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山石的速写画法
- 格式:doc
- 大小:874.00 KB
- 文档页数:23
树木的画法园林透视图所表现的对象主要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园路和园林建筑物等。
园林透视图可以用钢笔、铅笔、毛笔等不同的工具绘图,其中钢笔是最常用的工具。
用钢笔画出的图、线条清晰,便于晒图、复印和保存。
钢笔画是用不同粗细和疏密的线条(竖线、横线、斜线、交叉线、各种曲线、点和小圈等)加以叠加组合,来表现园林景观的形体轮廓、空间层次、光影变化和材料质感。
园林专业的学生必须尽早掌握用钢笔表现造园素材的技巧。
学习钢笔画的方法是进行大量的写生练习,图11-1是钢笔绘图的基本笔法。
一、园林植物的平面表示法平面图上用平面符号和图例表示园林植物。
平面图中的树,用大小不同的“黑点”表示种值位置及树干的粗细,再画一个不规则的圆圈表示树冠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画法一般用于1:500或1:1000的。
总平面图。
在1:50-l:200的平面图上.树的平面符号要能区分原有树和新植树,乔木和灌木、常绿树和落叶树、针叶树和阔叶树,因此树的平面符号要有一定变化的树冠线,如图11-2(a)(b)所示。
原有大树、孤立树或重点树木的树冠曲线可以表现出树枝和树叶的图案,例如松柏用成簇针状叶、杨树用三角形叶片、柳树用线点表示树冠曲线,如图11-2(c)所示。
树木的平面符号可参阅《总图制图标准》,各地画法虽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差别.再者,完全用平面符号表示不同的树种是困难的,所以在平面图中往往要画上图例,借助文字说明图中各种不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园林中的花灌木成片种植较多,所以常用花灌木冠幅外缘连线来表示,如图l1-3所示。
绿篱有常绿绿篱和落叶绿篱.常绿绿篱多用斜线或弧线交叉表示。
落叶绿篱只画绿篱外轮廓线,加上种植位置的“黑点”来表示,如图11-4所示。
修剪绿篱外轮廓线整齐平直,不修剪的绿篱外轮廓线为自然曲线。
平面图上常用草地衬托树木,草坪用小圆点、线点来表示。
点草地时,凡草地边缘、建筑边缘处一般点得密些,然后逐渐越点越稀,如图11-5所示。
花卉种类很多,可自行创造一些花卉图案表示花卉。
1 画石起手法
画石先用铅笔勾轮廓,通过勾皴见立体。
皴笔的起笔轻松,收笔较重,运用方向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依山石形象和需要灵活运用。
石形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起手运笔转折要有力,中锋侧锋并用,用墨浓淡干湿并用。
↓
图2 先勾后皴,然后加皴加染,最后苔点。
石形各不相同,以淡墨勾轮廓,逐渐加深,要有前实后虚、前深后淡的立体感效果,运笔要有轻有重,笔触要顿挫有力。
↓
图3 石分三面,要求立体。
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求有立体感。
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各种皴法,分别表现石之凹深(背光部,阴面)和凸浅(受光面,阳面),达到石的体积感。
↓
图5 画山石的步骤
1、画山石一般多用中锋勾出轮廓。
2、在暗部的轮廓内加皴法,加强山石的立体感。
3、在皴的空间加皴,加强质感。
4、在皴擦之间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5、用焦墨加点苔或苔草,这是画山石的最后一个步骤。
↓
图6 披麻皴——用弧线较多,先以淡深墨勾皴,阴暗部用淡墨渲染,不足之处,待干后再画,再染,最后用焦墨点苔。
掌握各种皴法,是学习山水画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
