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 abed

B . abc

C . bed

D . a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

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

④ C.③和⑤ D.③

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

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 .最外层

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

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

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8

B.50

C.88

D.126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

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 幼 2 8 2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有关它的说法

错误的是()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 ?它属于非金属元

C ?它有3个电子层

D ?它的最

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C @>易

A

D翊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贝I」x

的数值可能是()

A. 9 B . 10 C.12

D. 17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②表

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1、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

? ? ? 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

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

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 .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

种金属阳离子

D .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12、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金刚石中喊有该原子

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3、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14、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

15、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原子且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16、从图3所示的两种微粒结

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

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

\\

2

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

、》(+18)2 8 8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仃、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 ?

A ?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

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18、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

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19、根据图2的信息判断,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仃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20、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6个电子

B.硫原 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 的能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

A 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子是最小的粒子

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粒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 质的粒子 际质量为b 盘的另一子的子的

、(

A.〕2b/a kg

B. 12b/a

C. 12a/b

D. 12a/b kg 二、填空 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 _个电子。 2^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为 。 (2) 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相、

B .原 小微

成物 ,元素符号 ______ (填

字母)

A. B. C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 ?

(填字母)。

A .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 .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A BCD £ F G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

(2)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填

序号),一其原子结构特点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能形成 _________ 离子。

(3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在

化学反应中(易、?不易)得失电子。

4、写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

中钠原子容易(填得失几个电

子),而变成(用符号表示)。

5、下图中A 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恶中x

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

⑵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7、下列是几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包泸@ 泸砂2 X D、诃26 E电28

(1) A —E共有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

粒子是(填序号,下同)(3)

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表示

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__ (5)在化学反

应中易失电子的是 ___________ 。

8、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⑴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⑸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

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___________ .

⑺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导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导学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导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导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教学 【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同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创设情景: (图片展示)这是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的图片。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为什么原子弹有那么大的威力呢?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介绍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简史: (1) 汤姆生的西瓜子模型 (2) 卢瑟福的行星模型 引导得出: 【导研】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不显电性。) 得到规律: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投影展示、评判讨论 (介绍)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 得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由于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又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得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指导阅读)表4-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指导阅读)P70页第一段,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再分,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知识巩固 1.观察表4-2,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8的表4-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 计算:1个钠原子的质量 过渡 (思考)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 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读数、记忆和使用都极不方便。正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小麦的质量一样不方便。所以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阅读)课文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内容及旁白课文附录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氮、氯、钠、铁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1/12 单位:一,符号:1,但不写出 〔思考与讨论〕通过这段课文的阅读,你能初步弄清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吗? 〔巩固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对吗?为什么? 学生读表4-2,思考: 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和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学生小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 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主备人:曹洪芝 序号: 【知识梳理】: 一、原子的构成: (一)卢瑟福实验: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1)大多数 ; ; (2)少数 ; ; (3)极少数 ; ; 1、概念:_________ ___中的最小粒子。 ①质量和体积都__ _ ②不断____ (二)原子 2、基本性质: ③有______ ④相互间存在______ ________ ______ (带正电,) 3、构成 (_____ ) ______ (不带电,氢原子中没有) ______ (带负电) (三)在原子中,质子数= = 。 (四)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跟踪练习一】: 1、 “卢瑟福实验”实验不能.. 获得的结论是( ) A .原子核质量较大 B .原子核体积很小 C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核带正电荷 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电子 C .中子、电子 D .质子、中子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成 B 、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质子111各,中子161各,则 核外电子数是( ) A 、111 B 、272 C 、50 D 、161 二、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 能量低的离核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 。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是 ,它有 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3、最外层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由 电子数决定的! (2)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时(氦元素为2个)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这样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_。 原子失电子形成______离子(带______电):核电荷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形成 原子得电子形成______离子(带_______电):核电荷数____核外电子数 4、离子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构成的物质 如________、_________等 【跟踪练习二】: 1、原子结构中与原子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中子数 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 B . C . D .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4、如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5) A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原子的构成(初)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A Z X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掌握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教学难点: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关于原子的构成,我们在初中就已很熟悉。请同学们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构成原子的? 【学生活动】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核内质子 原子核 原子核内中子 核外电子 【教师活动】质子、中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可能有多数同学会提出什么是相对质量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的含义。(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是1.9932×10-26Kg,可让学生计算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并与表中的数据比较是否一致。)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同学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三种微粒的质量都很小,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电子的质量最小;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相等…… 【教师活动】追问: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略不计?据报道,国外某研究所已发现了114号元素的原子,这种原子的核外共有114个电子,你认为在计算该原子的质量时能否把114个电子都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得出能忽略不计的结论。 【教师活动】请学生总结有关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的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氢、钠、氯、氩等原子都是显电中性,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研究,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教材第30页的“问题解决”。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什么是质量数?“A Z X”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 Z 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和电子数?等等。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原子结构图 引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31相对质量1/1836 1.007 1.008 (2)归纳总结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填写下表: 原子质子 数(Z)中子数 (N) 质子数+中 子数(A) 相对原 子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89 Al 14 26.982 交流讨论: 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 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 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 ⑷质量关系 整理归纳: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 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 Z X q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q:原子个数; 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 abed B . abc C . bed D . a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 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 ④ C.③和⑤ D.③ 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 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 .最外层 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

