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表(接种单位)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附表2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国家级考核评估用表(县级疾控机构用)被考核单位:省市县疾控中心考核日期:年月日考核人:考核评估内容/项目考核评估方法自查整改考核记录1.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组织实施1.1 制定或转发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查阅下发的文件和方案。
制定填√,否则填×。
── 1.2 开展专项活动培训查培训通知、签到册等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 1.3 开展专项活动自查工作查阅自查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 1.4 开展专项活动整改落实工作查阅整改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1.5 是否开展专项活动督导工作查阅督导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2.预防接种单位设置和资质管理2.1 协助行政部门开展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查阅2013年以来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通知、方案等。
开展填√,否则填×。
2.2 协助开展预防接种人员资质认定和考核工作查阅2013年以来的资质认定文件和考核结果。
两项均开展填√,否则填×。
2.3 规范接种单位设置管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对接种单位设置、人员数量、服务总人口、服务半径提出明确要求的填√,否则填×。
(记录具体配置标准)2.4 规范预防接种单位服务周期管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对不同类型接种单位服务周期提出要求的填√,否则填×。
(记录具体要求)3.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3.1 明确预防接种单位责任区域责任区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明确。
明确责任区域的填√,否则填×。
3.2 定期收集主动搜索和查漏补种信息查2016年主动搜索/查漏补种记录、报告、总结等资料。
若定期开展,填写定期开展的频次:1 每月 2 每季度 3 每半年。
若未开展填×。
考核评估内容/项目考核评估方法自查整改考核记录3.3 每月收集辖区医院产科新生儿出生信息查阅最近3个月资料。
预防接种监督检查表
QFYYJDJCB-2023YFJZ
1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设专室(有产科的设),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2从业人员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上岗,且分工明确
3
接收或购进疫苗是否索取批签发证明文件(及进口药品通关单)保存至疫苗过期2年
4
第一类疫苗接收、第二类疫苗购进渠道是否合法合规;接收或购进疫苗时是否索取储存、运输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
5
接种单位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或购进、分发、使用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
6疫苗冷藏设施设备配置齐全,运行良好,排放有序,环境整洁无杂物。
存苗冰箱温度(每天2次)记录、疫苗接种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7
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向疾控中心报告
8接种前是否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且有记录
9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规范及时,并立即按规定报告
10
制度完善,“三查七对一验证”落实(疫苗定期检查制度),对存在包装无法识别、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超过有效期等问题的
疫苗,采取隔离存放、设置警示标志等措施
11急救设备及药品(交接检查有记录无过期)
做好室内消毒及院感控制工作并做好记录;预防接种产生的医疗12
废物按规定及时处置(记录)。
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文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重新修订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详细内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公布根据2016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三条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第四条疫苗的流通、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
深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关于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06.07.10•【字号】深卫发[2006]117号•【施行日期】2006.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深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关于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深卫发〔2006〕117号)各区人民政府: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厅和物价局《关于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真学习,广泛深入宣传《条例》《条例》的贯彻实施,对于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学习《条例》,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确保《条例》的全面贯彻实施。
同时,要利用大众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为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积极行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切实履行职责。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疫苗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疫苗在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卫生部门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明确预防接种单位,落实安全接种措施,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有效。
教育部门要严格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督促学生按规定程序接种疫苗。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文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文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重新修订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详细内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公布根据2016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1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百姓提供,百姓该当遵照政府的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计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计划时增长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百姓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三条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第四条疫苗的流通、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2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
卫生法规历年考题(后附答案解析)第一节卫生法基础知识1.(2019)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警告B.行政拘留C.责令停产停业D.查封、扣押E.罚款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1.(2012)某大型企业计划在自然疫源地兴建旅游建设项目,在征询意见时,有专家提醒,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当事先由法定单位对该项目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该法定单位是()A.省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E.省级以上环境监测评价机构2.(2014)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A.猩红热B.艾滋病C.登革热D.脊髓灰质炎E.肺炭疽3.(2014)某县医院收治了数名高热伴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后被确诊为H7N9流感,为了防止疾病传播,该医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对患者予以隔离和治疗,同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了报告,该规定时限是()A.3小时B.5小时C.4小时D.1小时E.2小时4.(2015)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需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是()A.疟疾B.肺炭疽C.登革热D.梅毒E.肺结核5.(2016)医疗机构为预防传染病院内传播应承担的职责是()A.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B.收集和分析传染病疫情信息C.对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D.流行病学调查E.医疗废物处理6.(2017)某县医院因收治多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未按规定报告受到行政处罚。
为此,该医院积极整改,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并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任务,不属于医院应承担的任务是()A.开展流行病学调查B.承担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工作C.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威胁因素检测D.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E.防止传染病的医院感染7.(2019)某医疗机构发现1例鼠疫患者,其病情特殊,传染性明显高于以往,医师怀疑其发生菌株变异,计划将该菌株送往上级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关于该菌株的运输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运输B.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由医疗机构送往上级实验室C.由医疗机构和上级实验室共同委托第三方运输D.由医疗机构直接送往上级实验室E.由上级实验室自行来采取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2010)县医疗机构发现该县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E.5小时2.(201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该时限是()A.2小时B.1小时C.4小时D.12小时E.24小时3.(2017)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法定单位是()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E.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4.(2017)20世纪90年代。
附件1
疫苗管理及预防接种专项检查表
机构名称:联系人:
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具有接种单位资质的(同时勾选其他),应在接种单位中同时计数并检查其中内容。
被检查单位签字(盖章):检查人:、
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日期:年月日
附件2
疫苗管理及预防接种专项检查汇总表
(州、市)单位名称(盖章):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审核人:单位负责人:
附件3
疫苗管理及预防接种专项检查案件查处汇总表
(州、市)单位名称(盖章):
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具有接种单位资质的,应在接种单位中同时计数。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审核人:单位负责人:。
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经2016年4月13日国务院第1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将第十条修改为:“采购疫苗,应当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二、将第十五条修改为:“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疫苗生产企业应当直接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送第二类疫苗,或者委托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的企业配送。
接受委托配送第二类疫苗的企业不得委托配送。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可以收取疫苗费用以及储存、运输费用。
疫苗费用按照采购价格收取,储存、运输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收取。
收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三、将第十六条修改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接受委托配送疫苗的企业应当遵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保证疫苗质量。
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
对于冷链运输时间长、需要配送至偏远地区的疫苗,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提出加贴温度控制标签的要求。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的相关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四、将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疫苗生产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销售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五、将第十八条修改为:“疫苗生产企业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销售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储存、分发、供应记录,做到票、账、货、款一致,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