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定义、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6
妇科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常规【概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和排除其他因素的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异质性,约50%的PCOS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
【诊断】一、病史:多起病于青春期,表现为月经及排卵异常,绝大多数长期无排卵、不孕,少数为稀发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
二、体征;肥胖是PCOS的常见表现,且常呈腹部肥胖型。
约70%的患者性毛增加,且伴有油脂性皮肤和痤疮。
一般无男性化表现(如秃顶、声音低沉、喉结增大等)。
少数可有黑棘皮症。
部分患者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的卵巢。
三、辅助检查:(1)高雄激素血症:血清T、雄烯二酮水平升高。
少数患者血脱氢表雄酮(DHEA)及其硫酸盐(DHEAS)升高。
(2)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血FSH水平正常或偏低,LH水平增高。
但肥胖患者的LH、LH/FsH比值可不高。
此项不作为诊断依据。
(3)高胰岛素血症:约30%~70%的PCOS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由于代偿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而引起。
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查出糖耐量异常或/和胰岛素反应过高。
(4)血PRL水平高:约10%~15%的PCOS患者有轻度高PRL血症。
(5)超声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体积增大,每侧卵巢内每个切面可见1 2个以上直径在10mm以下的小卵泡。
(6)必要时腹腔镜检查:可见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呈珍珠白色,表面光滑,白膜下有增生的血管纹,有时可见多个卵泡突出在卵巢表面,活检病理检查可见泡膜细胞增生,皮质内多个中、小卵泡,呈多囊性变。
四、诊断标准:目前PCOS的诊断是按照2003年鹿特丹会议修正的诊断标准: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的临床和/或生物化学征象;③多囊卵巢超声提示卵巢体积≥10ml,或同一个切面上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以上三项中具备二项,并排除其它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即可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分泌及代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男性激素产生过剩) 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分泌疾病。
疾病分类根据PCOS国际诊断标准(详见诊断部分)诊断的PCOS可以进行亚型分型,以便于个体化治疗选择:1型:经典PCOS,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及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2型: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3型:NIH标准PCOS,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4型:同时具备超声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及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此型也被称为经典PCOS。
发病原因目前对于PCOS病因学研究有非遗传理论和遗传理论两种。
PCOS非遗传学理论研究认为孕期子宫激素环境影响成年后个体的分泌状态,孕期暴露于高浓度雄激素环境下,如母亲PCOS史、母亲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雄激素控制不良等,青春期后易发生排卵功能障碍。
PCOS遗传学理论此理论的主要根据PCOS呈家族群居现象,家族性排卵功能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提示该病存在遗传基础。
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PCOS 家族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胰岛素促进卵巢雄激素生成作用亦受遗传因素或遗传易感性影响。
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家族成员中女性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男性过早脱发的患病率增高。
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PCOS可能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方式。
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发现最大量的与PCOS相关的遗传基因,如甾体激素合成及相关功能的候选基因、雄激素合成相关调节基金、胰岛素合成相关基金、碳水化合物代及能量平衡的候选基因、促性腺激素功能及调节的候选基因、脂肪组织相关的基因以及慢性炎症相关基因。
1.什么叫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
PCOS在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为5%-10%,无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可高达85%以上。
B超所说的多囊卵巢只是PCOS的一种表现而已。
的病因是什么(1)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占生育年龄妇女5~10%,占无排卵性不孕30~60%。
病因复杂,确切病因仍不清,相关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生活方式、情绪等。
多囊和一些生活习惯有关如不爱运动,喜欢吃甜食,生活不太规律,有特殊饮食喜好的女性,出现多囊的几率就可能高一些。
此外,胎儿在妈妈子宫里受到外界刺激或影响,也可能导致女儿出生后多囊。
(2)目前认为发病相关因素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部分PCOS患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主要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
但临床上患PCOS的单卵双胎的同胞不一定发病,故PCOS 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患者有哪些表现(1)月经失调:常见月经稀发、经量少甚至闭经,少数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2)不孕:PCOS由于持续的不排卵状态,导致不孕。
(3)男性化表现:高雄激素影响下,PCOS女性呈现不同程度多毛(阴毛或腋毛为主),脸上长痘痘、毛孔粗大、皮肤爱出油。