图7 折带皴——先用浓墨勾皴,稍加淡墨渲染,使石块显出厚度,也就是加强质感。
↓
图4 山石大小相间法
表现一山一石,要注意主次聚散,大小相间,要有对比,求得变化和生动,要衬托,避免山石形象的雷同。
↓。
超级干货风景速写局部之树木与石头的刻画
步骤一:用单线双钩法画出主要的树干,在画树干的时候要注意树与树之间的势态和相互呼应关系,树干的轮廓线要概括地画,留点空隙,线条要松,不要太拘谨。
步骤二:用单线双钩法画出主要树枝,分枝时树枝要有前后、左右关系,流出树叶的位置。
画出远处的小树,画时要注意与另外两棵树的穿插、疏密、动势关系枝干画好之后,添加地面和土坡,地面和土坡尽量概括、简练。
步骤三:画好树干与主要树枝以后开始添加树叶。
画树叶时,要注意树叶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
通过树叶密集的黑衬托树干和树枝的白,注意树叶的疏密关系,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
风景速写多以点或线来表现石的体积。
一般下部为阴暗处,多点(线),上部为受光处,少点(线)。
画群石,要高低穿插,集散得宜。
画石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须表现出石质和骨气。
画山石的口诀与技巧文章一:《画山石的口诀,带你轻松入门》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画山石的口诀!这可是个宝贝,能让咱们画画的时候更顺手。
比如说“石分三面要记清”,啥意思呢?就像咱看一块石头,从正面、侧面、顶面去看,都有不同的样子。
我之前画的时候,老不注意这个,画出来的石头就特别平,没立体感。
后来记住了这个口诀,仔细观察,石头一下就“活”了。
再比如“大小相间有层次”,想象一下一堆石头,有大有小,错落有致,这样画面才有丰富感。
我有次去爬山,看到山脚下的石头堆,大大小小的,回来画画的时候就用上了这个口诀,画出来的效果特别好!“线条刚柔显质感”也很重要。
画石头的线条,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
像那种坚硬的石头,线条就得刚劲;要是石头表面有点风化,线条就得柔和些。
“疏密得当画面美”,石头不能画得太密,也不能太疏。
太密了看着堵得慌,太疏了又太空。
就像我画的一幅画,一开始石头画得太密,后来擦掉一些,重新调整了疏密,画面一下子好看多了。
记住这些口诀,多练习,相信你也能画出好看的山石!文章二:《画山石的口诀,助你成为小画家》小伙伴们,想知道怎么画好山石吗?我来给你们讲讲画山石的口诀!“勾皴擦染点,步骤不能乱”。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总是随便画,一会儿勾线,一会儿染色,结果画得乱七八糟。
后来按照这个口诀的步骤来,先勾出石头的轮廓,再用皴法表现石头的纹理,接着擦一擦让过渡更自然,然后染色,点上一些细节,画出来的山石就好看多了。
“中锋侧锋灵活用”,这可太关键啦!画石头的轮廓时,中锋能让线条更挺拔;表现石头的纹理时,侧锋又能画出那种粗糙的感觉。
有一次我画一块大石头,一直用中锋,画出来特别生硬,后来改成侧锋,一下子就有了那种沧桑的味道。
“浓淡干湿巧变化”,颜色的运用也有讲究哦。
画远处的石头,颜色淡一点、干一点;近处的石头,颜色浓一点、湿一点。
这样才能有远近的层次感。
我曾经画过一幅山水,因为颜色没掌握好,所有的石头看起来都在一个平面上,后来重新调整了浓淡干湿,画面马上就有了空间感。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其表现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介绍四种常用的表现方法:
1. 线描法:线描法是用笔勾勒山石的轮廓和纹理,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质感。
线条可以粗细变化,细节处理要细致,注重笔墨的韵味,使山石更加生动。
