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1
电力拖动自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E1ECTRICA1DRIVEANDCONTRO1SYSTEM总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5适用专业: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非常重要、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动机各种调速系统的原理、构成,主要特点、特性及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阐述系统的控制规律为主线,由简入繁、由低及高地循序深入,主要讲授直流电机单闭环、双闭环调速系统,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数学模型,静、动态性能和设计方法。
至于其他类型的调速系统,主要介绍其基本概念控制原理,特点及构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基本内容:直流调速系统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速度单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电压闭环电流补偿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以及电流截止负反馈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工作特性,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第一节: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第二节:晶闸管一电动机系统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第四节: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第五节: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第六节: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基本要求:1.了解速度单闭环调速系统的构成,各环节的作用及静特性。
2.掌握速度单闭环调速系统和稳态,动态数学模型及稳、动态分析和设计方法。
3.了解直流截止负反馈和电压负反馈电流补偿控制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组成。
重点:闭环调速系统的构成及动态分析和设计。
难点: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基本内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静特性,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调节器的工作设计方法,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转速超调的抑制,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教学设计一、前言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信号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论知识,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学生开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掌握信号处理和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3.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4.清楚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5.掌握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技术。
三、教学内容1. 电力传动系统基础电力传动系统是实现机械设备运转的关键之一,本部分主要讲解电动机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选型及运行控制,以及各种传动机构的种类、结构和使用。
2.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模式、控制策略和相关技术,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种类、结构和使用。
同时,本部分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
3. 电力传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在本部分中,将重点介绍电力传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机械制造、能源、石化、控制工程等行业。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电力传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现状。
4. 工程实践在本部分中,将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常用技术手段、工具的使用和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和技术,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了解;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实际应用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程中,掌握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4.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课程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起到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容本课程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
主要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等级标准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熟悉变频器的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选用、安装、调试、维护及常见故障检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理论224,实训24周。
二、学时分配表说明:授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三单元、第四单元进行适当的删减。
三、课程容与要求绪言教学要求:1.了解电力拖动的组成、优点和发展概况。
2.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容、任务和要求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容:一、电力拖动。
二、学习目标。
三、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了解电力拖动组成及特点。
2. 明确本课程学习目标,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组成形式。
2.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及原理。
3.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和拆装维修方法。
4.熟记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教学容:课题一低压电器的分类和常用术语一、低压电器的分类二、低压电器的常用术语课题二低压熔断器一、熔断器的结构与主要技术参数二、常用低压熔断器三、熔断器的选用四、熔断器的安装与使用课题三低压开关一、低压断路器二、负荷开关三、组合开关课题四主令电器一、按钮二、行程开关三、万能转换开关四、主令控制器五、凸轮控制器课题五接触器一、交流接触器二、直流接触器三、接触器的选择四、接触器的安装与使用五、接触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课题六继电器一、电磁式继电器二、时间继电器三、热继电器四、速度继电器五、压力继电器六、固态继电器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及其命名方式。
电力传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了解电力传动系统中常用的电机类型及特性;3. 掌握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调速原理;4. 学会分析电力传动系统的性能及故障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传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和调试;2. 掌握电力传动系统相关设备的操作与维护;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传动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传动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传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但对电力传动系统的深入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电力传动系统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力传动系统概述:介绍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应用领域,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传动系统概述2. 常用电机类型及特性:讲解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常用电机的结构、原理及性能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电机类型及特性3. 电力传动系统控制方法:分析电力传动系统常用的控制策略,如转速开环控制、转速闭环控制、矢量控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传动系统控制方法4. 调速原理及调速系统设计:介绍调速原理,分析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调速原理及调速系统设计5. 电力传动系统性能分析:讲解电力传动系统性能指标,分析影响性能的因素,提出优化措施。
电力拖动教学大纲电力拖动教学大纲引言:电力拖动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机械设备运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提高电力拖动技术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电力拖动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电力拖动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电力拖动教学大纲的内容1. 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应包括电力拖动的基本原理、电机的分类和特点等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机的结构和工作特性。
2. 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教学大纲应涵盖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电机的选型、传动装置的选择、负载特性的分析等。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 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教学大纲应包括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传统的电气控制方法和现代的自动化控制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设计和调试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系统。
4. 故障诊断与维护:教学大纲应涵盖电力拖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方法,包括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
