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格式:ppt
- 大小:45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习重点 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
(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
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词义变化:①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一个构词成分,或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
如“形”“修”“衣”“妻”“自”等。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是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如一些文言虚词:“之”“其”“何”“若”等。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这么说了。
如“服”的“穿戴”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这样的用法了。
(2)句式变化:①有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如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倒装句(“忌不自信”)、省略句(“与坐谈”)等。
②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了一些改变,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不若君之美”,现在一般不会说“不如您的漂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
③有些文言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但是在用法上却受到很大限制。
如“之所以”“为……所……”“唯……是……”“有……所……”等句式仅仅在书面语中体现。
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走进汉语世界》教案之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所以,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正确使用汉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一提到昨天今天,就很自然的令人想起赵本山和宋丹丹所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我们都知道,这里的昨天今天其实是指过去和现在,我们不妨稍微回顾下当时的场景。
(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至3分钟)如果不搞清楚昨天和今天的不同,那么自然就会闹笑话,就像“秋波”怎么也不可能是“秋天的菠菜”一样。
曾经1978年高考的语文试题有这么一道题,要求翻译划线的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里回来,曾子就抓了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标要求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引子通过阅读引子部分的内容,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活动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要点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2.汉语语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答: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答: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答: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答:基础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
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B.都督阎公之雅望C.寂寥而莫我知也D.惟兄嫂是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③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④死生亦大.矣⑤目.吴会于云间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⑦而后乃今将图南.⑧襟.三江而带五湖A.①②③⑥B.①④⑥⑧C.②⑤⑥⑦D.③④⑦⑧考点对接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亲戚..,伶..无悔矣③昼夜勤作息..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俜萦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①②⑤B.②④C.③④⑥D.①③⑤⑥2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题型二文言文翻译例题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目标】⑴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⑵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
(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语音、词汇和表述方式都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
了解这种发展变化,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识,既有利于继承文化遗产,也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修养,避免闹笑话。
(如2007年朱军在《艺术人生》中采访毛岸英的儿子毛新宇时的“家父门”事件——“首先对家父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又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聊斋志异·张诚》中“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学生笑料百出的翻译。
)二、古今言殊(一)语音的演变(高考不作要求)1. 语音演变:声调变化,韵母变化。
(见课本P8)2. 学以致用:试推断“回”字在古代的读音。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ái”。
(二)词汇的演变(重在考查似是而非的双音节词)1. 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所以在翻译文言句子时,一般都是先将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1)做课本P10 一(2)偏义复词: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注意它的“偏义”所在。
【参《孔雀东南飞》中作息、公姥、父母、父兄、弟兄。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①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日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灭,这类强盛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信服。
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掉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暴虐中成了废墟;而强盛的玛雅文化,此刻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森林的旧址里想象它以前的灿烂。
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矗立不倒,为世人所尊敬。
(选自《最后一课》).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字体赏美文汉字的永久第1页/共9页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开出漂亮的光芒;它,目睹了我们民族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发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
它就是先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固而成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长,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
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辞别了洪荒年代,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有了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枯,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代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化,也能够在厚重的文籍里吸取先人的智慧。
每个汉字之因此能成为此刻的这类形状,表达着它所代表的那种意义,不是任意赋形赋意的结果,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迹。
汉字与其余文字有所不一样,拥有独到的魅力。
因为汉字独到的外形结构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书法成为一门积厚流光的艺术。
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像颜真卿、米芾、王羲之等书法名家,他们创建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经过书写汉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味和艺术涵养。
听到许多旅居国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荒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孤苦伶仃,当一种他乡流浪的失意感和孤寂感袭来时,忽然看到一块小饭店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马上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第2页/共9页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亲母亲眼前,使你抛弃全部疲倦、孤单甚至惧怕。
我没有经历过这类领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暮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交口称赞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在迷惑不安的日子里,在难过地想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激励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诚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假如没有它——谁能看见故土的全部,谁不沉痛欲绝呢?但是,这样一种语言假如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行置信的啊!”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必定会叹息汉字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