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受力变形及其应力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40 MB
- 文档页数:1
工程力学中的杆件受力分析和应力分布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在工程力学中,对于杆件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杆件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只能沿着轴向伸缩的直细长构件,通常用来承受拉力或压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杆件受力分析的方法以及应力分布的计算方式。
一、杆件受力分析在杆件受力分析中,主要考虑的是杆件所受的外力作用以及杆件内部所存在的支反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杆件所受的外力有哪些类型。
常见的外力包括拉力、压力、剪力和扭矩等。
在分析杆件受力时,我们通常采用自由体图的方法,即将杆件与其它部分分开,将作用在该部分上的所有外力和内力用矢量图表示出来。
对于杆件受力分析,我们需要应用平衡条件,即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条件。
受力平衡条件要求受力杆件在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力矩平衡条件要求受力杆件在平衡状态下,合力矩为零。
通过应用这些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杆件内部的支反力以及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应力分布计算一旦我们确定了杆件所受的外力以及杆件内部的支反力,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的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是指杆件某一截面上内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常见的应力类型有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应力等。
在杆件内部,由于受力的存在,会导致杆件内部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
正应力是指作用在截面上的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分量,而剪应力是指作用在截面上的力沿截面切线方向的分量。
根据杆件破坏的准则,我们通过计算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来评估杆件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在计算杆件的应力分布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应用梁弯曲理论。
根据梁弯曲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杆件的弯矩和截面形状来确定截面各点上的应力分布。
杆件的弯矩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力矩平衡条件来计算,而截面形状可以通过测量或者根据设计参数确定。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计算杆件的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分解为许多小的单元,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计算每个单元上的应力分布。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材料,它的使用范围包括楼房、桥梁、水利工程等。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受力特点、受力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原理。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1. 材料的力学性质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它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
钢筋混凝土通常由水泥、砂子、骨料、水和钢筋组成。
水泥是黏结剂,砂子和骨料是填料,水是调节材料的稠度和流动性,钢筋是增强材料的主要成分。
水泥的强度与其组成的矿物成分、熟化度、水泥砂比等因素有关。
砂子和骨料的强度与它们的种类、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
钢筋的强度与其材料、直径、表面形状等因素有关。
2. 断面受力特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它的断面受力特点。
钢筋混凝土构件通常由板、梁、柱、墙等构件组成。
不同构件的受力特点不同。
板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受弯矩和剪力作用,梁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受弯矩作用,柱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受压力作用,墙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受拉压力和剪力作用。
因此,不同构件的受力分析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1. 弹性力学方法弹性力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弹性理论的受力分析方法,它假设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形变是可逆的、线性的、小的。
在弹性力学方法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可以看作是一个弹性体的受力分析问题。
弹性力学方法适用于小变形、小应力、单轴受力的情况。
弹性力学方法的主要理论是梁、板、壳的弯曲理论和轴心受压的柱理论等。
2. 塑性力学方法塑性力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材料塑性特性的受力分析方法,它假设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形变是可逆的、非线性的、大的。
在塑性力学方法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可以看作是一个塑性体的受力分析问题。
塑性力学方法适用于大变形、大应力、多轴受力的情况。
塑性力学方法的主要理论是塑性弯曲理论和塑性轴心受压的柱理论等。
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引言轴心受力构件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零部件,用于承载受力和传递动力。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载荷和变形极限、强度极限、疲劳极限等。
