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90.26 KB
- 文档页数: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断与治疗观察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
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标签: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阿昔洛韦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脑炎已日益成为儿科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又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居首位。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快速诊断一直是临床试图解决的课题。
PCR技术[1]与ELISA[2]两种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进行早期病原学诊断。
我们应用PCR技术和ELISA方法,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表现,早期确诊、早期用阿昔洛韦干预治疗[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2004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3个月~14岁。
全部病例经脑脊液、头颅CT、脑电图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条件。
1.2 方法27例患儿入院后(发病1~15 d),均送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颅脑CT检查及行腰穿检查。
腰穿用无菌试管留取脑脊液,分别做常规、生化、HSV-DNA及HSV-Ⅰ、Ⅱ型IgM抗体检查。
HSV-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30%,其中,有1例巨细胞病毒阳性,1例腺病毒DNA阳性。
HSV-IgM阳性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阳性率为15%。
HSV-DNA与HSV-IgM同时阳性3例。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该怎么办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西医治疗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1)目前治疗HSV的首选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本品血浓度的56%可通过血脑屏障。
脑炎及全身严重感染时每8h静脉点滴一次,每次10mg/kg.溶解于100mI溶液中,于1-2h内滴完,疗程10-14d。
(2)对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订的方案是:①首次发作者一般用本品口服,每日5次,每次200mg,疗程5一7d。
症状严重者静脉点滴,每8hl次,每次5mg/kg,共5一7d。
②反覆发作时,每日5次口服,每次200mg,共5d。
③为预防反复发作,可口服每日2一5次,每次200mg。
(3)由于阿昔洛韦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而起作用,因此仅对正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有作用,而对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无作用,停药后可复发。
阿昔洛韦局部应用于疱疹可减少病毒数量,但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加速病损愈合。
孕妇应用阿昔洛韦后的安全性尚未证实,不宜采用。
2.阿糖腺苷治疗全身感染也有效,脑炎及全身严重感染者的应用剂量为每日10-15mg/kg,静脉点滴,疗程10d。
3.眼部感染用药可用0.1%碘苷或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滴眼。
4.局部对症用药(1)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用于水疱或局部红肿明显者,湿敷至损害消退。
(2)1%-2%龙胆紫药液:用于溃破者,外涂患处,一日2次。
(3)3%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敷,一日数次。
(4)0.5%新霉素软膏:局部涂擦。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dcpzbdgrz/yyzl/。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疾病名称】【标准名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别名】急性坏死性脑炎、急性包涵体脑炎【英文名】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s【概述】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占已知病毒性脑炎的20-68%。
国外HSE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HSV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发病机制】【病因】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近90%的人类HSE是由I型引起,6%一15%系由Ⅱ型所致。
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
数年后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病毒激活,故约70%HSE:起因于内源性病毒的活化,仅约25%的病例是由原发感染所致,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人脑而引起脑炎。
儿童期发病的HSE多为病毒新近感染;绝大多数新生儿的HSE系HSV-Ⅱ引起,母亲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HSV-Ⅱ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HSV-Ⅱ原发感染常发生在青年人,HSV-Ⅱ也可引起成年人的无菌性脑膜炎。
【病理】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可见Cowdry A型包涵体,包涵体也见于皮质及白质的星型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核内。
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慢性期受累部位可出现脑组织萎缩和胶质细胞增生。
【诊断】【病史要点】1.起病方式多急性起病,少数表现为亚急性、慢性或复发性病例。
2. 易患人群任何年龄均可患病,50%以上病例发生于20岁以上的成人;四季均可发病。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不可忽视由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即由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神经溶解释放抗原引起。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有着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它和早期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相似度极高,很容易混淆,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进一步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等后果。
在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发现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是有助于诊断的,由此可见免疫治疗是有效果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些相关知识,发病原理、主要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应该怎么治疗。
1引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原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脑炎,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恶化。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元崩溃并释放自身抗原,破坏中枢免疫耐受。