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 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8 B.50 C.88 D.126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

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 幼 2 8 2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有关它的说法 错误的是()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 ?它属于非金属元 素 C ?它有3个电子层 D ?它的最 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C @>易 A D翊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贝I」x 的数值可能是() A. 9 B . 10 C.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

4.1 原子的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问题,学生并不知道。为此,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加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教材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但是学生对很多的问题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如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策略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

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 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 分知识的兴趣。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 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活动元教学 七、教学过程 什么是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构成(一)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一) 【我想学】—知识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我要学】—探究突破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注意:1.电中性的粒子有 . . 。 2.氢原子的中子数为 。 【我乐学】—训练内化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2。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72 B.19 C.53 D.125 4.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它们不相同的是( ),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 B.质子数 C.原子质量 D.中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想一想]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如何分层排布呢? 2.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每一层排多少个电子呢?应遵循什么规律? [填一填]1.迄今已发现的原子核外电子至少 层,最多 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 个)。 2.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 个电子(最外层为第1层,如氦原子则具有 个电子)。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如下图表示Mg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表示什么意思?

12 Mg 【我乐学】—训练内化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⑥ 2.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 3.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考古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原子的含量来推测古生物的年代。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核外有8个电子 B.其核内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4.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5.下图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弧线表示,10表 +1028 示,2,8表示。 【我好学】——反思体会 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原子的构成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趣味导读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电子离核有多远? 在一张纸上,画一个比钱币小的圆圈,用它来代表原子核,即原子模型的中心。 量一下圆圈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现在请你估算一下,这个原子模型的最外边缘在哪里?比如,是否超出这张纸?是否超出桌子的边缘、教室、教学大楼…… 想知道吗? 智能点拨 例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清原子中各种离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可以推导出:中子数=236-92=144 电子数=92 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 答案52 例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分析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原子由具有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

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故三个论点都不确切,。 答案①②③ 启示本题是对化学发展史的考察。从本题可以看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完善的。它激励学生努力开拓,为科学的发展而拼搏。 随堂反馈 1.在化学的发展发面,很多科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请把科学家名字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科学家:①拉瓦锡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阿伏加德罗 (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是; (2)提出分子的概念的是; (3)发现电子的是。 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 3.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的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出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有()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火眼金睛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 g B. 1/12 C.12 D.1.993×10-26Kg/12 3、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

人教版优质课竞赛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万全县第一初级中学张娟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全章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出化学式。 学习活动设计: 【回忆再现】 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 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2.翡翠的主要成份是硬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2MnO 4 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维生素C(C 6H 8 O 6 ):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 D.2O:表示2个氧原子 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案件,造成了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该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等假药的原料即来自于江苏 泰兴化工总厂的假“丙二醇”。其真丙二醇的化学式为C 3H 8 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B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是76 C.丙二醇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D.丙二醇分子中含有13种元素6.下列化学符号与名称相符合的是【】 A.氧元素O 2 B.氯离子C1-C.碳酸钠NaCO 3 D.金AU 7.化合物MCl 2 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8.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 【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 【知识要点】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 (1)分子的特点: ①小。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总在不断运动着。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

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 (1)原子分子物质 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2)原子物质 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 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

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答案:B 4.2N表示( )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

2021年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学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准备 1.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子破裂成________和_________,每两个氢_______构成一个氢_______,每两个_________构成一个____________,大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画出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原子内部结构 1、认识电子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电荷,它的质量很。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2、卢瑟福α粒子实验现象解释:温馨提示:α粒子带正电、质量较大 ........;金箔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1)大多数 ..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 ...α粒子能够穿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极少数 ....,说明原子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全是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数带正电 ..,说明什么问题? ...的α粒子发生了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小结】原子中心有,体积,质量,带电。原子中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结构 1、感知原子核的小 观察图片: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从图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原子核能否再分 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一个______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________不带电。一个_______的质量相当于一个______质量的1/1836。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大约相等,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上。 活动三:探究原子中各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的电性。 2、知道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及其近似计算。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电性如何? 2、阅读本70页表4-2,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教材P69图4-2 [体验]原子和乒乓球的体积比就像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比。 [设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特征表现为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粒子构成。 (三)合作交流,解读操究 一、原子的构成 活动1: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课件演示]原子内部的运动 [提示]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 [点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比喻]原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划、关系就像—个庞大的体育场和一只蚂蚁的大小关系。

[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活动2: [投影]教材P68表4-1和表4-2。 [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中有:质子数=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6.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3: [投影]氢、氧、碳、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体验]原子质量非常小,书写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构成教案7

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评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先播放1964年10 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 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 ⒈原子的构成 [猜 想]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 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 教师播放flash 动画:(动画部分内容: 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从形象生动的 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切入正题及时!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变抽象为具 体,变微观为宏观,纠正了学生思维上

原子的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的资料短片,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 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过渡]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 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 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问题促思]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 [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 [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 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 粒子没有受到阻挡,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坚硬的东西,原子内部可能有一个实心的核,就象我们家乡的杏子中有一个“核”一样。 学生3:原子核不是一个实心球,它也是由许多微粒构成的。 3、知识讲解 [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原子的构成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活动探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学生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构成。 学生2: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