二、载荷和变形极限2.1 受力分析对于轴心受力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各种静载荷和动载荷。
静载荷包括静态拉力、静态压力等,动载荷包括冲击载荷、振动载荷等。
在设计中,需要对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载荷进行分析和计算。
2.2 变形极限在受到不同载荷的作用下,轴心受力构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变形极限是指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允许承受的最大变形量。
为了确保构件的正常工作,设计时应对变形极限进行合理估计,并保证构件的刚度足够以满足要求。
三、强度极限3.1 强度分析强度是指轴心受力构件抵抗形变和破坏的能力。
在设计中,需要分析构件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计算应力和应变分布,从而评估其强度。
常见的强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方法、材料力学方法等。
3.2 材料强度材料强度是指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基本强度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材料的强度参数进行选择,以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3.3 构件强度构件强度是指轴心受力构件在整体受力下的破坏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构件的各个部分进行强度计算,包括连接部位、受力集中部位等。
通过合理的强度设计,可以确保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坏问题。
四、疲劳极限4.1 疲劳损伤在频繁变载条件下,轴心受力构件可能会出现疲劳损伤问题。
疲劳损伤是由于构件在受到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发生的循环应力累积造成的。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疲劳问题,使用寿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4.2 疲劳极限疲劳极限是指轴心受力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疲劳载荷。
通过对材料疲劳性能、载荷频率、载荷幅度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构件的疲劳极限。
结构力学教案中的轴心受力解析学生如何分析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和变形结构力学教案中的轴心受力解析结构力学是工程学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到轴心受力的分析。
轴心受力是指在结构构件上作用的沿轴心方向的力,它对于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学生如何分析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和变形。
一、概述轴心受力构件通常由拉力或压力引起变形,其应力和变形分析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关系和约束条件来解决。
以下将分别介绍应力—应变关系和约束条件的原理及应用。
二、应力—应变关系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胡克定律来描述,即应力等于杨氏模量与应变的乘积。
σ = Eε其中,σ为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E为杨氏模量,ε为应变。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应力和杨氏模量来计算应变。
三、约束条件在分析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和变形时,需要考虑到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通常通过位移约束、应力约束和变形约束来定义。
以下将介绍这些约束条件的原理及应用。
1. 位移约束位移约束是指轴心受力构件端点的位移被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可以是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或轴向。
位移约束主要通过平衡方程来解决,即构件内外力的合力为零,从而确定位移约束条件。
2. 应力约束应力约束是指轴心受力构件在某些位置需要满足特定的应力条件,例如应力连续性要求。
应力约束可通过应力平衡方程来解决,即构件各截面上的应力之和为零。
3. 变形约束变形约束是指轴心受力构件在某些位置需要满足特定的变形条件,例如位移连续性要求。
变形约束可通过变形平衡方程来解决,即构件各截面上的变形之和为零。
四、应力和变形分析方法分析轴心受力构件的应力和变形通常可以采用静力平衡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些原理,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 静力平衡法静力平衡法是一种通过考虑构件上的力平衡来解决应力和变形的分析方法。
通过应用平衡方程,可以得到轴心受力构件的内力分布和相应的应力和变形。
2. 受力方程法受力方程法是一种通过考虑构件上的力方程来解决应力和变形的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中的应力和应变的分析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学科。
在工程力学中,应力和应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力学响应和变形情况。
本文将对工程力学中的应力和应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应力的概念和分类应力是描述物体单位面积内的内力或外力的物理量,用σ表示。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而应力则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各点受力状态的大小和方向。
应力可以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两种类型。
1. 正应力:正应力是指垂直于物体截面的力在该截面上的作用效果。
正应力可分为拉应力和压应力两种情况。
拉应力是指垂直于物体截面的力使得截面上的物质向外扩张,压应力则是指垂直于物体截面的力使得截面上的物质向内收缩。
2. 剪应力:剪应力是指与物体截面平行的力在该截面上的作用效果。
剪应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外部力的平行作用而引起的变形。
剪应力会使得物体的截面发生平行于力的方向的切变变形。
二、应变的概念和分类应变是描述物体相对于原始形状发生变形时各点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程度的物理量,用ε表示。
应变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变形程度和特征。
应变可分为线性应变和剪切应变两种类型。
