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报告总结最终定稿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练习和植物细胞的显微观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2.学会进行生物观察绘图的基本方法3.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4.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材料洋葱、番茄、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青)红辣椒实验内容(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二)生物绘图法(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机械部分: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焦装置等2.使用步骤取镜打开光源,轻调至合适亮度。
放片低倍物镜的使用:眼睛从镜筒侧面注视镜头,并缓慢向上转动粗螺旋,使载物台上升,直至物镜镜头几乎接触到标本片时为止,但切勿相撞。
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边观察一边微微向下转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的物象时,改用细螺旋调节至物象清晰为止。
调节时千万不可用力任意上升载物台,以免压碎标本玻片或甚至将镜头损坏。
高倍物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下将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通过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转至中央对正,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象最清晰。
无需使用油镜,即100倍物镜。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取洋葱肉质鳞叶一片,在其下表面用解剖刀轻划两刀或将鳞片叶掰成两半,用镊子从切口或断裂处轻轻夹住表皮,切勿用力,沿一个方向撕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番茄果肉细胞:(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解剖针在切开的番茄果实中挑取少许成熟的果肉,将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1.柿子胚乳的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再换高倍镜观察2. 红(青)辣椒果实表皮的初生纹孔场取一块新鲜红(青)辣椒果皮,将内果皮朝上平放在载波片上,用刀片刮去果肉,将留下的表皮加I-KI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报告总结最终定稿 - 副本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报告总结最终定稿 - 副本《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202*-20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成绩:综合性实验项目NaCl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面向专业09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本项目学时14学时(总学时45)实验内容简介本综合项目以水稻种子为材料,分别用蒸馏水、60ml/LNaCl和600ml/LNaCl溶液浸种→催芽→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淀粉酶和同工酶项目。
实验要求: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泳技术的基本操作、标准曲线的制作,并综合分析NaCl浸种胁迫对水稻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
综合性实验总结报告:NaCl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题目:摘要: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将水稻种子分别用蒸馏水、60mmol/LNaCl、600mmol/LNaCl溶液浸种,本实验通过研究水稻种子在被不同浓度NaCl浸种和清水浸种后的各种生理活性比较,运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泳技术的基本操作、标准曲线的制作,找出水稻种子的耐盐程度和最适发育环境,NaCl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l溶液浸探讨了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在1~60mmol/L的NaCl溶液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游离蛋白质的含量和降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能促进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
当浓度超过1~600mmol/L时,浸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和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植物无土培养、缺素症状观察以及若干生理差异原因分析摘要:本综合性实验是以缺素(N)玉米苗和完全玉米苗为材料,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4周后,分别观察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以及SOD活性。
在综合分析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无土培养缺素根系活力叶绿素SOD 玉米种子引言:无土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4%;水资源贫乏,60%的城市主要因农业用水而淡水供应不足;设施园艺连年种植,土传病害已无法解决;目前农产品质量不高,已明显不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农业出口创汇的需要。
基于这种国情,无土栽培将成为改进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方向。
正文:本实验通过对缺素症植物的观察、对比、记录各种缺素植物的症状,对各种缺素症状有了清晰的认识。
本文以缺N素玉米苗和完全培养液的玉米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无土栽培方向和玉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培养与处理精选高活力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用消毒水消毒后按如图示表1配制完全与缺素培养液,用以培养实验材料。
表1完全培养液与缺N素培养液配制取两个陶瓷培养钵,分别装入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并标记。
然后把选好的植株去除胚乳,洗净,并用棉花缠绕住茎基部小心通过圆孔固定在瓶盖上,使整个根系浸入培养液中,装好后放置阳光充足、温度适宜(20~25℃)的地方,培养4周。
每周换一次营养液,换营养液时注意观察和记录玉米苗在不同成分下培养所表现的形态特征:长势、叶色、症状表现和出现症状的部位。
2实验内容2.1植物的无土培养和缺素症状用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配成的营养液培养植物,可使植物长得与土壤中一样好,应用此法所用元素的种类和用量完全人为加以控制。
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分别用0、10、30、50 mg/L 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多效唑的浓度的高低抑制着小麦幼苗的生长,而小麦在萌发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多效唑浓度的逐渐提高,根冠比增高,叶绿素增多,说明多效唑浸种有助于提高小麦抗倒伏,增强植物抗逆性,有利于小麦生产。
