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7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从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两个方面对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方法1.选择合适的全站仪首先要选择一台精度高、性能稳定的全站仪,确保全站仪的仪器误差和观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设置测量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闭合导线测量奠定基础。
3.设置测量工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全站仪的测量工作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安装、调试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根据测量要求,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完整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天气条件,清理基准点和测量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固定基准点和移动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安装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选择测量模式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测量要求,开始闭合导线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全站仪、设置测量基准点、设置测量工作模式、安装、调试全站仪和开始测量等步骤,可以确保闭合导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数字解谜游戏呢。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咱先算出角度闭合差呀。
理论上来说,闭合导线的内角和是有个固定值的,就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 2)×180°(n是边数)算出来理论内角和。
然后把我们实际测量的那些内角加起来,一减就得到角度闭合差啦。
这个差值可不能太大哦,如果太大就说明测量的时候可能出了些小问题。
得到这个闭合差后呢,就把它平均分配到每个观测角上,这样就调整好角度啦。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接下来就是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啦。
这就像是在给每个边确定一个方向呢。
从已知的起始边方位角开始,按照调整后的角度,依次推算出其他边的坐标方位角。
这个过程就像是沿着导线一步步走,每到一个转角就根据角度的变化来确定下一段路的方向,可有意思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
然后呢,我们要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就像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变化一样。
用边长乘以这个边的坐标方位角的正弦或者余弦值,就能得到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啦。
这里要特别细心哦,正弦对应纵坐标,余弦对应横坐标,可别搞混啦。
四、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算出坐标增量之后,就该算坐标增量闭合差了。
理论上,闭合导线的坐标增量总和应该是零呀,因为绕一圈最后要回到原点嘛。
但是实际测量计算出来的往往不是零,这个差值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这个闭合差也得调整呢,按照边长的比例把这个差值分配到各个坐标增量上。
五、坐标计算。
最后就是计算各点的坐标啦。
从已知点的坐标开始,加上调整后的坐标增量,就像走一步算一步的位置一样,这样就可以算出闭合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啦。
整个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就完成啦,就像完成了一次有趣的数字旅程呢。
导线测量的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DJ 1DJ 2DJ 6三等302.0131.81/55 000±3.6610—四等201.0132.51/35000±546—一级100.5175.01/15000±10—24二级60.3308.01/10000± 16—13三级———20.01/2000± 30—12注:表中n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当导线长度小于表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平面控制网的设计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水平角观测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
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级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并能够进行数据观测、记录和验算。
实习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一级闭合导线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的观测、记录和验算。
2. 学会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
3. 完成一定数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
4.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相关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仪器的校验和检测,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经纬仪、水准仪、尺子、记录本等。
三、实习过程1. 实地踏勘测区,了解测区情况及任务,进行实地选点并建立标志。
我们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进行了准确的标志。
2. 进行水准测量。
我们使用水准仪对控制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
然后,我们进行了水准路线全线的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确保观测数据合格。
3. 进行闭合导线测量。
我们使用经纬仪对控制点进行水平角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然后,我们使用尺子进行水平距离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对观测数据进行内业计算。
我们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闭合导线的各项参数,包括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等。
5. 对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进行验算。