学生需要学会对电力拖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
二、电力拖动教学大纲的结构1. 基础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包括电力拖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力拖动的原理、电机的分类和特点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力拖动的基础。
2. 设计与计算部分: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应包括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 控制部分: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应包括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4. 故障诊断与维护部分: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应包括电力拖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如何对电力拖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
三、电力拖动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1. 知识与理论能力:通过学习电力拖动教学大纲,学生应掌握电力拖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拖动系统设计与计算中的问题。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301112151课程名称:机电传动控制英文名称:Mechanical &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ontrol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32/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选用教材:先修课程:机电工程概论、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
适用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运用力学、工程材料学、电工电子学等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从系统角度将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液控制、数控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从中体现机械工程领域先进技术。
3.能认识到解决机械工程相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4.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及汽车制造中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完成机械单元(部件)及控制单元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基本内容1.绪论(支撑课程目标2)使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有一个全面的、宏观的认识,了解常用的控制方法,熟悉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等。
(1)熟悉机电传动系统的构成和负载特性;(2)熟练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3)能够从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提出加快机电传动系统过渡过程的方法。
课程思政切入点:引导学生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培养学生善于钻研、不畏困难的工匠精神。
在工程案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2.驱动用电动机(支撑课程目标1)使学生对常用的驱动用电动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组成和机械特性,掌握其选用方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含义;(3)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组成和机械特性。
电力传动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传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电力传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电力传动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能够设计和优化电力传动系统的运行参数;能够进行电力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传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电力传动领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传动的基本原理、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应用、电力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电力传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力传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原理和特性、电力线路的传输特性等。
2.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应用:介绍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包括电源、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装置等,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设备等。
3.电力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电力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新能源电力传动技术、智能电力传动技术、高效电力传动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电力传动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电力传动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电力传动系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力传动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上海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013年5月30日审定)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数72。
课程主要阐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的基础知识,讲授了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机拖动的基本方法、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与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基础后续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4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2、了解电力传动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3、掌握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4、掌握生产机械的三种典型负载转矩特性。
5、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6、理解调速系统静态指标。
7、理解多轴电力拖动系统的化简。
二、内容要点1、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控制规律。
2、电力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
3、生产机械的三种典型负载转矩特性。
4、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
5、多轴电力系统化简-负载力矩折算和转动惯量折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2、三种典型负载转矩特性。
3、调速系统静态指标。
4、电力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
难点:电力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篇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一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4学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和特性。
3、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二、内容要点1、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直流电动机的电压方程、励磁方程、转矩方程和功率方程。
3、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和转矩特性。
4、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表达式和固有机械特性。
5、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人为机械特性。
6、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动运行和起、制动特性。
7、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和转矩特性。
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制动特性。
难点:1、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和转矩特性方程的应用。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反接制动和反馈制动。
第二章异步电机拖动基础(6学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概念。
2、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功率与转矩方程。
4、掌握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5、掌握异步电动机的的运行特性。
二、内容要点1、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
2、三相异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异步电动机的电磁功率与电磁转矩。
4、三相异步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的主要特点。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动运行和起、制动特性。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
2、转差率和异步电机的运行方式。
3、异步电动机的电磁功率与电磁转矩。
4、异步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合成旋转磁动势。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制动特性。
难点:1、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
2、异步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合成旋转磁动势。
3、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和反馈制动。
第三章同步电机拖动基础(2学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2、理解同步电动机的运行。
二、内容要点1、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2、同步电机的转速与定子频率的关系。
3、同步电机的功角特性和矩角特性。
4、同步电机的稳定运行。
