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 格式:docx
- 大小:15.27 KB
- 文档页数:2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目前电气工程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在现代工业和交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中,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电子原理、功率半导体器件、电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电路分析和模拟仿真的基础。
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学生参加相关实验和设计项目,提高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学生需要开展电力电子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就要求研究生选择特定的方向进行研究。
在学术导师和学生自身的选择下,可选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电机的控制方法、模型及控制算法的研究;不同级数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控制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论文策划,获得学术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学生还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研究,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推动科研工作。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研究生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交和管理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学生要求参加一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如团队管理及领导力、国际战略和市场创新等,增强其市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答辩。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是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和论证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阶段性的成果和验收标准。
总体而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该领域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践和科研训练,结合社交、管理、沟通等方面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是电力工程领域中关于电能的控制、调节与转换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发展与应用为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推动了电力传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本概念电力电子是研究电能转换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各种电力器件和电路。
电力传动是指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进行电能转换和传输的过程。
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发展历程电力电子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开发逆变器和整流器等电力电子器件。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电化学工业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传动技术的发展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电力传动技术最早应用于直流传动领域,随后扩展到交流传动领域。
20世纪70年代,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电力传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后,交流传动技术在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领域。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输电、配电、电力质量改善等方面。
逆变器、变频器、谐波滤波器等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在工业制造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电力控制等方面。
通过使用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在交通运输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动汽车、高速列车、轨道交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利用和传动效果的优化。
在新能源方面,电力电子技术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培养方案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一、学科简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电气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之一。
该学科以电力电子系统和电气传动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以智能控制或运动控制理论为根底,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问题。
因此,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的综合性学科。
我校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至今已连续招收了二十多届交流传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先后有40多名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出国进修人员的逐步回归,年轻教师博士毕业返校工作后,学术思想更加活泼,新理论为本研究方向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开展特色。
这就是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传动的研究为核心,以数字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手段,直接面向工业生产实际,以解决传动控制和节能优化为目标,不断深化交-交变频及其双馈系统的研究,大力开展高精度伺服系统的研究,综合运用先进控制策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先进的电机和传动理论,不断推动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研究方向又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生产力转化最直接、开展最活泼的研究领域。
本专业的研究生就业质量很高,多为大公司高薪聘用,供不应求。
二、培养目标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
本学科培养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研究、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各种控制方法与技术研究和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的硕士要求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与应用等方面宽广的根底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解决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实际中的问题。
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拟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撰写论文和一般会话,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初步能力。
2017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
它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该学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
本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的适合报考这个专业。
该专业需要的基础是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机学,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介绍1、学科研究范围: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
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电力牵引。
电磁测量技术与装置。
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能变换与控制。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
研究方向:(1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2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3 )计算机控制系统(4 )电气系统智能控制技术(5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电气传动中的应用(6 )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7 )现代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8 )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该专业实力最强的几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逆变器、UPS方面科研成果卓著,有陈坚、康勇、段善旭等知名教授,加上原南航阮新波教授的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无论在交流还是直流电源领域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浙大(拥有国内唯一的电力电子国家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有汪栖生院士和徐德鸿等知名教授,科研成果较多)西安交通大学(西交的电力电子与能源研究中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较多,有电力电子知名专家王兆安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较多) 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华北电力大学的张一工教授是国内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领军人物之一,另外石新春和韩民晓教授也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佼佼者。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调速、电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研究生,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够设计和优化相关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路与系统。
3.熟悉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试方法,能够设计、分析和优化电力传动系统。
4.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并取得合格的成绩。
主要学习科目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现代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制图等。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的实践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可以开展相关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和系统优化工作等。
三、培养课程设置1.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2.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重点介绍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如可控硅、IGBT等,以及相关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3.现代电力传动技术:讲解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速控制方法,介绍现代电力传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4.电力电子制图: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结构图和接线图,培养学生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和制图能力。
四、科研训练1.科研项目:学生需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的研究、实验和总结,撰写相关的报告和论文。
2.实验室实践:学生需参与实验室的实践工作,进行电力电子器件的测试、电路的调试和电力传动系统的实验。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学生需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导师指导,选择论文课题,并与导师讨论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本学科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个既涉及传统电气技术,又会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信息与操纵技术的工程应用学科。
特点是综合了强电与弱电、电力与电子、硬件与软件、测量与操纵等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及机电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供电、驱动与操纵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运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学科相互交叉,紧密联系,理论深入而又工程性强。