我们进行了角度和距离的验算,确保观测数据合格。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并能够进行数据观测、记录和验算。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踏勘、选点和建立标志,以及如何进行水准测量和内业计算。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观测数据的误差处理、仪器的调整和读数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得到了及时的解答和指导,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测量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密性,明白了测量数据对工程的重要性。
闭合导线水准测量实验报告【闭合导线水准测量实验报告】1. 导言闭合导线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学中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测量、道路建设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闭合导线水准测量方法,掌握实地测量技术和仪器的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2. 实验步骤2.1 仪器准备在进行闭合导线水准测量前,需要确保仪器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检查水准仪的调节状况,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校准水准仪的视轴垂直度,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测量操作2.2.1 设置基准点选取适当位置作为基准点,并参照水准点的要求进行设置。
将基准点作为起点,确定闭合回路的起始位置。
2.2.2 观测水准线使用水准仪观测测量线上各个水准点的读数,并注意记录每个站点的标记。
观测时,应注意仪器的水平放置、稳定和操作的准确性。
2.2.3 测量回路观测完成对闭合回路的水准观测后,返回基准点,再次观测基准点的读数。
若回路闭合良好,则两次观测结果应相差不大。
2.3 数据处理2.3.1 导线高程计算根据观测记录的读数,利用高差法或正反算法计算闭合回路上各个水准点的导线高程。
2.3.2 误差分析通过对导线高程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评估实际测量误差的大小。
常见的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气压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大气误差等。
3. 结果和讨论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完成了闭合导线水准测量的全部步骤,并获得了多个水准点的导线高程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导线高程水平的准确性通过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闭合回路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小,说明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较高。
这为后续工程项目的高程测量提供了可靠的基准。
3.2 误差来源和控制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们在观测中应注意并记录相关环境参数,以便在数据处理中进行修正。
4. 总结闭合导线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适用于许多工程和建筑领域。
导线测量规范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
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
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
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
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顶标表层不应低于地面75厘米深。
顶标是由30平方厘米的预制混凝土柱制成,中心为软钢,钢筋垂直于底标。
底标在顶标安置前,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
见图表所示。
(c)坚硬的岩石在岩石上垂直钻一个深度为30厘米的洞,然后将一根长度为46厘米直径为5厘米的管子插入洞内,露出岩石面16厘米处。
将水泥泥浆灌注到洞内,捣实,以固定中间的管子。
然后,用水泥泥浆填充至管子边缘,再插入0.22铜螺钉作为中央标志。
洞口周围的岩石表面出现裂痕,宜为水泥图章提供相应承载力。
管应与图章表面保持齐平,识别的标志印在水泥图章的上面。
2.3.1 (c)参考标点对于每一根混凝土柱,附近除了有明显的指向标志外,还应仔细描述至少3个参考标识。
参考标点可用15平方厘米,长60厘米的支柱及与上述标志相同的材料制作。
参考标点应选择良好的角度,其距离应控制在30米范围内,并可供经纬仪聚焦。
2.3.2标识的数量见“测量标识列举和分类”标识以字母P作为后缀连续排列,前缀为各地籍测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拼成。
例如:LCS 4P也就是:拉各斯地籍测量第4标志。
3. 地形观测3.1 角位观测水平角度的测量需用大地经纬仪,角度至少是0.5’’。
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闭合导线测量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测量方法。
闭合导线测量是通过对导线的长度和方位角进行测量,来确定导线的位置和形状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一步是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起点是指测量的起始位置,终点是指测量的结束位置。
通常情况下,起点和终点会选取在地面上容易确定的地标物上,比如建筑物的墙角、柱子等。
确定好起点和终点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闭合导线测量了。
第二步:设置测量基线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二步是设置测量基线。
基线是指用来测量导线长度的参考线。
在闭合导线测量中,通常会选择一条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基线。
基线的选择要考虑其长度适中,方便测量和计算。
设置好基线后,就可以进行导线长度的测量了。
第三步:测量导线长度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三步是测量导线长度。
在测量导线长度时,通常会使用测量仪器,比如全站仪、电子测距仪等。
测量仪器会通过测量仪器自身的功能和原理,来精确测量导线的长度。
在测量导线长度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精度和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第四步:测量导线方位角闭合导线测量的第四步是测量导线方位角。
方位角是指导线与某一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测量导线方位角时,通常会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通过观测参考方向和导线方向之间的夹角来确定导线的方位角。
测量导线方位角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第五步:计算导线的坐标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五步是计算导线的坐标。
在测量导线长度和方位角后,可以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算来确定导线的坐标。
计算导线坐标时,需要使用三角函数和三角测量的相关公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导。