5、同步电机的起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同步电机的转速与定子频率的关系。
2、同步电机的功角特性和矩角特性。
3、同步电机的稳定运行条件。
4、同步电机的起动方法。
难点:1、同步电机的功角特性和矩角特性。
2、同步电机的稳定运行条件。
第二篇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2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2、掌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3、了解典型全控型器件。
二、内容要点1、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特征:不可控、半控、全控型。
2、电力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正向导通,反向阻断。
3、晶闸管门极控制与伏安特性。
4、全控型器件转移特性与输出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特征。
2、电力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3、晶闸管门极控制与伏安特性。
第二章整流电路(4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2、掌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3、掌握电容滤波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4、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5、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6、理解三相电容滤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7、了解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
8、了解逆变产生的条件和逆变失败的原因。
9、了解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二、内容要点1、典型单相及三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整流电路中负载对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
3、整流电路的触发角、导通角和移相范围。
4、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
5、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和逆变失败的原因。
6、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典型单相及三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整流电路中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3、整流电路的触发角、导通角和移相范围。
4、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和逆变失败的原因。
难点:1、整流电路中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2、整流电路的触发角和移相范围。
3、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
第三章逆变电路及PWM控制技术(4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2、掌握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3、理解交直交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4、理解SPWM的基本原理。
5、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SPWM原理。
6、理解SPWM控制方法。
二、内容要点1、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基本原理及换流方式。
2、三相全桥电压型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3、交直交变频器结构。
4、面积等效及SPWM原理。
5、单极性及双极性控制方式。
6、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SPWM原理。
7、SPWM控制方法:调制方法与采样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基本原理及换流方式。
2、三相全桥电压型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3、交直交变频器结构。
4、面积等效及SPWM原理。
5、单极性及双极性调制方式。
6、SPWM控制方法。
难点:1、单相和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换流过程。
2、单极性及双极性调制方式。
第四章直流斩波电路(2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2、掌握升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
3、理解电流可逆与桥式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内容要点1、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与输出特征。
2、升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与输出特征。
3、电流可逆与桥式斩波电路的工作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与输出特征。
2、升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与输出特征。
难点:升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第三篇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4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2、掌握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构成和机械特性。
3、理解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
4、了解解晶闸管可逆整流装置。
5、理解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6、理解直流调速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
二、内容要点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
2、他励直流电动机三种调速方法下的机械特性。
3、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
4、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构成和机械特性。
5、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
6、不可逆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7、可逆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8、桥式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9、直流PWM调速系统机械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及机械特性。
2、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
3、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构成和机械特性。
4、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
5、三种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6、直流PWM调速系统机械特性。
难点:1、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
2、桥式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4学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反馈控制的概念。
2、掌握比例控制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3、掌握比例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4、理解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5、理解比例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
6、掌握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
二、内容要点1、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结构。
2、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3、反馈控制规律。
4、静特性与机械特性的本质区别。
5、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二阶系统。
6、转速反馈比例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三阶线性系统。
7、比例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稳定条件。
8、积分调节器和比例积分调节器的控制作用。
9、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结构。
2、反馈控制规律。
3、静特性与机械特性的本质区别。
4、积分调节器和比例积分调节器的控制作用。
5、比例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稳定条件。
难点:1、静特性与机械特性的本质区别。
2、比例积分调节器的控制作用。
3、比例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稳定条件。
第三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8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
2、掌握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3、理解电流、转速调节器设计方法。
4、理解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5、理解弱磁调压配合控制。
二、内容要点1、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2、转速、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3、稳态工作点分析、反馈系数和限幅值计算。
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三个阶段。
5、调节器抗负载扰动和电压扰动的能力。
6、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7、设计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原则是先内环后外环。
8、电流、转速调节器的结构设计。
9、电流、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
10、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的实现。
11、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线路及工作状态。
12、弱磁与调压配合控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转速、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三个阶段。
3、调节器抗负载扰动和电压扰动的能力。
4、设计双闭环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原则。
5、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结构设计。
难点: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三个阶段。
2、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结构设计。
第四章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8学时)一、教学要求1、掌握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