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关节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关节炎的中医护理方案1. 概述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关节炎病因复杂,主要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同时与人体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湿邪内阻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驱寒除湿等方法,缓解关节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中医护理原则(1)调和阴阳: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温阳散寒、滋阴清热等方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2)活血化瘀: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和手法,改善关节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3)驱寒除湿:针对寒湿邪气,采用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方法,缓解关节疼痛。
(4)强壮筋骨:通过按摩、锻炼等方法,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提高关节稳定性。
(5)养血润燥:针对气血不足和燥邪内盛的情况,采用养血润燥的药物和食物,改善关节症状。
3. 中医护理措施(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强筋骨、养血润燥等功效的中药,煎煮内服。
(2)针灸治疗:选用局部穴位和循经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拔罐治疗:在关节周围拔罐,以驱寒除湿、活血化瘀,缓解关节疼痛。
(4)按摩治疗:按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以增强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
(5)外敷治疗: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功效的外敷药物,敷于关节患处。
(6)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养血润燥、驱寒除湿、强筋骨等功效的食物。
(7)锻炼和养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关节稳定性。
同时,注重养生,避免过度劳累和外邪侵袭。
4. 护理效果评价(1)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关节疼痛程度。
(2)关节肿胀程度: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患者关节肿胀程度。
(3)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
(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关节化脓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护理诊断和措施等方面探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相关问题。
一、病因关节化脓性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这些细菌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进入关节:1. 血源性传播:细菌通过血液流动到达关节,并在那里繁殖。
2. 邻近组织感染:附近的感染组织,如皮肤感染、骨髓炎等,扩散到关节。
3. 直接感染:细菌直接进入关节,如手术或外伤后感染。
二、病理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病理变化包括:1. 炎症反应: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红肿、发热和疼痛。
2. 组织损伤: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酶可以破坏关节组织,导致软骨破坏、骨侵蚀和韧带损伤。
3. 脓液形成:感染加重时,白细胞和坏死组织在关节内堆积,形成脓液。
4. 血管损伤:感染可以引起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三、护理诊断根据病因病理和病情严重程度,提出以下护理诊断:1. 疼痛:由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患者可能感到剧烈疼痛。
应采取措施减轻疼痛,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 功能障碍:感染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功能。
3. 心理压力: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压力。
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4. 感染控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如使用抗生素、清洁伤口等,以防止感染扩散。
5. 营养失调:感染期间,患者可能因食欲减退、代谢增加等原因导致营养失调。
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
四、措施针对关节化脓性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杀死细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2. 手术治疗: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来清理脓液、切除坏死组织并重建关节功能。
3. 物理治疗:在康复期间,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功能锻炼等,以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化脓性骨髓炎二、化脓性关节炎一、化脓性骨髓炎依据感染途径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血源性骨髓炎第二类是创伤后骨髓炎第三类是外来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又可按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
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
(一)病因致病菌最多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他的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杆菌,也可见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出现寒战、高热,达39℃以上。
患儿可烦躁、惊厥,严重时发生休克或昏迷。
患处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患肢活动受限。
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进入软组织中,患肢局部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
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
(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90%;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菌培养:寒战、高热时、用抗生素前取血;局部脓肿穿刺脓液做细菌培养局部分层穿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无改变,晚期可出现病骨干骺区骨质破坏;CT检查:可见骨膜下脓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发病48小时可有阳性结果,但不能定性(四)治疗原则1.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广谱、联合、足量有效抗生素,抗生应用越早越好,为巩固疗效,退热后3周内不要停药。
