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色彩基础知识的奥秘
- 格式:doc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11
摄影中的色彩理论基础在摄影艺术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影响观众的情绪、引导注意力,甚至传达故事的情感。
色彩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感受,更是一种传达信息和情感的媒介。
因此,熟练地应用色彩理论成为了每位摄影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色彩的意义色彩在摄影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通常代表激情与力量,蓝色则常与冷静与安宁联系在一起。
通过熟练运用色彩,摄影师可以在作品中引导观众的情绪反应,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理论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之一。
最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三原色理论、互补色搭配、冷暖色调对比等。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选择色彩搭配,创作出更具表现力的作品。
三原色理论三原色理论指的是红、绿、蓝三种颜色是所有其他颜色的基础。
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在摄影中,合理地运用三原色可以打造出生动丰富的作品。
互补色搭配互补色是位于色彩六角形对角线上的颜色,如红绿、蓝橙、黄紫等。
将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冷暖色调对比冷色调(如蓝色)和暖色调(如橙色)的对比在摄影中常常被用来营造氛围。
冷色调让画面显得冷静清新,而暖色调则给人温暖舒适的感受。
巧妙地在作品中运用冷暖色调对比,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视觉吸引力。
色彩在摄影中的应用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在拍摄风景照时,利用蓝色天空和绿色植被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在人像摄影中,选择适合的服装和背景色彩可以突出人物特质和情感表达。
色彩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掌握色彩理论能够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摄影师应该不断学习色彩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创作出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愿每位摄影师都能通过色彩的魅力,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色彩,是摄影创作的灵魂所在。
色彩镜头知识点总结图导语: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彩镜头则是摄影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色彩镜头的运用可以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能够丰富照片的表现力,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本文将就色彩镜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由光线影响人的视觉神经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色彩由颜色、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组成。
颜色是指光的波长,明度是指光的亮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
在摄影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2. 色彩搭配原理色彩搭配原理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和配合规律,包括对比、混合、互补、同色等搭配方式。
摄影师可以运用色彩搭配原理,使照片的色彩更加和谐,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3. 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研究颜色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摄影师可以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色彩表现主题和情感,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二、色彩镜头的运用1.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利用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对比和运用等方式来构成画面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摄影师可以通过对不同颜色的搭配和构图,使照片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2. 色彩调性色彩调性是指照片整体的色彩风格和氛围。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曝光、白平衡、饱和度等参数来打造不同的色彩调性,使照片更加丰富多样。
3. 色彩处理色彩处理是指对照片中的色彩进行后期调整和处理。
摄影师可以通过色彩调整、滤镜、叠加等方式,使照片的色彩更加饱满和艺术。
三、色彩镜头的拍摄技巧1. 色彩的选择在拍摄中,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和情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达。
比如在拍摄日落时,可以选择暖色调的色彩来表现温暖的情感;在拍摄冷静的海景时,可以选择冷色调的色彩来表达寂静和宁静。
2. 色彩的运用在拍摄中,摄影师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吸引人。
比如可以运用对比色、同色调和配合色等方式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摄影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摄影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有以下几个:
1.加色法原理:在彩色摄影中,利用三种基本色光(红、绿、蓝)混合,达到一定强度呈现白色或黑色。
2.减色法原理:在被动发光场合,利用青、品红、黄三原色颜料吸收光源后呈现被吸收部分的颜色。
3.同一色调配色:将相同色调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浅色调和深色调的相同色彩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明暗变化的色彩效果。