2. 岩石质感法:岩石质感法是通过墨色的渐变和深浅变化,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纹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出山石的轮廓和变化,重点在于表现岩石的坚硬和质感。
3. 水墨渲染法:水墨渲染法是将淡墨渲染到山石上,通过水墨的流淌和渗透来表现出山石的柔和和质感。
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出山石的光影和纹理,达到自然的效果。
4. 转折法:转折法是通过山石的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来表现出山石之间的关系和画面的层次感。
将山石的形状和位置进行巧妙的变化和转折,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和谐。
以上是画山石的四种常用的表现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表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画家和画作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
树和山石的速写画法!时间: 2009年01月14日来源:不详浏览次数: 500树的种类不同,树叶、树干的生长形态各异,树纹也各有自己的特征,山石因各种地貌的不一样,形成山的形状及石纹肌理的不同。
画的时候要从总的感觉入手,找出规律性的纹理变化加以描写。
中国古典的《芥子园画谱》中,总结了不少树和石的画法,可以结合速写适当进行些临摹,从中学习前人的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掌握山石和树的写生方法。
树的画法风景写生中,树是主要描绘的对象,初学者从如下方面入手较易掌握:1.理解树的生长规律,掌握树的造型特点。
2.了解一般的表现方法:a.以线为主的画法。
b.以明暗调子为主的画法。
3.熟悉一般的作画顺序:a.先从树干画起,再画枝、叶。
此种画法能较清楚地表现树的结构。
b.从树叶画起,再画树枝、树干。
此种画法较易表现树的动势,叶子浓密的树用此画法能很好地表现出描绘对象的特性。
●树枝干的画法树干因树种不同而形成各自的姿态。
如杉树、白烨,树干挺拔。
柳树树干较大,树枝弯转向上,细枝条向下垂。
河边垂柳树干一般倾斜向河的方向。
松柏树干虽然不是很直,但劲挺的姿态给人以不屈的感受,在画树时,首先对树干要有总的印象,画起来就较易总体把握了。
树干因各自的树种不同,除了姿态变化外,在纹理上也各有自己的特征,作画时要特别留意,另外画几棵树在一起时,要注意树干的各自姿势及相互的呼应关系。
●树叶的画法以线勾画树叶,不要机械地对着树叶一片一片地勾画,要根据不同树的叶子的形态,概括出不同的样式,加以描绘。
《芥子园画谱》中有类似的树叶点法可以参考,要灵活运用。
用明暗色块表现树叶,则是根据树叶组成的团块进行明暗体积、层次的描绘。
在适当的地方,如一些外轮廓处或突出的明部,作一些树叶特征的细节刻画。
山石的画法描绘风景,通常叫风景写生,在中国画中将它归到“山水画”的范畴内。
古代画家对不同的山的形状、纹理的表现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总结。
逐渐形成了许多类型的“皱法”。
皱法是指各种类型山石描绘的笔法。
在速写训练中,对山石的表现应从学习传统的各种皴法入手,这里主要介绍折带皴、披麻皴、荷叶皴、斧劈皴、解索皴等几种山石表现方法,另外有许多山的纹理的表现,还要我们在速写训练中进一步地灵活运用。
树的画法风景写生中,树是主要描绘的对象,初学者从如下方面入手较易掌握:1.理解树的生长规律,掌握树的造型特点。
2.了解一般的表现方法:a.以线为主的画法。
b.以明暗调子为主的画法。
3.熟悉一般的作画顺序:a.先从树干画起,再画枝、叶。
此种画法能较清楚地表现树的结构。
b.从树叶画起,再画树枝、树干。
此种画法较易表现树的动势,叶子浓密的树用此画法能很好地表现出描绘对象的特性。
●树枝干的画法树干因树种不同而形成各自的姿态。