关键词:小麦幼苗;烯效唑;根系活力;形态指标;生长发育前言:烯效唑是一种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1]。
烯效唑主要的生理特点是抑制顶端的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导致植物节间缩短,促进植株矮化、分蘖,同时增加植物的抗倒能力、叶绿素的含量,提高根系呼吸强度,增强根系的活力,使植株抗逆能力增强;烯效唑浸种能增强SOD 酶的活性,使丙二醛含量减少,可减轻低温对植株的伤害[2]。
,烯效唑浸种处理增加了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植株的抗逆性;烯效唑浸种处理还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加植株的根冠比[3]。
但是多效唑应严格控制用量,虽然浓度愈高控长效应愈强,但生长量也会因此随之下降。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小麦种子(川麦42)烯效唑 0.1% HgCL21.2 方法:1.2.1 种子的前处理精选川麦42的小麦种子若干,用0.1%HgCl2消毒10min,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各冲洗三次,用滤纸吸干水分。
分别用0、10、30、50mg/ml 的多效唑溶液浸种20小时。
在25-28摄氏度的培养箱中催芽三天,待长出幼芽后,测定幼芽的呼吸强度。
1.2.2幼苗的栽植与培养(水培法) 每组选取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60株(每组只选一个浓度)。
栽植在带有纱网的两个塑料杯中,每杯栽植30株,在杯上注明专业、年级、班级、浓度、姓名。
将栽植好的小麦幼苗杯中注满清水,带回住处培养,每天浇水一次。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理实验报告缺氮对植物⽣长的影响王涛赵为朋河北农业⼤学,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0901班摘要: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量配⽐对于⽶的产量、效益有较⼤影响[1]。
为研究缺氮对⽟⽶⽣长发育的影响,以沈⽟26 CK⽟⽶为材料,在苗期进⾏缺氮处理。
通过对⽟⽶幼苗⽣长速度、根冠⽐、叶⽚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鲜重等指标进⾏研究,结果表明:株⾼在处理后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处理组株⾼低于对照组2.8cm,仅为对照组的83.33%;对照与处理组间根冠⽐出现显著差异;对照与处理组间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差异;地上部和根鲜重出现显著差异。
故上述指标可以作为⽟⽶幼苗缺氮对其⽣长的影响的指标。
关键词:⽟⽶;氮素;⽣长状况;根冠⽐;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鲜重⽐例随着我国⼈民⽣活⽔平的提⾼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在饲料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我国在⼤部分⽟⽶供作饲料后, ⽟⽶的⽣物学产量及其饲⽤营养品质倍受重视。
关于氮素对⽟⽶⼦粒产量影响的报道较多[ 2-3 ]。
氮素既是植物最重要的结构物质,⼜是⽣理代谢中最活跃、⽆处不在的重要物质——酶的主要成分[ 4]另外作为实验材料⽟⽶幼苗易取得,试验速度快,容易观察。
本⽂以沈⽟26CK为实验材料,旨在研究缺氮对⽟⽶幼苗的⽣长带来的影响和其表现症状。
杨丽娟〔5〕、黄鑫〔6〕等分别对⽟⽶进⾏了缺素症状研究何萍研究了氮肥对春⽟⽶叶⽚衰⽼的影响[7 ] ;关义新等研究了光氮互作对⽟⽶幼苗叶⽚光合碳、氮代谢的影响[8 ] 。
结果显⽰:缺N、P、K、Ca、Mg、Fe等⼏种元素.⽟⽶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1 材料与⽅法1.1 材料供试⽟⽶品种为沈⽟26CK,沈⽟26CK⽟⽶的种⼦及其经过培养的幼苗,本实验采⽤数据取⾃3号和6号所培养的沈⽟26CK⽟⽶幼苗。
其他:蛭⽯,塑料盆、盘,标签纸,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95%的⼄醇,洗瓶,研钵(⼀套),25ml棕⾊容量瓶(两个),玻璃棒,漏⽃(两个),50ml ⼩烧杯(两个),漏⽃架,剪⼑,直尺,滤纸,托盘,胶头滴管,1ml玻璃⽐⾊杯,电⼦天平,721E型可见分光光度计1.2 ⽅法1.2.1 播种每组选取6个花盆,装满蛭⽯后,每3盆放⼊⼀个塑料盘内,从沈⽟26CK 品种的⽟⽶籽粒中选取试验⽤种⼦,在每个塑料盆⾥种6粒,⽤⾃来⽔浸润,保持湿润,放于向阳的阳台上发芽。
第1篇在我国,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学习植物生理生化,我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植物生理生化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植物生理生化的重要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是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对于推动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重要方面:1. 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在环境变化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为植物抗逆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3. 推动生物技术发展: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4. 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进展近年来,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一些重要成果:1. 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对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等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2. 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研究者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提高了植物的光合效率。
3. 植物抗逆性研究:针对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研究者通过研究植物的抗逆性机制,为植物抗逆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将有益基因导入植物,实现了植物性状的改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植物生理生化感悟心得1. 植物生理生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植物生理生化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要求研究者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2. 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具有挑战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涉及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