2.支持疗法: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
3.局部制动:为减轻疼痛,防止畸形、骨折、脱位,应用局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固定。
4.手术治疗:早期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若效果不佳,可予以手术治疗。
引流脓液:一是钻孔,二是开窗,于骨髓腔内置管,应用含抗生素溶液持续冲洗引流。
(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急性感染有关。
2.疼痛与急性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肢体畸形、大剂量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
(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一、概述化脓性关节炎是指人体受到细菌侵入后,由于血源性传播、直接蔓延等原因引起的关节化脓性感染。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好发于髋、膝关节,其次为肘、肩、踝关节,以单侧多见,临床上以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多见。
(一)病因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次之。
血行感染多见,也可为开放性损伤、关节手术或关节穿刺继发感染或从周围软组织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因细菌毒性、患者年龄和抵抗力、感染部位以及治疗是否及时而改变。
大致分三个阶段:即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这三个阶段时逐步演变的过程,并无明显的界限,有时可独立存在。
当细菌侵入关节后,关节滑膜充血、水肿,致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渗液,若及时治疗,渗出液可完全吸收。
如病情得不到控制,积液由浆液性转变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为脓性,导致病变逐步侵入受累关节的软骨和骨质,发生关节僵硬和畸形。
(二)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等全身菌血症表现,甚至出现谵妄与昏迷。
2.局部症状病变关节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压痛明显。
由于肌肉痉挛,患肢轻微活动会有剧痛感,关节多处于屈曲畸形,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病理性半脱位、脱位。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关节穿刺,关节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内含白细胞、脓细胞和革兰阳性球菌。
(三)诊断早期根据病史和体征进行诊断,X线检查对早期病变诊断意义不大,见关节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以后出现间隙狭窄。
晚期由于病变愈合,X线检查可见关节有骨性融合,间隙消失及关节畸形等,并有新骨增生。
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是确诊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对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者,应做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应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相鉴别。
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常规化脓性关节炎指发生在关节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虢关节和膝关节,多见于儿童。
【病因】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其次分别为白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及肠道杆菌等。
细菌进入关节内的途径有:①血源性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内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关节内;②邻近关节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直接蔓延至关节腔内;③开放性关节损伤发生感染;④医源性:关节手术后感染和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后发垒感染。
本节只叙述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
【病理】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变发展过程可分3个阶段,但无明确的时间界限,有时可互相演变或难以区分。
1.浆液性渗出期细菌侵入关节腔后,滑膜炎性充血、水肿;关节腔内白细胞浸润并浆液性渗出。
此期关节软骨尚未破坏,若能及时、正确治疗,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
2.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病变进一步发展,毛细血管壁和滑膜基质的屏障功能丧失,渗出物增多、浑浊,内含大量白细胞及纤维蛋白。
此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毁损,部分病理变化成为不可逆性改变,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
3.脓性渗出期若炎症得不到控制,关节腔内的渗出液转为脓性,炎症侵及软骨下基质,滑膜和关节软骨被破坏。
炎症经关节囊纤维层向外蔓延,引起关节周围蜂窝织炎。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出现多发脓肿,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
由于关节重度粘连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治愈后遗留重度关节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急骤,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
C以上;可出现澹妄与昏迷,小儿多见惊厥;病变关节处疼痛剧烈。
2.体征病变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腔内积液在膝部最为明显,可见霞上囊明显隆起,浮熊试验可为阳性。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
血培养可为阳性。
2.影像学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后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面毛糙,可见骨质破坏或增生,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或骨性强直。
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护理查房一、术后引流的护理1.观察引流管情况:术后立即观察引流管是否有出血、渗液过多等情况,通过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和渗液量判断引流情况,如引流液呈鲜红色,渗液量明显增多,应及时上报医生。
2.检查引流液性状:术后应定期检查引流液的性状,包括颜色、浑浊度以及是否有恶臭等,以判断感染情况。
