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 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 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 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 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教学内容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 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 格律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 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 (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分析

《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有没有押韵的特点? (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 (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2)由此看来诗歌的押韵形成了回环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3)欣赏歌曲《虞美人》,独特的节奏,换韵,抒发了强烈的思国念家的凄切。押韵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增强音乐感,另一方面在于加强抒情性。 三、从平仄的角度体会诗歌抑扬顿挫之美 1、中华隐士中华锦绣英明果断有什么特点? 2、平:指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3、平仄的作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参差错落的美,从而达到声韵和谐。

2-4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2-4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一、课内双基 1.填空。 对仗在形式上又有宽严不同的各种讲究,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四是________。 【答案】工对,宽对,借对,串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产生于唐代,因此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诗都是近体诗。 B.格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个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 C.格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格律诗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 【答案】A(唐以后也写古体诗。)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压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音。 B.绝句两句一韵,一般压平声韵。 C.律诗的第一句和二、四、六、八句一定要压韵,而且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D.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句叫做首联,第三、四句叫做颔联,第五、六句叫做颈联,第七、八句叫做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D(A“同音”应为“同韵”;B二、四句压韵,一韵到底;C律诗的第一句可压可不压韵。) 4.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入下列七言律诗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____①____。 沙场烽火连胡月,____②____。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A.①返照入江翻石壁②试玉要烧三日满 B.①三边曙色动危旌②海畔云山拥蓟城 C.①春归不用怨风雨②芳树无人花自落 D.①空中疑有散花人②万顷寒光一夕铺 【答案】 B 5.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这是明朝中山王徐达住宅的一副对联) 6.下面是上下联弄混之后的四副对联,请仔细品味,然后分别将上下联组合起来。 日照花如锦青山一鹤归青山一片云碧水双鸥静暮烟明月暗白水千层浪残雨夕阳收风吹柳似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精品课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四点要求)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9.什么叫对仗?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课后练习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 2 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 【教学重点】

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诗歌的分类】 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 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 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 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 【律诗的四个特点】 【押韵】 作用是什么?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 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 【平仄】 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 【对仗】 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 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二、能力训练 1.课后练习 2.补充练习题目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二)拟写广告词(均20 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

押韵和平仄_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押 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规则: 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韵脚固定,一韵到底; 押平声韵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z 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l ái) 例二: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平仄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在古代汉语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中:平声字的声调叫”平”,上声和去声两声调叫”仄” 。 关于平仄的规律: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即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彼此不同。如果二字仄,四字必平,六字必仄,以相区隔。 例如: J īnsh ā shu ǐp āi y úny á nu ǎn D àd ù qi áoh éng ti ěsu ǒ h án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 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对于五言来说,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3)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同):上句(出句)与下句(对句)叫一联。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根据第2条规律,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相粘,即相同。即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当相同。 如:毛泽东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押韵句末字用平声,不押韵句末字用仄声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对 仗 1、近体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 2、近体诗要求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_143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篇一: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1110 2203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韵里情思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 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2.2 补充课堂活动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初感韵律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清袁枚一首小诗《苔》,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诗歌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的。诗要适合于吟诵,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言万语总关音》之《第四课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二、讨论探究,掌握规律 1.感受三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朗读、齐读。 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⑶长征(毛泽东) 2.为什么这些诗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不理解意思时就能记忆深刻呢?是因为押韵、平仄、

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就要了解什么是平仄、押韵。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最突出的体现在近体诗中,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没有平仄限制的诗是古体诗。 3.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都算是古体诗。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多用五、七言。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同古体诗相对,所谓“今”“近”都是指唐而言,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⑴特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规定。 ⑵字数:主要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 ⑶句数: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十句以上(排律). ⑷平仄: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①古代汉语(中古音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粗略地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②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五七言格律诗的第一、

