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微博热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12
微博热“从玉树地震到上海火灾,从宜黄拆迁案到李刚门,微博成为推动力。
2010成为微博元年,围观改变中国。
”这是2010年互动百科为“互联网十大热词”中微博夺魁发布的颁奖词。
从颁奖词中我们可以看见微博贯穿与众多的公共事件中,几乎所有社会精英群体,包括娱乐明星、官员、学者、成功商人都纷纷加入到微博的使用大军,“微娱乐”、“微宣传”、“微科普”一些列与微博有关的词汇成为流行语。
而普通网民同样也加入到微博阵营之中,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达到了2亿注册用户的使用量(见图1)。
一场正在进行的微博热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微博的含义作为一种迷你型博客,微博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
微博这一概念译自于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自己的微博客发布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70个汉字)之内。
微博的特点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便捷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
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
“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
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微博的普及和流行,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主流方式。
而微博的平台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交性的网络平台,也成为了观察和研究公众舆情的重要渠道之一。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热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探讨当前网络舆情的趋势和特征。
一、热点事件的形成和演变微博上的热点事件通常是由一个外界事件所引发的。
比如说,最近曝光的丑闻、政治事件、明星八卦等,都可以在微博上快速引爆话题。
这个过程与传统舆论的形成有些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1. 速度快。
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信息被广泛传播,引爆舆情。
2. 互动性强。
微博上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对事件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互动,推动话题的演变和热度的爆发。
3. 话题存在时间短。
微博上的话题往往会存在很短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讨论的热度逐渐降低,最终消散。
二、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特征微博平台上的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网络暴力比较严重。
由于微博上的用户可以匿名发言,因此一些网络暴力现象非常普遍,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成为了微博平台上舆情管理的一大难点。
2. 舆情话题短暂,热度难以持久。
微博用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某个话题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一个话题在微博上的讨论时间通常只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3. 星座类、美食类、养生保健类、情感类、娱乐八卦类话题是热门的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微博上最受欢迎的话题,也是大多数用户会涉及到的话题。
三、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管理微博平台为了维护平台秩序,开辟了一些管理机制,例如禁言、屏蔽等服务。
实际上,这些管理机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保证对等待处理的全面公正,是平台管理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对于恶意评论和攻击,微博平台规定可以禁言或者删除相关用户评论。
这项规定保障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言论自由。
微博热潮的冷思考作者:刘舒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5期刘舒雯(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给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当下微博技术以其强大的开放性、便捷性、草根性、交互性等特征迅速引起一场信息热潮。
该文通过对微博产生所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哲学思考,试图揭示其利弊,使微博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微博利弊分析影响反思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9(a)-0170-021 微博热潮来袭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在2006年7月创始于美国的Obvious公司,并推出了名为Twitter(推特)的社交及微博网络服务网站。
2007年4月,Twitter从原来的公司独立出来并成立了独立运行的公司;它采用有线、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它的核心理念是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和基于这些所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使微博用户在微博平台上将自己的最新信息用140个字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或手机发送到网络上,并能够即时分享。
微博热浪卷卷而来,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一些创业团队从2007年开始,也开始打造中国自己的的微博网站,纷纷推出了微博服务,出现了如“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类网站。
到2009年8月,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国广大公众的视野。
微博风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博客服务,微博用户数量的激增已在媒体世界成为一个新而强大的力量,其强劲的公共传播效果将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9年11月21日,昆明市螺狮湾批发市场的业主因反对市场拆迁而爆发群体性事件,为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在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开设国内首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并于11月22日零时发布了111个字的信息,将事件及时、准确、权威的公开,随后各类媒体对螺狮湾情况作了大量报道,让广大群众知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云南方面冷静、理性、果断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登上人民网2009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第二名,并在“恢复秩序”这一项中得分最高。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作者:陈超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3期摘要: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
微博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个人空间,一个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除开常规的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多借助网络这个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微博风靡的现象进行了时时关注和分析,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学生们思想动态,能更好的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信息微博的内容涉猎广泛,从自己的生活片段和个人随想、社会热点新闻、明星言论、小道消息到朋友同学的动态等,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奇、趣”。
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微博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往往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
