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 格式:docx
- 大小:17.66 KB
- 文档页数:3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
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但新生儿较少见。
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流行的报道。
【诊断】近十年来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一位,其症状与副流感病毒肺炎、轻症流感病毒肺炎及轻症腺病毒肺炎临床上几乎无法区别。
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则高热持续,中毒症状及呼吸症状重,临床表现远较合胞病毒肺炎严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诊断主要根据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
近年来利用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及血清中IgM抗体的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ELI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PAP)、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都能进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治疗措施】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
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只用中医治疗即可。
一般治疗参阅支气管肺炎节,其他可参阅腺病毒肺炎节,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较轻,用不着那么多的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
关于抗病毒化学药物,较重者可用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请参阅上卷病毒传染病概述,最近国外有人用短期大剂量雾化治疗合胞病毒感染有效。
此外,近年来上海新华医院用乳清液(初乳稀释液)雾化治疗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温州医学院从初乳提取SIgA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
【病因学】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也属副粘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在北京,48%的病毒性肺炎和58%的毛细支气管炎系由合胞病毒引起(1980~1984);在广州,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31.4%由合胞病毒引起(1973~1986);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肺炎和50%~75%的毛细支气管炎由合胞病毒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
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
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标签: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诊断;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1956年Morris从一只有感冒症状的实验动物黑猩猩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第一株RSV。
1957年Chanock 先后从Baltimore市2例分别患肺炎和有喘息症状患儿的咽拭子中分离到。
因其在组织培养中能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特别是2~6个月小婴儿RSV感染后常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
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
在世界不同地区每年因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疗的患儿为1‰~5‰,住院病人病死率为1‰~3‰。
由此可见RSV感染是严重危害小儿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RVS感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RSV有2个主要血清型和9个亚型,常常通过托儿机构、家庭和其他公共场所造成传播,亦是引起住院小儿医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
研究证明,病毒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污染的手指直接将病毒接种到鼻黏膜和眼黏膜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感染的主要后果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免疫反应和营养状况在疾病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液免疫和呼吸系统的局部免疫反应,包括产生RSV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主要系IgG、呼吸道局部分泌的IgA、IgE。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年来,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1.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与患者直接接触。
2. 中医药理论与呼吸道合胞病感染中医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成药疗效。
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用。
中成药疗效则是指通过中医药制剂的使用来缓解病情和促进康复。
3. 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和药物选择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感染,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注射剂和中草药制剂。
其中,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组方。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连翘、金银花和黄芩等。
4. 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可以缓解症状、促进痊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与抗生素等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少的抗生素耐药性和副作用。
5. 中医药治疗的注意事项尽管中医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疗效肯定,但仍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个体化药物选用和辨证施治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
其次,中医药治疗仅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病例,对于重度和危重病例应及时就医。
最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需要遵循相关指导。
总结:中医药治疗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和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个体化治疗选择。
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药药物以及遵循医师建议,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中医药治疗仍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因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谨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
本病经飞沫呼吸道传染,具有传播广、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均有传播和流行,几乎每年或隔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是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融合病毒(RSV)所致。
属副黏液病毒RNA型,直径100~140nm,核衣壳由32个对称20面体衣壳组成,有囊膜。
不被乙醚、氯仿破坏。
用人细胞、双倍体细胞及原代猴肾细胞等可以培养病毒,且可产生特殊的融合细胞故名。
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可在感染的细胞胞质中查到病毒。
本病经飞沫呼吸道传染,具有传播广、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均有传播和流行,几乎每年或隔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是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二、发病机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经空气飞沫或直接进入易感者的呼吸道,RSV侵入机体后首先在鼻咽部黏膜内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婴儿,老年人,RSV可由鼻咽部延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发展为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呼吸道病毒侵入人的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和扩散并直接引起受染细胞损伤,造成局部病变或产生全身毒血症状。