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 (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绝句的体裁: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绝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 ,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诗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要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路人,让他/她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的比\'小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格律诗严格押韵.有韵就顺口,顺口就容易记.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i\'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成: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都是所谓的同韵字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这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同学,如果你有时间,不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习题4.doc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习题 一、夯基训练 1. 拟写广告词。( 均20 字以内) (1) 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2) 拟一条以“爱护花草”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3) 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 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解析: 拟写公益广告词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修辞,生动活泼;注重押韵,易记易诵;结构简 明,语言简练;句式多样,整散结合。押韵是写好广告词的关键之一。 答案示例: (1) ①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②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心田千里共婵娟。③ 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④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⑤我健康,我献 血,我自豪。⑥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2) ①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②花开堪赏只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③带走的花 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④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⑤红花绿草满 园栽,蜜蜂彩蝶引伴来。⑥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⑦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 花。⑧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⑨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3) 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2. 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江中看月作 [ 清] 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 半树佛花香易散 B. 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是第三句。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应对仗,第四句 “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词+动物名+能愿动词+动词”,观察选项,只有 B 项符合。答案:B 3.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格律 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 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 (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分析《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

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有没有押韵的特点? (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 (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2)由此看来诗歌的押韵形成了回环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3)欣赏歌曲《虞美人》,独特的节奏,换韵,抒发了强烈的思国念家的凄切。押韵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增强音乐感,另一方面在于加强抒情性。 三、从平仄的角度体会诗歌抑扬顿挫之美 1、中华隐士中华锦绣英明果断有什么特点? 2、平:指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3、平仄的作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参差错落的美,从而达到声韵和谐。 4、五言诗中的平仄规律:分别介绍五律和七言 四、从对仗的角度体会诗歌形式整齐之美 1、“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2、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 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诗之美妙。《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3、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 明确:课本34页。四点要求。 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详见教参60—61页) 9、什么叫对仗?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学生利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示例:教师给出两首诗,学生从中集联。(诗歌见教参57页) (1)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乐游原》)——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2)劝君更进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3)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搂春》)——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2、课后练习“小试身手”指导。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字在中古时期所属平仄的识别——一定要突破这个难点,否则诗词格律部分将永远无法掌握!有多种识别方法:1、利用方言识别中古平声字。 因为粤方言中的几种次方言(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等)都还保留着入声字,同时也保留着阴平和阳平两种调类。由于这些方言中的入声字并未与平声相混,因此只要认识了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的代表字,则与它们同调的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了。例如,凡是与广州方言中读“诗、时”“花、华”二字同声调的,就都是古代平声字。 2、利用方言识别古入声字。 有的学生可能识别方言调类的能力差些,一时不易掌握以平声代表字类推的办法。则可教他们利用识别入声字来检验现代汉语中读平声的字是否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因为现代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字,除了从中古的平声演变而外,还混入了古代的入声字。而这些字是不能视为平声的。如果能把这些字从现代的阴平、阳平字中识别出来,则其余的自然就都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了。学生们的现代汉语语音都较好,识别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声调较容易,又由于粤方言中无论是广州方言,还是客家方言、潮州方言都保留着中古的入声调类,依调类推,用方言识别入声字是不困难的。例如: 广州方言的6个(实际是9个)调类: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堂练习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堂练习《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堂练习语文港曾源工作室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堂练习 一、请模仿下文,继续完成童谣;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二、拟写广告词(均20字以内):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迭翠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A., B., C., D.。 五、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六、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并说明出处。 野旷天低树不破楼兰终不还 会当凌绝顶燕山月似钩 鸟宿池边树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漠沙如雪江清月近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半江瑟瑟半江红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览众山小 春潮带雨晚来急僧敲月下门 一道残阳铺水中野渡无人舟自横 练习解析

诗词押韵

【诗词押韵】 /尹科飞 谈到诗词,一定要懂得就是押韵了,无韵不成诗嘛! 在一首诗或一首词中,押韵就等于为其打地基,能不能打牢,就看你的形式是不是按照固定的方法来得了,我们看古典小说,也有七个字的啊!五个字,四个字一句的,而且还都是古语,为什么它们不叫诗呢!最根本的,不押韵。当然,还有一点,长得也不对。词还好点,像诗词,五言啊!四言,七言对于形象要求十分严格,可以说从外形上看都是双胞胎,只是有的长,有的短。像唐诗,没有说每句的字数不一样,当然,看起来也是非常工整。 讲押韵要先认识平仄(ze)。很简单,我们去掉那大几页的相关信息,只说何为平,何为仄。言简意赅的说,八个字“一二为平,三四为仄”,这一二,三四也都不陌生,就是按汉语拼音的声调来分的,一二声为平声韵,三四声为仄声韵。举个例子:听(ting--平声韵)长(chang--平声韵)

