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1、巡回护士术前一日到患者床边探视,向患者介绍自己,与患者交流沟通。
2、挪移患者至手术床或者运送平车时,使患者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护患者。
小儿或者躁动患者,应床旁守护,防止坠床。
3、术前紧张、焦虑的患者,护士赋予安慰和鼓励,如:语言支持、床边陪伴等。
4、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保持手术床单、布垫平整干燥,被消毒液浸湿应及时更换,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份接触,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
5、缚止血带的部位,皮肤表面垫布巾,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损伤。
6、为患者提供一个肃静的手术环境,避免在手术间内闲谈,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调低仪器音量,减少噪音。
儿科病区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1、在留观室配备电视,并循环播放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
2、为头部留针患儿免费提供头套以固定留置针。
3、为就诊患儿提供备用尿布。
4、为 NICU 患儿家长提供歇息场所。
5、对危重儿、低体重早产儿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安慰,多交流沟通,耐心解释,给与患儿家长信心。
1、为住院患者和家属提供针线盒。
2、陪同无陪护患者出科检查。
3、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定期赋予健康指导。
4、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疾病的宣传资料,每月开展老年病、糖尿病知识讲座。
5、为糖尿病患者制订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
6、为卧床患者提供垫枕、轮椅。
7、为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
1.为住院患者提供肃静、舒适、安全、温馨的环境,病区内备有针线包、老花镜、指甲剪、轮椅、担架车等以方便患者使用。
2.设故意见本,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改进意见。
3.对无陪护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实行全程陪送陪检。
4.病区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进行疾病防治的宣传。
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及时向患者宣教并教会呼吸操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妇产科病区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1、开展导乐分娩,为孕产妇提供心理、生理、体力等全方位支持的产时服务模式。
利用导乐球、助步车、音乐疗法等减轻孕产妇的疼痛,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缩短产程。
重症监护室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临床护理实践中“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一直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工作,由于病人情况的特殊性,更是要大力开展人性化服务。
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人性化服务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要设置人性化探视制度,还要创设安静舒适的环境和恰当运用镇静镇痛技术。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性化服务;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7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376-0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实践中“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直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危重病患。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既需要对病患进行一般护理也要根据病情特点采取特殊护理,最重要的是要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如何开展重症监护室人性化护理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几点体会: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1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沟通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护士用语言与患者交流,表达指令、传递感情,给予其指导和安慰,同时通过语言从患者那得到信息。
开展人性化服务要求护士要讲究语言艺术修养,学会与患者说话的技巧,要求与患者说话时声音轻柔,语调温和,不仅要对自己语言本身负责还要对语言产生的效应负责。
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还要注意非语言的沟通,包括面部表情、仪表姿势、目光接触等。
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优质护理服务总结1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我科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我科于四月份组织了全科护士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精神,并进行了讨论,及时转变了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采取责任小组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分工模式,并执行床边服务,狠抓基础护理服务,由护士长及专业组长亲自参加并指导晨间护理及病员康复工作,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我科基础护理工作得到了很大改善,病人得到了实惠,病员及家属满意。
一、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一是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我院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护理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构建专业组长—责任护士工作模式。
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
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
实行整体包干全人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
专业组长不仅分管病人还负责对本小组护士工作给予监督管理,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
二、是加强医护合作,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
把护理质量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护士长督查,下班前专业组长组织当班人员进行交流和总结,以便查遗补缺,确保护理安全。
探索医护一体化的专科护理工作模式,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等原则组成医护工作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三、是夯实基础护理,实行基础护理三化一体。
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工作人性化。
根据我科病员住院周期长,精神衰退生活懒散等特点,重点加强基础护理,要求护士做到“三短、六洁、八知道”,科室质控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及考核。
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1自我到眼科中心以来,一直感受到医院、科室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贯彻,一直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科室从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到出院,都力争能够给与患者更满意、更贴心的优质服务。
在创优的过程中,我们的病房在变化,我们的护士也在变化,起初我们认为比较艰难,难以完成的事情,如今都逐步实现。
这其中的确有很多困难,但身体力行的执行之后更具收获。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来我们的医院在变化。
医院各科室也围绕着临床,围绕着患者做出了很多改变,在门诊,各种指引标识清晰易见,就连患者的指引小票也根据需求重新调整了字体的大小和语言描述,还比如增加了自助式的检查结果打印机,方便了患者自行打印报告,增加了微信预约,患者可以提前做好预约,规划时间,大大方便了就诊人的就诊。
