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黑土地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5
东北黑土地有多肥沃就有多脆弱▲东北黑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供图/图虫创意在我国东北那旮瘩,有一片举世闻名的“黑土地”。
这里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10,粮食产量却占到全国的1/4,其中外调粮食占全国的1/3。
换句话说,中国人吃的三碗饭,其中一碗就来自东北。
不仅粮食产量大,而且好吃,很多人爱吃的五常大米便产自位于黑土地核心区的黑龙江省五常市。
▲黑土地上,拖拉机正在进行春耕。
供图/图虫创意都知道黑土地是块宝,然而这块宝是如何炼成的?宝贵背后,它又有多么脆弱的一面?土壤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各地自然与人文景观差异很大,土壤的颜色也不甘平庸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南方的土偏红,中部的土偏黄,东北的土偏黑。
古人对此似乎早有察觉,在明代修建的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内,就摆放着寓意华夏疆土的五色土——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
图源/网络随着科学研究不断细致深入,我国土壤的颜色被分为更多种类,包括黑色、红色、黄色、砖红色、紫色、棕色、黄棕色和灰白色等等。
并且土壤五颜六色的秘密也被揭示出来,原来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物质在“作怪”。
▲五颜六色的土壤。
图源/网络腐殖质是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碎渣,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一类黑乎乎的胶状物质。
它虽然其貌不扬,却内涵丰富,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堪称“天然培养基”。
腐殖质之所以显得黑乎乎,是因为含有较多棕色的胡敏酸和黑色的胡敏素。
因此,当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越多时,颜色也会显得越发偏深发黑。
▲各种动植物残骸形成的腐殖质,营养丰富,常用于制作盆栽。
图源/网络当腐殖质给土壤颜色的深浅定下基调后,矿物质就开始登场给土壤“调色”了。
土壤颜色偏红或者棕红,是因为含有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赤铁矿含量较高;土壤呈黄色,是因为含有的以水合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针铁矿含量较高;土壤颜色偏白,是因为含有的盐分比如钠盐、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较多;在四川盆地,土壤颜色偏紫,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多由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形成。
山美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肥沃的黑土地》【教材简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我是中国人”第2条“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和第8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及主要城市、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
3. 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资料(明信片、相关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了解东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播放歌曲MV《松花江上》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个地方吗?师:大家对松花江有哪些了解?师: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
(在中国地图上的松花江的位置,播放课件松花江流经的路线图)是我国第六大河。
二、魅力东北活动一:识东北师:刚才同学们了解到松花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说到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那你知道东北三省是哪三省吗?师:大家看这三个版图,他们分别是哪个省?(教师指学生说)师:哪个同学能够迅速的将东三省行政图拼起来。
师:因为有了松花江的灌溉和哺育,造就了这片土地肥沃、山河壮丽、富饶辽阔的黑土地-----板书:肥沃的黑土地。
活动二:游东北1.师:今年7月5日,青岛-长白山航线正式开通。
从青岛到长白山只要1个半小时就到了,这样我们到东北就更快捷方便了。
师:假如你到东北去,你最想去干什么?师:今天老师已经送给每个小组一张“明信片”和一个“资料包”,请问这张图片在哪个小组?(老师对照大屏幕进行每个小组的确认)。
黑土地的夏天短暂而美好的文案
例一
立夏之后,雷雨增多,农作物也进入了生长旺季。
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机车穿梭,大田播种接近尾声,水田插秧大幕开启。
肥沃的黑土地正向我们敞开怀抱,准备好和北大荒一起再战丰收!没有夏的成长,就没有秋收冬藏,我们也要不辜负每一个短暂的夏日,和自然万物一起,心怀梦想,肆意生长。
例二
一个不经意,夏天竟已伴着南风悄然而至。
仿佛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红,转眼间又落了一地,肥沃的黑土地正向我们敞开怀抱,春去春来不曾留意,夏日当归,扑面而来。
在阳光下深深吸一口气,好像能闻到新叶成长的味道。
繁花凋零在雨中,炎热的夏天渐渐远去,绿树繁茂在阳光下,我不禁心心念念,黑土地的夏天真的是短暂而美好啊!。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辽河流域的一大片深度富含有机质的土地。
黑土地的肥沃程度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世界第一土。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黑土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
为了保护黑土地,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护黑土地的肥沃和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1.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保护黑土地意味着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黑土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保护不仅能保护土地资源,还能维护水源、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3. 黑土地保护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黑土地区域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如果黑土地受到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带来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对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技术措施1. 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减少对黑土地的压实和破坏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机械化作业容易导致土壤压实,降低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应该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减少机械深松,采用浅松和机械轮耕,减少对黑土地的破坏。
2.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保护黑土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有机肥料,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耕作的次数,降低耕作深度,有助于保护黑土地的肥沃度和生态环境。
3. 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肥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举措。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建议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模式,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减少氮肥的过量使用,降低对土壤的压力。
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4. 林果业种植发展林果业是保护黑土地的有效途径。
《肥沃的黑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和风土人情。
