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569.0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定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强度、水分状况、营养状况等,从而为植物生长调控、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光合作用测定、水分状况测定和营养状况测定三个方面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详细介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植物蓄积养分和能量的主要途径。
常用的光合作用测定指标有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光抑制。
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净光合产物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气释放量来计算。
光饱和点是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来得出。
光补偿点是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来确定。
光抑制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光强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来评价。
水分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状况测定指标有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含水量是指植物组织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干重的比值,可以通过称量植物组织的湿重和干重来计算。
蒸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水分蒸腾的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量和叶面积来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单位干物质产量所需要的水分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消耗量来计算。
营养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基础。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指标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
叶绿素含量是评价植物叶绿素合成和叶绿素降解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价光能利用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仪来测定。
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令狐采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类相关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目录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 (1)实验二、蛋白质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 (5)实验三、酶的基本性质 (7)实验四、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五、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 (14)实验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17)实验七、脂肪浸提——索氏脂肪浸提法 (20)实验八、一种简单实用的提取植物DNA的方法 (22)实验九、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测定大麦、小麦种子纯度 (24)实验十、淀粉酶的诱导、提取和活性测定(综合性实验) (26)植物生理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28)实验二、植物伤流量的测定 (30)实验三、根系活力的测定 (31)实验四、蒸腾强度的测定 (35)实验五、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和定量测定(综合性实验) (37)实验六、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39)实验七、呼吸强度的测定 (41)实验八、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43)实验九、植物缺水程度的测定(脯氨酸法) (45)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一、目的:层析分析法已广泛用于氨基酸、核酸、激素、维生素、糖类的分离与分析。
其优点是能够分离与分析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极为相似的物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样品用量很少,结果也较明确。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纸层析法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常用α表示分配系数。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
)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溶质在静止相的浓度(l s C C =α 层析溶剂是选用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
由于滤纸纤维素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纸上有很多-OH 基与水以氢键相连),吸附很多水分子,一般达滤纸重的22%左右(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因此使这一部分水扩散作用降低形成静止相;而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以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便形成流动相。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
2. 分析玉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
3. 通过实验了解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品种:郑单958)、生长培养基、蒸馏水、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等。
2. 实验方法:(1)种子萌发实验:将玉米种子浸泡在蒸馏水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萌发率。
(2)幼苗生长实验:将萌发的玉米幼苗移栽至生长培养基中,定期测量幼苗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a. 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仪测定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
b. 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仪测定玉米叶片的呼吸速率。
c. 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测定玉米植株的水分含量和光合速率,计算水分利用效率。
d. 植物激素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含量。
e. 酶活性测定:利用比色法测定玉米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活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实验:- 种子萌发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浸泡时间为24小时时,种子萌发率最高。
- 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速率和水分含量逐渐增加,表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水分。
2. 幼苗生长实验:- 玉米幼苗在生长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 幼苗生长过程中,叶片颜色逐渐由黄绿色转变为绿色,表明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光合作用: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表明玉米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 呼吸作用:玉米叶片的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玉米在较高温度下呼吸作用较强。
- 水分利用效率: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明玉米具有较强的水分利用能力。
- 植物激素含量:玉米叶片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表明玉米具有较强的生长调节能力。
植物生理生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植物生理生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我们对植物生理生化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学习并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观察并分析植物生理生化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3. 掌握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植物生长激素的检测我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植物生长激素赤霉素(GA)的含量。
实验中,我们首先制备了标准GA溶液和样品溶液,然后按照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OD)值,计算出样品中GA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激素GA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植物抗逆性生理指标的测定为了研究植物的抗逆性,我们测定了植物叶片中的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Pro和MDA含量增加,而SOD和POD活性升高,表明植物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3. 植物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我们采用光合仪测定了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生理参数。
