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为什么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1、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学;2、开创了俄国写“多余人”形象的传统;什么是“多余人”?是指俄国一些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贵族青年,他们看到了专制的罪恶,又不敢起来反抗,又不与当局合作,又不与下层平民结合。
他们否定既定的价值观念,过着堕落和放荡的生活,寻求刺激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最终一事无成,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标志着一种代表新的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阶层从封建体制中逐渐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一支独立的力量来为新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开始萌生,只是由于缺乏社会基础的支持和思想准备不够,所以才处在孤立的境地,才导致“多余人”们更多的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程度不同的悲剧结局。
“多余人”概念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而作为形象则最早出自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了毕巧林、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罗亭、冈察洛夫在《奥勃罗莫夫》中塑造了奥勃罗莫夫等,形成了“多余人”形象系列。
实际上“多余人”在历史上真正失去价值和意义是到了契诃夫的笔下。
《叶甫盖尼·奥涅金》3、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后来以果戈理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家群被称为:“自然派”。
4、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由破落的贵族,处于生计需要所担任的“小职员”、“小公务员”等。
他们身份卑微、薪金微薄,遭人鄙视,长期受着物质穷困和精神压抑的双重折磨,往往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小人物”是俄国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狂人日记》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之死》等。
5、开创了各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童话等。
比较好的中篇小说像《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造成安娜的悲剧原因有哪些?1、社会原因: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2、卡列宁的原因:虚伪、麻木不仁。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第11章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1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西方文学1.战争和革命,构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独特背景。
2.现代主义是个泛概念,是20世纪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这些流派,主张不同,风格各异,它们同时并存或频繁更迭,相互影响渗透或相互排斥刺激,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的艺术世界。
它们共同举起了“反传统”的旗帜,锐意求新,大胆探索,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总体而论,它们的探索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3.现代主义文学的革新和变异,源于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认识的变化。
4.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从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
(1)未来主义①未来主义是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烈的一个文艺流派。
其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剧作家、理论家托马佐·马里内蒂,他在法国的《费加罗报》上发表惊世骇俗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
其后,“政治宣言”、“画家宣言”、“音乐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舞蹈宣言”等纷至沓来,在短短的十年里,掀起了一个颇见声势的高潮。
但高潮过后,即是尾声,20年代初已成强弩之末。
这是一次来去匆匆的运动。
②未来主义以“否定一切”为其基本特征。
未来主义热情讴歌19世纪创造的物质成果,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现代精神的事物,并由此而产生出以追求力量美和速度美为目标的美学原则。
③未来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
除主将马里内蒂外,重要的诗人还有意大利的帕拉采斯基、卢齐尼、帕皮尼,法国的阿波里奈尔,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等。
(2)超现实主义①超现实主义是源于法国的又一个具有鲜明先锋精神的文学流派。
1916年的达达运动,以其“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的叛逆精神给超现实主义以有力的启示;1919年,小说《磁场》的发表和《文学》杂志的创刊,是运动的先声;1924年,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建立和《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非理性主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
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
又称后结构主义。
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
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
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
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
5.阶梯诗:
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6.戈多
是法国其名剧作家内克特创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是一个朦胧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7.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特殊的幽默风格;其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再次是“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最后是特殊的
题材,主要作家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场》等。
8.博尔赫斯:
(1899——1986)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阿根廷小说家和诗人。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
从小阅读了大量英文版的世界名著,从小立场要从事文学创作,9岁时使翻译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并在报纸上发表,一战后,全家移居瑞士,1923年出版第一版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41年第二本短篇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问世等。
1956年获何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国际性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博赫在艺术上追求新厅、独特、别出心裁的特点在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可被称为贴着博尔博赫交标的侦探小说。
9.超现实主义
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试图将文艺创作从更改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再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它一般具有下列特征:强调表现超现实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创作人为法国的布勒东《磁场》,还有阿拉贡·艾吕雅等。
10.新小说
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首先出现的一种以反传统小说为目标的文学思潮流派,也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来出现的反巴尔扎克式的各种新颖小说样式的结构,一方面明显受存在主义影响,主张文学以现实为主,以存在为主,现实生活与人生成为文学描述的中心,提倡介入生活,但同时又认为文学不应编制现实,编造生活,而应客观真实地表现世界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罗布·格里耶《橡皮》,萨洛特《怀疑的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