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练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5.2.2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在这里分享我的教案,这是一堂关于角的度量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角的度量,具体是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如何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独立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量角器和一些角模型。
学生们需要准备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角,并试着用量角器度量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讲解角的概念,解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演示操作:我会亲自示范如何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并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操作。
4. 练习巩固: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5. 例题讲解:在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部分。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量角器的使用:量角器由两个半圆组成,一条射线放在角的一边,另一条射线放在角的另一边,读取两条射线叉开的角度。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量角器度量下列角的大小,并写出度数:a) 一个直角b) 一个锐角c) 一个钝角2.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量角器度量它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1. a) 90°b) 小于90°c) 大于90°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学会了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练习课》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角的度量练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点:•角度的基本概念•角度的度量单位•如何通过度数来表示角度•角度的加减法运算•角度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理解角度的基本概念•理解角度的度量单位•掌握角度的加减法运算•能够通过度数来表示角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角度的大小比较教学材料•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材•角度量角器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角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张纸上画有一个封闭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它。
2.教师问:“你们看到这个图形吗?它有哪些重要的特点?”3.学生回答:“它是一个封闭的图形,有边,有角。
”4.教师让学生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角,并引入“角”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角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张展示角度的图片,并解释角的度量是什么。
2.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角度是什么。
第三步:角的度量单位1.教师出示一张角度量角器的图片,并讲解它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2.教师让学生动手尝试使用角度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第四步:角度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简单的图形,来演示角度的加法运算。
2.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进行角度的加法运算,然后讲解问题的答案。
3.教师继续通过示例演示角度的减法运算,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第五步:通过度数来表示角度1.教师出示一个表示角度大小的度数,并让学生尝试将它转化为角度度量,然后解释这个过程。
2.教师展示一个角度度量,并让学生尝试将它转化为度数表示,然后解释这个过程。
第六步:角的大小比较1.教师给出两个角,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互动,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讲授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角的度量的练习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所讲授的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础科目方面的学习,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教治角的度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角度。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练习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角,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正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对角的度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引导,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能够独立地、正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能够正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找到角的顶点和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使用量角器的正确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停车场入口处的限制角度标志,引出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测量角的度数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特征。
角的度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而角的度量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授课是决定学生能否掌握这个概念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教学方法,即五步教学法,帮助教师轻松入门角的度量练习课,提升学生成绩。
一、引入引入课程内容通常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要让学生感到自己需要学习这个知识点。
在角的度量练习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某些图片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请你们看这个慢动作,它显示的是一个篮球球员射篮的过程,请问在投篮的这段时间里,球员的臂和身体是否形成了角度?这个角度是多少?”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
二、检查学生现有知识这一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对角的度量有多少了解和经验。
问可以与其它相关知识点联系,例如:“请问以下哪几个词汇属于角的度量?”“请列举至少两个角度的度量单位”。
通过检查学生现有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的定位其授课方向和策略,优化课程教育。
三、详细介绍课程知识点在本步骤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角的度量。
举例来说,教师需要先讲解角的概念和构成,在解释角度的概念后,将介绍角度的测量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挂图、图片和示范进行生动且简明的演示,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更好地解释角的概念及相应属性,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效果和知识认识。
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特别是,如果有些练习是含有一定难度和复杂度,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情况下,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教学建议和支持。
例如,当学生连加减运算都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和数字例子进行解释。
五、总结课程内容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总结学生所学的内容,确保学生已经理解所学知识点。
在总结时,教师可以问一些相关问题,概括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请问角的度量有哪些?”“角的度量有什么意义?”通过重新整理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更完整的认识离开课堂。
练习课画直线?能画几条?(2)能,能画一条。
知识点2:角的度量。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3题。
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1=∠2=∠3=∠4=∠5=分析:通过量角器正确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答案:∠1=55°∠2=55°∠3=110°∠4=36°∠5=108°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答案:时间 : 7:00 4:00 3:00 6:00角度: 150°120° 90°180°知识点3:认识平角和周角。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7题。
看图填一填。
(1)已知∠1=70°,那么∠2=。
(2)已知∠1=40°,那么分析:先找出平角,再通过平角和已知的角计算出剩下的角。
答案:(1)110°(2)140°40°140°已知∠1=130°,则∠2=(),∠3=(),∠4=()。
答案:50°130°50°∠2=,∠3=,∠4=。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4~46页第6、8、9、12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练的地方。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巩固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
课堂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讲解线段、直线和射线时,重点要对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正确地区分,了解每种线各自的特点,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还要了解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等。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看一看能画出多少条。
量角的大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画角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学会量角,反复实践测量。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角的度量相关概念和公式。
2.能够准确计算角的度量。
3.能够独立解决与角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概念的理解。
2.角度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不同类型角度量的应用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投影仪。
3.教师准备相关练习题和讲解材料。
五、教学过程1. 角的度量概念讲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构成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用度量单位表示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通常用符号°表示。
•角的度量范围是0°到360°。
2. 角的度量方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利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计算角的度数。
3. 角的度量练习1.计算以下角的大小:–角A = 120°–角B = 45°–角C = 270°2.在坐标系中,绘制以下角度大小的角:–90°–180°–270°4. 角度量问题解决•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角度,如:一个时针走过了多少度。
六、教学反馈1.定期组织角的度量练习,检查学生对于角度量计算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查找更多关于角度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拓展角度量的思维深度。
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数学竞赛,提高对角度量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文档的教案编写,可以指导教师有效地教授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练习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度计算的相关知识。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数学七年级上册冀教版课后练习
1. (课本77页练习第2题)经过1h,钟表的时针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分针转过的角度_______;经过15 min,分针转过的角度是______,时针转过的角度是______.
2.(课本77页习题第1题)请将下列各角用符号表示出来.