有(you--仄声韵)大(da--仄声韵) 认识了平仄,就开始讲押韵了,押韵通用于诗词歌赋之中,最严格的便是近体诗,也就是平常说的侓诗,侓诗有五言,七言等。一般来说,侓诗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韵。还有绝句,不过绝句分古绝,侓绝,古绝还好一些,只需压住韵脚便可。当然,现在只是讲押韵,不用说那么多。先说比较简单和基础的押韵。每首诗,像五言,七言啊!都有相似的韵脚,而韵脚必需押平声韵,当然有一种诗体的韵脚可以押仄声韵,不过在押韵,起承转合等一些方面上都要与押平声韵的相反。在这里,先只说押平声韵的。 那么韵脚在哪里呢!比如说五言绝句,韵脚就在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也可是二,四句最后一字。举个例子: 床前明月光,(平)白日依山尽, 疑是地上霜。(平)黄河入海流。(平)举头望明月,欲穷千里目, 低头思故乡。(平)更上一层楼。(平)

古诗押韵规则

押韵 黄金级:a an ang e en eng o on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平仄押韵 文档

第一节:平仄 要弄清什么是平仄,得从四声说起。我们知道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读音,而这些读音细辩起来,又都有高低长短、缓急升降的区别,也就是产它们都有不同的声调。下面古汉语为范例: 古音: 在古汉语中,根据声调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的不同可以将声调分为四种类型:平声、上(读第三声)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随口而发,声调平直,如“东”、“江”、“妈”等; 上声:声调曲折,先降生升,如“董”、“讲”、“马”等; 去声:向下重读,声调急降,如“冻”、“绛”、“骂”等; 入声:脱口而出,即发即收,如“督”、“觉”、“莫”等; 若将以上这些字按平、上、去入这的次序排列起来,但可读成三组不同的四声字。即“东董冻督”“江讲绛觉”“妈马骂莫”。实际上,“平上去入”这四个字也是一组四声字,办不过它们的声韵不同而已。 古汉语中对四声又作了划分,其中将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也就是说古汉语中有平声和仄声。平声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而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声。例如前面提到的东、江、妈都是平声,董、讲、马(上声)冻、绛、骂(去声),督、觉、莫(入声)都是仄声。诗词对联的平仄,就是指古汉语中的平声和仄声,所以弄清了古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就不难分清诗词中的平和仄了。 为什么诗词中要作平仄之规定呢?这是因为平声声调平直轻缓,而仄声有升有降,曲折回荡,这样它们在诗词中交错运用,便可以增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今音 现代汉语中也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但显然这与古汉语中所说的“四声”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是从古汉语中的平声演化而来(古汉语中的平声分上平声和下平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化为阴平和阳平,有些也可能化为上声和去声。如:督、觉、莫在古汉语中均为入声,而在现代汉语中,督为阴平,觉为阳平,莫则为去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只是在某些方言中还有些保留。如按平仄划分,则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均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均属仄声。古汉语中的某些非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和声调也可能为去声;“勘”在古汉语中为去声,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声。关于古今汉语的演化与异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一般来说,除了入声和有些字的声调变化外,现代汉语中声调与古代汉语的声调还是比较接近的。因此,熟悉现代汉语的四声对掌握古汉语的四声仍有一定的帮助,至于入声字及有些声调变化了的字,初学者就只阅韵书去辩认了。 简单的说今音的平仄就是: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 第二节押韵 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主要是因为平仄交错,另外就是押韵。平仄交错是 是第句诗中的平仄声调都交替使用,这样读起来便显得抑扬顿错、曲折回还;押韵(亦称: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诗、词、曲。 诗根据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等。 词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 1、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如“ian”“uan”两个韵母,它们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都包含着“an”,这也算是同韵。 2、押韵原则:近体诗用韵规矩较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用韵或可不用韵外,其余双数句都要用韵;韵脚字不能重复;不是用韵的句子的末一句,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主要押平声韵。 3、请同学们试着找出下列各首诗的韵脚。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平仄也是诗词等韵文的要素。押韵也讲究平仄,但那是对韵脚字的要求,而平仄却是对整首诗中的每个字的要求。 2、平仄的原则:要求一句之间,节拍字平仄交错,每联上下句之间平仄对立。一般是每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随意变更。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1110 2203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韵里情思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 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

诗歌押韵

押韵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 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 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 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 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