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症状表现【健康小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7.1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防治要点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呼吸道合胞病毒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1virus z 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感染全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本文对RSV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和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RSV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d即有传染性,传染性通常持续3-8d,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其传染期可长达4周。
传播途径RS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也能通过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易感人群各年龄段均可感染RSV,但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潜伏期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d,平均4-6d o不同人群感染RSV的临床表现婴幼儿发病初期以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随之出现咳嗽、喘息,可有低热,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
严重者可出现喘憋、拒食、气促、胸廓凹陷、发绢和鼻翼扇动。
部分婴幼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并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脏器,尤其是早产儿、6个月及以下的婴儿、2岁以下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
学龄前期儿童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和咽部充血、水肿。
部分可进展为肺炎,表现为喘息、气促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
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咳嗽、声嘶、耳痛等,可伴发热,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充血、水肿。
部分可进展为肺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成人以鼻塞、流涕、咽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厌食和低热,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咽部等处充血、水肿。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
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但新生儿较少见。
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流行的报道。
【诊断】近十年来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一位,其症状与副流感病毒肺炎、轻症流感病毒肺炎及轻症腺病毒肺炎临床上几乎无法区别。
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则高热持续,中毒症状及呼吸症状重,临床表现远较合胞病毒肺炎严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诊断主要根据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
近年来利用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及血清中IgM抗体的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ELI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PAP)、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都能进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治疗措施】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
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只用中医治疗即可。
一般治疗参阅支气管肺炎节,其他可参阅腺病毒肺炎节,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较轻,用不着那么多的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
关于抗病毒化学药物,较重者可用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请参阅上卷病毒传染病概述,最近国外有人用短期大剂量雾化治疗合胞病毒感染有效。
此外,近年来上海新华医院用乳清液(初乳稀释液)雾化治疗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温州医学院从初乳提取SIgA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
【病因学】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也属副粘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在北京,48%的病毒性肺炎和58%的毛细支气管炎系由合胞病毒引起(1980~1984);在广州,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31.4%由合胞病毒引起(1973~1986);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肺炎和50%~75%的毛细支气管炎由合胞病毒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特点
1. 病原体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和老年人。
该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2. 传播途径
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传播,常见于冬春季节。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以飞沫形式进入空气中,之后被他人吸入而引起传播。
3. 症状特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气促、胸闷等。
•婴幼儿常伴有鼻塞、鼻涕增多、喂食困难等症状。
•严重感染病例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4. 临床诊断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等来确定。
5. 治疗方法
•目前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抗病毒药物等。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6. 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患者过度接触。
•一些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等可考虑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
7. 结语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及时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人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特点,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和处理。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
本病经飞沫呼吸道传染,具有传播广、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均有传播和流行,几乎每年或隔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是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融合病毒(RSV)所致。
属副黏液病毒RNA型,直径100~140nm,核衣壳由32个对称20面体衣壳组成,有囊膜。
不被乙醚、氯仿破坏。
用人细胞、双倍体细胞及原代猴肾细胞等可以培养病毒,且可产生特殊的融合细胞故名。
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可在感染的细胞胞质中查到病毒。
本病经飞沫呼吸道传染,具有传播广、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均有传播和流行,几乎每年或隔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是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二、发病机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经空气飞沫或直接进入易感者的呼吸道,RSV侵入机体后首先在鼻咽部黏膜内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婴儿,老年人,RSV可由鼻咽部延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发展为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呼吸道病毒侵入人的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和扩散并直接引起受染细胞损伤,造成局部病变或产生全身毒血症状。
某些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可能由机体免疫反应所介导,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有鼻、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与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脱落。
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病变程度与病毒种类、型别和感染部位有关。
轻者数天后上皮细胞可再生而恢复正常。
如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可发生上皮细胞坏死、剥脱,细支气管壁有广泛单核细胞浸润,纤维蛋白、细胞碎片和黏稠的黏液可堵塞管腔而致肺不张、肺气肿。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RSV)肺炎,是一种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
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下降。
常在冬春季节发病,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有咳嗽、鼻塞、发热和喘憋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根据其流行及临床特点,又称之为流行性憋喘肺炎。
确诊需依靠病毒学检查,目前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支持疗法为主。
由于RSV的传染性很强,很容易爆发流行,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并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其它名称:合胞病毒肺炎、流行性憋喘肺炎。
相关中医疾病:肺炎喘嗽。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具备遗传性。
发病部位:胸部,肺脏。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鼻塞、呼吸困难、喘憋、心力衰竭、口唇发绀。
主要病因:RSV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弱、环境和气候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查、病毒抗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由于RSV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和空中飞沫传播,容易爆发成为流行性疾病,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从传染源流出。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病因是RSV感染,其发病与机体因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密切相关。
此外,年龄小于半岁,缺乏母乳喂养,早产且双胎或三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功能缺陷、神经肌肉损伤、胃食管反流、21-三体综合征等基础疾病者更易患本病。
