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2课时维护公共秩序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42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维护公共利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公共利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提高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2.维护公共利益的方法和策略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实践活动,准备所需材料。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要维护公共利益?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了冲突,应该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出维护公共利益的方法和策略。
3.操练(15分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维护公共利益。
例如:分组进行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打扫等活动。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本册内容简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1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 理解家人的心。
2.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教学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我们的亲人。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他(她)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当我们烦恼的时候,他(她)会听我们倾诉衷肠。
家人给我们慰藉和爱心,我们将在家人的关爱下度过童年,渐渐长大。
今天,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照片。
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讲一讲你小时候和家人的故事吧。
(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互相介绍。
)小结:虽然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吧!二、实话实说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温馨实话实说的家!爸爸妈妈用深情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如果不想说出来,也可以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
2、师:看来,你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的地方还真不少,你能说说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吗?三、听听父母的心声1、师: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把对你的爱表达得明显一点,有些父母则隐藏着这份爱。
让我们走进父母,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2、播放家长心里话的视频。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4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
3、了解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
4、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
3、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
4、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如何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共场所与私人场所的区别。
3、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1、准备图片和视频,展示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要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准备板书和教学用具。
学情背景:学生年龄段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公共生活和公共场所的概念和意义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程教材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以及老师的讲解和引导,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掌握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公共生活。
请看这些图片和视频,这些地方是什么地方?你们都去过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们观看图片和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谈论这些场所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公共场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公共生活的初步认识。
老师:非常好,我们都了解了这些公共场所。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公共的呢?(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们回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公共场所,如公园、超市、学校、医院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回答,让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了解公共生活。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材分析“公共生活靠大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我参与我奉献》三课组成。
本单元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同时,认识到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需要慎重行事,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
在教材的设计中,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方法体验,调查采访,实验活动,行为指导,故事分享等引领学生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
《我们的公共生活》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成为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基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些家长、学生认为是小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形象,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内容“维护公共利益”课时目标1.知道人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要学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本教案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基本含义,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及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公共生活秩序,关爱他人,尽心尽力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规范;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公共生活?(1)让学生思考,从学生认知的现象角度引出公共生活的概念;(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看待公共生活的各种形式。
2.公共服务(1)从公共服务的概念、类别、范围、价值等方面讲解公共服务的意义;(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并模拟实践。
3.公共秩序(1)介绍公共秩序的含义、特点、作用;(2)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形成好的行为和思想习惯。
2.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2.观察法:通过参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秩序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共生活”。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2.能够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3.能够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4.能够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2.教学难点: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三、教学准备1.课件软件2.相关课件、资料3.引导物品:纸张、笔四、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你们学过的第三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讲了什么?它给你们什么启示?2.引出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请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共生活吗?我们平时在哪些场合体验公共生活?2. 图片展示1.展示图片:公园、图书馆、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共性。
2.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场所中,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3. 小组讨论1.按照小组分组,请组内同学讨论自己在公共场所中的表现,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2.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请其他小组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4. 问题分析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问题分析”部分,分析公共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分析”中的问题。
5. 总结1.请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提倡良好的社会行为。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达、思维逻辑、合作和包容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4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重视不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此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共生活的概念、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
2.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做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公共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
4.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 4 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 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 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会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二、新课讲授(一)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活动 1 :1. 我们通常在哪些场所参与公共生活?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到商店购物消费、去旅游体闲、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具、区电影院等。
2. 参与公共生活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1)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3)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活动 2 :1. 说一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讲述一下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排派对,践踏草坪、损坏公务,在公共厕所吸烟,外出旅游随意刻画等等。
影响:损坏了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2. 为什么要文明参与公共生活(必要性)?①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但损害的是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③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人们的公共生活已经超越国界,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珍爱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的方法;3.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树立文明意识的好习惯;4.认识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珍爱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的方法;3.认识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
三、教学难点1.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树立文明意识的好习惯;2.认识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
四、学习内容1. 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上学、购物、运动、交通等。
公共生活关注的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和举止,因此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利益。
2. 如何珍爱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建设的设施,包括公园、广场、车站、医院、学校等。
珍爱公共设施不仅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也是为了方便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应该为公共设施提供保护和维护,保护好设施,让下一代人也可以享受这些设施的便利。
3. 如何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过程。
在公共生活中,保护环境应该贯穿始终。
我们应该减少垃圾、节约能源、爱护植被、净化空气、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等,以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4. 如何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我们在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义务。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买东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等等。
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安全。
5. 如何认识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公共安全是指保障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避免跑马灯、乱穿马路、私自攀爬等危险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财产安全,不能随意将贵重物品暴露在公共场所,出现遗失或被盗的情况。
五、学习方法1.注意观察公共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思考其中的问题;2.积极收集身边公共生活的信息,扩大知识面;3.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2.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师: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美好的直接板书“生活”)春暖花开,你们一定想去很多地方,假期里你们去过哪里又或者是想去哪里呢?(生回答)我想问一下,你们刚刚提到的商场、超市、游乐场只有你可以去吗?你们知道这些谁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吗?叫公共空间(板书:公共空间)师:公共空间除了你们说的还有很多,人们在公共空间里的生活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补充板书题目完整(我们的公共生活))二、发展环节一:认识公共空间师:其实向像刚刚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公共空间还有很多,它们分为购物场所、文化交流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所、就诊场所、交通场所等。
请同学们思小组讨论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属于这些不同的场所(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环节二: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师:通过讨论,我们了解了公共空间中的公共生活如此的丰富多彩,这些公共空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增加了生活乐趣,丰富了人生的意义。
(板书:公共生活)环节三:树立公共意识师: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公共资源,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自由的没有任何约束的使用它吗?(生回答)1、老师出示图片,辨析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人们行为举止的区别,回忆生活中见到的不文明行为,有损个人形象,没有公德心的行为。
得出结论我们在公共场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
4 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1.教师念出情境:《小明的一天》小明的一天今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大早就起床了。
吃过早饭后,小明便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生病住院的奶奶,然后又到菜市场地买菜,紧接着就回家了。
吃过午饭后,小明和妈妈来到小区的运动场,和妈妈一起打羽毛球,打了近1个小时的羽毛球,小明便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去看书了。
直接傍晚时分才回家。
2.出示问题:小明这一天去了哪些地方?(出示课件2)3.生答(陆续出示课件3)3.师:像医院、菜市场、小区运动场和图书馆这些都是我们的公共空间,而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里的生活,就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今天,我们便来探究我们的公共生活。
那我们先来认识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出示课件4)(板书4.认识公共生活)二、新知探究:认识公共是生活1.接下来老师要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然后说出这些公共场所名称。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出示课件图片依次出示8、9、10:交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所……)预设:第一张车站、候车室,这些都属于交通场所,想一想交通场所的作用是什么?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交通场所呢?2.同学们都答得非常好!那试着填填22页活动园中的内容吧!前三个我们已经一起解决过啦,后三个大家试着自己来填一填。
3.小结:不同的公共场所有不同作用,因此他们就有了不同的名称。
生活中,我们会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医院就诊、去超市购物,农村的孩子们还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和家人们去赶集。
那么电影院、博物馆、医院、集市这些对所有人都公开的、允许大家进入的、在里面大家人人都可以享用、并且有许多人聚集的场所的就是公共空间(出示课件8),开放、公开、公共、人群聚集就是公共空间的特点,而我们在这些公共空间中生活便是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