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优质课课件 (2).ppt
- 格式:ppt
- 大小:631.00 KB
- 文档页数:19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任课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角的度量(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联系又有挑战,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提高空间观念。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够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刻度,掌握用量角器画出特定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角的度量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能够判断角的大小,但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新鲜感。
2.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测量物体长度有一定的经验,这为学习角的度量提供了基础。
3. 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但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够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刻度,掌握用量角器画出特定度数的角。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熟练操作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角的度量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测量方法,讨论测量结果,教师总结角的度量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出角的度量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二-线与角:角的度量(二)》-公开课教案-0-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经历测量角的过程,体会量角器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画角。
学生分析: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措施: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活动角(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2)演示使角变大变小,变平角,变周角。
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3)再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吗?2、出示∠1、∠2,想一想,估一估。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角的张口有多大10°角的张口呢(2)睁开眼睛,观察这两个角的张口,估一估它们的角度大约是多少?3、出示课题。
提问: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准确度数呢怎么办用什么工具度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量角器、使用量角器吧!活动二:认识量角器1、课件出示量角器大家看,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它上面都有什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打开课本,对照课本27页第一部分内容,自学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完成学习单和小组同学交流。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归纳。
①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以及如何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也学会了用度量角的大小。
但是,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对如何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度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量角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新课导入: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使用量角器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问题导入 估一估,并量出下面两个角的度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教材26页中间例题)
方法讲解
1.量角的基本方法
步骤:(l)先将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2)再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然后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在∠l 中,量角器的内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对应的内圈刻度是70
°,因此∠1=70°。
在∠2中,量角器的内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对应内圈刻度是110°,因此∠2=110°。
2.根据角的开口方向合理使用量角器
角的位置不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如下图:
根据角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边及开口的方向,判断应使用的是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第一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这个角是150°;第二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这个角是45°;第三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这个角是70°。
归纳总结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两个重合,一个注意”:
(l)两个重合:①点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线
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刻度线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 一个注意: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不能混淆。
第6课时角的度量(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一、填一填。
1.测量角的工具是()。
2.用量角器量角时,要先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重合,把量角器的()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二、辨一辨。
1.量角的度数时,只要让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就可以了。
()
2.读角的时候,对照量角器内圈的刻度读数就是角的度数。
()
三、用量角器画出下面各角。
75° 165° 30° 105°
参考答案:
一、1.量角器 2.顶点 0刻度线
二、1.× 2.×
三、略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二)》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使用量角器正确地量出角的度数。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和简单的度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和思维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度量方法。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教师总结角的度量方法,解释量角器的使用技巧。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5.拓展:学生分组合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拓展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方法:1.认识量角器:两圈刻度,内圈0°-180°,外圈0°-360°2.使用量角器:a.把量角器放在角的顶点上b.让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c.读取角的度数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