如引流液色泽变浑浊,有恶臭气味,应立即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3.确保引流通畅:要保持引流通畅,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堵塞,如发现有引流管被血块或渗液阻塞,应及时清洗引流管以保证通畅,并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
4.引流管的固定:术后要注意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的脱落。
可以使用敷贴、胶布等方式进行固定,但要避免固定过紧过松,以免引起局部压迫或引流管的脱落。
5.根据引流液的情况进行引流管的更换:如引流液颜色和渗液量明显降低,且无恶臭气味,可与医生沟通,考虑对引流管进行更换。
二、伤口护理1.伤口观察:术后应定期观察伤口状态,如有伤口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适当处理。
2.伤口清洁:术后要注意及时清洁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应用无菌棉球或湿纱布蘸取生理盐水轻柔地擦拭伤口,切忌用力擦拭,以免引起发炎或破裂伤口。
3.伤口敷料更换:伤口敷料要保持干燥清洁,术后定期更换敷料,如发现敷料污染、湿润或粘连,应及时更换,避免感染扩散。
三、病情观察1.体温观察: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发热性疾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或低热,应及时上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处理。
2.疼痛观察: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如疼痛明显加重或局部红肿明显,应及时上报医生。
3.活动观察:术后患者需要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活动,应观察患者的活动情况,如出现活动困难、肢体无力等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
4.伤口愈合观察: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是康复的关键,应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伤口裂开、渗液增多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关节炎护理
关键词:化脓性关节炎护理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0-01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
最常受累的是膝关节。
[1]它是一种滑液和关节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通常由细菌经血流到达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骤,给患者带来痛苦。
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化脓性关节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为10~56岁,平均33岁。
文化程度不等,皆因膝关节肿痛伴功能障碍入院。
1.2方法。
医生选择在髌骨上、下囊处选择两个小切口,[2]至关节内,清除关节内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及脓液,抽吸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上下切口内置硅胶管。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持续交替冲洗6~14天,平均冲洗10天。
冲洗后第二天内服中药活解和剂(院内制剂)[3],每日2次,冲洗拔管后第二天在关节周围外涂骨炎膏,(院内制剂)[4]。
每日1次,注意避开拔管伤口处。
2护理
2.1冲洗护理。
冲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循感觉,用无菌
引流袋收集引流液。
冲洗液高于患肢60~70厘米,引流袋位置低于患肢50厘米。
遵医嘱每日用6000~8000ml液体冲洗,速度为80~100滴∕分,避免冲洗引流管受压、扭曲,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术后1~2天引流管易被脓液、凝血块、坏死组织等堵塞。
发现堵塞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记录,收集24h引流液,判断冲洗与引流是否等量。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冲洗输液管、引流袋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每3天送引流液做细菌培养。
若病人体温稳定在37℃以下,伤口局部无红肿,引出液体清亮透明,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停止液体冲洗。
1天后若无发热、疼痛、肿胀现象,即可拔管。
2.2体位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软枕抬高患肢10-30°。
抗生素组冲洗时协助患膝内旋、外旋,每次2-3分钟,以利于冲洗液均匀冲洗关节腔。
2.3情志护理。
患者因患肢肿痛不能行走而焦虑不安,入院后专业护士首先应自我介绍,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患者感受。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沟通时用尊称,用协商式交谈[5]。
2.4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功效及相关注意事项,应注意各种药物与饮食的配伍禁忌,静滴药与冲管药要区分开来,管道要贴有明显的标识。
中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骨炎膏涂抹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红疹、发痒等现象。
2.5功能锻炼。
在冲洗过程中即指导患肢踝关节跖曲、背伸活动
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关节腔内冲洗液排出。
拔管后指导其行膝关节屈伸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配合cpm机锻炼。
肿胀时辅以超声波、磁疗、热水袋、热毛巾热敷等方法,在强调膝关节早期活动的同时,为了保护关节软骨,术后3个月内禁止负重。
3结果
本组病人均治愈,随访1~3年,20例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4讨论
化脓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骨痹”范畴,从发病的临床表现分析,为肝肾亏虚,营卫不足,卫外不固,日久使筋骨失养,痰瘀内着,经脉闭阻。
活解和剂方中当归、灵仙、红花、赤芍、金银花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敷骨炎膏方中当归、土茯苓、紫草、红花、商陆、白头翁等清热解毒、拔毒生肌,使药力直达病变部位。
冲洗是利用流动的冲洗液引流病灶内炎性物质、坏死组织及血肿,减轻关节内压力和脓液对关节软骨的溶解、侵蚀和破坏。
冲洗液中的抗生素可以在病灶局部维持较高的浓度,从而对致病菌进行杀灭,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发生关节粘连。
采用手术冲洗,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方法,给予合理体位,适时合理的功能锻炼,情志指导等重要护理措施,是使患者尽早康复,避免后遗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2005:1249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22
[3]王春秋.活解和剂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63例.陕西中医,2006.27.16
[4]陈洪干,杨磊,吴亦新,徐小艳,仝允辉,蔡日长.内部制剂骨炎膏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中医正骨,2007.19.10.24 [5]翟凤英,张广霞.舒适护理与病区环境设施探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