3.(课本77页习题第3题)如图,请将图形中标有弧线的角表示出来.
4.(课本77页习题第4题)用度、分、秒表示下列各角:
)°
(1)38.78°(2)64.23°(3)(1
12
5.(课本77页习题第5题)用度表示下列各角:
(1)118°20′42″;(2)50°40′30″;(3)1800′;(4)3240″
拓展练习:
6.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呢?这些角有什么规律?
答案:
1. 经过1h,钟表的时针转过的角度是30°,分针转过的角度360°;经过15 min,分针转过的角度是90°,时针转过的角度是7.5°.
2.请将下列各角用符号表示出来.
∠B∠E∠O
3.
.
4.用度、分、秒表示下列各角:
(1)38.78°=38度46分48秒(2)64.23°=64度13分48秒
)°=5分.
(3)(1
12
5.用度表示下列各角:
(1)118°20′42″=118.345°;(2)50°40′30″=50.675°;
(3)1800′=30°;(4)3240″=0.9°.。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让学生轻松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角度是数学及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判断两条线相交或平行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许多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掌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技能却非常重要。
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堂关于角的度量练习课的教案,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熟练掌握度量方法,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理解以下内容:1. 角的定义及其分类;2. 角的度量方法的基本知识;3. 掌握角度量的运算方法;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不同射线公共起点所形成的图形,称为角。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将角分为三类: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直角:角度等于90度;钝角:角度大于90度。
3. 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单位是度,表示为°。
(1)弧度制弧度是 measure of a central angle 的非正式单位,简写为"rad"。
圆的周长为2πr,其中r为半径。
如果弧长的长度为圆的半径长度,所对的角度大小就是1 弧度。
若角度为α,在弧长为s的圆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α/180°×π,弧长s=α/180°×π×r。
(2)度数制角度制开始于建立在基本单位360度的前提下。
一周等于360度,一度等于1/360的弧度。
4. 角度量的运算方法两个角的和等于它们的补角的差,即补角之和为90度。
两个角的差等于它们的补角的和,即补角之差为90度。
如果不是由两个角形成,角度量的求和适用于使角形成直线的一对角。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地图上用角度计算距离。
在深海中,水层密度可能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会影响水声波的传播速度。
地球上的一些电磁波可以通过大气折射而到达卫星,从而在遥远的位置进行通信。
角的度量教案【8篇】角的度量教案篇一提出问题1、用一副三角尺,你可以画出哪些特殊的角?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等于你所量的这个角。
请两名学生板演画图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人主讲,一人补充)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除用量角器外,你还有别的办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画角的新方法。
探究新知1、教师不用量角器和三角尺,而用直尺和圆规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AOB.分组讨论:角的顶点和角的一边如何确定?角的另一边怎样画出?画图的关键是什么?2、教师按课本131页的步骤边讲边画,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画。
3、请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与AOB相等吗?4、请学生将所画的与AOB分别剪下,看一看这两个角是否完全重合?说明:(1)在数学中,把只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2)在画图中间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点、直线、弧线等),也叫做画图痕迹。
这些痕迹可画轻一些、淡一些。
在初学画图时,通常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3)图画好后,要写出画图结论。
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你能迅速判断下面的哪个角大吗?(投影出示)2、用硬纸片剪出一个小角分别去度量∠1和∠2的大小。
3、与同学交流度量的结果。
第①组∠2比∠1大,能迅速看出。
第②组学生的答案会不一致,其实∠1=∠2,又因为摆的方向不同,边画的长短不同,学生是不能迅速看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1、认识量角器。
(1)刚才我们看出第①组中∠2>∠1,究竟大多少呢?还有第②组是∠1大还是∠2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对角进行度量。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2)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
(老师投影实物,有机玻璃量角器)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1°”表示。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度量练习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及分类2. 角的度量单位及工具3. 角的度量方法及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及练习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兴趣。
2. 讲解角的度量概念(1)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及工具(1)角的度量单位:度(°)(2)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4. 讲解角的度量方法(1)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3)读取量角器上与角的另一边重合的刻度线所表示的度数。
5. 角的度量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度数的角,让学生进行度量练习。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角的度量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角的度量概念、度量单位、度量工具、度量方法及练习。
要求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角的度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个量角器。
2.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中的一些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及分类2. 角的度量单位及工具3. 角的度量方法4. 角的度量练习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量角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练习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角的度量方法,提高学生测量角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对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角的度量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提高测量准确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2.难点: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多媒体设备;2.学具:量角器、直尺、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度量。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一个角的大小明显大于其他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理由。
2.呈现(5分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的步骤。
示例:先用量角器对齐角的两边,然后读取度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测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角的分类”同步练习
1.【选择题】直角-锐角= ()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值】 20
【答案】 B
【详解】 90度的直角减去一个小于90度的锐角,得到的是小于90度锐角。
【错析】无
【提示】无
【结束】
2.【选择题】锐角+直角=( )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D 都有可能
【分值】 20
【答案】A
【详解】小于90度的锐角加上等于90度的直角,等于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钝角。
【错析】无
【提示】无
【结束】
3.【选择题】∠1+30°的和是一个直角,∠1=()度
A 44°
B 20°
C 60°
D 150°
【分值】 20
【答案】C
【详解】 90°减30°等于60°
【错析】无
【提示】无
【结束】
4.【选择题】∠1的2倍是一个直角,∠1=( )度。
A 40°
B 90°
C 180°
D 45°
【分值】 20
【答案】D
【详解】 90 °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45°【错析】无
【提示】无
【结束】
5.【选择题】时针与分针组成的是( )。
A 平角
B 锐角
C 直角
D 钝角
【分值】 20
【答案】C
【详解】直角是等于90度的角。
【错析】无
【提示】无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