计算导线坐标时,需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精度,并进行相应的校验。
第六步:检查闭合精度闭合导线测量的最后一步是检查闭合精度。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人为因素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精心整理闭合导线测量方案一.闭合导线示意图如下E02北1.1现场E02、E04、I03,为设计院给出的三个已知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及其他有关条件,在升压站征地线外做闭合导线,示意图中A 、B 、C 、D 为一级水准点。
1.2闭合导线测量的内容:1)根据现场条件布置A 、B 、C 、D 控制点,要求控制点之间要通视。
2)使用全站仪测距,从而得到3A 、AB 、CD 、D3的距离。
3)使用测回法分别测得闭合导线的内角。
4)将测得内角、距离数据填入平差表进行平差(具体见附表1、附件2) 5)根据相关规范核对误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1.3导线平差步骤:1)计算E04、I03的方位角,并记录在附件2中。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计算闭合差:✍计算限差:✍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④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表示在前进方向上,前面这条边的方位角,则表示后面那条边的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ΔX AB =D AB ;ΔY AB =D AB故:X B =X A +ΔX AB =X A +D AB *cos αAB Y B =Y A +ΔY AB =Y A +D AB *sin αAB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80±+=左后前βαα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当允ββf f <时,则将x f 、y f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7)闭合导线平差详见附件2附件1:测回法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格测站目标竖盘 位置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24) 一测回平均角值(24) °′″°′″°′″34左 0D 4 右180 D 3D 左A D 右180 A A3 左B 3 右180 B BA 左C A 右180 C CB 左D B 右180 D DC 左A C 右180A附表2:。
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是测量工程中用于评估导线角度闭合误差的容许范围。
在测量工程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导线角度闭合误差进行控制和限制。
导线角度闭合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线的实际角度与理论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环境的不确定性、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导线角度闭合误差进行控制。
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是指在一级测量中,对于导线角度闭合误差所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
一级导线通常是测量工程中的主要控制线,其角度闭合误差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测量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的大小与工程的精度要求有关。
对于要求较高精度的工程,容许值会相对较小;而对于要求较低精度的工程,容许值会相对较大。
在实际测量中,对于一级导线角度闭合误差的容许值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测量精度要求:根据工程的精度要求,确定导线角度闭合误差的容许值。
一般来说,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容许值会相对较小。
2.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测量仪器的精度较低,容许值需要相应调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测量环境的不确定性:测量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天气因素、地形地貌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在确定容许值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4.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测量人员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从而降低容许值。
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是测量工程中对导线角度闭合误差所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
在实际测量中,通过考虑测量精度要求、测量仪器精度、测量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容许值,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闭合导线测量的一个例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闭合导线,其起点和终点都在已知的控制点上。
我们需要测量该导线的角度和距离,以确定其坐标位置。
首先,我们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例如全站仪或经纬仪。
然后,在导线上选择合适的点作为测站点,并确定导线的方向。
接下来,按照导线测量的步骤进行测量,包括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例如,如果我们选择了两个已知点A和B作为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并选择点C作为测站点。
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测量AC和BC的距离以及∠ACB的角度。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出点C的坐标位置。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方位角:∠ACB = ∠ACD + ∠DCB
2.计算坐标增量:Δx = Dcos(∠ACD) 和Δy = Dsin(∠ACD)
3.计算坐标:X = X0 + Δx 和Y = Y0 + Δy
其中,X0和Y0是已知点A的坐标,D是已知的AC和BC的距离,∠ACD和∠DCB是已知的角度。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使用闭合导线测量方法确定闭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位置。
5、规范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技术要求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 (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条执行。
按“城市规范”第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7 、作业方法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3.1~执行。