全院各个科室也围绕临床做出了很多支持,每天都有总务科的同事过来巡查科室,发现问题,只要联系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过来解决,在就诊高峰期的时候,非临床科室会下来支援,帮助协调、指引患者。
在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医院为临床的支持。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来我们的科室在变化。
我们更加注重服务的细节,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不单单从服务的大点出发,也关注到了很多服务上的细节小点。
科室为患者准备了便民箱,里面有糖块、饼干以备不时之需,避免了需空腹的患者因禁食而导致饥饿,甚至低血糖等,还在便民箱准备了例如针线盒,吸水管,纸杯,等等,更联系到我们的专科,考虑到患者视力上的需求,贴心的准备了一幅老花眼镜。
而这些小小的贴心之举,常常给患者和家属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每一次微小的改变,都源于对患者心声的倾听。
而每一次微小的改变,都是医护与患者的对话。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后我们的护士也在变化。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我们的护士多了与患者的交流,更注重对患者所患疾病的康复,饮食,活动,体位,复查,复诊的宣教,也制订了很多宣传册和宣传资料,方便在宣教的时候能更好的表达,让患者更加容易理解。
护理学专业的护理服务模式研究一、引言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护理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护理服务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护理环境下,护士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服务。
本文旨在对护理学专业的护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改进方向。
二、传统护理服务模式1.1 事后型护理服务模式事后型护理服务模式是指护士在患者出现问题后进行干预和处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针对问题进行护理干预,但在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存在欠缺。
1.2 环境型护理服务模式环境型护理服务模式侧重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包括卫生、温度、噪音等方面的管理。
尽管该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对于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帮助有限。
1.3 专科型护理服务模式专科型护理服务模式是指护士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独立的护理计划和操作规范。
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将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专业护理服务,但缺乏整体护理资源的整合。
三、现代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2.1 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通过对患者疾病状况、心理需求和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护士能够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家庭护理服务模式家庭护理服务模式是指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环境中。
通过与患者家属合作,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康复护理、疾病管理和健康宣教等。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3 多学科团队护理服务模式多学科团队护理服务模式将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整合,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
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医疗保障。
四、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化与改进3.1 强化前瞻性护理在护理服务中,应加强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加强团队协作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专家形成合作关系。
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体会
实施方法
入院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四个“一”即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张住院患者入院告知书一份入院评估单。
接到门诊医生电话通知有病人住院后由护士去门诊接病人(“您好我是xxx现在由我陪同您办理入院手续请跟我来。
”)陪同病人前往病区沿途介绍医院的环境并办理入院手续。
责任护士到床旁(“您好我是xxx是您的责任护士如果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叫我)进行入院评估了解病人基本情况以便对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制
订护理计划。
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内容:①每天四个“一”:一句关怀语一次护理查房一张日费用清单一张输液明白卡。
即每天早上由护士长带领当天值班护士进入病房面带微笑问候每一位病人不直呼姓名使用
尊称。
询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整理病房为病人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并为患者发放一日费用清单及输液药物明白卡使病人放心。
②每周“一对一”:即每周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卫生知识及有关疾病知识指导
病人的饮食、活动介绍药物知识、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急救常识等。
③每月两个“一”:每月组织患者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发一张满意度调查表给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
听取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映的问题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出院时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四个“一”即一句祝福话一张出
院指导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份护理档案。
患者出院前由护士将病人住院期间的费用重新核对一遍以防错误向病人祝贺康复;发一张爱心联系卡卡上写明患者出院时的诊断以出院时间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的联系方式以便病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为每一位出院患者发一张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饮食、生活、运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将患者的健康教育及住院告知书、护理评估表、护理计划表等收集整理建立成护理档案。
出院后的回访服务内容:四个“一”即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次随访一声问候。
根据病情不同电话回访患者了解患者饮食、活动、用药的情况提醒复诊时间;节假日时发一条祝福短信。
护理服务基本要求
做到“四勤”、“五主动”、“六心”、“七声”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
四勤:①眼勤:多观察病人。
②手勤:多方便病人。
③脚勤:多巡视病房。
④嘴勤:多向病人宣传卫生常识多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五主动: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主动关爱。
六心:①爱心:对待病人富有爱心尊重爱护病人。
②真心:对病人有真情实感发自内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③细心:观察病人细致生活护理细心。
④耐心:对病人友好和善不急不躁不厌烦。
⑤诚信:待病人诚恳一视同仁。
⑥静心:处理问题沉着冷静谨言慎行。
七声:病人来了有问候声;体贴病人有关怀声;服务不到有致歉声;操作前要有解释声;受表扬要有道谢声;为病人办事有回声;病人出
院时有送声。
讨论
提高患者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病人入院、住院、出院至出院后的不同时期提供所需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个体化的、心理上的需求。
增强了护士服务意识: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使护理更加贴近患者加强了护患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必须全面的掌握医学、护理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