3. 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具有实用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P199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氨蒸馏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 T/V S W *100 ;C=A/k (k=0.103) ; V T=100/2 ;V S=1 ;W=1注意事项: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
最适PH为4。
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理生化变化周良雪(09应生A,094120260)摘要:在干旱胁迫下对小麦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麦自身的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为大幅度增加。
例如,脯氨酸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以抵抗小麦因干旱而自身水势降低。
PPO,POD抗氧化酶含量增加三倍左右,MDA,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六倍左右,H2O2的含量增加七倍左右,GSH的含量增加四倍左右。
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抵抗不良环境。
关键词:干旱胁迫,脯氨酸,PPO,POD,MDA,H2O2,GSH引言:世界人口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底将达到90亿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非生物性胁迫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损失已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
环境胁迫诱发了植物在基因表达和细胞新陈代谢等多方面的变化,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
干旱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逆境胁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灾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干旱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研究小麦的抗旱生理及分子机制,通过遗传操作增强小麦抗旱性,培育抗旱型小麦品种,对于保障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我们做了有关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干旱逆境下植物最明显的生理响应是生长受到抑制。
在干旱胁迫下,小麦自身的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为大幅度增加。
例如,脯氨酸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以抵抗小麦因干旱而自身水势降低。
PPO,POD抗氧化酶含量增加三倍左右,MDA,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六倍左右,H2O2的含量增加七倍左右,GSH的含量增加四倍左右。
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抵抗不良环境。
材料与方法:(1)材料制备:小麦种子吸胀12个小时后,播到湿润的滤纸上,正常生长七天后进行干旱处理,连续干旱五天后进行观察。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Fe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一、前言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
若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合成、积累受影响等。
但某些元素含量过高,又可能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和体内的代谢。
通过本组综合实验为矿质营养论研究和无土栽培实践打下基础,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关键词溶液培养,缺素培养、矿质营养、缺素病症、生长速率、根冠比、根系活力。
三、方法1.材料来源会单一号玉米苗,Ca(NO3)2,KNO3,MgSO4,KH2PO4,微量元素2.测定方法溶液培养:取一500mL棕色玻璃广口瓶,加入400mL蒸馏水,然后依次加入Ca(NO3)2,KNO3,MgSO4,KH2PO4溶液各2.5mL,以及微量元素0.5mL。
取一株剥去胚乳的玉米苗洗净、称重,再加100mL蒸馏水于瓶中,摇匀,将玉米苗固定,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三周后观察,记录数据。
根系活力测定:三周后,测量根重。
取三支烧杯编号为1、2、3,依次加入10倍根重的甲烯蓝溶液,后将根系依次放入烧杯中,浸没1.5min。
然后依次吸取1,、2、3烧杯中溶液1mL于三试管中,分别再加入9mL蒸馏水,摇匀。
然后在分光光度计,660nm,1cm比色杯中测A值,计算。
叶绿素的定量测定:取心叶去除叶脉,将叶剪成0.5cm小段混匀,称取0.1g放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80%丙酮20mL在黑暗环境一周,取出后用80%丙酮定容,然后在分光光度计663nm,646nm,1cm比色杯中测A值,计算。
四、生理指标生长速率、根冠比、根系活力、缺素症状。
五、分析数据记录:处理叶片数株重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数据地上地下叶绿体色素根系活力Ca Cb C 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面积表一病症根冠比RGR (g*g -1*d -1) 叶绿体总量mg/g 根重根吸收面积 活跃吸收面积%总的活跃 植株比完全培养植株稍小,叶片由心叶开始呈黄色,根系发达 175:2970.19670.0846951.752.7966m 2/株1.3951m 2/株49.89%表二故缺Fe 元素时,植物植株叶片缺绿,呈黄白色,缺乏叶绿素,根系发达。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植物学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植物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掌握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3.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形态学实验(1)观察植物叶片、茎、根等器官的形态特征;(2)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制作植物标本,了解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
2. 植物解剖学实验(1)观察植物器官的解剖结构;(2)学习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特点;(3)分析植物器官的发育过程。
3. 植物生理学实验(1)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2)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3)分析植物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 植物生态学实验(1)学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2)观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3)分析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我们认真学习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验实习奠定了基础。