4.类似色调配色:将色调图中相邻或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协调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深色调和暗色调搭配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既深又暗的昏暗之感。
5.对照色配色:将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对比效果。
例如,浅色调与深色调配色,即为深与浅的明暗对比;而鲜艳色调与灰浊色调搭配,会形成纯度上的差异配色。
学好摄影之必须课,色彩基础原理知识,建议收藏摄影除了光影可能让我们看到更的就是色彩了。
所以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无论拍什么主题都离不开色彩的表达。
色彩让人眼看到的世界更加丰富,也因为色彩让人类感觉世界的奇妙和多趣。
所以色彩无论是在摄影还是在别的生活要领域里都离不开色彩的表达和传递。
因为色彩可以说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
也成为人类传递很多信息的必备介质。
所以学摄影也一样离不开色彩:那么学摄影的过程中到底在什么需要色彩的基础知识呢?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拍摄前期需要色彩基础由于眼睛的适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色彩的结果,但是看不到变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会忽略一些身边事物的色彩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却能在摄影中被专业的数码相机忠实地记录到您的彩色照片中。
如果您对光线与色彩变化的规律了解不足,不能把握这些色彩细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拍出来的照片便会色彩就会显得杂乱,严重影响最终相片的质量。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色彩为摄影服务,拍摄出理想的作品,您必须了解一些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举个例子,拍摄森系或草丛中的人像,皮肤会因为草丛或者树荫反射绿色的光而被串上绿色的色彩元素,这时候如果你知道色光混合原理及色彩互补的知识,就可以使用金色的反光板进行调整,从而使肤色恢复正常。
这就是为什么反光板里有一面是金黄的原因。
二、摄影后期需要色彩基础说到后期,相信玩摄影的伙伴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有人说你的照片偏色,色彩颜色不正。
然后会使你陷入尴尬的境界。
于是你可能会考虑去买的好的电脑或显示器,但是小编想告诉你,即使你有了好的设备,如果你不懂色彩的基础原理,你仍然有可能出现色彩偏色。
因为从数码相机输出的照片涉及到各类设备,比如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打印机等,各类设备的显像原理不同,且不同的机型也会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时就需要色彩管理。
所以色彩在后期也会显得很重要。
色彩的模式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还是有很多种的,每一种都会适合一个环境。
摄影色彩基本知识摄影色彩基本知识一、色彩来自哪里物体为什么有各种颜色?物体之所以会有颜色,这取决于它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和透过能力,是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所有的色彩都是来自物体本身对各种色光的反射。
看起来太阳光和灯光似乎没有什么独特的颜色,只是一束束“白光”而已。
但是,如果使光线通过棱镜,就可以发现光线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颜色。
比如一张干净的白纸,它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这些色光组合成了白光,所以你看到它是白色的。
树叶之所以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光线中的绿色光并吸收了其它色光。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色彩?-人眼的视觉原理视网膜通过两种类型的细胞来接受不同地方传来的光线,分别叫杆细胞和锥细胞。
亮度、颜色和位置等视网膜收集起来的信息被传送到视神经,它能把这些信息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翻译成我们自身的意识。
(怎么成上生理课了^_^)杆细胞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它只用来感知光线的位置和亮度。
本质上,杆细胞是色盲,它只能识别黑白。
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黑白,它所感知的只是光线的亮度罢了。
在光线的刺激下,杆细胞产生大量的神经传递素,光线越强,神经传递素就越多。
锥细胞是另外一种细胞,更加复杂。
它有三个基本部分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依据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强度产生不同数量的不同的神经传递素。
基本上,锥细胞的三种受体分别用来吸收红色、绿色和蓝色波长的光线。
每一种受体都根据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强度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传递素。
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因此红光和蓝光受体都释放不同数量的神经传递素,而绿光受体则一点儿都不释放。
这些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你就“看”到了紫色。
二、色彩的三要素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区别,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光被感觉的结果。
光谱中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基本色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摄影中的色彩理论基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摄影中的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在摄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丰富照片的表现力,还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传达情感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吧!1.色彩的基本概念在摄影中,色彩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比如红色、绿色、蓝色等;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接近黑色则为低明度;而饱和度则代表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2.色彩搭配原则在摄影中,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升照片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色搭配、同色系搭配、补色搭配等。