而从发微博的信息内容来看,多以个人为主导,排在前三位的发布内容分别是:记录每日心情、兴趣爱好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或者新闻。
对于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现状,从辅导员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思考。
1.微博的特点及大学生群体中风靡的现状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就算是普通人和奥巴马待遇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朋友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发表的信息,随时一起分享、讨论。
还可以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这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1.1随时随地灵活性。
基于个人电脑和手机普遍使用,大学生往往是这些新兴电子产品的追捧者,微博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随地的发送个人的心情、生活、感悟,即时展现自己的个性及特色。
这些都使微博用户有更高的粘性和忠诚度。
在对一线城市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0%以上的大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有手机,大学期间个人电脑的普及率高达65%。
而这些同学90%都注册有自己的微博账号。
很大一批人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即使出门在外也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上厕所也不耽误。
尊敬的主席,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们,你们好!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共同探讨微博热的影响的利弊问题。
开宗名义,概念现行。
微博是一种新生的媒体。
就微博的本质来讲,没有好坏之分,而微博热则不然。
微博热重在“热”一词,这意味着使用人群的庞大,传播信息的海量,其影响对社会已举足轻重。
今天,我方对此问题的判定标准为,从长远考虑,微博热造成的影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方坚定的认为: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一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中的个人的发展。
打开微博,无论是我们自己主动关注的还是官方微博提供的“热门话题”、“微群”、“风云榜”、“热门应用”等等吸引眼球的版块的信息扑面而来。
诚然不仅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而且还能通过微博这一发声平台在我们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心情,,丰富了知识与生活。
在这种信息传递模式里,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亲自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微麻醉。
虽然我们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我们失去了行动这一环节;只有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没有接受信息之后参与实践的过程。
随着微博的大红大紫,微麻醉让我们失去交往能力,退掉了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博主甚至“被麻痹致死”。
因此,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二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发展。
我方承认,微博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些国家政策的迅速传播,也有利于大众参与监督违法犯罪。
但是,数据表明,只有20%的用户制造信息而80%的人只浏览和接收,它的促进力度值得怀疑。
再有,数据显示,在微博内容中表达自我情感的占总体的74.3%,其中消极负面的情绪达到了83.6%,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在微博热的影响下如病毒一般传播,污染着社会风气;而前段时间,谣传的金庸去世的消息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微博热让谣言成倍扩大,直接造成了人群信任危机,浮躁情绪,名流互相掐架谩骂数见不鲜,人们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围观评点?让关注数据一路飙升?因此,微博热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三微博热的影响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
也许微博的短小迅捷是对方辩友津津乐道的,它也的确使一些隔阂被打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微博以其碎片式,简单化的语言为主要特点,这本无可厚非,可当微博热起来,一群人乃至一个民族都以此为主要的交流形式,却很致命。
关于微博热搜调研报告微博热搜调研报告一、引言微博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信息资源。
其中,微博热搜榜是用户在浏览微博时最常关注的话题排行榜,展现了当下社会热点和用户关注度的一个缩影。
本报告致力于从用户行为、话题热度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分析微博热搜的特点和影响。
二、用户行为1. 频繁浏览与搜索根据我们对微博用户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用户会频繁浏览微博热搜榜,并使用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这充分说明微博热搜榜对用户意见引导、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点击量较高的热门话题在分析微博热搜榜的数据时,我们发现点击量较高的话题大多是与明星、综艺节目、新闻事件等相关的内容。
这表明用户对娱乐、八卦和时事新闻信息的关注较高,微博热搜榜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用户兴趣和信息消费的方向。
三、话题热度1. 时事热点微博热搜榜往往涵盖了当下的各类时事热点,如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政治动态、社会现象等。
通过追踪和分析热搜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热门议题和舆论动态。
2. 娱乐八卦娱乐八卦是微博热搜榜中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明星的新闻动态、综艺节目的热播和剧情发展等都能引起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话题的热度往往是短暂的,但却能快速吸引用户的眼球。
四、影响力1. 舆论引导微博热搜榜是用户了解和参与社会热点讨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许多公众人物、媒体机构和企业都会通过微博来发布和推广自己的观点、产品或服务。
热搜榜的高点击量使得用户更加容易接触到这些内容,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2. 推动传播微博热搜榜的话题一经曝光,就往往会迅速引起大量用户的转发和评论。
这种传播效应可以迅速将一个话题扩散到更多的用户之间,推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大V也能通过热搜榜发布的内容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转发,进一步提升了其影响力。
五、结论微博热搜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排行榜,对用户行为、话题热度和影响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其热搜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实时热点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近年来微博热搜榜的泛娱乐化偏失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的现状微博热搜榜的泛娱乐化偏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娱乐新闻占比过高,包括明星八卦、影视剧宣传等;二是社会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将严肃话题以轻松的方式进行传播;三是热点话题的炒作现象严重,部分热点话题缺乏深度和价值。
这些现象导致微博热搜榜的信息质量下降,影响了公众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
三、泛娱乐化偏失的成因分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商业利益的驱动,部分热门话题的炒作有利于提高平台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二是用户需求的误导,部分用户对娱乐信息的需求较高,导致平台对娱乐内容的推送增多;三是媒体责任的缺失,部分媒体为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忽视了对信息真实性和价值的把关。
