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城市总规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4
灵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6年4月1日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灵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彤所作的《关于〈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审查了《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同意灵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
会议决定,批准《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关于《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2016年3月30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长杨彤各位代表:现在,我就《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起草编制有关情况向大会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关于《纲要》的起草过程根据国家、省和三门峡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10月,我市正式启动《纲要》编制工作,成立了《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34个专项规划。
在编制好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委托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对我市“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编写,2015年7月形成《纲要》初稿。
期间,多次征求市人大、市政协、各乡镇、市直各单位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并通过不同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经市委常委会议、市“四大班子”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讨论后,形成《纲要(草案)》,提交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纲要》编制的过程,是战略研究、工作谋划的过程,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更是统一思想、汇聚力量的过程。
二、《纲要》的规划背景和方向《纲要》充分肯定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打造“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化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灵宝调研报告灵宝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灵宝市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南部,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灵宝市在历史上曾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和商业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灵宝市的发展现状、经济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灵宝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灵宝市的市民和企业家进行,内容包括了对灵宝市的发展状况、政府的服务水平以及市民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访谈主要采访了灵宝市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就灵宝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点以及资源禀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灵宝市的发展现状灵宝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等,农业也发展较快,主要种植水稻、棉花和果树等。
旅游业也是灵宝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灵宝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大昭寺、河南大峡谷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四、经济特点分析1.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足。
虽然工业是灵宝市的支柱产业,但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灵宝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 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灵宝市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文化旅游产品推出,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推广。
3. 农业发展不平衡。
灵宝市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而果树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较为薄弱,这导致了农民收入不稳定,也限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灵宝市应该加强对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对旅游业的投资推广。
灵宝市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3. 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灵宝市应该加大对果树种植和养殖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
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即将实施,这是继灵宝西华村城中一期规划后,灵宝
西华村城整体建设中一个重大的跨越。
这一期规划旨在改变灵宝西华村城风貌,使空间布局更紧凑。
首先,在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中,将开展道路改造工程。
灵宝西华村城现
有的道路将进行拓宽,加大道路的设计范围,使道路更宽,更无缝对接周边建筑群,道路进行新颖装饰,营造更洁净、舒适的街道环境。
其次,在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中,将重点开展建筑改建工程。
现有的建筑
将进行升级改造,在建筑结构、外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传承和前瞻性研究,以更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建筑外观和设计更丰富的功能空间,为灵宝西华村城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
此外,在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环境、噪声污染等综合因素,让群众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加强灵宝西华村城生态结构,提升其整体空间布局。
结合灵宝西华村城一期规划,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将建立更加紧凑、完整、无死角、有序的城市环境,为灵宝西华村城带来更优美的景观和更出众的建筑氛围。
综上所述,灵宝西华村城中二期规划将为灵宝西华村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实施中需要加快落实,逐步改善灵宝西华村城的人居环境,有利于灵宝西华村城的发展和改善。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灵宝重点项目调研报告灵宝市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灵宝市的重点项目情况,并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撰写一份500字的调研报告。
经过对灵宝市的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我发现灵宝市目前有几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旅游业等方面。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灵宝市正在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建设。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快速通道建设和交通设施完善是重中之重。
我们在实地考察中看到,一些主干道路正在进行改造,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也较为齐全。
此外,灵宝市还在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其次,产业发展是灵宝市的另一个重点项目。
灵宝市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例如农副产品加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他们致力于土特产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灵宝市还注重发展工业产业,以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一些建材、化工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在灵宝市得到了较好发展。
最后,灵宝市的旅游业也是一个重点项目。
灵宝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岳真山、柘城文化、灵宝古墓等。
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潜力,灵宝市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更多游客到灵宝市旅游观光。
在调研中,我们观察到一些旅游景区和旅游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可以预见,灵宝市的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灵宝市的重点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旅游业等方面。