测角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测边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外业数据表格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观测者:记录者:天气:第页共页9、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外业观测值复核、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上,比例因子、整理外业资料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任务1、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闭合导线内、外业工作内容:①一级闭合导线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的观测、记录和验算;②四等水准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取得合格的外业成果;③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取得合格的外业成果。
2、完成对某一构筑物的布设点位及其测量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掌握其全过程。
3、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要求全队以小组为单位踏勘测区,了解测区情况及任务,进行实地选点并建立标志(每组点数为6个)。
1、水准测量(1)控制点的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并取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2)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2、钢尺量距:测三组取平均值。
3、用测回法测角测两个测回,取平均值。
三、实习组织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由任课教师全面负责,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本班分为3组,每组7人,相互协调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闭合线路工程测量。
四、具体内容(一)配备的仪器和工具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水准尺1根,尺垫1个,钢尺1盘,计算器1台,钉子6个,有关记录本、橡皮及铅笔等。
(二)实习项目1、在正式操作前先进行仪器的校验2、进行水准测量工作并完成相应高程的计算3、用测回法完成水平角的观测4、用检定过的钢尺进行边长测量5、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平面坐标的计算(三)测区概况我们的测区就位于xx科技大学内,测区范围主要包括文法学院院楼附近地区。
测区地势比较平坦,没有较大的起伏,路况良好,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和后续的测量工作。
围绕该测区布设了6个控制点,大多选在院楼的拐角位置,以便进行后续测量。
现正值夏季,天气状况良好,阴雨天较少有利于控制测量。
(四)实习程序1、准备工作:(1)仪器校验:水准仪: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等。
经纬仪:照准部水准轴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丝垂直于仪器横轴的检验校正、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等。
5、规范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技术要求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
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
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7 、作业方法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执行。
7.4测角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8.1外业数据表格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观测者:记录者:天气:第页共页9、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1、外业观测值复核9.2、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9.3、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上,比例因子9.4、整理外业资料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三)闭合导线内业计算闭合导线如图3所示,计算示例见表3。
其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角度平差①、角度闭合差:βW =[内β]-01802⋅-)(n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允βW =n 40± (″)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③、角度改正数: βV i =-nW β说明:βV i 与βW 的单位应相同,一般以秒为单位。
④、检核计算: [βV ]=-βW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 图3 闭合导线 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角度改正数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观测角改正数βV i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是:在短边两端的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调整,一个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只能调整1秒。
⑤、平差角计算: i β'=i β+βV i检核:[β']=01802⋅-)(n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0180+'+=i 左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左βαα 或者: 0180+'-=i 右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右βαα ②、检核计算:从已知边AB 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BA 结束,则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 α应与其已知值AB α0180±相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知边与未知边的连接角θ若测错或整理数据过程中转抄错,在计算中将无法发现。
