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闭合导线测量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6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一级导线测量实训报告(一)一级导线测量实训报告介绍•本文旨在总结一级导线测量实训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经验教训。
•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训,我们将学习到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巧。
实训过程1.准备工作–确定测量范围和目标,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携带必要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经纬仪等。
–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进行测量–按照测量要求和流程,进行导线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仪器和测量方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记录测量数据和观测次数,以备后续数据处理使用。
3.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适当的测量软件、算法和公式,计算出导线的各项参数。
–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4.结果总结–汇总测量结果,生成报告或图表,以展示测量成果。
–对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反思。
–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以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实训经验教训•注意仪器的准备和校准工作,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多次观测,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处理时要细致入微,避免出现计算错误和误差累积。
•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尽量避免测量过程中的冗余和重复工作。
通过一级导线测量实训,我们不仅学到了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希望将来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技能,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让这次实训更加愉快和有效。
实训成果•通过实训,我们成功完成了一级导线测量的任务,并得到了准确的测量结果。
•我们掌握了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仪器使用方法。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导线的各项参数,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通过实训,我们对导线测量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改进方向•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于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一级导线测量指导书一、作业任务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建立一级导线控制网,依据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外业测量与内业数据处理。
本测区范围: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选择四个点形成一个闭合导线,并用油性笔在现场做好标志。
二、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目前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基础控制点如下表1所示:三、导线观测技术要求:本方案为一级导线,其具体的观测依据如右表2导线观测技术要求所示。
表 2 导线观测技术要求点名 等级 X (m ) Y (m ) H (m ) 备注 NT0563 一级 2527426.851 532020.477 75.523 起算点 NT0560 一级 2526977.666 532290.470 75.881 起算点I20 二级 2526539.018 532405.493 74.142 I22 二级 2527514.444 532385.594 73.998 I04 二级 2527262.735 532385.594 74.460 I15 二级 2527273.834 532464.486 75.516 I06二级2527087.336532376.34874.309附件1导线测量记录表测盘目第Ⅰ测回水平角值第Ⅱ测回水平角值平均角值距离测量(m)平均距离(m)站位标度盘读数(°′″)(°′″)度盘读数(°′″)(°′″)(°′″)端点号边长端点号边长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班级:日期:年月日天气:。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三)闭合导线内业计算闭合导线如图3所示,计算示例见表3。
其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角度平差①、角度闭合差:βW =[内β]-01802⋅-)(n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允βW =n 40± (″)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③、角度改正数: βV i =-nW β说明:βV i 与βW 的单位应相同,一般以秒为单位。
④、检核计算: [βV ]=-βW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 图3 闭合导线 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角度改正数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观测角改正数βV i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是:在短边两端的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调整,一个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只能调整1秒。
⑤、平差角计算: i β'=i β+βV i检核:[β']=01802⋅-)(n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0180+'+=i 左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左βαα 或者: 0180+'-=i 右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右βαα ②、检核计算:从已知边AB 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BA 结束,则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 α应与其已知值AB α0180±相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知边与未知边的连接角θ若测错或整理数据过程中转抄错,在计算中将无法发现。
因此,观测前,应加强对已知点位和已知方向的确认,保证无误;观测中,应保证观测角值θ观测准确无误(一般应比β角多测一个测回);计算中,应保证θ角的转抄准确无误。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i i i Cos D X α⋅=∆ i i i Sin D Y α⋅=∆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X W =[测X ∆]-理X ∆=[测X ∆] Y W =[测Y ∆]-理Y ∆=[测Y ∆]S W =22Y X W W +± (S W 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也叫导线点位闭合差)说明:当导线长度短于规范规定的31时,导线点位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mm 3.0,即:允S W =±0.3·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N1=][D W S ≤20001 (N1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③、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i XD D W ⋅][ yi V =-i Y D D W⋅][检核计算:[x V ]=-X W[y V ]=-Y W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5、规5.1城市测量规(C118/99)5.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6、技术要求6.1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第2.4.10和2.4.11条执行。
按“城市规”第2.4.12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7 、作业方法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GB50026-93》2.3.1~2.3.10执行。
7.4测角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
7.5测边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8.1外业数据表格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观测者:记录者:天气:第页共页9、业计算导线测量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1、外业观测值复核9.2、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9.3、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上,比例因子9.4、整理外业资料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的要求。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1、概况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
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
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全长281 公里。
本单位承包工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2.1地形踏勘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3、作业队伍情况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