通过大力推进这些项目的发展,灵宝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同时,灵宝市也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希望本次调研报告可以为灵宝市的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灵宝市概况 (1)1.2当前规划背景 (4)1.3评估范围与内容 (5)1.4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第二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述 (8)2.1规划背景 (8)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2.3中心城区规划 (12)第三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情况 (14)3.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 (14)3.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17)3.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述 (29)第四章发展条件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31)4.1政策法规调整后的影响 (31)4.2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34)4.3相关规划修订的影响 (35)4.4 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 (38)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39)5.1 评估结论 (39)5.2调整建议和措施 (42)第一章前言1.1灵宝市概况1.1.1区位概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市域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南依小秦岭、崤山,同洛南县、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陕县毗连;西与潼关县为邻。
灵宝市区位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女郎山脚下,东西皆塬。
市区东距省城郑州市299公里,距洛阳市175公里,距三门峡市53公里;西距西安市217公里,距潼关城区77公里,南距卢氏县城区81公里。
1.1.2交通概况灵宝市城区周边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为东西方向,城区附近东西向有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东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距城区也只有十几公里,使灵宝城区向东可直达郑州、三门峡、洛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向西可直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南北向有209国道穿川口组团而过,向北可达山西、内蒙古,向南可达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
1.1.3自然条件概况1.气象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的概括是: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季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 —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一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一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灵宝拆迁进展情况汇报
近期,灵宝市拆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以下将对拆迁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根据市政府的部署,拆迁工作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地区的征收工作,涉及到的居民已经开始搬迁。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针对拆迁补偿标准的问题,市政府已经进行了多次调研和座谈,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对于拆迁补偿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力求做到公平合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另外,针对拆迁后的安置问题,市政府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
在新的安置区,政府将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居民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此外,拆迁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部分居民对于拆迁补偿标准仍然存在一些不满和争议,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同时,拆迁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拆迁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和文物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灵宝市拆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拆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做出贡献。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灵宝市15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26•【字号】三政文[2010]78号•【施行日期】2010.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灵宝市15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三政文[2010]78号)灵宝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灵宝市城关镇等15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灵政文〔2010〕16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大王镇、阳店镇、函谷关镇、豫灵镇、故县镇、阳平镇、焦村镇、城关镇、尹庄镇、朱阳镇、西闫乡、川口乡、五亩乡、苏村乡、寺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你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严格保护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特别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到2020年,大王镇等15个乡(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下达的控制指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下达的控制指标。
四、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确保完成上级规划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任务,保障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及民生用地。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到2020年,大王镇等15个乡(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灵宝市概况 (1)1.2当前规划背景 (4)1.3评估范围与内容 (5)1.4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第二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述 (8)2.1规划背景 (8)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2.3中心城区规划 (12)第三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情况 (14)3.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 (14)3.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17)3.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述 (29)第四章发展条件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31)4.1政策法规调整后的影响 (31)4.2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34)4.3相关规划修订的影响 (35)4.4 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 (38)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39)5.1 评估结论 (39)5.2调整建议和措施 (42)第一章前言1.1灵宝市概况1.1.1区位概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市域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南依小秦岭、崤山,同洛南县、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陕县毗连;西与潼关县为邻。
灵宝市区位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女郎山脚下,东西皆塬。
市区东距省城郑州市299公里,距洛阳市175公里,距三门峡市53公里;西距西安市217公里,距潼关城区77公里,南距卢氏县城区81公里。
1.1.2交通概况灵宝市城区周边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为东西方向,城区附近东西向有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东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距城区也只有十几公里,使灵宝城区向东可直达郑州、三门峡、洛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向西可直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南北向有209国道穿川口组团而过,向北可达山西、内蒙古,向南可达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