某些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可能由机体免疫反应所介导,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有鼻、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与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脱落。
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病变程度与病毒种类、型别和感染部位有关。
轻者数天后上皮细胞可再生而恢复正常。
如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可发生上皮细胞坏死、剥脱,细支气管壁有广泛单核细胞浸润,纤维蛋白、细胞碎片和黏稠的黏液可堵塞管腔而致肺不张、肺气肿。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RSV)肺炎,是一种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
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下降。
常在冬春季节发病,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有咳嗽、鼻塞、发热和喘憋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根据其流行及临床特点,又称之为流行性憋喘肺炎。
确诊需依靠病毒学检查,目前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支持疗法为主。
由于RSV的传染性很强,很容易爆发流行,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并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其它名称:合胞病毒肺炎、流行性憋喘肺炎。
相关中医疾病:肺炎喘嗽。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具备遗传性。
发病部位:胸部,肺脏。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鼻塞、呼吸困难、喘憋、心力衰竭、口唇发绀。
主要病因:RSV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弱、环境和气候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查、病毒抗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由于RSV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和空中飞沫传播,容易爆发成为流行性疾病,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从传染源流出。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病因是RSV感染,其发病与机体因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密切相关。
此外,年龄小于半岁,缺乏母乳喂养,早产且双胎或三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功能缺陷、神经肌肉损伤、胃食管反流、21-三体综合征等基础疾病者更易患本病。
合胞病毒试题题库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单选题] *A.接触传播(正确答案)B飞沫传播C气溶胶传播D粪口途径传播E以上都是2.以下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能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引发急性呼吸道疾病B.可引起全球季节性爆发C.几乎所有儿童2岁以前都感染过D.是2岁以下儿童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因(正确答案)E.是65岁以上成人死亡的重要原因3.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下呼吸道疾病的高危因素以下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存在基础肺病的婴儿和儿童B.孕35周以前出生的婴儿C.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D.任何年龄段的严重哮喘患者E.Pierre-Robin综合征(正确答案)4.下列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是小RNA病毒科B.抗原性复杂,有100多个血清型C.优势毒株每年轮换,可频繁再感染(正确答案)D.有A、B、C3个亚型E.感染后可获免疫力,维持时间长5.合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的确诊标准是() [单选题] *A.从HEp-2细胞中分离出RSV,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正确答案)B.病毒培养C.PCR检测D.抗原检测E.抗体检测6.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 *A.流涕B.咳嗽C.发热(正确答案)D气促E阵发性喘息7.在婴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时应给予辅助供养治疗 [单选题] *A.88%B.90%(正确答案)C.92%D.94%E.86%8.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不包括() [单选题] *A.鼻病毒B.腺病毒C.流感病毒D.偏肺病毒E.EB病毒(正确答案)9.下列哪些药物不能用于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 [单选题] * A.糖皮质激素B高渗盐水C.丙球D单克隆抗体E利巴韦林(正确答案)10.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洗手是预防RSV院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B.婴幼儿应避免暴露于拥挤的人群或被动吸烟的环境中C.提倡母乳喂养D.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所有婴幼儿的预防(正确答案)E. 减毒活疫苗是目前研究的比较成熟的疫苗。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及其防治对策简介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又称为牛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牛类呼吸道疾病,是牛群中的一大问题。
该疾病主要影响牛的肺部和呼吸系统,导致牛出现咳嗽、流鼻涕、喘息等症状。
除了影响牛的健康和福利外,该疾病还对养殖业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影响。
病因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并且由于不同的牛群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牛的哮喘症状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BVDV)、黄病病毒(IBR)、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及鼻病毒(PI3)等病毒容易引起哮喘。
2.细菌感染:常见的疾病有放线杆菌性病变、支原体感染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等。
3.环境因素:湿度、温度以及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也容易引起牛群中的呼吸道感染。
4.免疫力下降: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牛的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症状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会对牛产生不同的症状,症状有以下:1.咳嗽:咳嗽是牛呼吸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牛出现咳嗽时,咳嗽声通常是响亮的。
2.流鼻涕:当牛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时,会出现流鼻涕的症状。
鼻涕的颜色和质量通常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
3.喘息:当牛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时,可以出现呼吸急促和喘息的症状,尤其在运动后,牛的呼吸会加速和加重。
4.体温升高:牛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时,其体温通常会升高,这是由于牛的免疫系统对感染进行的反应。
预防和控制为防止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出现,对于牛的养殖环境和养殖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养殖环境管理:养殖场保持干燥,并保证厕所、饮水器等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病菌。
适当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并保持牛的通风良好。
2.疫苗接种: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黄病病毒、病毒性腹泻病毒、鼻病毒等需要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3.养殖管理:做好牛的营养和管理,关注牛的健康情况,增加营养和进食,营造干燥、卫生、安静的环境。