3、通过小组学习,讨论、探究、交流学生了解的东北地区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走进黑土地1、同学们,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小桥流水的细雨江南,还有分布在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地。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土地,一起去探究吧!2、题目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出示PPT:介绍黑土地的形成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
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富含大量的腐殖质,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二、黑土地的硕果1、游戏分组。
师过渡:课前,大家都对东北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寻宝老师在教室里藏了这四件东北特色的小礼物,大家找找看。
看在谁的桌洞里,找到的同学请起立。
在这四件礼物后面都有一个小问题,谁先来回答?(1)(棉帽子)寻找东三省:东北三省指哪三个省?(2)(东北虎)寻找东北三宝:东北三宝是指哪三宝?(3)(手绢)寻找极光:哪个是我国的最北端漠河县的极光?(4)(煤炭)寻找名字:东三省还有什么名字?借学生回答问题,发放资料袋(帮助你们组选取一个资料袋)2、同学们拿真厉害,看来找宝贝你们很在行啊!为了让大家深入的了解东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包,下面我们分气候严寒、森林广茂、矿产丰富、东北风情这样四个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请看学习要求【出示任务】三、小组汇报交流【气候严寒】小组学生交流介绍教师小结过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虽然东北的冬天气候严寒,滴水成冰、呵气成霜,但是能找到数不清的冰雪乐趣。
光彩夺目的冰雕仿佛把我们带进了水晶般的世界,栩栩如生的雪雕仿佛让我们畅游在冰雪奇缘般的世界,欢声笑语的雪上游戏更是让人彻底忘掉了寒冷。
【课题】山美版五年级上册 4.肥沃的黑土地【执教教师】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刘明霞【教材简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我是中国人”第2条“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和第8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及主要城市、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
3. 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资料(明信片、相关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了解东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播放歌曲MV《松花江上》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个地方吗?师:大家对松花江有哪些了解?师: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
(在中国地图上的松花江的位置,播放课件松花江流经的路线图)是我国第六大河。
二、魅力东北活动一:识东北师:刚才同学们了解到松花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说到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那你知道东北三省是哪三省吗?师:大家看这三个版图,他们分别是哪个省?(教师指学生说)师:哪个同学能够迅速的将东三省行政图拼起来。
师:因为有了松花江的灌溉和哺育,造就了这片土地肥沃、山河壮丽、富饶辽阔的黑土地-----板书:肥沃的黑土地。
评价环节一: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于东北的资料,选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你们的资料卡完成的怎么样呢?快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可以把你的新收获补充上。
黑土相关知识点黑土是一种农业土壤,特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土。
这种土壤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因此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黑土地广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本文将介绍黑土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利用价值,并探讨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黑土的形成过程黑土的形成过程与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在冰川时代,冰川运动和冰融水形成了广阔的冰川湖泊和冲积平原。
随后,气候变暖,冰川湖泊干涸,留下了厚厚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形成了黑土。
此外,植被的生长和分解也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有机质。
黑土的特点黑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肥沃:黑土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水分保持能力强:黑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能够在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度,为作物提供水分。
3.通气性好:黑土中含有较多的孔隙,使得土壤通气性良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呼吸。
4.保温性好:黑土能够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热量,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有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季节。
黑土的利用价值由于其肥沃和优越的土壤特性,黑土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价值。
黑土地区的农田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农作物产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黑土还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如小麦、大豆和玉米等。
这些作物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食物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地区。
此外,黑土还被广泛用于畜牧业。
黑土地区适宜草地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养殖业在黑土地区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护黑土资源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黑土的措施:1.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方法包括轮作、间作、有机肥料的使用等,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黑土的肥沃性。
2.植被保护:保护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有助于黑土的保护。
3.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和排水,有助于保护黑土的水分。
事业单位考试黑土地的优势并说明理由
黑龙江黑土地的优势是肥沃黑土有着农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原素如:铁、钾等等。
黑龙江的土地是全国唯一天然的黑土地名称。
首先东北地理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
而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形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种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的美称。
所以大多数谷物都产自东北。
(1)有机质丰富(东北地区草原、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2)该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生长;
(3)地处东北平原,地域辽阔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4)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分解,从而逐年累月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由此可知,黑土地是非常珍贵的土地资源,可以说是“耕地中的大熊猫”。
正是因为重重的天然的有利条件使得东北这片黑土地肥沃,辽阔,更重要是能够产出供给给人民的大量的粮食,这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