(4)肥胖:大约50%的患者会发胖,而且减肥比较困难。
肥胖的发生与PCOS的发生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进PCOS的发展。
(5)黑棘皮征:在颈后、腋下、外阴和腹股沟会出现一些灰褐色、黑色天鹅绒样、片状灰棕色的皮肤改变。
(6)卵巢增大:B超可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卵巢体积》=10cm3。
(7)内分泌改变:1)雄激素水平高:血清睾酮升高,少数患者DHEA和DHEAS升高,SHBG水平降低。
2)雌激素改变:患者体内总体雌激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3)促性腺激素变化:LH/FSH比值多升高,大于2有诊断价值。
2011 年卫生部发布的 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一直备受关注,该标准对于诊断和治疗 PCOS 病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诊断标准进行深入解析。
一、PCOS 的定义2011 年卫生部发布的 PCOS 诊断标准将 PCOS 定义为:存在排卵功能障碍和(或)过度雄激素导致的临床和(或)生化改变,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多囊卵巢,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1. 临床和(或)生化征象:如月经紊乱、闭经或不孕、多毛、肥胖或超重、痤疮等2. 超声表现: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此定义明确了 PCOS 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有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二、临床表现1. 月经紊乱:即月经周期混乱,表现为间隔不规则、延长或闭经等,是 PCOS 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2. 不孕或异常流产:由于排卵功能障碍,PCOS 患者常伴有不孕或异常流产的情况。
3. 多毛和痤疮:由于雄激素水平升高,女性患者体内出现多余的毛发或痤疮是 PCOS 的典型表现。
4. 肥胖或超重:约 50%-60% 的 PCOS 患者伴有肥胖或超重的情况,这也是对 PCOS 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
三、诊断标准1.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根据 WHO 标准,诊断 PCOS 至少需要两项以下三项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2)超过男性水平的雄激素激增,3)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2.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标准(NIH):根据 NIH 标准,诊断 PCOS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激素激增,并具备至少两项以下三项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2)雄激素激增,3)超声检查显示多囊卵巢。
四、诊断的意义1. 指导治疗:准确诊断 PCOS 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预防并发症:PCOS 患者伴有多种代谢性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及时准确诊断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存在的问题1. 诊断标准的统一性:不同国家和组织发布的 PCOS 诊断标准略有差异,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多囊性卵巢、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障碍。
临床上,PCOS患者可能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不育、体毛增多、多囊卵巢、高雄激素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多囊卵巢综合征被称为“闭经”、“痰浊”等,并有相关的治疗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而在西医理论中,多囊卵巢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涉及激素水平异常、卵巢功能紊乱等。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必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基于以上背景,以下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分型标准:一、中医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2. 肝郁脾虚型3. 肾阳虚寒型4. 湿热蕴结型二、西医类型:1. 卵巢多囊型2. 雄激素水平异常型3. 胰岛素抵抗型4. 卵巢功能亢进型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和西医类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中药调理月经、调节激素水平等。
2. 膳食调理:结合中医饮食疗法,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均衡营养,减少湿热等体内病邪。
3. 中医针灸疗法: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进行针灸治疗,调和气血、行气活血、温补肾阳等。
4. 西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口服避孕药、胰岛素调节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5. 药浴疗法:针对肾阳虚寒型患者,可采用中药药浴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以上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论治王宇非丛慧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育龄期妇女内分泌异常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本文简略探讨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目前中医药对PCOS的治疗。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育龄期妇女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调而产生的,以持续不排卵和雄激素过多为主要特征,以闭经、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征和卵巢多囊性增改变为临床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
中医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名,根据其症状,归属于中医“闭经”、“不孕”、“癥瘕”、“月经后期”等范畴。
