ⅰ 1.5 24 0 24 24生科学院 B2100086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Ⅱ2.5 40 0 40 40 生科学院 B2100087综合实验操作 3.0 484848 生科学院专业课小计17 272 112 160 2418464 必 修 课 合 计116 1856 1430426 424 360 304 296 184 22464 专业选修课23 368 5688 56 80 88 选修课合计公共选修课12 192 32646432课内学时、学分总合计151 24161430 426 424 360 360 416 304 368 184学分32 1 1.51.52.513 116. 5 实践教学合计周数24. 51.5 0.5 2 16. 5各学期平均周学时25. 720 20. 623. 116. 9 2310. 2 十一、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表Ⅳ生物科学 专业学 时 分 配课程 类型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总学时理论 实验开设 学期最低选修的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B7700006 高级生化研究技术 * 3.5 56 0 56 3 学时:56 学分:3.5 生科学院专业选B1500024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3.55640164学时:88农学院B2100084 动物生理学实验 * 2.0 32 0 32 学分:5.5生科学院 B2100010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 2.0 32 0 32 生科学院 B2100029 基因与蛋白质组数据分析 2.0 32 0 32 生科学院 B7700007 常用统计分析软件应用2.0 32 0 32 农学院B7700008 分子免疫学 2.0 32 32 0生科学院 B2100106 动物营养与消化生理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7700009 走进生活的生物化学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2100108 种子植物分类学 2.0 32 22 10 生科学院 B7700010 人类疾病与生物化学 2.0 32 32 0 5学时:56 学分:3.5生科学院 B4200040 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 2.0 32 32 0 农学院 B7700011 植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2.0 32 32 0 农学院 B2100032 食用菌栽培学 2.0 32 22 10 生科学院 B2100107 发育生物学* 3.0 48 38 10 生科学院B2100109 蛋白质化学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7700012 核酸化学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7700013 酶化学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2100030 生物信息学 2.0 32 24 8 生科学院 B4200073 育种学原理* 2.0 32 32 0 6学时:80 学分:5农学院 B6700003 仪器分析Ⅰ 2.0 32 18 14 化药学院 B2100094 生命科学前沿讲座 * 1.0 16 16 0 生科学院 B5800012 科技论文写作 * 1.0 16 16 0 生科学院B1200270 专业英语* 2.0 32 32 0 生科学院B2100110 资源植物学 2.0 32 32 0 生科学院 B2100111 植物胚胎学 2.0 32 16 16 生科学院 修课B7700014发酵工程下游技术 2.0 32 22 10 7 学时:88 学分:5.5生科学院 公共选修 课学期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学时 32 64 64 32 192学分 2 4 4 2 12 注: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4学分、跨学科课程8学分。
农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具备开展与农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作物生产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与环境互作、作物栽培与耕作、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与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命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到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4.熟悉农业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与农学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产业等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主要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植物保护学实验、土壤肥料学实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作物学实验(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实验)。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大类培养特色: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教育、数理能力训练、等方面本科全程培养的卓越教育计划,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1.特别培养。
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编班,因材施教,特殊培养。
2.荣誉课程计划。
实施课程内容精、深、通的研究性教学,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数理、人文社科基础的培养,打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优秀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荣誉项目计划。
实施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开展广泛的跨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胆识,激励成长,开阔视野。
4.卓越讲座计划。
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人文、社科、高科技学科前沿等讲座,了解和接触传统经典与现代科技前沿,开拓学生视野。
5.实行专业导师制。
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6.引进竞争机制。
前期实行“滚动制”培养,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和择优递补。
后期实行荣誉学生认定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业、荣誉课程、荣誉项目等综合情况,认定浙江大学荣誉学生。
大类培养面向:(含本大类包括的专业及所在院、系名称)竺可桢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在修读相应大类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全校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混合班:理学部:本科专业所依托的一级或二级学科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3.统计学数学4.物理学物理学5.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学6.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7.大气科学大气科学8.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地理学9.心理学心理学10.应用心理学心理学11.化学化学12.应用化学化学工学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3.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工业工程工业工程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6.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8.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9.自动化(电气)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10.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电气工程1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力学12.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13.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14.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技术15.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6.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7.工程力学力学1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信息学部:1.信息工程(光电)光学工程2.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4.自动化(信息)控制科学与工程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7.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8.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生命环境学部:1.生物科学生物学2.生物技术生物学3.生物信息学生物学4.生物系统工程农业工程5.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6.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8.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利用9.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10.应用生物科学(理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1.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2.动物医学兽医学13.动物科学畜牧学水产学医学部:1.基础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2.预防医学(五年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临床医学临床医学4.口腔医学口腔医学5.药学药学6.药物制剂药学7.中药学中药学人文社科实验班:人文学部:1.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2.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学3.编辑出版学中国语言文学4.历史学历史学5.博物馆学博物馆学考古学6.哲学哲学7.新闻学新闻学8.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传播学9.广告学传播学10.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2.金融学应用经济学3.财政学应用经济学4.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经济学5.电子商务(经济)应用经济学6.法学法学7.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8.教育学教育学9.教育技术学教育学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1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12.会计学工商管理13.财务管理工商管理14.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二春夏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0 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2)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大学农学类培养方案农学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大类培养特色农学类是加强并拓宽农业生物、生物技术、动物、植物、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相关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决策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宽厚的通知课程教育后,系统地学习应用生物科学类各专业基础理论,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使学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和综合竞争力。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管理。
农学类共有[?]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农业科学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农学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略)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⑴思政类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一秋冬Thought the Marals Accomplishment and Law Foundation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一春夏The History of Morden China02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三秋冬、春夏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春夏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0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⑵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农学专业(定向)(09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良种繁育、作物高效生产、管理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现代农业生产理论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生态农业与精品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厚基础、宽口径,能在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进一步深造和自学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学、遗传学、育种学和种子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改良以及农产品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品质及人文、自然科学素养,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技术推广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1.植物学(Botany)2.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3.生物化学(Biochemistry)4.遗传学(Genetics)5.植物保护学(Plant Protection)6.土壤肥料学(Soil Fertilizer Science)7.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8.种子学(Seed Science)9.作物育种学总论(Crop Breeding (general discourse))10.作物育种学各论(Crop Breeding)11.农学专业综合实习(Agronomy Comprehensive Practice)四、计划学制四年五、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六、授予学位类别农学学士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八、课程结构体系(一)能力结构图(二)课程拓扑图执笔:审定:。