2004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5、规范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技术要求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
内业计算步骤: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2.推算坐标方位角3.计算坐标增量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5.计算各店坐标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如图6-11所示,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6-5)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6-6)(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见表6-3和表6-4,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6-7)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6-8)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6-9)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 -2)×180˚,本例为540˚。
本例中fβ、fβp的计算见表6-5辅助计算栏,水平角的改正数和改正后的水平角见表6-6第3、4栏。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的计算公式为:βp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本例为54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按式(6-1)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例如,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为: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填入的第7、8两栏的相应格内。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如图6-12a所示,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 x 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 y,即(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 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 K 从图6-12b可以看出,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 x、W 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1-1′之长度W D 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并用下式计算W=D仅从W 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
2.5.2.2平面控制网一级、二级控制网精密导线网的布设建立导线网的目的是,在施工测量时由于首级控制点点间距离较远,不适宜直接进行施工测量,因此需建立精度相对较高的导线点来满足施工对测量的要求。
根据工程的特点宜在线路沿线布设附合导线7条,布设46个导线点。
通过首级GPS点形成导线结点网。
2.5.2.2.1精密导线网技术要求2.5.2.2.2精密导线控制点的选点埋石控制网导线布设为附合导线和导线结点网。
每点具备2个以上方向通视。
精密导线点的点位应选在便于使用、保存,且不宜被扰动、破坏的地方。
有条件的地方应选择在建成时间5年以上、建筑物基础坚实稳定的建筑物顶部;无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在视线开阔、地面基础稳定、便于设站测量的区域。
特别要说明的是,点位形式应尽量采用强制对中标,无条件的地方则采用地面标石。
2.5.2.2.3精密导线控制点的观测采用经检测合格的Leica TS06全站仪进行导线施测,该仪器的测角中误差为±1″,测距精度为2+2×10-6 • D(mm)。
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定期对仪器按照ISO9001的“勘测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常规性检查。
1、精密导线水平角观测精密导线网测角采用方向法观测,每个测站观测6个测回,当方向多于3个时,进行归零,各测回间度盘和测微器位置的变换按表6执行,在附合导线两端与GPS点联测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增加2测回。
6测回度盘编制表6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秒;(2)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3)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I级全站仪为9秒,II级全站仪为13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I级全站仪为6秒,II级全站仪为9秒。
2、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GPS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应附合以下要求:(1)在附合导线两端的GPS控制点上观测时,宜联测两个GPS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GPS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实训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
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或50m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
图根导线,一般用全站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B8、1为已知点,2~6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如图3所示,计算示例见表3。
其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角度平差
①、角度闭合差:
βW =[内β]-
01802⋅-)(n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允βW =n 40± (″)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③、角度改正数: βV i =-
n
W β
说明:βV i 与βW 的单位应相同,一般
以秒为单位。
④、检核计算: [βV ]=-β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 图3 闭合导线
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角度改正数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观测角改正数βV i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是:在短边两端的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调整,一个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只能调整1秒。
⑤、平差角计算: i β'=i β+βV i
检核:[β']=
01802⋅-)(n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0180+'+=i 左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左βαα 或者: 0180+'-=i 右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右βαα ②、检核计算:
从已知边AB 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BA 结束,则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 α应与其已知值AB α0180±相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知边与未知边的连接角θ若测错或整理数据过程中转抄错,在计算中将无法发现。
因此,观测前,应加强对已知点位和已知方向的确认,保证无误;观测中,应保证观测角值θ观测准确无误(一般应比β角多测一个测回);计算中,应保证θ角的转抄准确无误。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i i i Cos D X α⋅=∆ i i i Sin D Y α⋅=∆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X W =[测X ∆]-理X ∆=[测X ∆] Y W =[测Y ∆]-理Y ∆=[测Y ∆]
S W =22
Y X W W +±
(S W 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也叫导线点位闭合差) 说明:当导线长度短于规范规定的3
1时,导线点位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
mm 3.0,即:
允S W =±0.3·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N 1=][D W S ≤20001 (N
1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③、坐标增量改正数:
xi V =-
i X
D D W ⋅][ yi V =-i Y D D W
⋅]
[
检核计算:
[x V ]=-X W
[y V ]=-Y 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中──这称为凑整误
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在长边所对应的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上调整,一个xi V 或yi V 上只能调整一个毫米。
④、改正后坐标增量: i X '∆=i X ∆+xi V i Y '∆=i Y ∆+yi V
检核计算:
[X '∆]=理X ∆=0
[Y '∆]=理Y ∆=0 图4 独立测区的闭合导线 4、坐标计算:
)1(1+-+'∆+=i i i i X X X
)1(1+-+'∆+=i i i i Y Y Y
检核计算:最末点坐标的B X 、B Y 的计算值应与其已知值完全相等,否则,说明计算过程有误。
独立测区所布设的闭合导线如图4所示,常常是假定一个地面点为已知点,如图中的A 点;假定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如图中的4A α。
这种图形没有连接角θ。
其内业平差计算的思路与方法与图3所示的闭合导线基本相同。
附属内容:
平差后各种结果精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