1.1.3自然条件概况1.气象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的概括是: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季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西北风;不同海拔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3.3℃。
年平均降水量619.5毫米。
2.地形地貌灵宝市属于西丘陵山地,地貌丰富,山塬川滩兼有,大体是七山二塬一分川。
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升高,海拔高度由320米升至河南省最高点小秦岭老鸦岔脑峰2413.8米,自然比降达34.4%。
北部处于黄河南岸,地势平缓连绵起伏;南部有两大主山,弘农涧河以西为小秦岭,自陕西省绵延至尹庄,交于五亩乡的鳖疙瘩山,弘农涧河以东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崤山。
根据地势特点,大体可将全市划分为中山、低山、黄土丘陵塬地、黄河阶地与滩地,河谷平原五大类型。
其中河谷平原分布于主要河流两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田集中,是棉高产区。
灵宝市正处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
3.地表水系灵宝市及流经水系有黄河、好阳河、霸底河、弘农涧河、阳平河、枣乡河、十二里河、双桥河等。
流经灵宝市城区的河流主要有弘农涧河、东涧河以及霸底河。
4.地震灵宝北边与汾渭构造带毗邻。
境内南边有华山北麓构造带与东边北东向的朱阳一温塘构造带交汇,形成灵宝断陷盆地(亦称灵宝——三门峡断陷盆地)。
同时此区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东端北亚带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南端。
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是一个生成很早(古生代前)经多次地壳运动在该区的主要形变遗迹。
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依然活动,由于多期构造迭加和改造,构成本区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的基本格局。
灵宝地区裂度国家定为八度区,是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
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
1.1.4自然资源概况灵宝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归纳有以下几点:1.矿产资源灵宝市矿产资源分布广,矿种多,储量较丰富。
境内分布着金、银、铜、铅、铁、煤、石墨、磷、蛭石、水晶、花岗岩、大理石、水泥灰岩、钾长石、石英石、砂石、砖瓦粘土、矿泉水等20余种。
小秦岭金矿田的黄金储量是全国第二。
朱阳镇银家沟硫铁矿是河南省目前最大的硫铁矿床。
各种可供开采的石材约15亿立方米。
2.果品资源灵宝市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优良的果品生产基地。
苹果和大枣作为丰富生物资源中的独秀,给灵宝市经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3.水资源灵宝是北方缺水区的相对富水区。
地表水和地下水蕴藏较为丰富。
地表水多年平均值为48460.7万立方米。
可利用的过境水3213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18200万立方米,小秦岭、崤山前1064平方公里的地区,在海拔320米的高程上,有一含水层组,其中沿黄及河川,均为地下水富集区,埋深20—60米。
水资源总量为63853.7万立方米。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潜力。
4.旅游资源灵宝境内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众多。
有道教起源,老子著经的千古雄关——函谷关;有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有可领略黄金采选神奇与奥秘的黄金之路;有春花似锦,夏绿叠翠荫,秋果满山头,冬季醉煞人的黄果山;更有以雄奇险秀野著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南省风景名胜区亚武山。
灵宝是黄河游览线上的重要一站。
滔滔黄河不绝千里,三门峡、风陵渡黄河大桥的建设开通使灵宝的旅游线路和周围省市连接起来。
1.1.5经济社会概况1.社会经济灵宝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3亿元,增长1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增长48.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6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7亿元,增长11%;完成财政总支出19.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8亿元,增长1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7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4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270元,增长15%。
2.人口2009年底,灵宝市域总人口为74.6万,其中城镇人口27 万,农村人口47.6 万,城镇化水平36.19%。
2009年底,中心城市常住人口2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19万人,川口组团 0.4万人,焦村组团0.6万人)。
1.1.6城市建设概况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经过7年多的建设,灵宝市顺利完成了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近期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至2009年底,灵宝市建成区面积19.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6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市域总人口74.6万,城镇总人口27万,城区人口20万,城镇化水平36.2%,城市道路总长81公里。
1.2当前规划背景1.2.1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了贯彻贯彻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灵宝市城乡建设必须加强城边村、城郊村与城区的联系,完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2.2国家集约节约用地政策的出台2008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提出:(1)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2)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4)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5)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相关土地政策的出台,对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同时要与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1.2.3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2009年1月,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
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产业聚集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功能,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推动,逐步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确立并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2009 年4 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两个文件明确指出,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位于灵宝市城区,是河南省确定的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20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在空间上的落实,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依托;要把城市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城一体;坚持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引导城市有序拓展,产业合理布局,使灵宝市产业集聚区不仅成为现代工业的集中区,也成为灵宝市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1.3评估范围与内容1.3.1评估范围本次规划评估范围分两大部分:1.市域部分主要指灵宝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大王镇、阳店镇、尹庄镇、城关镇、函谷关镇、焦村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豫灵镇、川口乡、寺河乡、苏村乡、五亩乡、西阎乡等15个乡镇,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部分主要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316km2,主要包括:(1)城关镇、尹庄镇的行政辖区;(2)焦村、川口镇区;(3)东、西涧河上游及窄口水库流域范围;(4)高速公路引线道路红线两侧各200米的用地;(5)地下水源保护地(6)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统一控制的区域。
1.3.2评估内容1.灵宝中心城区的实际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2.规划实施以来,近期、中期等各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4.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5.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6.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7.评估实施的整体评价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