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1
- 格式:ppt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4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概述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三、未来主义四、表现主义五、意识流小说六、超现实主义七、存在主义文学八、新小说派九、荒诞派戏剧十、黑色幽默十一、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1、现代化进程的载体是都市,一如前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乡村。
2、乡村:人与土地太阳时间时间的模糊性相对松散个体性城市:人与机器火车时间时间的精确性集中组织整体性个性的消抹机器上的零件3、社会关系4、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化感个性被吞噬无家可归感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释名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2、文化思潮的影响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思想特征①突出表现异化(alienation )主题前现代的文学也涉及异化,但都是局部现象,寄希望于人的理性,可以克服,然而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中,异化是人类无法克服的永恒悲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以前劳动产品属于劳动者,然而在私有制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反过来控制他。
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人自愿劳作,然而在私有制社会,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
3、类本质的异化: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②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反思17世纪依赖逐步确立的理性原则、理性成果的合法性,对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人类社会的现存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背离姿态,着力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甚至对文明的发展意义公开采取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③语言实验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未来主义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流派的诞生。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初至中期,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运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强调独立性、个性化,尝试打破传统文学的限制和约束,追求艺术的自由表达和探究。
以下是几部代表性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1.《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段展现了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命运。
小说中人物、情节和环境都带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如灰暗、荒凉的山谷、荒野和狼群的象征意义以及人物行为的难以理解。
2.《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似水年华》是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该书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小说以自传体式呈现菲茨杰拉德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主要描写他和女主人公黛茜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反思,探究了爱情、财富和地位对人生的影响。
3.《宠儿》《宠儿》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以一天内主人公斯蒂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都柏林市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
小说的独特叙事手法和对人物心理表现的描绘,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自我意识和内部世界探索的追求。
4.《死亡的代言人》《死亡的代言人》是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戏剧作品,是现代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剧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沦陷的真相,突出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矛盾。
该剧的现代主义风格体现在情节的非线性构建、多谱系的反应和人物形象的独立性。
总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思想理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第一章绪论一、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对20世纪许多艺术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的文学流派的一个统称。
也被称为现代派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主要指20世纪出现的以反传统,追求先锋精神,有理性文化有一种悖逆倾向的一个文学流派。
狭义:是对20世纪二战以前出现的非理性文学流派的称呼。
1、历史时代①科学技术高度发展(20世纪)②物质条件极大改善③人被物化异化,沦为物质的奴隶④战争对人的摧残⑤人类的反思20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使生产力得到解放。
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后工业时代。
在物质条件改变的同时,人成为了产品的努力,即人被异化了。
2、思想发展是①西方现代注意的思想核心——非理性。
理性思想在西方世界持续了2500年,确立世界的绝对存在,而人类通过理性来认识,在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认识,到了中世纪的奥斯汀以及以后的康德等都是理性主义,康德将理性主义推向了顶峰。
②康德的哲学思想所包含的非理性因素。
他认为这种认识只能认识理性的现象无法认识其本质。
③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白格森等人的非理性认识。
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侧重哲学方面的研究,而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侧重心理学研究,有大量临床经验和经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叔本华:(1788—1866)德国哲学家,唯意志哲学的创始人。
主要理论著作:《世界之为意志与表象》,《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
其主要思想:1、生命意志是世界的基础,万物的动力。
2、强调意志,反对理性。
3、强调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志。
强调生命意志是第一行的,但又是神秘的,是人根本无法控制的。
希腊哲学思想意志在探索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意志利用理性的思想来探索这个问题。
宗教和理性是矛盾的,但都相信世界的绝对存在。
中国哲学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严密的体系,中国的艺术不是理性。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改造形成中国的禅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指的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
它根植于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变革之中,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学现象,可以说是20世纪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传统文学的社会伦理主义,把焦点放在“自由”和“个性”上,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把社会秩序看作是被人力所控制的,认为自由意志是最重要的。
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在故事情节、写作风格和主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历史时期上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起来有三个阶段:“前现代主义”、“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前现代主义时期,包括法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家,他们在表达“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描绘了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一种民族觉醒的意识。
例如,法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波洛克的《双城记》便是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标志的一部作品。
中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开始探索超越现实的写作方式,采用神秘、幻想的手法,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表达出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境界。
例如,英国作家萨特的短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便是一部重要的中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发展出一种更具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把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结合起来,把现代社会的多种思潮纳入到文学表达中。
例如,美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史蒂文·麦克洛伊的作品《白日梦》便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把“自由”和“个性”这两个重要概念融入到文学体裁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表达的空间,推动了文学发展的脚步。
第一章概论一、现代性:○1时间概念,相对古代而言,指某一思想、现象的性质是现实、当下、此刻的○2价值判断,相对崇古者:古代包含:经典、范本、精美等价值评估(循环论)现代性的指称意味:短暂、不可靠、无规范性(进化论)相对创新者:现代性意味:创新、进步、新潮、科学合理等。