1. 线性应变:线性应变是一种改变物体长度的应变形式,也称为伸长应变。
线性应变正比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并与物体原始长度之比成正比。
线性应变的表达式为ε = ΔL / L0,其中ΔL为线段在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L0为线段的原始长度。
2. 剪切应变:剪切应变是一种改变物体形状的应变形式,也称为变形应变。
剪切应变是与物体所受剪力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长度无关。
剪切应变的表达式为γ = Δx / h,其中Δx为剪切前后平行于力方向的线段之间的位移,h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高度。
三、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可以通过弹性模量来表示。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用E表示。
主要用于刻画物体在受力作用后,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3-3机械零件的应力应变分析一、拉(压)杆应力应变分析(一)应力分析前面应用截面法,可以求得任意截面上内力的总和,现在进一步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首先研究该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内力是由于杆受外力后产生变形而引起的,我们首先通过实验观察杆受力后的变形现象,并根据现象做出假设和推论;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最后确定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现取一等直杆,拉压变形前在其表面上画垂直于杆轴的直线和(图3-28)。
拉伸变形后,发现和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轴线,只是分别平行地移动至和。
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假设:直杆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
根据这个“平面假设”可知,杆件在它的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的伸长变形是均匀的。
又因材料是均匀连续的,所以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均匀分布的,即在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正应力都相等。
若杆的轴力为,横截面积为,,于是得:???????????????????????? (3-2)这就是拉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当为压力时,它同样可用于压应力计算。
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例3-3? 图3-29(a)为一变截面拉压杆件,其受力情况如图示,试确定其危险截面。
解? 运用截面法求各段内力,作轴力图[图3-29(b)]:段:????????? 段:段:???????? 段:根据内力计算应力,则得:段:????????? 段:段:最大应力所在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
由计算可知,段和段为危险截面。
(二)、拉(压)杆的变形杆件受轴向拉力时,纵向尺寸要伸长,而横向尺寸将缩小;当受轴向压力时,则纵向尺寸要缩短,而横向尺寸将增大。
设拉杆原长为,横截面面积为(图3-30)。
在轴向拉力P作用下,长度由变为,杆件在轴线方向的伸长为, 。
实验表明,工程上使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个弹性阶段,在此阶段范围内,轴向拉压杆件的伸长或缩短量,与轴力和杆长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即,引入比例常数则得到:??????????????????? (3-3)这就是计算拉伸(或压缩)变形的公式,称为胡克定律。
第四章钢筋混凝⼟受弯构件的应⼒、裂缝和变形验算第四章钢筋混凝⼟受弯构件的应⼒、裂缝和变形验算对钢筋混凝⼟构件,除应进⾏承载能⼒极限状态计算外,还要根据施⼯和使⽤条件进⾏持久状况正常使⽤极限状态和短暂状况的验算。
第⼀节抗裂计算桥梁构件按短暂状况设计时,应计算其在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阶段,由⾃重和施⼯荷载等引起的应⼒,并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
施⼯荷载除有特别规定外均采⽤标准值,当进⾏构件运输和安装计算时,构件⾃重应乘以动⼒系数,当有组合时不考虑荷载组合系数。
在钢筋混凝⼟受弯构件抗裂验算和变形验算中,将⽤到“换算截⾯”的概念,因此,本章先引⼊换算截⾯的概念,然后依次介绍各项验算⽅法。
4.1.1 换算截⾯依据材料⼒学理论,对钢筋混凝⼟受弯构件带裂缝⼯作阶段的截⾯应⼒计算作如下假定:1、服从平截⾯假定由钢筋混凝⼟受弯构件的试验可知,从宏观尺度看平截⾯假定基本成⽴。
据此有同⼀⽔平纤维处钢筋与混凝⼟的纵向应变相等,即:s c εε= (4.1-1)2、钢筋和混凝⼟为线弹性材料钢筋混凝⼟受弯构件在正常施⼯或使⽤阶段,钢筋远未屈服,可视为线弹性材料;混凝⼟虽为弹塑性体,但在压应⼒⽔平不⾼的条件下,其应⼒与应变近似服从虎克定律。
故有c c c E εσ=,s s s E εσ= (4.1-2)3、忽略受拉区混凝⼟的拉应⼒钢筋混凝⼟构件在受弯开裂后,其受拉区混凝⼟的作⽤在计算上可近似忽略。
将式(4.1-1)代⼊式(4.1-2)可得:c s c c c E E εεσ==''因为 s ss E σε=所以 s ES c s sc E E σασσ1'== (4.1-3)其中:ES α-钢筋与混凝⼟弹性模量之⽐,即c s ES E E =α。
为便于利⽤匀质梁的计算公式,通常将钢筋截⾯⾯积s A 换算成等效的混凝⼟截⾯⾯积sc A ,依据⼒的等效代换原则:1、⼒的⼤⼩不变:换算截⾯⾯积sc A 承受拉⼒与原钢筋承受的拉⼒相等。
应力与应力状态分析拉伸模量拉伸模量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拉伸模量(㎏/c ㎡)=△f/△h(㎏/c ㎡)其中,△f 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h 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应变化。
更具体地说,△h =(L-L0)/L0,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L 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
§4-1 几组基本术语与概念一、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均匀连续性假设:假设在变形固体的整个体积内均匀地、毫无空隙地充满着物质,并且各点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
根据这一假设,可从变形固体内任意一点取出微小单元体进行研究,且各点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固体内部各质点的位移、各点处的内力都将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表示为各点坐标的连续函数。