四、泛娱乐化偏失的影响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降低了公众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辨别真假和价值。
其次,过度关注娱乐信息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最后,泛娱乐化现象可能阻碍了其他领域的信息传播,如科技、文化、教育等,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解决对策针对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是加强平台监管,提高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对虚假信息和炒作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二是引导用户需求,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对信息真实性和价值的认知;三是强化媒体责任,媒体应承担起信息把关的责任,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四是推动多元化内容发展,鼓励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信息传播,丰富微博热搜榜的内容。
六、结论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微博流行原因1、简单易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第二,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2、人际圈的影响力还是相对于博客来说,用户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写出来的内容其传播受众并不确定;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follow”,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商业推广、明星效应的传播更有研究价值。
同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微博的关注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用户的一言一行不但起到发泄感情,记录思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人际关系。
3、天生的“传播欲”与web2.0时代科技的结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深深的被知识浪潮所影响。
而互联网,则是永不过时的课堂。
当跨过WEB1.0“门户网站”时代之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从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抖出的克林顿丑闻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的到来,WEB2.0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泛而概念化的前沿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正全民狂欢时代的来临。
“芙蓉姐姐”的走红和“木子美”事件,代表着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相对于博客需要组织语言陈述事实或者采取修辞手法来表达心情,微博只言片语“语录体”的即时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而新技术的运用则使得用户(作者)也更加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综上所述,微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想不红都难。
eeg总代。
微博舆情的热点话题与事件分析微博作为中国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扩散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数字时代,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已经越来越快了。
很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和演变的过程中,微博有时候甚至比官方媒体走得更快,舆情的反应也更加直接和热烈。
对于政府,企业,媒体等各种利益相关方,如何掌握微博舆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就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微博热点话题的分析,我们需要从掌握“热搜”(hot search)榜单入手。
热搜榜单是微博系统根据用户关注度和话题热度对公开的话题进行筛选和排序,包括更多当前时事新闻和热门话题。
每个话题都有大量的微博转发和评论,这些都是舆情信息的重要数据来源。
例如,在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期间,热搜排名一直是新冠病毒和各地疫情情况,同时各类信息和谣言充斥着网络,对于把握疫情形势和舆情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利用关键词搜索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追踪并分析微博中特定话题或事件的热度和表达情况。
例如,过去五年中,在某个领域里最热门的问题和评论是什么,已经有哪些事件和话题引发了公众尤其网络用户的强烈关注和讨论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公众的热点话题,促进企业和政府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建设。
此外,微博用户的信息互动与影响也需要作为舆情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微博用户、他们间的转发和评论等交互方式,可以为我们分析用户对话题和事件的态度、情感以及认知的变化提供重要线索。
同时,微博用户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对舆情场景的形成和走向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的热播,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于故事情节的热烈讨论,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博主和网友们分享相关内容,进一步拉动了该剧的动态和话题探讨。
综上所述,微博的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了衡量社会和生产环境影响力和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考虑舆情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的价值和对事件和话题的理解深度。
微博热点话题舆情演化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
在微博上,用户可以即时了解到最新的热点事件和话题,并且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操作,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微博舆情对于热点事件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博热点话题的舆情演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态度。
一、微博热点话题的起源每一个微博热点话题都有自己的起源,往往是源于某个重大事件或社会现象。
比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在微博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无处不在,不少用户通过发布信息、转发他人的微博、评论等方式,表达对于这个疫情的关注和关心。
除此之外,一些社会热点现象,比如明星绯闻、明星离婚等也是微博热点话题的主要来源。
二、微博热点话题的演化微博热点话题的演化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是一个微博热点话题出现后的最初时期。
在这个阶段,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关注这个话题,微博的转发和评论量也相对较少。
但是,随着话题的不断发酵和扩散,这个话题的热度往往会不断提高。
2.争议阶段:争议阶段是微博热点话题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对这个话题发表各种看法和评论,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这样的争议也会引发更多的转发和评论,从而推动话题的发展。
3.高峰阶段:高峰阶段是微博热点话题的最高点,也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微博会出现大量的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转发和评论量也会达到最高值。
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和曝光度,一些用户甚至会利用话题进行引流或炒作。
4.下降阶段:下降阶段是微博热点话题逐渐走向平息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转发和评论量也会相应减少。
往往会出现一些引起公众眼球的事件或新闻,从而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三、微博热点话题的舆情分析微博热点话题的舆情分析是看待微博热点话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舆情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