近年来进展势头良好,社会对此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有专门好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以电力电子、电机拖动及操纵、供配电技术与测量传感及工程操纵为核心,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把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把握电子科学、运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的一样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电力拖动与操纵系统、供电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及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学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把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01机电伺服驱动及操纵技术02电力传动操纵与变流技术03电力电子智能功率驱动及操纵04电力系统自动化0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06电能质量与操纵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样为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样为三年半至四年;提早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早半年毕业;假设因客观缘故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刻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差不多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所有公共基础课必修〔皆为校统考课程〕,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
学位课能够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关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用的硕士生须补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3门,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六、必修环节〔参见第98页〕七、学位论文〔参见第98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培养方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电力变换器、控制系统、传感器、触发技术等方面。
为了培养具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采用以下培养方案。
1.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入学初期需要接受一系列学科基础课程的教育,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2.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应该引入一系列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系统、电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传输与分配等课程。
这些课程将重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深刻理解。
3.实验实践环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设置相关的实验实践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来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实际操作技能。
4.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在学科培养过程中,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和组织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学术研讨会、实地考察、科技竞赛等,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了检验学生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应该设置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设计和实践来解决该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打好基础课程,又要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和课外拓展活动的培养。
通过全面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电力工程领域里的两个关键领域。
它们是一种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传动技术的理论和应用。
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全球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说一下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的概念、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电子电力电子是一种研究电能控制与变换技术的学科,旨在研究在电路与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信号的控制与变化。
电力电子已成为当今电力工程领域重要的子领域,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可以用于近代电网的无功电流调节和有功电能调节,以及交直流电源之间的转换。
电力电子技术还可以用于现代照明、家电、通讯、车辆、船舶和离岛等电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控制与管理。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指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设备设计、制造和应用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电力电子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在航空航天和军工方面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直流电源,研究人员发现电力电子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从70年代开始,电力电子技术在日本、欧洲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重要性为人们所认识。
随着交直流电网的发展和现代化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这个学科变得愈发重要。
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被广泛认可。
对变频驱动器来说,为变频控制确保高效的电气能量转换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这种控制通过有效的电气调整,有助于实现对特定应用的适应性,并有助于有效降低电网对峰值负载的要求。
因此,电力电子技术所提供的控制和执行能力在许多领域(例如,可再生能源电力产生,电动力驱动器,照明系统等)中仍然非常关键。
二、电力传动电力传动学科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动机和变速器等机电装备控制、调速及其逆变器、明灯、精度无刷马达、纯电动汽车、并网型电站等电力传动技术。
随着工业智能化和高效率的需求,电力传动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专业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专业代码】080804【内容简介】本学科点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曹光彪讲座教授一名,正高职共10人、副高职10人,分别有在IEEE、IEE、EPE、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源学会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任职。
本学科点十几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总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同行中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已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研究所(或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项目(主攻方向):1. 高效率变流拓扑和系统技术2. 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3. 特种电源技术4. 电力节能驱动技术5.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6. 电力电子在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并网中应用学科带头人:汪槱生(院士),徐德鸿, 何湘宁,吕征宇,陈国柱【主干课程】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数字控制与离散信号处理技术;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基础;电力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现代功率无源元件应用技术;特种电源专论等。
【特色课程】【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就业方向】中、外电力电子制造业研发、生产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高等院校与研究所。
行业涉及:新能源发电、新型电力系统输配电装置、电力牵引、电动汽车、电子照明、各种工业与民用变频器、环保电气设备、各种工业电源(整流、感应加热、除尘、冶炼、电化学等)、各种电气产品的开关电源(例如用于计算机、视讯媒体、办公室设备)。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是指利用电子器件和电子技术来实现对电能的控制、转换和调节的一门学科。
它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还有效地改善了电力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而电力传动则是指通过电力装置来驱动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过程,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传动系统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电力电子能够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和精确控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特性可以实现对电能的精确控制,使电力传动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负载变化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此外,电力电子技术还可以提高电力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系统的损耗和噪音。
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变频调速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将电能进行变频转换,可以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控制。
变频调速技术具有精确控制、启动平稳、节能高效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如电机驱动、制动系统、风力发电等方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应用还涉及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对电网进行有源功率调节,调整并补偿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功率因数、谐波和电压波动等问题,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此外,电力电子技术还可以实现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量的存储和调度等功能,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电力电子设备常常工作在高温、高电压和大电流等恶劣环境下,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因此,如何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其次,电力传动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谐波和电磁干扰,对电力电子设备和传动系统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谐波和电磁干扰是当前的研究难题之一。
总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和质量,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灵活的电力传动解决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学科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个既涉及传统电气技术,又会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信息与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学科。
特点是综合了强电与弱电、电力与电子、硬件与软件、测量与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及机电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供电、驱动与控制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学科相互交叉,紧密联系,理论深入而又工程性强。
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对此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有很好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以电力电子、电机拖动及控制、供配电技术与测量传感及工程控制为核心,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供电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及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学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
01机电伺服驱动及控制技术 02电力传动控制与变流技术
03电力电子智能功率驱动及控制 04电力系统自动化
0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 06电能质量与控制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半至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所有公共基础课必修(皆为校统考课程),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3门,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六、必修环节(参见第98页)
七、学位论文(参见第98页)
·1·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