对比色搭配可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色系搭配则会带来和谐舒适的感觉,而补色搭配则能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色彩心理学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它还具有深刻的心理学意义。
不同颜色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比如红色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则给人平静和安宁的感觉。
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可以让照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4.色彩在构图中的应用在摄影构图中,色彩的运用也至关重要。
通过色彩的对比、平衡和重复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营造氛围。
合理处理色彩的分布和比例可以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让观众在瞬间被吸引。
5.摄影后期处理中的色彩调整除了拍摄时的色彩控制,后期处理也是影响照片色彩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后期软件对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进行调整,可以让照片更贴近个人审美,表达拍摄者的独特视角。
色彩在摄影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照片的基本构成元素,更是表达情感和意义的重要途径。
合理运用色彩理论,可以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引导观众进入我们的世界,感受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摄影中的色彩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在拍摄中更加灵活运用色彩,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让我们一起享受摄影带来的色彩盛宴吧!。
摄影色彩有哪些常识-摄影师必知的色彩常识摄影色彩有哪些常识-摄影师必知的色彩常识摄影作品只有色彩和构图完美结合,才能将摄影师所表达的意思呈现给大家,因此,色彩是摄影作品最佳表达语言。
下面,店铺为大家摄影色彩的常识,快来看看吧!色彩的轻重关系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
一般来说,暖色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蓝绿、蓝紫给人的感觉重。
色彩的冷暖作用色彩的冷暖感觉在摄影的色彩语言表达上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冷色如蓝色易联想到海洋等产生寒冷平静的感觉;暖色如红色往往会联想到太阳等能产生温暖的感觉。
所以色彩的冷暖关系的把握使摄影师在表达自己情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与构图那些鲜艳的色彩点立刻可以成为照片的趣味中心,有力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让色彩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构图。
同时要注意主题中色调和背景色的关系,主体的颜色比背景色更明亮、就更具效果。
色彩的情感含义活泼鲜艳的颜色与动态、快活的感情关系密切;红色是最能体现个性的颜色,人们会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红色的元素。
红色令人振奋,就像一枚兴奋剂,剂量越大,提供的能量越大。
人像摄影中的色彩运用重点将用于突出被摄者的.形象特点和精神状态,这也正是摄影者把对象的心理感受和感情世界外露化的展现手法。
画面上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
切不可堆砌罗列,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
色彩与用光构图时采光的方向与色彩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顺光拍摄,画面的色彩饱和、鲜艳,但色彩损失大;侧光下景物的色彩明暗对比强,既能表现一定的色彩,又富有质感,立体感也比顺光好。
同时,当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时候,都会导致色彩饱和度的缺失。
对比色关系就是互为补色的关系。
由于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
蓝色和橙色是对比色,一冷一暖,色彩绚烂,内容扎实,让人觉得欢乐活跃。
摄影师的色彩基础知识摄影师的色彩基础知识“色彩”一词,就是大家平时所看到的各种颜色的总称。
到了今天,色彩信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可感知的信息,具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
那么摄影师的色彩基础知识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摄影师的色彩基础知识1色彩的根基(三原色)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分别是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
上图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
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
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应用于早期的彩色摄影之中,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摄像头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馀的部分。
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而减色法原理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
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色彩的应用(3)营造气氛研究指出,色彩具有影响人类心理的能力﹝通称为色彩心理学)。
例如金黄色与红色能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温暖感,而蓝色与黄绿色则会呈现出寒冷感觉。
另外,冷暖色的运用亦能带出不同的气氛。
暖色,特别是颜色较暗的暖色,能够使被摄物产生沉重感与密度感。
从另一方面讲,冷色能够使被摄物产生一种较轻与较亮的感觉。
(4)增加立体感色彩的另一个作用是影响照片的立体感。
暖色给人的感觉是向前进的,而冷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向后退的。
