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级生物下册7.1.1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殖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学生准备:了解果树、花卉的栽培技术
嫁接的步骤示意图:
1、综观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整体评价。
首先确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目标具体、针对性强,达成度高,可测、可评价,并且及时解决课堂新生成目标,
2、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比较两概念,应用概念。
并且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实物,并且老师准备无性生殖应用的视频,按照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并参与社会实践。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
课堂教师注意以明确的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一致性,注重现代教育技术:PPT课件、展台、视频的充分利用。
实现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教育技术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合。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能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进行观察探究活动,能够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并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教学重点】
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教材分析】
对于有性生殖在前面已学习过有关知识,只是没有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理解有性生殖是两性细胞结合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来繁殖,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联系实际,掌握无性生殖的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母体直接产生。
三、无性生殖的应用:1.扦插 2.嫁接。
植物的生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两种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能列举常见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掌握无性生殖中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分裂、出芽、孢子生殖等。
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生殖器官和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殖方式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增强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营养繁殖的几种方式。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生对植物生殖过程中微观变化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植物生殖方式的图片、视频和图表。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营养繁殖器官(如块茎、根状茎、鳞茎等)。
实验材料:马铃薯、吊兰、草莓等易于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
2. 学生准备:预习植物生殖的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殖的好奇心,教师首先展示一张包含多种植物(如开花植物、块茎植物、孢子植物等)的图片。
学生立刻被丰富多彩的图片所吸引。
教师随后提问:“你们能想到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吗?”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并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的说有种子,有的说可以分株。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发言,并简要记录学生的答案,为接下来的新课讲解做准备。
二、新课讲解(25分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10分钟)教师首先明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并通过图片展示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
例如,展示开花植物的传粉、受精过程来表示有性生殖;展示草莓匍匐茎繁殖来表示无性生殖。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轮流描述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另一组判断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教材分析《植物的生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节课,是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开始,通过复习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重点讲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应用。
让学生了解和体会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样的,不同的生殖方式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两种生殖方式的原理和本质的区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无性生殖的应用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故本节设计时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体验扦插和嫁接,在探究中体验“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描述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2)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3)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几种类型。
(4)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片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
(2)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3)通过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植物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区别。
3.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难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四、教学突破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后对以前学过的有性生殖知识进行回顾,以增加感性认识,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并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并总结出无性生殖的特性。
通过播放植物的组织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演示扦插和嫁接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尝试进行扦插和嫁接的实践,教师再进行点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理性认识。
最后,通过表格对比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达到本节课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7.1.1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设置(一)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依据一:《课程标准》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认识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其中,重点是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难点是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标教学建议》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安排恰到好处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探究活动,较多的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安排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前的探究实验结果,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技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师课前准备好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等,尽可能进行直观教学。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1、介绍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明确生物通过生殖实现亲代和子代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
3、本章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依据三:本节的核心内容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及其应用。
依据四: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初步认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对无性生殖已有所了解,只是七年级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教材分析: 植物有性生殖的复习引入,重点介绍无性生殖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在介绍植物有性生殖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利用电脑屏幕,讲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看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
通过点评、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的应用、无性生殖的特点。
本节课在教学上应注意直观性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2、学会对比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3、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教师的举例,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几种类型4、了解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学难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课时分配: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植物的生殖》教学过程:[引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学生赏析诗词描写。
师: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生命的终止,而我们人类的总数会减少吗?生:不会减少。
因为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生儿在诞生。
师:生物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为什么物种依然存在、绵延不断?生: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动物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不会消亡。
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克隆技术培养出更多的频临灭绝的动物,动物不会消亡。
师: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发育来实现的。
师: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和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细菌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真菌和一些植物靠孢子进行生殖等等。
7.1.1《植物的生殖》教案学科生物年级课题植物的生殖课型新授课 1 课时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学习、对比使学生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3、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身边的生态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难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议课修改组织教学:情景引入: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何为“有性生殖”?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大家看到这是一片椒草的叶片,把它放在培养瓶中,经过一段时间这枚叶片就长成了一株小椒草。
再来看下一个幻灯片.这是一个出了芽的马铃薯,切下带有芽的一块马钤薯,把这一小块带芽的马钤薯埋在土中,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长成一个新的小植株,结出许多的马钤薯。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2、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植物的生殖
通过分析被子植物繁殖图解,能描述植物有性生殖教法:
征。
从生命本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生
完成了使命向我们告别了。
提出问题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呢?