因此,观测前,应加强对已知点位和已知方向的确认,保证无误;观测中,应保证观测角值θ观测准确无误(一般应比β角多测一个测回);计算中,应保证θ角的转抄准确无误。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i i i Cos D X α⋅=∆ i i i Sin D Y α⋅=∆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X W =[测X ∆]-理X ∆=[测X ∆] Y W =[测Y ∆]-理Y ∆=[测Y ∆]S W =22Y X W W +± (S W 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也叫导线点位闭合差)说明:当导线长度短于规范规定的31时,导线点位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mm 3.0,即:允S W =±0.3·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N1=][D W S ≤20001 (N1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③、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i XD D W ⋅][ yi V =-i Y D D W⋅][检核计算:[x V ]=-X W[y V ]=-Y W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评分标准(国赛标准)
a.测量过程
评测内容评分标准扣分携带仪器设备(脚架棱镜)跑步警告无效,每跑一步扣1分
观测、记录按规定轮换违规1次扣2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度盘或变换不合要违规1次扣2分
记录者引导观测者读数违规1次扣1分
用橡皮擦手簿违规二类测站记录计算未完成就迁站每出现1次扣2分
骑在脚架腿上观测违规一次扣1分
记录成果转抄违规1次扣2分
影响其他队测量造成必须重测后果的扣10分,
仪器设备全站仪及棱镜摔倒落地取消资格
其他违规记录
合计扣分
b.成果质量
评测内容评分标准处理
观测与记录50分
测站限差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或者2C超限二类
角度观测记录角度改动秒值、或连环涂改二类距离观测记录改动厘米、毫米违规二类手簿内部写与测量数据无关内容违规二类记录规范性(4分)就字改字或字迹模糊读,1处扣2分
手簿手簿缺项或计算错误(10分)每出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手簿划改(4分)非单线或者不用尺子的划线,1处扣1
分,扣完为止
同一位置划改超过1次(4分)违规1处扣1分
划改后不注原因或不规范(2分)违规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内业计算35分方位角闭合差或相对闭合差限差超限二类平差计算(25分)
一处计算错误扣0.5n分,n为影响后续计算
的项目数
全部未计算扣25分;只计算方位角闭合差扣
15分
其它计算缺项或未完成酌情扣分。
坐标检查(8分)
与标准值比较超过5cm为超限,每超限1点
扣2分
计算表整洁(2分)每1处非正常污迹扣0.5分,扣完为止合计扣分。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测图 比例尺 导线 长度 /m
平均边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
DJ 2 DJ 6
一
级 3 600 300 ≤±15 ≤±5 ≤1/14 000 2 4 ≤n 10
±
二
级 2 400 200 ≤±15 ≤±8 ≤1/10 000 1 3 ≤n 16
±
三
级 1 500 120 ≤±15 ≤±12 ≤1/6 000 1 2 ≤n 24±
图
根
1;500 900 80 ≤1/4 000
1 ≤n
40
±
1:1 000 1 800 150
1:2
000
3 000 250 (三)闭合导线业计算
闭合导线如图3所示,计算示例见表3。
其业计算步骤如下。
1、角度平差
①、角度闭合差: βW =[内β]-01802⋅-)(n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允βW =n 40± (″)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③、角度改正数: βV i =-
n
W β
说明:βV i 与βW 的单位应相同,一般以秒为单位。
④、检核计算: [βV ]=-β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 图3 闭合导线
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角度改正数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观测角改正数βV i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是:在短边两端的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调整,一个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只能调整1秒。
⑤、平差角计算: i β'=i β+βV i
检核:[β']=01802⋅-)(n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0180+'+=i 左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左βαα 或者: 0180+'-=i 右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右βαα ②、检核计算: 从已知边AB 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BA 结束,则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 α应与其已知值AB α0180±相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知边与未知边的连接角θ若测错或整理数据过程中转抄错,在计算中将无法发现。
因此,观测前,应加强对已知点位和已知方向的确认,保证无误;观测中,应保证观测角值θ观测准确无误(一般应比β角多测一个测回);计算中,应保证θ角的转抄准确无误。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i i i Cos D X α⋅=∆ i i i Sin D Y α⋅=∆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X W =[测X ∆]-理X ∆=[测X ∆]
Y W =[测Y ∆]-理Y ∆=[测Y ∆]
S W =22
Y X W W +±
(S W 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也叫导线点位闭合差) 说明:当导线长度短于规规定的3
1
时,导线点位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mm 3.0,即:
允S W =±0.3·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N
1=
]
[D W S ≤
20001 (N
1
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③、坐标增量改正数:
xi V =-
i X
D D W ⋅][ yi V =-i Y D D W
⋅]
[
检核计算:
[x V ]=-X W
[y V ]=-Y 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
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在长边所对应的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上调整,一个xi V 或yi V 上只能调整一个毫米。
④、改正后坐标增量: i X '∆=i X ∆+xi V i Y '∆=i Y ∆+yi V
检核计算:
[X '∆]=理X ∆=0
[Y '∆]=理Y ∆=0 图4 独立测区的闭合导线 4、坐标计算:
)1(1+-+'∆+=i i i i X X X
)1(1+-+'∆+=i i i i Y Y Y
检核计算:最末点坐标的B X 、B Y 的计算值应与其已知值完全相等,否则,说明计算过程有误。
独立测区所布设的闭合导线如图4所示,常常是假定一个地面点为已知点,如图中的A 点;假定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如图中的4A α。
这种图形没有连接角θ。
其业平差计算的思路与方法与图3所示的闭合导线基本相同。
闭合导线近似平差计算表3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参加者: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