在拍摄时,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摄影中的色彩理论与应用技巧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而色彩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理论及应用技巧,可以让你的摄影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
本文将全面介绍摄影中的色彩理论以及如何运用相关技巧来提升摄影作品的质量。
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搭配在摄影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色彩的基本分类,如冷色调和暖色调,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和互补关系,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冷色调的背景可以突出主体的暖色调,产生鲜明的对比。
2. 色彩情感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红色代表激情和活力,蓝色则传达冷静和安宁的感觉。
了解色彩情感,可以通过运用适当的色彩来传递你想要表达的情绪和主题。
3. 色彩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强烈程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更加鲜艳明亮,低饱和度的颜色则呈现出柔和的感觉。
在摄影中,可以通过调整饱和度来增强或减弱色彩的效果。
二、色彩应用技巧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色彩的区块,以产生鲜明对比的效果。
例如,橙色与蓝色的冷暖对比、红色与绿色的互补对比等。
色彩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眼球。
2. 色彩平衡色彩平衡是指画面中各种色彩的均衡分布。
过多使用某一种颜色可能造成色彩偏重,而缺少某种颜色则会导致画面单调。
在构图时要注意颜色的平衡,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某种颜色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色彩情感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主题和情感,则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共鸣。
比如,使用暖色调来表达温馨和和谐的感觉,使用冷色调则可以传达孤寂和冷漠的情绪。
合理运用色彩,能够使摄影作品更具表现力。
4. 色彩搭配技巧在摄影中,色彩搭配是一项高级技巧。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例如,对比色搭配(如红色与绿色)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而类似色搭配(如红、橙、黄)则会呈现和谐的感觉。
在选择色彩搭配时要考虑主题和情感需求,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5. 黑白摄影黑白摄影是在色彩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比和亮度来表达画面的变化和情感。
摄影艺术知识:摄影中的光影与色彩摄影就是一个看光影与色彩、感光与成像的过程。
光影与色彩是摄影艺术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艺术家创作出充满感性与理性的作品所需要重视的内容。
在摄影中,掌握光影与色彩的秘密,才能基于自己的审美与创造力拍摄出充满艺术张力和美感的照片。
一、光影在摄影中的作用光在摄影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靠的就是光的作用来进行记录。
从摄像机镜头进入的自然光,穿过学问器材的玻璃透镜,直接影响的就是照片的基本构成:曝光和色彩。
因此,摄影师需要学会如何把握光线,在摄影艺术中创造出自己的“意境”。
1、光线的来源与色温的与否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就是日光,人造光则是人造光源发出的白光。
光线的色彩常见是日光色、荧光灯色、白炽灯色等。
拍照时,要根据光源的不同,经过不同的技术处理才能使画面较为真实与准确。
光源的色温对色彩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光源色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效果。
此时,摄影师就需要根据亮度、色温等条件相应地设置白平衡。
2、自然光与艺术灯光的运用当我们在拍照时,自然光往往会比灯光的效果更出色。
自然光是具有包容性的,可以给画面带来很多的优美色彩。
而灯光则需要艺术性进行处理,才能生产出最佳的效果。
3、光和暗的变幻和表现光和暗是构成照片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光和暗的变化可以使画面变得丰富多彩或简单单色。
例如,在拍摄人像时,如果用强烈的光暴露面部特征,这将会使人像的轮廓变得刚硬,表情变得生硬而失去美感和自然感。
在此情形下,摄影师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使照片达到理想的效果,光和暗表现就成为了重要的处理手段。
二、色彩在摄影中的作用色彩是照片处于场景与观赏者之间的关键性要素,色彩和清晰度均很重要。
比如拍摄少女明媚的明亮感,其清透感常常被认为是拍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因此,我们在确定拍摄主题时,一定要注重色彩的选择与使用。
1、风景、人物与色彩风景、人物和动物等是拍摄照片时最常见的主题,但它们所传达的色彩和意境各不相同。
摄影色彩基础知识的奥秘
什么是色彩?色彩有什么特性?虽然如此司空见惯,却是摄影术最基础、最实用的东西,希望通过本文对色彩简短的技术介绍,大家能对色彩有一定的了解,为日后学习摄影,在摄影道路上能够取得更大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色彩为什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眼睛强大的适应能力,忽略一些由阳光或不同类型灯泡引起的细微的色彩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却能在摄影中被数码相机或者胶片忠实的记录到您的彩色照片中。
如果您对光线与色彩变化的这些自然规律了解不足,不能把握这些色彩细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往往拍摄出来的照片会出现偏色,严重的将影响最终出片的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色彩,拍摄出理想的作品,您必须了解一些有关色彩科学的知识。
我们能看到什么色彩?
光是电磁光波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连续性的类似于波状的能量(从伽马射线,可见光到电波)。
所有的这些光波都是可被测量的,既可以测量伽马射线的一个顶点到另一顶点(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仅为0.000 000 001mm),也可以测量一些电波,(其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大约为6km长)。