患者在没有临床症状的表现之外,检测到这些自身抗体存在,进一步说明了自身免疫反应被激活,并同时表明长寿浆母细胞或与预后相关也可能长期存在于血液之中。
(2)分子模拟。
这就意味着外源性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与宿主自身的抗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宿主相应抗原与外源性抗原产生的效应性细胞或者特异性抗体产生交叉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损伤。
然而,在对脑脊液的分析中未发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发生“分子模拟”的直接依据。
(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之后,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即自身炎性反应。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之后,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然后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或可穿过脑脊液的屏障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从而识别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抗原。
(4)继发性免疫缺陷。
根据研究显示,有HIV感染后的两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了少见的单纯疱疹病毒在中枢不断引起炎性反应的原因是脑脊液逃逸综合征,在第四阶段之中,免疫功能部分恢复是因为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B细胞被激活进一步可能提高自身抗体的产生率。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2023版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simp1.exvirusencepha1.itis,HSV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1.exvirus,HSV)感染脑实质而引起的炎症,也称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脑炎。
HSVE是美国严重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脑炎。
在美国所报道的脑炎中本病大约占20%o 【病因与发病机制】HSV是一种嗜神经的DNA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
病理研究发现,75%的患者三叉神经节中存在潜伏期的HSV1。
大约1/4的成人经历过病毒激活引起反复发作的口唇疱疹;1/3的成人HSVE是第一次感染所致,2/3的患者则是病毒再激活所致。
仅10%的HSVE是由HSV2感染所致,且患者多为新生儿,主要是经产道分娩时感染。
病毒潜伏在纸神经节的神经细胞中。
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再次激活,沿神经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和/或脑膜炎。
【病理】病变常是双侧不对称地累及颛叶内侧和额叶及边缘系统结构,包括海马、杏仁核、嗅皮质、岛叶和扣带回。
淤血性坏死常较严重。
急性感染期镜下可见病灶的出血坏死。
伴有单核细胞浸润。
呈血管周围袖套样改变,弥漫性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通常含有嗜酸性包涵体,可发现其中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和抗原。
病变主要累及灰质,但感染也会扩展到白质。
【临床表现】HSVE无明显性别差异和季节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3为青年人和40岁以上成人。
发病高峰人群为年长儿童及中年人。
90%的急性起病者有发热、头痛、嗜睡、肌痛等前驱症状。
患病时持续高热、呕吐、头痛、轻微意识障碍和人格改变。
以后病情进展,出现偏瘫、失语、共济失调、肌阵挛、舞蹈样动作。
1/3患者有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
数日内加重,出现昏迷或请妄,或去皮质状态。
重症者常因脑实质广泛水肿、坏死而脑疝、脑死亡。
病程1~2个月死亡率高达60%~80%°病情较重者,如果治疗得当尚可存活,但存活者中约10%的患者有智力减退和不同程度瘫痪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一、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1.精神异常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注意力不集中、情感淡漠、错觉、妄想、怪异行为等。
2.神经功能缺损的观察(1)有无意识障碍(模糊、嗜睡、昏睡、昏迷、去皮质状态)。
(2)有无癫痫的发作(伴有意识丧失、以双侧抽搐为主全面发作,或随后出现遗忘症)。
(3)观察有无脑部受损的表现(观察有无头痛、呕吐及瞳孔、血压、呼吸的变化,有无脑疝的形成;观察患者步行时的感觉;观察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二)落实治疗正确执行医嘱,给予降低颅内压、抗病毒、对症治疗,协助做好脑电图检查。
(三)护理措施1.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药物,保证药物浓度;20%甘露醇快速滴注(30分钟内);抗病毒药加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恶心、呕吐下肢抽搐、舌及手足麻木感等),阿昔洛韦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h。
2.对症护理(1)高热的护理监测体温;摄取足量的液体(>2000mL/d);T>39℃时给予温水降温或冰袋物理降温;遵医嘱药物降温,观察疗效并记录,做好基础护理(口腔、皮肤)。
(2)精神异常的护理加强患者安全防护;观察患者的语言及行为(有无自伤或伤人行为),给予适当限制或专人守护;做好生活护理(个人卫生、饮食)。
(3)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护理维持患者皮肤完整性(不出现破损、烫伤或压疮),加强翻身并落实。
3.心理护理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其他不利于患者的事情,增强抗病的信心。
4.腰椎穿刺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腰椎穿刺的目的,术中协助医生摆好体位、测压,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痛、腰背痛、脑疝及感染等并发症。
(四)康复指导1.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用法和作用,指导正确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饮食指导保证热量的摄入,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减少炎症反应。
3.功能锻炼注意更换体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配合理疗、针灸等。
4.随诊指导对有精神症状者,外出活动有家人陪同,并佩带注明姓名、疾病名称、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的牌子。
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3例疗效观察
吴晓学;李光伟;何文芬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01(25)7
【摘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DNA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本文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rn 本组共选经HSV抗原测定,配合脑CT[1],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和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HSE患者23例住院治疗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8~46岁.伴意识障碍者8例,伴精神症状16例,伴癫痫发作7例,伴口唇皮肤粘膜疱疹5例.