2、各向同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在所有方向上均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3、小变形假设:认为构件的变形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及其微小。
根据小变形假设,在研究构件上力系的简化、研究构件及其局部的平衡时,均可忽略构件的变形而按构件的原始形状、尺寸进行计算。
二、应力的概念1、正应力的概念分布内力的大小(或称分布集度),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大小来度量,称为应力。
由于内力是矢量,因而应力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分布内力的方向。
沿截面法线方向的应力称为正应力,用希腊字母σ表示。
应力的常用单位有牛/米2 (2/m N ,12/m N 称为1帕,代号a P )、千米/米2(2/m KN ,12/m KN 称为1千帕,代号Ka P ),此外还有更大的单位兆帕(M a P )、吉帕(G a P )。
几种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 K a P =310a P 1 M a P =310K a P 1 G a P =310M a P =610K a P =910a P2、切应力与全应力的概念与截面相切的应力分量称为切应力,用希腊字母τ表示。
K 点处某截面上的全应力K p 等于该点处同一截面上的正应力K σ与切应力K τ的矢量和。
钢-竹组合构件的受力变形和抗震性能分析竹钢组合构件,是将传统的竹材、木材和钢材等构件组合成一体结构,组合材料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竹钢组合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受力变形特征和耐久性能。
本文从受力变形和抗震性能研究两个方面来分析竹钢组合结构的性能。
一、受力变形特性分析竹钢组合构件在受力作用下,由于构件的不同分层属性,金属材料和木材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受力变形受众多因素影响,如流体流通、材料性质和设计、加工等因素,其受力变形特性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从应力变形看,竹钢组合构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钢筋的力应力随受力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木材的力应力值在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轻微降低的现象,表明木材的变形能力较低。
从受力变形的拉伸及抗压性能分析看,竹钢组合构件的抗拉强度总体上介于竹材和钢材之间,在受力变形受拉时,钢材和木材的变形量可大幅度降低受力变形量,其中木材的抗压变形的作用更加明显,即使在一定的受力变形量下,木材中的抗压力应力也会大大降低,可以缓解受力变形。
二、抗震性能分析竹钢组合构件在抗震性能上,受结构截面尺寸、强度特性和裂缝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组合构件在加载和受力变形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因此,构件在受地震所受剪切荷载作用下,在抗震性能上具有良好的抗裂缝、抗剪切荷载和延性的特性。
另外,竹钢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的好坏也与结构的设计有关。
竹钢构件的设计与一般结构部件不同,该结构具有自然结晶结构,兼具多重层结构,具有很好的加固和衔接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结构因抗震震动而產生的剪切、压缩和弯折应力以及界面材料的脱落等弊端,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从上述分析来看,竹钢组合构件具有优良的受力变形特征和抗震性能,能有效抑制结构进一步变形,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当今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和颇具前景的新型结构材料。
构件应力知识点总结图表一、应力的定义和分类1. 应力的定义应力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是描述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产生应变,而应力是描述这种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变形力的结果。
一般来说,应力可以用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即应力=力/受力面积。
2. 应力的分类(1)拉伸应力:当物体受到的力使其长度增加时产生的应力。
(2)压缩应力:当物体受到的力使其长度减小时产生的应力。
(3)剪切应力:当物体受到的力使其内部相对移动时产生的应力。
(4)弯曲应力:当物体受到的力使其在跨度方向产生曲折变形时产生的应力。
二、应力的计算1. 应力的计算公式(1)拉伸应力:σ = F/A其中,σ表示拉伸应力,F表示外部拉伸力,A表示受力面积。
(2)压缩应力:σ = F/A其中,σ表示压缩应力,F表示外部压缩力,A表示受力面积。
(3)剪切应力:τ = F/A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F表示外部剪切力,A表示受力面积。
2. 应力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通过静力学方法、材料力学理论等计算方法来求解。
三、构件应力分析1. 构件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构件应力分析是通过对构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构件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构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构件应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受力情况:首先要确定构件所受的外部力和力的作用点,包括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等不同受力情况。
(2)计算内部应力:通过力学理论和公式计算出构件内部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
(3)评估构件安全性:根据计算出的应力值,判断构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或加强构件。
3. 构件应力分析的应用范围构件应力分析适用于建筑、桥梁、机械设备等各种工程领域,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构件应力设计1. 构件应力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构件应力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保证构件在受力状态下不会产生破坏,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