如何区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一、如何区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它们引起的症状和病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以下是区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的一些关键点:1.定义差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通常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而流感病毒则是一种引起流感、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的病毒。
2.传播方式不同: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
而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但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物品或表面传播。
3.症状表现区别:RSV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而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头痛等,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4.疾病进程及病程:RSV感染的病程通常较短,大多数病例在1-2周内康复。
而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程通常较长,可能需要2-3周才能康复,而且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5.治疗方法与用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RSV感染的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解热镇痛、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而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Tamiflu)进行治疗,但必须在病毒感染早期(最好在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才有效。
6.预防措施与建议:针对RSV感染,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飞沫或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飞沫或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7.相关并发症与注意事项:RSV感染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支气管炎、中耳炎等,但这些并发症相对较少。
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因此对于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等)应该特别注意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作者:易青梅施弦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8期刚出生3个多月的星星突然发热,体温38摄氏度,轻微流鼻涕,吃奶睡觉都正常,因此父母并没有引起重视。
3天后,奶奶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儿,星星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却突然又升上来了;虽然只是偶尔咳嗽,但是咳嗽的声音很奇怪,喉头发出“呼呼……”的声音,摸在胸口有点像摸着家里的宠物猫的感觉。
这时才着急起来,赶紧到医院检查,经呼吸科医师检查,星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感染。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呢?它又有哪些临床表现,又该如何治疗呢?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6 400万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约五分之一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诊断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的婴儿,男孩多于女孩。
早期跟普通感冒相似,以发热、轻微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突然起病;发热通常为中、低热,少数有高热,最高可超过40摄氏度。
發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且体温高低与病情轻重并不完全相关。
约1天后出现喘憋或发作性喘憋、呼吸急促,严重者烦躁不安、口唇发紫,重者可伴有脱水、酸中毒、心衰呼衰等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多数是轻症,家长注意隔离,同时保持孩子足够的液体量,观察孩子的吃奶量、尿量、精神,以及口唇是否干燥等。
对喘憋明显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开一些雾化以及化痰平喘的口服药;呼吸道痰多而咳嗽无力的会给予吸痰。
家长要观察经过治疗后孩子的呼吸、睡眠情况是否好转。
如果鼻塞严重,可予鼻腔清洗。
医生评估为重症需要入院治疗者,请尽早积极治疗。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重组减毒活疫苗正在临床试验和评估阶段。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排出患者体外,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是注意个人卫生;当周围人和家人感冒时,应避免过分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感冒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外出时可戴口罩等;同时注意勤洗手,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比较脆弱,容易被肥皂、水、普通消毒剂等杀灭。
如何区分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一、症状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都可能包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但它们的症状也存在一些区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比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更温和。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喉咙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比之下,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更严重,包括高烧、全身疼痛、乏力、喉咙痛等,而且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和呼吸衰竭。
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会影响一个患者的全部呼吸道,而流感病毒感染则通常影响患者的上呼吸道。
合胞病毒患者的鼻涕和痰液量通常较少,而流感患者则可能产生大量的痰液和鼻涕。
二、诊断方式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的诊断方式也存在一些区别。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来进行。
病毒分离是将患者的分泌物或组织样本接种到特定的细胞系中,以培养出病毒并进行鉴定。
抗原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咽拭子或痰液样本中的病毒抗原来确诊感染。
相比之下,流感病毒的诊断通常可以通过快速抗原检测或PCR检测来进行。
快速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来确诊感染。
PCR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诊感染。
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存在一些区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全年都可能发生,但流感病毒感染则通常在冬季更为常见。
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而流感病毒感染则通常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三、治疗方式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方式也存在一些区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饮水。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相比之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是奥司他韦(Tamiflu)和扎那米韦(Relenza),它们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并减轻症状。
春季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知识科普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风险•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控措施•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分享与讨论•春季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建议•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与致谢01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定义与特点0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儿童和老年人,其中50%的儿童在2岁前曾感染过RSV。
02RS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相似,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03RSV病毒颗粒较大,不能通过飞沫传播,但可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等。
RS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等。
RSV感染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在儿童中,RSV感染的症状通常比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更为严重,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传播途径与症状感染后的治疗与预防预防RS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应加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
对于RSV感染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02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风险春季是幼儿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高发期,这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适宜,空气湿度较低,有利于病毒传播。
在幼儿园这样的密闭环境中,孩子们彼此之间距离较近,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感染高发期感染途径与风险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周围人群。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
•以下是一些风险因素,可能增加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几率•年龄:幼儿年龄越小,感染的风险越高。
•免疫力:免疫力低下的幼儿更容易感染病毒。
•慢性疾病:患有慢性疾病的幼儿感染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幼儿园内幼儿密度大、空气流通不畅等环境因素有利于病毒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症状表现
文章导读
呼吸道合胞病毒就是一种危害病毒,如果说受到这种病毒感染,得不到及时有
效的治疗的话,还会引发其他的症状,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高热鼻炎,咽喉炎等这些症状,所以对治疗问题也要讲究。
一、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
潜伏期约4~5日。
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
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
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
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
轻症病例呼吸困难
及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
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
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罗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
过清音。
X线检查:多数有小点片状阴影,大片状者极为罕见。
约1/3病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