实验中,我们首先将植物置于不同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条件下,然后测定各参数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光合生理参数受到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影响。
4. 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我们通过光谱分析法测定了植物体内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实验中,我们首先将植物样品进行研磨和提取,然后采用光谱分析仪测定样品的光谱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营养物质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植物生理生化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还加深了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3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观察验证气孔运动的无机离子吸收学说,通过与钠离子、蒸馏水做对照,观察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二、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三、实验内容钾离子对茶树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一)材料:茶树叶片(二)仪器设备:显微镜,温箱,镊子,盖玻片,载玻片,培养皿(三)试剂:0.5% 硝酸钾溶液,0.5% 硝酸钠溶液,蒸馏水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每2人一组。
取三个培养皿编号,分别放入15ml的0.5% 硝酸钾溶液、0.5% 硝酸钠溶液和蒸馏水。
(2)撕茶叶表皮分别放入上述3个培养皿中。
(3)将3个培养皿放入25℃温箱中。
(4)取出培养皿置于人工光照条件下照光0.5h。
(5)分别取出叶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六、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编写人:茶学与生物系洪永聪实验二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渗透势与植物水分代谢、生长及抗性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植物的水分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渗透势。
要求学生通过本实验熟悉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三、实验内容洋葱细胞渗透势的测定。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一)材料:洋葱(二)仪器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温度计,尖头镊子,刀片,小培养皿,试剂瓶,烧杯,容量瓶,量筒,吸管等(三)药品试剂:蔗糖、0.03%中性红溶液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每2人一组。
取培养皿9套编号,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按顺序加入各培养皿。
(2)用镊子博取0.5平方厘米的洋葱表皮,吸去表面水分,放入0.03%中性红溶液中染色5min,吸去表面水分后浸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30min。
(3)取出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并滴一滴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六、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编写人:茶学与生物系洪永聪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4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植物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写好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综合性实验总结《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201*-2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成绩:学院:林学院专业:林学年级:10级学号:102253007040姓名:陈薇综合性实验项目面向专业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10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本项目学时14学时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
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吸胀和萌发水稻种子的若干生化指标,利用植物生理生化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两组种子之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过氧化物同工酶以及淀粉酶的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差异。
综合性实验报告总结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摘要:以吸胀与萌发的水稻种子为材料,通过茚三酮试剂显色法,Foin-酚试剂法,滴定法,活体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其过氧化物同工酶特性。
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淀粉酶活性更高;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更高;种子中各种酶活性提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升高,明显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
引言植物根系吸收、同化的氮素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的形式进行运输,所以测定植物组织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根系生理,氮素代谢等有一定意义;蛋白质作为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淀粉酶活性高低可以衡量种子萌发速率,也可以作为水稻抗旱性的生化指标;同工酶谱的差异是基因表达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在研究植物基因调控与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许多生意生化和遗传问题时,常常要分析同工酶谱的差异,因此,同工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Experiment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课程代码:PRN2523.课程类别:☐公共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要求: 必修课☐选修课5.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课内实验6.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1学分实验学时:32学时实验学分:1学分7.适用专业:园艺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植物保护8.先修课程:植物生理生化理论一、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植物生理生化学的配套课程,是园艺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植物保护学专业基础课。
是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它与植物生理生化理论课同时开设。
该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生化的实验研究技术以及常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及原理,为专业课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手段。
它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化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与原理,熟悉植物生理生化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注意事项,如取材方法、环境控制、数据处理,图表表示,结果讨论等基本规定和要求。
掌握包括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酶等生命物质的分离、分析和测定技术;光合、呼吸、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及环境生理等的动态测定和分析等内容。
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般性实验内容,操作规范,并熟练运用所学过的植物生理及其它有关课程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素质。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是基于《植物生理生化》理论课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及维生素、酶等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学活性;植物或离体组织的生长特性和规律等。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P199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
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 T/V S W *100 ;C=A/k (k=0.103) ;V T=100/2 ;V S=1 ;W=1注意事项: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
