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9.77 MB
- 文档页数:40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尽管近年来医学科技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直到今天医生们所面临的多数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即使最常见的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也往往需要终生不间断治疗。
感染性疾病与上述疾病截然不同,其中大多数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恰当,都可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彻底治愈。
感染可发生在临床各科,人体任一部位,因此,与感染有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均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只靠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某些老年性肺炎,可以无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也可缺少呼吸道症状,可能只表现为意识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没有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的帮助就可能发生误诊。
某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有一些酷似感染的临床表现,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等,此时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鉴别诊断的参考意义更大。
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外,某些生物标志物对判定患者的预后与确定抗感染疗程也有较大帮助,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细菌、真菌、结核、病毒)。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决定编写此共识,争取尽量系统、客观、全面地向临床医生介绍常用的和即将在临床推广的与感染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辜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己超过10%,通常判断m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mc(即所谓的"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等,了解这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亦具有重要意义。
1.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体感染HBV后,HBV的包膜和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复合体的α自异二聚体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肤进行,而体液免疫应答是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1.1.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HLK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HBV的包膜抗原和核壳抗原均可激发机体的川一个或多个表位的HLA一II类限制性CD4+和I类限制性CD8+T 细胞应答。
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对HBV的T细胞免疫应答针对的是HBV的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mv包膜抗原(HBsAg等)的T细胞应答则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对HBV核壳抗原的这种强烈的HLA-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病毒的清除有重要关系。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 包膜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ms中和抗体。
后者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抗HBs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急性乙肝时,针对msAg的HLA一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很弱。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一、生物化学检验 (2)1.1 血糖测定 (4)1.2 血脂测定 (5)1.3 电解质测定 (6)1.4 血清铁蛋白测定 (7)1.5 肌酐测定 (8)1.6 尿素氮测定 (9)1.7 胆红素测定 (10)二、免疫学检验 (11)2.1 肝功能检查 (12)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 (13)2.3 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14)2.4 甲状腺功能测定 (15)2.5 肿瘤标志物测定 (16)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17)3.1 基因检测 (18)3.2 药物代谢酶测定 (19)3.3 病毒抗体测定 (20)四、血液学检验 (22)4.1 血细胞计数 (23)4.2 出血时间测定 (24)4.3 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25)4.4 血小板计数 (25)五、尿液检验 (26)5.1 尿液常规分析 (27)5.2 尿沉渣分析 (29)5.3 尿液生化分析 (30)六、体液检验 (31)6.1 脑脊液检验 (32)6.2 精液检验 (34)6.3 阴道分泌物检验 (35)七、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36)7.1 血清蛋白电泳 (38)7.2 免疫球蛋白测定 (39)7.3 血清酶学测定 (41)一、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如酶、蛋白质、糖类、脂质、电解质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其活性水平的异常可能反映出机体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酶类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
谷草转氨酶(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ST 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肝损伤。
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其水平升高可能与组织坏死、缺氧、炎症等有关。
谈孕妇传染病感染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传染病感染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的20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施行静脉血液采集筛查。
结果325例hbsag结果呈阳性,占总数16.25%;8例抗-hcv结果呈阳性,占总数0.40%;12例抗-tp 结果呈阳性,占总数0.60%。
年间携带hbsag的人数及机率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梅毒与丙肝的感染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丙肝年间数据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2010年与2012年梅毒年间数据之间差异较大,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积极开展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工作是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母婴垂直传染的科学手段,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为孕妇及新生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孕妇;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探讨分析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另外这几种疾病的传播方式及途径相同,目前我国医学领域只能采取相关措施治疗梅毒,而其他三种疾病仍然没有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1]。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以上几种传染病,在最短时间内切断孕妇与婴儿之间的垂直传染和医院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感染现象,应该针对感染标志物开展严格检测工作。
本文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的20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传染病血清标志物临床筛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的20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21-36岁之间,平均值为26.21岁,所有孕妇都接受静脉血液采集筛查。
乙肝(hbsag)elisa试剂(双抗体夹心法),抗-hcvelisa试剂(双抗原夹心法),抗-tpelis试剂(双抗原夹心法),抗-hivelisa试剂(双抗原夹心法)。
所有试剂及设备均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20泌尿系统感染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
肾脏移植术后感染中有30%以上为UTI[1]。
中段尿培养是目前UTI诊断的金标准, 但其阳性检出率低且耗时长, 不能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因此, 寻找更加敏感和准确的UTI生物标志物作为中段尿培养方法的补充,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就UTI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UTI的预后与感染部位有关。
因此, 快速而准确地鉴别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指标, 近年来作为判断UTI的生物标志物, 临床诊断效果很好。
XU等[2]对PCT与CRP在鉴别儿童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中的价值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PCT和CRP 均可作为鉴别诊断儿童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但PCT的敏感性(90.47%)及特异性(88.0%)均优于CRP(敏感性为85.7%, 特异性为48%), 表明PCT是更适合用于鉴别诊断儿童UTI的生物标志物。