如杉树、白烨,树干挺拔。
柳树树干较大,树枝弯转向上,细枝条向下垂。
河边垂柳树干一般倾斜向河的方向。
松柏树干虽然不是很直,但劲挺的姿态给人以不屈的感受,在画树时,首先对树干要有总的印象,画起来就较易总体把握了。
树干因各自的树种不同,除了姿态变化外,在纹理上也各有自己的特征,作画时要特别留意,另外画几棵树在一起时,要注意树干的各自姿势及相互的呼应关系。
●树叶的画法以线勾画树叶,不要机械地对着树叶一片一片地勾画,要根据不同树的叶子的形态,概括出不同的样式,加以描绘。
《芥子园画谱》中有类似的树叶点法可以参考,要灵活运用。
用明暗色块表现树叶,则是根据树叶组成的团块进行明暗体积、层次的描绘。
在适当的地方,如一些外轮廓处或突出的明部,作一些树叶特征的细节刻画。
山水画技法(1)——树的画法•画梅花的女人•47位粉丝1楼画树是学画山水的第一步。
这第一步绝不可以蜻蜓点水似的轻然而过。
因为,画树不只是在画山水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是练笔用墨的必要的起步,绝不可忽而略之。
树有各种各样, 有枯树、柳树等等。
其中还有灌木或从林。
在此介绍几种,一般树林的画法,主要是力求笔线多变,有刚有柔。
刚是老枝,柔是新枝。
笔法和墨色多变,有浓有淡。
根据各种自具特殊的神态,在开始练习时,先学画主干,后画枝干。
用焦墨和淡墨以区分前后。
另外,要特别注重曲伸向背穿插的变化。
在行笔过程中,尤为要注重最为敏感的笔的顿挫,笔尖挑刎之法。
飘逸最见其功力。
画时,先把主干的型定好,再画枝干和树枝,方能确定整株树的形态。
主干和树枝在行笔时,要特别注意下笔,要有树的质感。
布置要疏密有致,聚散结合。
有时,在主干比较弯曲的情况下,幼树、枝干和树枝可以画得略直,老枝干可以多增加弯曲。
树皮上皴擦要根据老树、幼树而用墨。
这些一般多用于近景。
如果是中远景可以简略。
灌木或远处的树林, 画面比较简略而少曲折。
树枝的画法一般多用的是蟹爪枝或鹿角枝。
这要由画面的需要而定。
所谓蟹爪枝就是向下垂的枝,鹿角枝就是向上出的枝。
一棵树上要以参差使用。
不过是有用多用少的区别。
树林的画法:初学者先从少开始到多,不要枝密而乱画,由二株树, 三株树,然后再一株一株地增加,前后左右逐步增加。
要特别注意丛树不要变化太多,多则乱。
要有浓淡之分,有变化,但也要疏落有致,高低参差,大小结合,远近分明。
在下笔时枝干伸展要自然,笔法皴擦干湿得当,有变化,墨色浓淡结合。
在构图上,结构要严谨,和画面上和其它陪衬物要协调。
垂柳的画法:垂柳的枝干,垂枝要用尖锋,墨干,自上而下,先浓后淡,力量从强到弱,有虚有实,自然下垂。
最主要的是,要在大自然中多观察的写生,掌握其出枝的规律,方可在笔下见功力。
速写。
为什么叫速写?很多研究绘画的人都做过解释了。
大多都是说快速的绘画就是速写。
当然,我们大不必刻意的去钻研一个名词的究竟意思。
只是我感觉这里的这个“写”字很有味道。
“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画。
写意,是一种画法,只求神似,而不刻意的去追求形的完美。
这与速写中的抛弃细节,只求大全不谋而合。
那么,能不能用钢笔来表现一种国画水墨写意的效果呢?我觉得能,因为它们都是用共同的界质“墨”来表达画的效果树的画法1时间:2009-12-08 14:08 来源:核心提示:风景写生中,树是主要描绘的对象,初学者从如下方面入手较易掌握: 1 .理解树的生长规律,掌握树的造型特点。
2 .了解一般的表现方法: a .以线为主的画法。
b .以明暗调子为主的画法。
3 .熟悉一般的作画顺序: a .先从树干画起,再画枝、叶。
此种画风景写生中,树是主要描绘的对象,初学者从如下方面入手较易掌握:1.理解树的生长规律,掌握树的造型特点。
2.了解一般的表现方法:a.以线为主的画法。
b.以明暗调子为主的画法。
3.熟悉一般的作画顺序:a.先从树干画起,再画枝、叶。
此种画法能较清楚地表现树的结构。
b.从树叶画起,再画树枝、树干。
此种画法较易表现树的动势,叶子浓密的树用此画法能很好地表现出描绘对象的特性。
●树枝干的画法树干因树种不同而形成各自的姿态。
如杉树、白烨,树干挺拔。
