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甘肃省教科所培训,2014.3)
- 格式:ppt
- 大小:438.50 KB
- 文档页数:64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本课程考试由两位任课教师共同出题,一人一半)题型:单选、简答与论述、设计与分析文献综述作业需在寒假考试之前发给各学科负责人(文件统一命名为学号+姓名),由学科负责人打包统一发至邮箱:(注意:寒假考试之前)【内容提要】第一章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第四章教育课题的选定与设计(前四章由曾继耘教授讲授)【专题一】文献的检索与综述【专题二】调查研究【专题三】观察法【专题四】研究报告的撰写(后四个专题由王晓诚老师讲授)《教育研究方法》—7日曾继耘教授授课内容整理第一章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2)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规范,道德规范)(3)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4)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四个层次)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学科群方法论)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教育历史研究方法,教育比较研究方法,教育经验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研究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
(只讲一种行动研究)若干新术语:·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田野研究·草根研究·实地研究·生活体验研究三、教育研究活动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教育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能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定量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3.掌握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4.能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1 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1.2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1.3 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作用2. 定量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2.2 数据收集2.3 数据分析2.4 结果解释与报告3. 定性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3.2 数据收集3.3 数据分析3.4 结果解释与报告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
五、教材与参考书主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1.《定量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2.《定性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2. 期中论文: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3-4周:定量研究方法第5-6周:定性研究方法第7-8周:案例分析第9-10周:期中论文撰写和指导第11-14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努力学习,掌握好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大家学习愉快!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延伸,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在教育研究领域,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更是考验研究者的能力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体的名词解释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它包括了一系列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的技术和流程。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象、规律和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瓶等非统计的形式来呈现研究结果。
这类方法包括了文献综述、案例研究、访谈、观察、焦点小组等。
它的优点是能够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内在含义,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和构建理论。
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一般性和可靠性较差等缺点。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量化数据,统计分析来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现象和问题。
该类方法包括了调查问卷、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其优点是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问题和现象,具有较高的一般性和可靠性。
但也存在着忽略了个体差异性、不易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等弊端。
3. 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
该类方法包括了序贯设计、并行设计和转化设计等。
它的优点是克服了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
但也需要研究人员具备较高的研究技能和复杂的研究设计。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教育政策制定、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现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它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还能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教育研究方法课堂笔记整理专题一绪论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向导,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客观事实基础,仅有事实是新闻报道,不是教育研究。
科学理论目标,仅有理论是空中楼阁,不能接地气。
方法技术途径,仅有方法是无的之矢,不能解决问题。
教育研究的功能:解释预测控制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是思想与技术的统一。
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1、作为一般方法的特点(1)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的可检验性)(5)创造性。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2、自身的独特特点(1)综合性和整体性,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与人性(2)周期较长(3)相对于哲学研究,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4)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密切联系教育研究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对象的主体意识)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者的干扰)3、教育现象的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和其他)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伦理、政治)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情感影响)教育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匿名性原则,因为匿名性原则不彻底给被研究者带来的伤害。
2、互惠性原则,“不要因为接受了你的研究而永远不想再当被研究者。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教育学史来看,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
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1]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
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
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
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
同时自然科学自身的研究关于复杂性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研究范式,其吸收了过去被认为只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
如历史性的时间观;研究主体介入研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可能研究域到现实研究对象之间选择的意义;研究过程的生成构建等等。
[2]法国思想家莫兰把经典科学的理解方式称为简化范式,与之相对,提出了复杂范式。
因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已经不得不面对复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难道对人、对教育的探究只满足于普遍性的、还原的和分离的原则,满足于寻找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吗?在教育研究何以走向生活体验的问题上,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先驱威廉·狄尔泰认为,主体与客体是以“体验”的方式相互融合的,两者构成了一种“生活关系”,教育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关系”,这样才能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理论科学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三个层次:1、以方法论为基础;2、研究教育问题所应用的具体方法;3、为具体方法的应用起辅助性作用的技术手段。
它要求研究者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树立实践第一、辩证发展、系统整体的观念。
校本教育研究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
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
它具有针对性、自主性、应用性、群众性、灵活性等特点。
科研论文又称研究报告,是科研人员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文字记载,以明确、具体、书面的表达形式,反映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已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通过科学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报告是记载实验人员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写清实验的目的与方法,叙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前言、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调查报告是记载科研人员的调查报告和调查结果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写清目的及运用方法,有明确的结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内容包括目的与方法、结果分析、结论建议三个部分。
教育经验来源于教育实践过程,是人们对教育教学工作感性的初步认识,内容与本质是客观的,认识也是客观的,有待于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抽样是从研究课题规定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研究的样本的方法。
结构式观察是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有关的观察表格,严格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做好记录的一种有明确目标体系,系统进行的研究方法。
运用结构式观察搜集的资料翔实且可靠,但缺乏弹性,不够灵活也很费时。
参与性观察是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在与观察对象一起活动中达到观察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
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篇1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
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试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作为手段。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曾继耘教授邮箱:zjiyun312@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方法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即一般性要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四个层次: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学科群方法论)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教育历史研究方法,教育比较研究方法,教育经验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
若干新术语:·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田野研究·草根研究·实地研究·生活体验研究三、教育研究活动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二)从教育理论发展来看:基本方法·概念-命题-理论·方法的精致程度往往决定了理论的精致程度。
·理论成熟的标志有二:一是否拥有严密的概念体系(现有水平)。
二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活动与前景)(三)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来看:重要动力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原来:教育行政决策-教育科学研(注解,论证,宣传)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行政决策(前提,奠基)如: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