中药治疗PCOS具有远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可有效减轻卵集过度刺激等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简略探讨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目前中医药对PCOS的治疗。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PCOS的发病与肾、脾、肝关系密切,肾虚、血瘀、痰湿、肝郁是PCOS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朱红鹏等[1]认为,肾-天癸-冲任的平衡是月经来潮及受孕的必要条件,而 PCOS 的病机则与肾虚、痰湿、血瘀等密切相关。
1.肾虚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的作用,故为“先天之本”。
因此PCOS发病的先天因素可归之于肾。
曹玲仙[2]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乃肾虚为本,脾运为困,血无以化,气无以行,痰湿孳生,阻滞胞宫,致任脉不通,冲脉不畅。
陈氏[3]等则认为本病与肾虚相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调,聚而成痰。
脾肾阳虚不能生化精血为癸,则冲不盛,任不通,诸经之血不能汇集冲任而下,乃成闭经而不孕。
谈勇[4]认为PCOS 乃因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失去平衡所致,而肾是主要环节,从肾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脾虚中医认为脾为水谷生化之源,濡养五脏六腑,并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
中西医结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通讯作者: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1.前言本文为师承彭强丽主任医师之心得。
彭强丽主任医师,现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师从妇科国家级名中医易修珍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名中医周蜻教授,擅长利用易氏妇科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
跟随彭主任学习期间,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高,彭主任中西医结合诊治该病临床疗效显著,故对此进行总结并系统性论述。
2.多囊卵巢综合征定义及病因病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10%。
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现研究认为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彭主任传承学习易老、周教授经验,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的脾肾亏虚,痰瘀壅胞,本虚标实之症。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一)内分泌特征:雄激素过多、雌酮过多、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比值增大、胰岛素过多。
(二)临床表现:月经失调、不孕、多毛、肥胖、黑棘皮症。
(三)辅助检查:1.超声提示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2.性六项(月经D2-5)、抗苗勒氏管激素及甲功检查:LH/FSH比值>2-3,雄激素升高、血清泌乳素升高、抗苗勒氏管激素升高、查甲功排除甲状腺方面疾病。
(四)诊断: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和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
(五)中医因临床症状不同归属于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癥瘕等范畴。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降雄激素、纠正代谢异常为主,对于有妊娠需求的患者予促排卵治疗。
(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1.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意在治其本,多囊卵巢综合征多伴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后期、崩漏等,先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促使月经来潮,经治疗月经正常来潮后再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调理。
治疗月经病应顺应月经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气血变化,进行调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自然医学疗法本文包括:o病因o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o生活方式疗法o可缓解PCOS的天然补充剂o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称为“PCOS”,被认为是一种全世界16至45岁女性患病率高达10%的疾病(在美国,在一项研究中,多达70%的PCOS女性未被诊断出)。
患有PCOS的女性通常血胰岛素水平高于平常水平,且体重超重,这导致体内发生许多激素性变化,引起毛发过度生长、痤疮、月经不调和难孕难育。
o病因似乎引起PCOS的原因有许多。
首先,已知加工食品、糖、高果糖玉米糖浆、可乐和单一碳水化合物份量偏高的饮食可令人增重。
这可导致胰岛素耐受性以及人的激素和内分泌系统发生其他变化,从而导致PCOS。
有人还认为前驱糖尿病和血糖升高也是引起PCOS的原因。
另一个因素是甲状腺机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这是女性患病率可达10%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女性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环境毒质也可能导致激素异常。
研究已将双酚A(或BPA,许多塑料中所含的一种化学物质)与女性发生PCOS联系在一起。
o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超声可见卵巢上有许多囊肿·毛发过度生长,通常长在脸部和胸部·月经失调·难孕难育·痤疮·肥胖·脂肪肝·肠道易激综合征(IBS)·男性型秃发·胰岛素耐受性·前驱糖尿病·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增高·血液检查显示睾酮和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比值升高o生活方式疗法对于试图改善其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女性,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恢复平衡。
这些改变包括以下内容:·减肥——达到最理想体重有助于改善激素平衡·日常运动——每周中有五天至少每天做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饮食——遵循以全食性(不过度加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低血糖指数饮食:多食全谷豆类和蔬菜水果,少吃精加工主食及高糖垃圾食品和加工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