LEVINE等[3]研究发现, PCT可以作为排除UTI的生物标志物, 他们分析了293例UTI患者血清PCT水平, 结果显示, PCT< 0.25 ng/mL 可以排除UTI, 这种排除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更有效地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2 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HBP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的低分子蛋白质, 储存在人类中性粒细胞分泌体和嗜苯胺蓝颗粒中, 当其从活化的嗜中性粒细胞中被释放时, 可作为多功能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渗漏并趋化和诱导单核细胞[4, 5], HBP是各种潜在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有研究结果表明, 血浆、脑脊液和皮肤中HBP水平的升高与菌血症、细菌性脑膜炎或链球菌感染有关[6]。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摘要:临床医学检验中的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分子生物标志物、细胞生物标志物、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标志物是常见的分类。
评估和验证生物标志物包括确定其临床意义、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验证和认证,以及建立标准化和标准参考范围。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临床医学检验、疾病诊断前言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治疗反应监测、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以及预防和筛查。
评估和验证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验证和认证,并建立标准化和标准参考范围,是确保其可靠应用的关键步骤。
这样的工作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效果,并为个体化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重要支持。
一、生物标志物的分类和特点分子生物标志物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物类别。
它们是通过分析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
分子生物标志物可以是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物等,常见的包括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水平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等。
细胞生物标志物是通过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评估疾病状态的指标。
它们可以包括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分化状态等。
细胞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获取的图像信息来评估疾病状态和治疗效果。
它们可以是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代谢活性等。
常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血管密度以及脑部疾病中的神经元活动等。
除了上述分类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生物标志物。
例如,微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微生物存在来诊断感染性疾病。
遗传学标志物可以通过检测基因组中的特定变异来预测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药物标志物可以通过监测体内药物代谢产物的水平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孕妇产前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的意义解光文廖瑞陈绪群[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
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门诊建卡的1650例孕妇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联合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抗体。
结果1650份标本中HBsAg阳性134例,占8.12%,抗-HCV抗体阳性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占0.6%,抗-HIV阳性0例。
结论孕妇产前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垂直传播,也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产前4项检测;垂直传播;临床意义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3.01.030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担负着繁衍后代的重任,孕妇的健康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血源性疾病既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负担,又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隐患。
为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了解本地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杜绝母婴传播。
为此,对来本院作孕期检查的1650例妊娠妇女的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IV)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以便对阳性患者尽早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胎儿宫内感染提高优生率,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诊建卡孕妇血清1650份,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包括HBsAg、HC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
1.2仪器与试剂美国RT STAR FAX2100酶标仪,美国STAR FAX2600洗板机。
HBsAg试剂由上海荣盛药业有限公司提供,HCV抗体、HIV抗体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用TP-ELISA试剂由厦门英科新创公司提供,试剂均为有效批次内的批检合格产品。
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朱美英 曹鄂洪*(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 210002)摘要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判断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感染相关重要生物标志物。
本文就该共识中有关降钙素原检测和应用的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解读。
关键词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12; 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1-0014-05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 interpretation for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ZHU Meiying, CAO Eho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Jiangsu 210002, China)ABSTRACT Detec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can assist physicians to diagnose disease,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infection type and patient’s prognosis and guiding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Recently,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was issu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which the important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were introduced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the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in this expert consensus were further interpret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rocalcitonin; infectious disease; detection methods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于人体任一部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多个器官的炎症和并发症如肺炎、脓毒症等,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降钙素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已经成为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新方向,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
随着对降钙素原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本文将从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研究证据、作用机制、临床效果评价以及优点和局限性等方面综合探讨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2. 正文2.1 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降钙素原是一种体内产生的多肽激素,在体内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
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降钙素的分泌,从而调节钙离子在体内的代谢和平衡。
降钙素原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一系列生理效应的产生。
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钙素原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降钙素原还能够影响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降钙素原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增殖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免疫调节、炎症抑制、细胞代谢和生长调节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降钙素原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2 临床研究证据支持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降钙素原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临床研究的支持。
多项研究表明,降钙素原可以帮助指导抗生素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