4.诊断早期,快速治疗:如果发现牛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包括对牛进行抗生素治疗或对症支持治疗等。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呼吸道疾病是指发生在呼吸道上的各种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严重的情况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多数由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的病毒致病因素。
此外,细菌感染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如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当他人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时,就可能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病原体侵入上呼吸道黏膜,通过黏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侵入上皮细胞,感染病毒释放病毒颗粒。
病毒感染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出现水肿、炎症反应,刺激黏膜神经,引起喉咙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二、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
遗传因素对哮喘的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过敏基因和哮喘相关基因突变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上,哮喘主要是由于呼气相阻塞引起的呼吸道阻力增加。
在哮喘发作期间,呼吸道黏膜发生痉挛,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肌肉收缩,导致气流受阻。
此外,炎症细胞的浸润和黏膜水肿也是哮喘病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个组成部分。
吸烟是主要的COPD发病原因,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COPD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气道炎症和肺组织重塑。
长期吸烟引起的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黏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
同时,肺组织受到炎症的刺激,产生胶原沉积,导致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气肿形成,进一步影响气道通畅。
综上所述,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涉及病原体感染、遗传因素、吸烟等多个方面,而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黏膜水肿和气道阻塞等。
合胞病毒感染治疗方法
合胞病毒感染是由合胞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合胞病毒感染的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1.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合胞病毒感染会导致发热、乏力和咳嗽等症状,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预防脱水。
2. 控制症状和温度: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降低体温,解热贴也可缓解发热不适。
对于咳嗽症状,可以多饮水、咳嗽糖浆或经医生指导使用适当的止咳药。
3. 加强免疫力:合胞病毒感染通常在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中发生,因此保持充足的营养、定期锻炼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生。
4. 预防交叉感染:合胞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接触。
同时,注意勤洗手,避免用口、鼻直接触摸眼睛等措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5. 产生抗体的治疗:合胞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明确感染情况。
对于确定感染的人群,可以尝试使用合适的高效能抗体治疗。
总之,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
预防交叉感染。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非常重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因其在组织培养中能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特别是2~6个月小婴儿RSV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常发生在感染后。
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
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因为RSV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儿童是1‰~5‰,住院病人死亡率为1‰~3‰。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病毒(RSV)所致。
属副粘液病毒RNA型,直径100~140nm,核外壳由32个对称的20面外壳组成,有囊膜。
它不会被乙醚和氯模仿损坏。
用人细胞、双体细胞和原猴肾细胞可以培养病毒,并产生特殊的融合细胞。
通过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病毒可以在感染的细胞质中找到。
该病通过飞沫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播广泛、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它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几乎每年或每隔一年都很受欢迎是婴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一半以上为1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1.5~2,潜伏期约4~5天。
早期咳嗽、鼻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烧,最高可达41℃,但发烧一般不持续,更容易通过解热药解热。
高烧时间多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的儿童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多数病例热程为4~10天。
轻度病例呼吸困难,
神经症状不明显,中重度病例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唇紫、鼻扇、三凹征明显。
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为小或粗,中罗音,敲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清音。
X线性检查显示,大部分肺部都有小片状阴影,大片状的极为罕见,约1/3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可见白细胞总数(5~15)×109/L(5000~15000/mm3)大部
分都在10×109/L(10000/mm3)以下是中性粒细胞。
70%以下。
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呼吸道病毒感染除发热期卧床休息、多喝水等一般治疗外,主要是对症治疗:高烧可物理或药物冷却,严重头痛可口服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
当细支气管炎、肺
炎出现气急、哮喘、发绀时,应给予氧气、痉挛、痰,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割和人工辅助呼吸,心力衰竭应给予强心剂。
继发性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
本病常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主要以呼吸为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缺氧、发绀、呼吸衰竭甚至窒息。
因此,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积极对症治疗吸氧、解痉、平喘,必要时还应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
有些儿童可能患有脑膜炎和脊髓炎。
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防疾病时,应严格消毒儿童呼吸道排出物。
同时,母乳喂养可以增加婴儿抗体,鼓励母乳喂养。
接种减毒活疫苗,95%儿童可以在鼻分泌物中产生中和抗体。
近年来,新开发的温度敏感(ts)裂变株进行气雾接种,对抗体儿童和成人有很好的保
护作用,但对血清抗体阴性儿童无效。
注意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应食用清淡食物。
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蘑菇。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a、b、c食物。
多吃丝瓜、马齿苋、红豆、冬瓜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应避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油炸干食品,如油条、油饼、五香食品等。
少吃或不吃鱼腥发,如海鲜、鲫鱼、牛羊肉、狗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