最适PH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李合生(1921~2012),中国植物生理生化学家,被誉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合生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为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一些介绍。
一、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1. 实验的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的方法,研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等。
2. 实验的设计和控制:植物生理生化实验需要精确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实验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因素的选取和处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 实验的方案和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和方法。
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选择光合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的光谱特性可以使用光谱仪等。
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1. 光合作用的测定: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至关重要。
李合生在光合作用的测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测定技术和仪器。
2. 植物代谢产物的测定:植物代谢产物的测定可以揭示植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机制。
李合生研究了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法和代谢产物,提出了一系列的测定技术和方法。
3. 植物生长调控的实验技术:植物生长调控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核心之一,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合生在植物生长调控的实验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应用李合生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等实际生产领域。
1. 农业生产:通过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机制,为农业生产中的种植技术、育种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是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物,它们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实现
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我们进
行了一系列植物生理学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数据。
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呈现出增
加的趋势。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光合作
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二:水分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相对湿度下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逐渐降低。
这
表明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受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湿度与水分蒸腾速
率呈负相关关系。
实验三: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调节了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呼吸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植物的呼吸速
率受温度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蒸腾和呼吸等生理过
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为我们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
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对今后的植物生理学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相关現象,改进对植物的了解及应用。
以下是实验原理和常用技术。
1. 光合作用测定: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的重要过程之一,可使用光合速率仪测量光合速率。
原理是通过测量植物叶片释放或吸收的氧气量,来间接测定光合速率。
2. 蒸腾作用测定: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的关键环节。
可利用蒸腾速率仪测量植物叶片释放的水蒸气量,从而确定植物的蒸腾速率。
3. 细胞呼吸测定:细胞呼吸是植物细胞产能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测量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来测定细胞呼吸速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测量呼吸速率的气体分析仪或密闭系统测定二氧化碳的累积。
4. 酶活性测定:酶是植物生物化学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
酶活性的测定可以通过测量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底物的代谢速率,或通过测量底物与产物之间的光学、电化学变化来实现。
常用的方法有光谱法、酶促反应连续监测法等。
5. 色素提取:植物体内的色素对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化过程至关重要。
常用的色素提取方法包括酒精提取、乙醚提取等。
提取后的色素溶液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定量测定。
6. 蛋白质测定:蛋白质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有机物。
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包括巴雷特试剂法、劳氏试剂法、比色试剂法等。
通过测定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收值,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7. 酶动力学测定:酶动力学是研究酶催化作用速度的科学。
可以通过测定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来研究酶的催化机理。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Michalis-Menten曲线法、双倒数法等。
8. 膜透性测定:膜透性是指物质穿过细胞膜的能力。
可以通过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评估膜透性的改变。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电导率法、吸光度法等。
9. RNA/DNA提取和定量:RNA/DNA是植物遗传信息的主要表达形式。
可以使用相关试剂盒从植物样品中提取RNA/DNA,然后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或荧光定量仪测定其浓度。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研究植物生命周期、生长发育、代谢物质合成与分解等生理生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探究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和代谢途径,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本文将从植物生理和生化两个方面介绍相关实验原理与技术。
一、植物生理实验原理与技术1. 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光合速率等指标来评估植物的光合能力。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测气法、光合速率仪等。
2. 呼吸作用实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氧化代谢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植物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氧气消耗量等指标来评估植物的呼吸能力。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测气法、呼吸速率仪等。
3. 水分逆境实验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逆境实验可以模拟干旱或水浸等环境条件,研究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干旱处理、水浸处理、土壤水分测定等。
4. 盐胁迫实验盐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逆境因素之一,盐胁迫实验可以研究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盐溶液处理、盐浓度测定、生长指标测定等。
二、植物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1. 酶活性测定实验酶是植物体内生化反应的催化剂,酶活性测定实验可以评估酶的活力和功能。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法、酶底物转化法等。
2. 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色素,可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可以评估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和光合能力。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乙醇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法等。