2. 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严格操作,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束后,我们及时与老师交流,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我们对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掌握了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3. 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激发了我们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六、实习总结本次植物学实验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植物资源的日益减少,植物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植物医学研究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病害防治、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我们组织了一次植物医学实践课程,现将实践过程及总结如下。
二、实践目的1. 掌握植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植物医学的实践兴趣;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践内容1. 植物生长发育观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苗的过程,记录了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形态特征等。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2. 植物遗传育种实践我们学习了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
在实践环节,我们进行了植物杂交实验,观察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从而掌握了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操作。
3. 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植物病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病状、分析病原菌等方法,掌握了植物病害诊断的技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植物药用价值研究植物药用价值是植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鉴定、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了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实验。
四、实践过程1. 实践前准备在实践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等。
2. 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践总结实践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植物遗传育种方法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3)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4)植物药用价值丰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 成绩:
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综 合 性
实验项目
面向专业 09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 本项目学时 14学时 (总学时45)
综合性实验总结报告: 题目: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将水稻种子分别用蒸馏水、60mmol/LNaCl 、600mmol/LNaCl 溶液浸种,本实验通过研究水稻种子在被不同浓度NaCl 浸种和清水浸种后的各种生理活性比较,运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泳技术的基本操作、标准曲线的制作,找出水稻种子的耐盐程度和最适发育环境,探讨了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NaCl 溶液的浓度有关。
在1~60mmol/L 的NaCl 溶液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游离蛋白质的含量和降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能促进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
当浓度超过1~600mmol/L 时,浸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和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结论:低浓度的NaCl 溶液比高浓度的NaCl 溶液的促进效果更好。
关键词:生化指标、高低盐水处理、水稻种子 1.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由于土地的局限性,所以如何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及生产的研究程度进一步加大。
特别对于中国这个既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的国家来说,如何提高水稻的萌发及生长和生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研究了研究了高低浓度浸种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剂量效应,选择最佳浓度和界定临界浓度,为提高水稻的高产和耐盐育种及栽培提供试验数据。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同品种的60mmol/L 的NaCl 溶液和600mmol/LNaCl 溶液浸泡的新鲜水稻种子。
2.2方法:
①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③淀粉酶活性的测定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 2.2.1提取:准确称取分别在60mmol/L 的NaCl 溶液和600mmol/LNaCl 溶液浸泡的新鲜水稻种子1.0g ,置于研钵中,加入2ml 蒸馏水和少量石英砂充分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倒入离心管中,,并且用蒸馏水洗涤残渣至离心管中。
然后放在3000r\min 离心10min,将上清液倒入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2.2.2检测:①取样品滤液1.0ml,放入20ml 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0ml 加入0.5ml 乙酸- 氯酸盐缓冲液和3.0ml 水和茚三酮,根据吸光度在曲线上查得用回归方程计算 ②吸取上清液1.0ml 于试管中(另取一只试管加入1.0ml 蒸馏水作为空白),按照标准曲线制作的步骤加入试剂显色并测定其吸光度。
③取10样品稀释极为淀粉酶稀释液,按照步骤加入试剂和反应后得到酶液,在540nm 波长下比色,记录结果。
④制作胶体、点样、电泳 、剥胶染色、绘制酶谱条带。
2.2.3计算:①检测公式:氨基酸含量=(C*Vt*100)/(Vs*W) C ——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氨
实 验
内 容
简 介
本综合项目以水稻种子为材料,分别用蒸馏水、60ml /LNaCl 和600ml /LNaCl 溶液浸种→催芽→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淀粉酶和同工酶项目。
实验要求: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泳技术的基本操作、标准曲线的制作,并综合分析NaCl 浸种胁迫对水稻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