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历史必修3期中考试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5
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D. 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答案:D2. 唐朝时期,负责管理全国财政的机构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户部D. 礼部答案:C3.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瞻基答案:A4.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末年B.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D. 鸦片战争后,中国获得了香港岛答案:C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答案:D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B.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反对帝国主义”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反对封建主义”答案:D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全民族抗战B.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C.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D. 抗日战争的结束标志是1945年的日本投降答案:C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新中国的成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的口号是“打倒一切”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遭受了严重破坏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标志是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B. 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D. 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答案:ABC2. 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B. 唐朝时期,文化繁荣C. 唐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D. 唐朝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答案:ABC3.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末年B.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D. 鸦片战争后,中国获得了香港岛答案:ABC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答案:ABC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B.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反对帝国主义”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反对封建主义”答案:ABC三。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中考试03(考试范围:1-15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俱词~的阳纯阳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扎于很导东间公,甚至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答案】A【详解】由材料周公的“礼治”“德治”及强调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和孔子很尊崇周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思想与周制有着渊源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孔子对周公很尊崇,未体现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周公的“礼治”“德治”,并未体现长治久安,开启民本思想的先河的内容,故C项错误:周公奉行礼制,但周朝统治并非长治久安,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统治面临瓦解,故D项错误。
2.下表所示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其主要反映出()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D.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详解】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表中可以看出各种文化圈相互重合,相互融合,文化具有多样性,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故选D项;这个时期文化相互影响,并不会造成政治分裂,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行比较,不能体现中原文化领先其他文化,排除B项;各文化圈相互之间存在重合部分,并不是完全隔绝,排除C项。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必修三(文科)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苛政猛于虎”3.在一个记者会上,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理论基础和实践创立这一制度的人物分别是A.商鞅、秦孝公 B.韩非子、秦始皇 C.董仲舒、汉武帝 D.韩非子、汉武帝6.在电影《墨攻》中,梁城四千多名老弱妇孺在一个莽鞋布衣、其貌不扬的墨者——革离带领下抵抗两万五千名骁勇善战的赵军,取得最后胜利。
这部影片反映出墨家思想中的A.反对一切战争,提倡和平 B.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C.选贤任能,以法治国 D.反对不义战争,保卫家园7.贞观初放榜日,上(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种现象说明A.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控制了读书人 B.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开始形成C.唐朝时,科举制开始产生 D.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盛行8.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试题(文科)附答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孔子从政曾当过鲁国的高官司寇,但他晚年潜心办学,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巨大。
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他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 B.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冷遇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D.办学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融合春秋战国以来多种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因主张君权神授从根本上抛弃仁政思想5.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
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科学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7.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必修)含答案 (III)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
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B.李贽C.朱熹 D.王守仁5、“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
请问,秦朝的都城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邯郸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请问,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进士?A. 王安石B. 李白C. 杜甫D. 韩愈3.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受到限制。
请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A. 防止外敌入侵B. 经济自给自足C. 维护封建统治D.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请问,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瑷珲条约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请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请问,以下哪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A. 1953-1957B. 1957-1961C. 1961-1965D. 1965-19698.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问,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是?A. 1966年B. 1967年C. 1968年D. 1969年9.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请问,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朱德10. 21世纪初,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宇高中2021-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30小,每小2分,共60分。
在每小列出的四个中,只有一符合目要求。
并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卡上.答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正清?中国:与迁?一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代、中国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代〞是〔〕.代的黜百家独尊儒.春秋国期的百家争C.唐代的崇儒尚佛.明清之儒家思想的活2.在一个者会上,温家宝理答者会关于物价上的:“我一看网,一子里想起一段,就是‘民之所,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理所引句体了百家争期〔〕A.尚力、尚,主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展的法家思想C. “无而治〞的道家思想D.关注民生,注重和的儒家思想3.“人臣者畏而利,故人主自用其刑德,群臣畏其威而其利矣〞。
段述当出自春秋国期的〔〕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021年9月30日?南方日?刊文称:“如何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安的桌,他像城市的孩子一接受教育,是促教育公平的重大。
〞其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似的方法或主,就是〔〕A.世致用B.黜百家,独尊儒C.存天理,人欲 D.有教无5、古人云:“施恩非君子,恩将仇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人世不可心 ,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人且人〞“浪一粒粮食就会五雷〞。
你些言反映出中国春秋国期哪些学派的思想( )。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6.有的学者将春秋国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描述:“全面服自然的士派〞“制君主的参集〞“苦群众的行帮会〞“有仁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必修三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哪一项是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中国B. 文艺复兴期间,人们主要关注宗教问题C.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而非宗教问题。
它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不是第一次,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常认为是古希腊时期的启蒙运动。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A. 萨拉热窝事件B. 法国与德国的矛盾C. 英国与德国的海军竞赛D. 俄国的扩张政策答案:A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二、简答题1. 请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
答案: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伏尔泰主张理性、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主权;孟德斯鸠则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论,对后来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生产方式,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阶级分化等问题。
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全球贸易的扩张,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1. 论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社会政治运动,它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历史试题的学习和解析,我们不仅回顾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加深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模拟测试姓名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A.孔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顾炎武认为,“王邙日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5.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止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2013-济宁)“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2011一2012学年度上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说明:本试卷共分Ⅰ、Ⅱ两卷。
请把答案填写在第二卷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
每题2分共60分)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都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制天命而用之”D.“以法为本”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 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C. 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唐朝6.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是大家熟知的英雄,当他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
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A.道学 B.心学 C.佛学 D.理学7.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8.“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B.唐宋C.元朝D.明朝9.某校布置科技成就展览,把《卓越的中国古代科技》分为:天文、指南针、造纸、印刷、青铜冶炼、机械、建筑、陶瓷、纺织、中医药等十一类.据中国古代科技史,这个分类至少轻视了中国古代的A.浑天仪B.翻车C.数学D.赵州桥10.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A.婉约词B.豪放词C.田园词D.都是名赋11.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B.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C.艺术门类之间应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艺术形式应保持原有的风貌,不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1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13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A.风B.雅C.颂D.三项都不能够14.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5.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16.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B、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C、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D、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想17.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18.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时作过多种选择,其中首先主张“走俄国人的路”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19.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社会根源在于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C.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依旧D.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2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国民党“一大”宣言2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民粹主义22.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C.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2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24.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D.中共七大的召开25.下列各项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形成的B.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26.右图1998长江抗洪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方面的内容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中国先进的生产力C.中国先进的文化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C、“东方红—Ⅰ”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Ⅰ”型计算机问世28.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29.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为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30.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教育方针是A .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 .推进两种教育制度,促进半工半读教育发展2010一2011学年度下期期中答题卷高二历史第Ⅱ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
每题2分共6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
共40分)31.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13分)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5分)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3分)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着名诗人。
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分)(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33.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不是夺富人田为己有”。
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材料三国民党之主义:(1)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
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黎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间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l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在哪一时期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种什么思想(2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6分)(3)材料一、三的相同点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2011一2012学年度上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答案31.⑴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1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