3.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的重要代谢产物,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可以评估植物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能力。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布鲁氏试剂法、Lowry法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通过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其原理主要涉及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包括测定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指标、测定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植物的代谢物质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等。
常用的技术包括植物生长观察技术、酶活性测定技术、蛋白质含量测定技术、核酸分离技术、PCR扩增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
在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对象包括种子、幼苗、叶片、根系等。
实验前需要制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并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卫生、安全和环保等问题,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机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适应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反映植物物质合成、分解过程及信号转导等过程,对植物发育过程、功能和环境变化的实验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包括:
1、生理及生化活性的检测: (1)利用光量子产量来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特性;
(2)利用质谱(HPLC、MS)等技术测量生物分子,如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活性
物质的水平和变化; (3) 用酶活检测法和痕量元素检测法评价植物的生理活性。
2、植物分析技术:遗传学技术和全基因组分析:利用遗传学技术开展植物裂变、转基因、育种相关研究及全基因组分析,如农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基因的克隆、表达。
3、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植物生理及生化实验的重要工具,可用于研究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包括细胞培养供体、细胞外培养和药物作用等。
4、遗传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在植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对植物遗传组织、酵素、植物病原体等重要物质的异构性,比较、表达和发掘如基因分离、反式、克隆等技术及不同表达等技术的遗传学研究。
总的来说,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物质合成、组织交互、生物活性的变化及其响应机制,从而为植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一、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
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原理。
细胞膜通透性是植物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可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对离子、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来研究细胞膜的特性。
实验原理是利用渗透压差测定物质的渗透性,或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来间接反映细胞膜通透性。
2.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可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3. 酶活性测定原理。
酶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测定酶活性可以了解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和酶的特性。
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反映酶的活性。
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技术。
(1)渗透压法,将不同渗透压溶液浸泡植物组织,测定不同条件下组织体积的变化,计算渗透系数。
(2)离子浓度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或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
2.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技术。
(1)氧气释放法,将植物组织置于含有光源的水中,测定单位时间内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2)二氧化碳吸收法,将植物组织置于密闭容器中,测定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 酶活性测定技术。
(1)酶促反应法,将酶和底物混合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
(2)酶抑制法,向酶底物混合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抑制剂,测定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实验工作,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支持。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P199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
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 T/V S W *100 ;C=A/k (k=0.103) ;V T=100/2 ;V S=1 ;W=1注意事项: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
最适PH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是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及其依赖于环境胁迫的知识。
其实验方法覆盖多个学科,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发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生殖学;分子生物学等。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熟悉一般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及技术,以及综合运用实验结果进行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理解能力。
实验原理和技术是植物生理和生化学研究的驱动力,这门课程将涵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所需的各种基本原理和技术,比如观察技术、细胞及组织技术、测定理论和操作技术、分析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本课程围绕植物的生命特性介绍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重点关注植物物质合成及代谢过程中实验技术的应用,包括:植物形态学实验技术、抑制和调控植物生长的实验技术、理化分析实验技术、分子标记实验技术、放射有关实验技术等。
实验还将着重讲述植物光合作用和调节生物学、植物内源性激素活性以及植物耐受环境异常状况的实验技术。
另外,本课程还将专门介绍一些新技术,如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和植物全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包括植物的形态学、生殖学、理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植物物质合成、代谢物动态和植物对环境的反应等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最新技术,学习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及其原理,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学会进行实验体验和准确分析数据,以及运用实验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和判断。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复习习题一、名词解释: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标准曲线。
:又称lowry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
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
氨、茚三酮与还原性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可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实用的离心场中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是1.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2.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差速离心法基于待测物质颗粒大小、密度、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本身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它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它的移动速度是电场和粒子的有效迁移率(m)的乘积,即:V=mE。
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又称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衡量酶的纯度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或放出O2的量。
单位时间鲜重或干重的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或吸收O2的量土壤而用加有养分溶液的物料作为植物生长介质的栽培方法。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