人类的肉眼只对光谱中间的一小段光波具有反应(400纳米-700纳米之间)。
当这一部范围中的光线触击到人类的眼睛时,我们的大脑就能够感知出光与色彩。
大部分影像传感器与胶片对光线的感光与人类的眼睛几乎是相同的。
但是,它们还能够对一些人眼看不到的光波也产生反应,例如:紫外线与红外线。
色彩的根基(三原色)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
1.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
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
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
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应用于早期的彩色摄影之中,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2.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
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
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数码相机成像原理(色光三原色)
我们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将尺寸很小的红色、蓝色与绿色滤镜装配在其光敏单元(排列在其上的感光二极管)之上来为位于栅格上的每一种原色捕捉光信号。
每一个像素将最终组合成一幅全彩色的图像,并以单独的色彩通道的方式存储在相机之中。
色彩的特性
尽管我们拍摄照片的色彩与被摄物的真实色彩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但你还是非常希望观者相信你所拍摄照片上的色彩是真实、精确的,或者说你希望观者在看到你的摄影作品时,能够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反应。
在拍摄与后期中,你对色彩的掌控会直接影响你对图片的阐释,尝试着去寻找出对色彩的最佳掌控方式。
而在调控色彩时,有三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每一位摄影人都需要高度关注的,这就是色彩的三个特性——色调(色相)、明度与饱和度。
摄影师:JIM SCHERER 《洋蓟与茄子比萨》
色调(色相)就是对色彩的一种直观感受,通常我们用某一被摄物的名称来表示(例如:一辆蓝色的汽车,一顶红色的帽子等)。
明度(有时被称为亮度或照明度)是对色彩明暗度的一种衡量或是对灰度(在色调被去除的情况下,就如黑白摄影一样)的一种衡量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蓝色的汽车与一顶绿色的帽子的明度,或许它们的明度几
饱和度(或色度)通常指色彩的纯度、生动度或强度。
是对色彩纯度的描述。
你可以找一个西红柿和一块红砖,它们或许具有相同的色调(西红柿可能偏绿一点,红砖可能偏红一点)。
但是,从色彩饱和度上讲,西红柿的红色则更加纯一些,要比红砖的红色更加显眼一些。
此外,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也比较多。
相机拍摄出的照片的色彩饱和度取决于拍摄场景中被摄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场景的照明度。
摄影师:MARIA ROBIEDO 《奶酪》
这张食品摄影《奶酪》,便是一张大胆运用低饱和度色彩,来突出显示食品本身质感与优良口味的成功制作,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色温
不管你是采用数码相机还是胶片、进行拍摄,色温是影响照片视觉冲击力与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即色温仅有细微的改变也能使画面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观者对照片的感受。
例如我们的肉眼看到的白衬衣就是白色的,无论在阳光下或灯光下。
但是这两种光源的色彩倾向却完全不同,而我们的大脑则会用相同的方式对这一不同进行补偿,所以才会使我们感觉物体位于不同的光源下颜色相同,只有相机才会忠实的纪录不同光源色温带给物体的色彩变化,因此,先知道什么是色温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色温定义
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5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实拍实例对比
使用日光彩色胶片在正午阳光(色温为5500k)下拍摄模特,色调基本还原略微偏蓝(如图左起第1张)。
在被阴处拍摄的模特照片(左起第2张)效果偏蓝色(因为蓝天的光线要比直射阳光的色温更高)。
如果在钨丝灯光下(色温约2800k)使用日光彩色胶片拍摄,最终效果会比较红(左起第3张)。
第4张照片是在荧光灯下拍摄,效果要比日光下拍摄效果更加偏绿。
在拍摄每张照片时,人物后面都有一块白卡纸作为背景,并且T恤相同。
利用色温差拍摄出色照片
摄影师:MIGUEL RIO BRANCO 《Pelourinho社区》
混合不同色温的色彩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有的彩色效果。
上图中室内钨丝灯发出的橘黄色与庭院中的幽暗冷光线(清晨的光线,具有较高的色温)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色彩偏离(环境色)的应用
几乎每一位摄影师都发现过一次或几次这样的情形——照片中被摄物上倒映有其周边物体(其表面
具有强烈的色彩,例如:墙面与帐帘)反射出的色彩。
在色彩较为强烈的被摄物上不易发现色彩的偏离,但是在一些自然物(雪或人类的皮肤)中则较为容易发现色彩的偏离。
有时,色彩偏离能使照片产生令人渴望的效果。
如下图,略带蓝色的光线使雪从感觉上变的更为寒冷。
而倒映在河面上的落日的光线照射在山上的景象则为整个画面增加了温暖感。
但有时,色彩偏离则会影响画面的效果,例如当被摄人站在树底下拍摄时,由于阳光照射到绿叶后,叶子会过滤太阳光的颜色,并且会把绿叶的颜色照射到人上,人物就会呈现出一种绿色基调。
摄影师:DAVID MUENCH 《倒映在Merced河中的Capitan山脉》
在岩石与雪直受到太阳与高色温天空反射光的照射下,本照片的阴影区中出现令人惊讶的蓝色,这在被摄物本身颜色并不强烈的时候较容易出现,对比阴冷的雪景,倒映在水中的山脉则呈现出鲜艳的暖色掉,与冷色的画面构成明显的对比,不过映在水中的天空却极具蓝色。
画面中两种色调(暖与冷)的鲜明对比为图片本身增加了很多的乐趣。
乎相同。
摄影师:JOHN UPTON 《牌坊与游泳者》
中午的阳光非常明亮,此时你可能可以在被摄物上看到你所预期的色彩。
色彩应用小帖士
1:色彩心理应用。
色彩具有影响人类心理的能力(通称为色彩心理),金黄色与红色能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温暖感,而蓝色与黄绿色则会呈现出寒冷感。
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还能产生出除色温之外的其他感觉。
暖色,特别是颜色较暗的暖色,能够使被摄物产生沉重感与密度感。
从另一方面讲,冷色能够使被摄物产生一种较轻与较亮的感觉。
2:影响画面纵深感的色彩。
暖色给人的感觉是向前进的,而冷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向后退的。
在拍摄时,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将暖色的物体安排在前景,将冷色的物体安排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