农学门类解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畜牧科学、水产科学等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农学门类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了解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
2.掌握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畜牧科学、水产科学等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
3.了解农学门类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学领域的问题。
5.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农学实验和研究。
6.能够撰写农学领域的简单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学门类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畜牧科学、水产科学等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
1.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
2.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畜牧科学、水产科学等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
3.农学门类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农学领域的典型实例和案例分析。
第一课时: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第二课时:农业科学的基本知识第三课时:林业科学的基本知识第四课时: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第五课时:水产科学的基本知识第六课时:农学门类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第七课时:农学领域的典型实例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农学门类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农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农学领域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掌握农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农学领域的科学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 1 -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物科学本科毕业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生物科学师范教育和教学规律,了解生物科学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本要求,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1、人才类型、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特色是生物科学学科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突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综合应用知识要求。
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5、职业资格要求:教师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165学分,毕业最低学时: 2326学时。
四、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五、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等。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9级)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挖掘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功能,解决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产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现代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经营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方面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综合掌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基本知识,着力培养优异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分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茶学和农业生物技术5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习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修读课程。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基础,能熟练运用外语和信息技术;2.了解现代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掌握农业生物遗传与发育规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育种方法、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技术;熟悉种质资源的创新、保存与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知识;4.具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探究动植物和微生物功能的技能,解决农业生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技术推广、行政管理等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育种学 栽培学 植物保护学 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 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设施园艺学、植物检验检疫学、茶叶贸易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生物信息学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植物生产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作物学 园艺学 植物保护学 生物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⒉ 大类课程 43学分⑴大类必修课程23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必修课程。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及其相关的部门从事农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植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作物栽培、育种、农作学与种子学等专业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具备在农业生产、管理、涉农企业、教学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农作物产业化开发、教育与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植物生产与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3、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项目策划等综合能力;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农业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备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理念,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合作教育含社会实践)、就业见习、毕业论文。
生物工程实验班培养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工程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物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
生物工程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科研和生产工作。
二、课程设置1. 生物工程实验课程2. 生物工程理论课程三、实验室设备1. 基因工程实验室2. 发酵工程实验室3. 生物医药实验室4. 生物材料实验室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案1. 基因工程实验(1)细菌转化实验实验目的:学习DNA转化技术,熟悉细菌基因工程操作流程。
实验内容:使用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观察转化后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PCR鉴定。
(2)基因克隆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基因克隆技术,掌握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2. 发酵工程实验(1)酵母发酵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酵母发酵技术,了解发酵参数对发酵生产的影响。
实验内容:学习酵母的培养、提取和发酵过程,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发酵率的影响。
(2)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细胞培养技术,学习细胞培养器材的消毒和细胞传代技术。
实验内容: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实验。
3. 生物医药实验(1)酶制剂活性测定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酶的制备和性质,学习酶制剂活性测定的方法和原理。
实验内容:利用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对酶制剂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实验数据。
(2)抗体制备实验实验目的:学习抗体制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使用小鼠进行抗原免疫,制备抗体,并进行ELISA检测。
4. 生物材料实验(1)生物降解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生物材料的降解性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利用不同条件培养生物降解菌种,测定生物材料的降解率,并分析影响降解的因素。
(2)仿生材料制备实验实验目的:学习仿生材料的原理和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采用模板法、自组装法等方法制备仿生材料,并进行性能测试。
农学专业(424)培养方案(10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业科学基础扎实,通晓作物生长发育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从事植物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统计分析软件、信息分析软件等在农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4、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
5、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具有比较扎实的作物学、园艺科学和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通过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理论、遗传育种、病虫草防控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后,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与经营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
7、初步具有本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8、具有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营销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10、及时了解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病虫杂草防治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学习期限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农学学士四、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经济管理、生物统计学、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48.5学分,专业必修课5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18学分,公共任选课10学分(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类2学分,艺术素养类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熟悉生物分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设备和流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操作。
二、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2)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提供基础知识。
(3)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生物工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专业课程(1)生物制药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生物过程控制:包括生物反应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生物传质和传热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优化技术。
(3)生物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计算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生物数据分析和基因工程设计。
(4)生物伦理学和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使其在生物工程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具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1)生物工程实验:包括发酵实验、生物反应器操作实验、生物分离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生物信息学实验:包括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2.实训课程(1)生物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训活动,如生物制药生产线的操作、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生物工程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项目的实训活动,如新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等,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