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整合课件
2020/9/25
答案: ①地壳 ②物质循环 ③沉积岩 ④岩浆活动 ⑤洋流 ⑥侵蚀作用 ⑦季风环流 ⑧锋面系统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一 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 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 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常见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 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 貌。
题目答案:(1)A (2)C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二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 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典例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 土堆积地貌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典例1】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中游落差小 B.海水顶托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2)图中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典例2】 下图中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 生消过程。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 )
A.a→b→c→d B.d→a→b→c
C.c→d→a→b D.b→c→d→a
尝试解答大气越
,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
气较
,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图中b、c、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 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 岛效应(高温)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 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 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 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 凸出的为寒流。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尝试解答第(1)题,中游落差小,河流流速
,泥沙易在中游
沉积,从而导致入海泥沙
,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第(2)
题,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河床岩石不断地坍塌,使瀑布向
(填“上游”或“下游”)方向后退并
(填“降低”或“抬升”)高度,
最终消失。
尝试解答答案:(1)慢 减少 (2)上游 降低
d、a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故选D项。
尝试解答答案:稳定 稳定
题目答案: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三 影响等温线走向与弯曲的因素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 征,但也有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其中间区域数值较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1)流水作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搬运作用显著,下游 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河流上游地形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2)冰川作用:高山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 以冰川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冰碛湖、冰碛垄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 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 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 层自下而上消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 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 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 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 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