○3功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
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
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三.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性、反思性)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合而成的文学思潮,总体上还是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思想特征:表现为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1、都强调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
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
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为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重要主题。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艺术特征1、象征性。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
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3、意识流。
热衷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
西方现代派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早期的一股文学运动,主要涉及到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
它旨在挑战传统文学形式,探讨现代社会、人类心理、语言和感性经验。
这种文学形式的兴起,是由于20世纪初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科学上的变革,因此,文学家们在创作方面也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派文学的特征是拒绝使用传统文学形式,如描写性的情节发展、阐述性的结构和叙事风格等。
相反,文学家们试图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如使用流派技巧、意识流、反常的叙述顺序、抽象和多重解释等。
此外,现代派文学还试图涉及更多现实本身的元素,例如繁重的书写内容、对绝望和恐惧的描述以及对现代性和人类存在的探寻。
其中,现代派诗歌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如使用简洁、抽象和富有音象律的语言,探索内心体验,展示抽象和矛盾情感。
该派别的标志性诗人包括T.S.艾略特、艾米丽·狄金森、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
例如艾略特的《荒原》,通过使用复杂的语言、多重叙述和宗教象征,描绘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现代派小说也是该派别的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作家是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
现代派小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非常创新,包括追求真实性和不断探究道德和社会观点,同时也因其难以理解的复杂形式而备受争议。
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使用语言游戏、意识流技巧和与现实中的细节对话,试图展现出当代爱尔兰文化的特点和心理状况。
戏剧作品也是现代派文学的一部分,旨在挑战传统戏剧观念、文学形式和文化价值。
该派别的代表作品通常具有高度互动性和社会性,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该作品具有压抑和无聊的氛围,展现出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精神状况。
总体而言,现代派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对传统文学的蔑视和拒绝,试图在文学形式、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展现出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它以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为基础,探索现代主题、社会关系和人类经验。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是指一种文学运动,主要出现在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和北美。
这种文学运动强调形式和语言的创造性,与传统文学规则和传统主题的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通常采用复杂的结构和语言,突出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对现实和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托马斯·曼的《魔山》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语言,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质疑。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了颠覆和挑战,使文艺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
总之,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是一种反映现代社会变革的文学运动,它引领了文学的新潮流,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
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况1.现代主义文学(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
它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欧美文学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2)从哲学思想上看,流行于20世纪的西方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其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3)从思想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困惑”,即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于其中的孤独、陌生、焦虑、痛苦的情绪。
(4)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锐意创新的文学,它反对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传统美学观,强调表现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5)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用荒诞的情节来取代故事的逻辑性,用虚化的、富有象征性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来取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时序跳跃、交错的心理时间来取代时序递进的物理时间,用隐晦、暗示性的语言取代语言的鲜明性。
2.后期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到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很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学流派,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有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诗人瓦雷里、德国诗人里尔克、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T.S.艾略特、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
(2)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梅特林克的《青鸟》是象征主义的代表。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20世纪西方热点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第一章绪论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根源所谓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对20世纪许多艺术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的文学流派的一个统称。
也被称为现代派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的概念主要指20世纪出现的以反传统,追求先锋精神,对理性文化有一种悖逆倾向的一切文学流派。
而狭义的现代主义是对20世纪二战以前出现的区别于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文学流派。
1、历史时代20世纪人类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方面人类的生存条件极大的改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度迸发,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
另外,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里,人性的异化现象也突现出来,在巨大的物欲面前,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成了非人。
尼采的话说“上帝死了”,瓦莱里的说法是“万物崩离,中心失依”。
这种“失依”的状态,使得人类生存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引发现代主义文学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摧毁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
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2、思想发展史从人类思想发展史来看,20世纪的哲学思潮,文艺理论异常活跃,难以界定。
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与文艺理论可以说对是19世纪以及之前的哲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的一个反动。
19世纪以及之前的理论核心是理性,而20世纪哲学、文艺理论尽管难以界定,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反理性。
康德的哲学思想,开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哲学思想的产生,非理性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性主义哲学,对西方当代文学发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叔本华(1788-1866)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主要理论著作有《世界之为意志与表象》、《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其主要思想:生活意志是世界的基础、万物的动力。
强调意志,反对理性。
强调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