【总页数】1页(P516-516)
【作者】吴晓学;李光伟;何文芬
【作者单位】海伦市医院;海伦市医院;海伦市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J], 王海燕;王禹;邓范艳;孟庆云
2.甘露聚糖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J], 臧召霞;刘志强;殷萍;魏亚芬;朴钟源;刘永丹;卢冲
3.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18例 [J], 陶美姣; 邓寅业
4.阿昔洛韦治疗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0例疗效观察 [J], 欧灿纯; 李安娜
5.联用阿昔洛韦、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J], 郎凤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8-25T11:45:21.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子良
[导读] 早期应大剂量、短程使用,有助于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解毒和缓解脑水肿。
刘子良
(黑龙江省鹤岗市平安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浅谈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已经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77-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
1.2方法与结果
治疗方法有对症及支持疗法、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1]。
结果:经过本院的精心治疗,已经有35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了转院治疗。
2. 治疗
2.1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本病十分重要,针对高热、抽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及颅内压增高等作相应处理,严重脑水肿或有脑疝形成者,需酌情行脑室穿刺引流或颞肌下减压手术。
有意识障碍者,尤需注意全身情况,如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防治继发感染,适当应用脑保护剂和脑代谢活化剂等亦有帮助。
必要时可小量输血、人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2.2皮质激素
早期应大剂量、短程使用,有助于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解毒和缓解脑水肿。
一般首选地塞米松,成人每日20~40mg缓解或分次静脉滴注,3~4日后逐渐减量,疗程10~14日,并可酌情再改为口服,每次0.75~1.5mg,每日三次,总疗程通常不超过1个月。
亦可选用相应剂量的氢化可地松和强的松。
如静脉给药效果不明显,可短期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次2~5mg,每周1~2次。
应用激素要注意禁忌证及副作用,抗病毒药必须同时足量给予,有时需适当加用抗生素。
2.3抗病毒治疗
2.3.1阿糖胞苷(Ara-C)
通过抑制产生脱氧核糖核酸(DNA)必要成份的酶系统,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此药能透过血脑屏障,对HSE和若干其他病毒脑炎有一定疗效。
但副作用较大,如骨髓抑制等,有时甚至造成继发性感染或全身出血,所以国内多数主张用较小剂量每日每公斤1~2mg(国外介绍用量为每日4~8mg/kg),静脉滴注或分次(间隔12小时)肌注,连用5~10日,必要时停药5日后再重复应用。
此药早期应用对降低HSE病死率,改善症状,减少、减轻后遗症有一定作用。
近年来已逐渐被其他副作用较轻的抗病毒药代替。
2.3.2环胞苷(CycLO-C)
为阿糖胞苷的衍生物,在体内转变为阿糖胞苷,作用与Ara-C相似,但副作用较轻。
成人每日50~200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或分次(间隔12小时)肌注,5~10日为一疗程。
2.3.3阿糖腺苷(Ara-A)
1960年合成,为同类药物中疗效较好者,副作用亦较轻。
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
有学者报告,静脉滴注本药可使HSE病死率从70 %降至28%。
成人每日15mg/kg左右,疗程为10日。
但因溶解度较低,每毫升液体的浓度不超过0.7mg(一般按200mg药物,加于500ml输液中静脉滴注)本药半衰期较短(仅1.5小时),故每日须持续滴注12小时以上(每日1次或2次滴注)。
用药时应注意大量液体随之进入体内,影响水电解质平衡。
已配好的药液不宜冷藏,以免析出结晶。
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震颤、眩晕、皮疹等,但发生率较低;偶可有肝肾功能受损,但多数较轻,停药后可恢复。
本品不宜与别嘌呤醇合用。
2.3.4无环鸟苷是80年代研制的新型抗病毒药,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较强,亦能抗水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其机制是此药进入体内后通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病毒胸腺嘧啶激酶的作用,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选择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因而阻断了病毒的生长、繁殖。
对未经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机体则无这种作用。
本药分子量小,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人报告本药对HSE的疗效明显优于阿糖腺苷。
临床上如遇到散发性脑炎,病情重疑为HSE又无条件作病毒学检查者,亦可用本药为首选药物,但亦应早期应用。
无环鸟苷仅作用于活动期病毒,对潜伏期或静止期的病毒无抑制作用。
成人每天10~15mg/kg,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10日;有报告首日量10mg/kg后改为每日5mg/kg,亦获显著疗效者。
国内有人推荐成人每次250mg,每日1~2次,疗程10日。
本品血浆半减期约2.5小时,静滴需缓慢。
如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其半减期可延长至20小时,故对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相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本药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副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头痛、恶心等,静脉给药渗漏时可致局部皮肤坏死;偶致肝、肾功能受损。
3. 讨论
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简称HSE,由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有I、Ⅱ两型,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多为I型。
儿童及青年感染病毒后可能通过嗅神经侵犯大脑,成人则多数先有粘膜、皮肤感染后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HSE两侧大脑半球受损广泛,但常一侧病变更为明显,以颞叶、边缘叶及额叶受累最重。
病灶内出血、坏死并有空腔形成(故亦称坏死性脑炎),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常可有颞叶钩回疝。
受累神经细胞核出现嗜酸性包涵体,是本病特征性病理变化。
本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则常有较重后遗症,少数轻症患者可痊愈[2]。
参考文献
[1] 邵旦兵,孙海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20期.
[2] 张健,王得新,赵伟秦,冯子敬,郎晓玲,何玉清.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