学生活动3
通过列举实例,加深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并能区分无性
前郭县第一中学(生物)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标
观看视频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生产实践中,也有不足之处,及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
.在你对扦插材料的处理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哪些经
思考、回
设计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交流、明确嫁接成活的关键。
植物的生殖
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年级八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第一节植物的生殖计划
学时1
重难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
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
课时
目标
1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
有性生殖播放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
一段视频。
【提问】这段视频显示的是植物由
种子萌发到开花的一段过程,我们
知道开花后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
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
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
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
重要呢?
请学生完成课本图7-1的填空。
观看视频,回忆七年级
有关植物生殖的知
识,完成课本填图。
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
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
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
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
种子中的胚,最终会在合适的条件
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并
且回答问题,互相之间
交流、补充,最后总结
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
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扦插PPT出示一盆吊兰图片。
【提问】
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解释吊兰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
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
3.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总结】无性繁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思考】扦插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吗?
【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
然后PPT展示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富贵竹、绿萝、豆瓣绿、多肉植物等。
【延伸】扦插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回答问题:
1.可以等吊兰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播种。
2.分一株下来放水里生根后栽种,或直接插到土里生根。
讨论完成思考题: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观察PPT图片,了解扦插可以用茎,也可以用叶。
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薄荷的扦插分小组讨论:插条如何选择、处理?
学生观察:几株已经生根的富贵竹
和绿萝实物,观察其生根的部位。
【提示】生根的部位?多长的茎
段?需要茎段上留些什么?怎么留
?等等。
小组讨论分析:扦插要点及保证成
活的要点。
例如,茎段上平下斜、
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分小组讨论扦插的方案。
每组按要求完成分析任务,最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方案,并设计一份记录表。
课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完成扦插任务,并且记录。
叶片、至少有一个节要插入土里等等。
组织小组完善本组方案。
(二)引入新课(第2课时)PPT出示嫁接了蟹爪兰的仙人掌。
【提问】这盆开着鲜花的植物叫什
么?是仙人掌?还是蟹爪兰?
它是仙人掌和蟹爪兰嫁接的产物。
观察,思考,回答。
嫁接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
区别
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无性生殖
的应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何为砧木?接穗?嫁接?
2.嫁接时哪个为砧木?哪个为接
穗?
3.嫁接的类型?
4.嫁接成活的关键点是什么?为什
么?成活后新个体与接穗还是砧木
比较像?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PPT中有关嫁
接的过程总结嫁接的有关知识。
简
单介绍嫁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问】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嫁接
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视频: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小组讨论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提示:过程、繁殖速度、特点、
应用等)
2.植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有什么适
应意义?
自主阅读,根据课本独
立完成问题。
简单了解有关嫁接的
过程、类型和成活的关
键点。
重温有性生殖和无性
生殖的内容。
再次体会科学知识在
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交流,明确两种生
殖方式的区别,了解植
物生殖多样性使得其
更适应环境,以保证种
群的延续。
无性生殖的方式【提问】我们已经充分明白了无性
生殖的内容,那我们还学过哪些生
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分别是什么
方式?
学生思考回忆旧知识
根据回答总结出出芽生殖、分裂生
殖、克隆等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
,交流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整理
已学过的生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梳理知识。
作业1.每小组完成扦插探究活动。
2.自主学习组织培养。
记录探究活动过程,阅读学习。
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个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