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赏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高中新课本节选该剧的最后一场戏,是全剧的精华部分。
品读这场戏,可以窥斑见豹,揣摩、领悟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
下面试着作些赏析。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复杂性我们先看对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论述:“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
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这些言论可以为我们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的意义提供参照。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代表莎士比亚时代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贵族青年,他们与贵族家庭的斗争映现着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斗争是尖锐、残酷而悲壮的。
年轻的一代带着“爱”的理念和精神走上历史舞台,尽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萌芽生长的必然性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他们毕竟稚嫩,无力抗拒封建势力的遏制和扼杀,他们的“爱”也是缺乏现实基础的“海市蜃楼”。
他们为了“爱”和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这意义上说,人文主义的悲剧是必然的。
然而斗争又是以人文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胜利而告结束,因为两位青年之死终于唤醒了顽固、守旧的贵族阶级的良知,两个世仇家庭和解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人文主义“爱”的胜利。
结局并不像有些古典悲剧那样过分地渲染悲沉、死寂的气氛,而是带有一些乐观情调,这又体现莎士比亚剧作人文主义精神中的乐观倾向。
这种所谓“曲终奏雅”,使得本剧的锋芒不是那么锐利了,也许是莎士比亚式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的妥协性、博爱性和平和性的表现。
二、矛盾冲突的多重性和巧合性课文节选的是全剧行将结束的一场戏,场上气氛紧张,情节一波三折,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其中有多重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族的矛盾,朱丽叶与自己家族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矛盾……这么多的矛盾在一场戏里同时发生,具有很好的戏剧性效果。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作特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第一时期写作的悲剧。
它是一部放射出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的杰作。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
在创作中,他极力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被称为“时代的灵魂”。
这个故事取材于意大利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
事情约发生于十四、五世纪,地点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小城维洛那。
至今那里还保留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居和朱丽叶的坟墓。
意大利人民喜爱这个故事,世代传颂它,正如我国人民喜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样。
这个剧本具有以下四大特色:第一,反封建倡自由的思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一部单纯描写爱情的戏剧,而是一部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
这就是反对封建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宣扬爱情自由,反对婚姻包办。
首先,剧本揭发了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由于傲慢和偏见争吵不休,破坏了社会安宁,扰乱了人民的生活。
维洛那居民深恶痛绝之。
傲慢阴险的凯普莱特夫人和她那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侄儿提伯尔特,是这仇恨世界的代表人物。
他们煽风点火,惹事生非,只知用流血“来满足自己恶毒的仇恨”。
是一些眼光短浅,极端自私的人物。
其次,剧本反对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提倡择爱自由。
凯普莱特老头体现了昔日家长制的淫威。
在儿女婚事上,他根本不考虑女儿的意愿。
然而,朱丽叶不是一个唯命是从的大家闺秀,而是具有人文主义的新思想。
为了爱,她摒弃了家族的观念,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姓氏来爱仇人的儿子。
她断然拒绝父母要她嫁给帕里斯的决定。
当反抗无效时,她去找劳伦斯神甫,果敢地接受了“逃婚计”。
在婚姻问题上,她和罗密欧都体现了“爱能做的,我就能做,你的亲族也拦不住我”的大胆精神。
莎士比亚为了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纯洁、真挚和自由的爱情,在剧本中特别描写了四个场面:(一)第一幕第五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初次见面,一见钟情。
虽然他们都打听到对方是仇家的儿女,这种爱情是危险的、无法结合的,但他们还是大胆相爱。
(二)第二幕第二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窗口以身相许,共订鸳盟,他们决心冲破家族仇恨的篱垣,结成百年鸾凤。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诗化的人物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内心情感。
难点:品味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
●设计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阳台会”。
它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
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以至后世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
前后两篇都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以戏剧形式表现了爱情悲欢离合的情感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两部戏一中一外,一悲一喜,形成互补关系,应该抓住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鉴赏作品语言的诗意美。
课时安排为1课时,课前预习准备:观看影片,熟读课文,布置学生理清思路,归纳情节。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亨利四世》(历史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
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故事讲的是意大利维洛那城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门第相当的世家,结怨多年,互相争斗。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问题导学1.怎样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表白?2.怎样理解该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3.该剧刻画了朱丽叶、罗密欧怎样的形象?请分析。
自主探究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说“我就好比一个淘气的女孩子,像放松一个囚犯似的让她心爱的鸟儿暂时跳出她的掌心,又用一根丝线把它拉了回来,爱的私心使她不愿意给它自由”,而罗密欧却说“我但愿我是你的鸟儿”。
朱丽叶不想让罗密欧自由,罗密欧也心甘情愿地不要自由,难道为了爱情就可以牺牲自己的自由吗?你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文法导析诗化的语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诗剧。
节选部分较为具体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诗化、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剧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明、形象、生动,是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太阳”“大海”“鲜花”等比喻朱丽叶,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既显得生动,又富有意蕴。
再如文中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表白,热情洋溢,音韵和谐,犹如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自选某一景物进行描写,力求使语言优美生动,音韵和谐,具有诗化特征,题目自拟。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家族世仇使得他们的恋爱受到阻力。
经劳伦斯神甫帮助,两人秘密举行婚礼。
后罗密欧刺死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逼婚的窘境。
神甫给朱丽叶吃安眠药让她装死,让罗密欧立即返回。
不明真相的罗密欧在朱丽叶身边自杀殉情。
朱丽叶苏醒后,见爱人已死,于是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两人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庭最终和解。
为争取婚姻自由和幸福,罗密欧与朱丽叶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一曲渴望自由人生的恋歌,他们坚韧、执着的精神,誓死捍卫爱情、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必将永远鼓舞着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知识积累1.基础字词校正读音鲁莽.m ǎng 黯.然àn 墙垣.yu án 朦胧..m éngl óng 怂.恿s ǒngy ǒng 矜.持j īn 蓓蕾..b èil ěi 浩淼.mi ǎo 乳媪.ǎo 恬.静ti án 嘶哑..s īy ǎ 创.痕 chu āng 倔强.ji àng 相.互xi āng 开创. chuàng 坚强.qi áng 相.貌xi àng 勉强qi ǎng识别字形瞻:瞻望 朦:朦胧 梢:树梢 偶:偶像 拂:吹拂檬:柠檬 稍:稍微 偶:对偶 佛:大佛分辨词义“干涉 ”·“干预”动词,都有制止或过问别人的事情的意思。
“干涉”侧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如“中国政府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决不允许其他任何国家侵犯自己进行历史选择的神圣权利”;“干预”侧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如“文艺可以干预生活,但也不能把文艺凌驾于政治之上”。
“交换”·“交流”动词,都有彼此给予的意思。
“交换”强调互换,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意见、看法、眼神”等抽象事物,如“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换一下意见”;“交流”强调彼此提供,对象一般是“文化、技术、思想”等,如“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纱厂进行了一次生产比赛”,另外,“交流”还有交错的流淌的意思,如“离散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涕泗交流,那场面感人极了”。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
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置之不顾】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
放在那儿不管。
【寒盟背信】背弃誓约。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
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
2.作家作品⑴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