,催化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反应。
: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E.g.硝酸还原酶可为NO3-诱导生成。
二、填空:在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以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 、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用滴定法测Vc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__草酸__ 处理。
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的二酮茚胺。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570 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酸,β-淀粉酶不耐热。
在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1、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2、终止酶活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
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活体法和离体法。
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光合产物,产生更多NADH ,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叶绿素吸收光谱有红光和蓝紫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蓝紫光,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保护叶绿素的作用。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暗红色。
缺N 和缺Fe 都能引起缺绿病,二者区别在于缺氮老叶病。
缺乏必需元素Mg、N 、Ka等,均可引起植物产生缺绿病。
缺钙(Ca)症首先会表现于植物的嫰叶上。
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和改良半叶法等。
植物呼吸速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_红外线法CO2气体分析法和改良半叶法在研究植物矿质元素中,常用的植物溶液培养法有水溶液培养法、砂基培养法和气栽法。
常用水溶液培养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液,这是为了防止藻类滋生。
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常用的完整植物培养方法有 __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1、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 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A )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运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在7.5的时候,这个蛋白质为电中性,不带电而6.0的时候更酸,结合上的氢就多,于是呈正电性于是就向负极去了2、进行酶活力测定时(A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C、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D、与底物浓度无关3、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 D )波长处A、260nmB、650nmC、540nmD、280nm4、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用( B )波长比色,测定光密度值。
A、260nmB、650nmC、540nmD、280nm5、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下列哪种效应?( ABC )A、浓缩效应B、电荷效应C、分子筛效应D、粘度效应6. 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 ( D )A.都是诱导酶B.硝酸还原酶不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是C.都不是诱导酶D.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不是7、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是(C )。
A、需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之间B、酶制剂制成干粉后可保存于4℃冰箱中C、需经常使用巯基乙醇以防止酶蛋白二硫键发生还原D、提纯时间尽量短8、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D )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10、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B )A.2:1B.3:1C.1 :2D.1:311、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 C )A. CuB. FeC. MgD. Mn12、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 D )A.663nmB.645nmC.430nmD.652nm13、在95%提取液中,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为 ( D )。
A、 470 nmB、649 nmC、 656 nmD、665 nm14、植物的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
(B )A. KB. CaC. PD. N15、下列元素中,属于必需的大量元素有(B )A、铁B、氮C、硼D、锌16、高等植物的老叶由于缺少某一种元素而发病,下面元素属于这一类的有( A )A、氮B、钙C、铁17、呼吸作用的底物为( A )。
A、有机物和O2B、CO2和H2OC、有机物和CO217、光合作用的底物为( B )。
A、有机物和O2B、 CO2和H2OC、有机物和CO219、小蓝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A )A、 BaCO3B、Ba(COO)2C、Ba(D、CaCO3Ba(OH)2 + CO2 BaCO3 + H2O20、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试验中,活种子的现象为 ( A )。
A、种胚全部染成红色B、种胚全部未染色C、种胚全部染成黑色D、种胚非关键部位染色,而胚根和胚芽的尖端都不染色21、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中,若在滴定时,外界CO2进入呼吸测定装置内,会使测得的结果( A )。
A、偏大B、偏小C、不变D、不一定三、简答题1、怎样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性?答:①正确采集代表性样品②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③减少测定误差④正确记录和处理测定数据。
2、植物材料的取样有哪些方法?答:①原始样品的取样法: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样法:混合取样法、按比例取样法。
3、简述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答:①检查721A型分光光度计的旋钮和开关,使其回复零点。
②按要求接通电源,按下“T键”,打开暗盒盖和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预热20分钟。
③调节波长旋钮至所需波长。
选定波长④取比色皿分别盛装B、S、U液,置入检测室(比色皿先用蒸馏水洗后,再用比色液润洗才能装比色液)。
B液对准光路。
⑤调节面板“零位细调”,使指示为00.0,即透射比“T”的零点,同时“一”号闪跃。
⑥合下检测室盖.调节“光量粗、细调”电位器,使指示为100.0,须反复5、6两点操作达到稳定。
⑦按下“A”键,指示为“.000”同时“一”闪跃,如果指示读数不是比值时,应调节“消光调零“电位器,使其达到要求。
⑧拉出或推入拉杆,使U、S液分别置于光路读取A值,然后移动拉杆,读B管A值,如为0,则前述A值有效。
⑨在稳定时,重复读数一次,并按下“T”键。
⑩打开检测室盖,取出比色皿,倾去比色液于水槽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于表面皿(铺有滤纸)中。
(11)关上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取出比色皿架,检查检测室内是否有液体溅出,并擦净。
检测室内放入硅胶袋,合上盖,套上仪器罩。
预热仪器→选定波→固定灵敏度档→调节“0”点→调节T=100%→测定→关机4. 请介绍3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答:….5、简述斐林-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原理。
(188页)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6、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斐林-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7、Folin-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时受哪些因素的干扰?答: Folin-酚试显色反应是由络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的,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类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
此外,不同蛋白质音络氨酸、色氨酸含量的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差异。
8、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时,加入Vc的作用是什么?答:防止还原型茚三酮在含氧量高的情况下再氧化9、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时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用10%乙酸除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28、比较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的优缺点。
优点:不收水土和季节限制,易于调控缺点:溶液培养:无法给根系提供支撑作用;溶液PH值会发生变化,抑制根吸收矿质元素;容易造成污染,影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