柳树树干较大,树枝弯转向上,细枝条向下垂。
河边垂柳树干一般倾斜向河的方向。
松柏树干虽然不是很直,但劲挺的姿态给人以不屈的感受,在画树时,首先对树干要有总的印象,画起来就较易总体把握了。
树干因各自的树种不同,除了姿态变化外,在纹理上也各有自己的特征,作画时要特别留意,另外画几棵树在一起时,要注意树干的各自姿势及相互的呼应关系。
●树叶的画法 copyright 367art以线勾画树叶,不要机械地对着树叶一片一片地勾画,要根据不同树的叶子的形态,概括出不同的样式,加以描绘。
《芥子园画谱》中有类似的树叶点法可以参考,要灵活运用。
用明暗色块表现树叶,则是根据树叶组成的团块进行明暗体积、层次的描绘。
在适当的地方,如一些外轮廓处或突出的明部,作一些树叶特征的细节刻画。
1.树根的画法:树根不仅是自然生长现象,也是自然的奇趣。
从生理上讲,凡是生长在肥活土地上的,树很少有露根现象,而在石头上生长的树,必多露根。
而在画中要给人们一种树的古老年代的感觉,因而树画在石头上多露些根,树画在土地上少露些根。
多露根与少露根或不露根,要多考究。
树根多用于近景物,在笔法上多采用浓墨干皴,有时也可用滚笔。
因为,画树根多附着在山石上,所以,根与石的衔接要自然,不要悬空,笔道不要多,要简洁明快。
如是盘根错节,交错之处要连贯,并要画出立体感。
自上而下,墨色可由浓到淡,笔道由粗到细。
注意树根应牢牢抓住山石,落笔后使人感觉是浑然一体。
2.树的画法:画树是学画山水的第一步。
这第一步绝不可以蜻蜓点水似的轻然而过。
因为,画树不祗是在画山水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是练笔用墨的必要的起步,绝不可忽而略之。
树有各种各样,有枯树、柳树等等。
其中还有灌木或从林。
在此介绍几种,一般树林的画法,主要是力求笔线多变,有刚有柔,刚是老枝,柔是新枝。
笔法和墨色多变,有浓有淡。
根据各种自具特殊的神态,在开始练习时,先学画主干,后画枝干。
焦墨和淡墨是区分前后,并要特别注重曲伸向背穿插的变化。
在行笔过程中,尤为要注重最为敏感的笔的顿挫,笔尖挑刎之法。
飘逸最见其功力。
画时,先把主干的型定好,再画枝干和树枝,方能确定整株树的形态。
主干和树枝在行笔时,要特别注意下笔,要有树的质感。
布置要疏密有致,聚散结合。
有时,在主干比较弯曲的情况下,幼树、枝干和树枝可以画得略直,老枝干可以多增加弯曲。
树皮上皴擦要根据老树、幼树而用墨。
这些一般多用于近景。
如果是中远景可以简略。
灌木或远处的树林,画面比较简略而少曲折。
顺便提醒一下,树枝的画法一般多用的是蟹爪枝或鹿角枝。
这要由画面的需要而定。
所谓蟹爪枝就是向下垂的枝,鹿角枝就是向上出的枝。
一棵树上要以参差使用。
不过是有用多用少的区别。
树林的画法:初学者先从少开始到多,不要枝密而乱画,由二株树,三株树,然后再一株一株地增加,前后左右逐步增加。
但要特别注意丛树不要变化太多,多则乱。
要有浓淡之分,要有变化,但也要疏落有致,高低参差,大小结合,远近分明如。
在下笔时枝干伸展要自然,笔法皴擦干湿得当,有变化,墨色浓淡结合。
在构图上,结构要严谨,和画面上和其它陪衬物要协调。
3、树叶的画法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免不了有近树或者远树,以烘托画面的气氛。
那么,树叶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点叶法,一是夹叶法。
所谓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而成。
所谓夹叶:是用勾勒线法,没有什么深浅、干湿、浓淡的区分,而是根据其周围的笔法协调而定。
总而言之,树叶的种类很多,大概分几类则足矣,不可过细。
树画夹叶,宜在近景,不宜于远景。
画组树不宜全用夹叶法,宜于点叶、夹叶参左互用,否则浅薄没有浓郁的感觉。
双勾夹叶法,一般多用在画近景的树上,但杂树不易全画夹叶,否则过于刻板。
至于夹叶的填色法,有时填以石青、石绿,有时填以花青、赭石,有时填以褚漂,有时填以胭脂,有时任色不填。
如略染淡花青色,给人以夏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