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课)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9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名师说课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悲剧。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三场,也是全剧最后一场。
其中劳伦斯长老那段长长的叙述,讲清了主人公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
主人公虽然死了,却换取了两个仇家的和解,从而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罗密欧对鲍尔萨泽的恐吓,对自己心境的描述,就形象地反映出他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悲痛与绝望的心情。
又如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两人都使用了很多节奏短促的语句,有力地烘托出两人的激动心情和当时的紧张气氛,恰当地表现出了他们当时的悲痛心情。
教法1.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揣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2.排演剧本的前半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外阅读全剧。
更深一步理解文章主旨,并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1)重点字音坟茔.(yínɡ)踉跄(liànɡq..iànɡ)(kuīsì)铁钳.(qián)窥伺..(páoxiào)逮.捕(dài)咆哮..巢.穴(cháo)悲恸.(tònɡ)冗.繁(rǒnɡ)裘.(qiú)恐吓.(hè)吞噬.(shì)殓衾.(qīn)骷.髅(kū)(2)多音字2.字形辨识⎪⎩⎪⎨⎧提纲挈领挈锲而不舍锲契约契 ⎪⎪⎪⎩⎪⎪⎪⎨⎧脾气脾稗官野史稗裨将裨益裨俾使俾奴婢婢 3.词语积累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窥伺: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
多含贬义。
吞噬:吞食。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风烛,风中之烛。
昭示:明显地表示或宣布。
厄运:困苦的遭遇。
4.词语辨析询问·盘问·审问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及意义。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理解剧中经典台词,感悟爱情与责任、家族荣誉之间的冲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戏剧的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Mercutio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的动机和冲突。
3. 经典台词解析:解读剧中经典台词,如“爱情是个重病”,“我愿意变成一只苍蝇”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情感。
4. 主题探讨:讨论爱情与责任、家族荣誉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和经典台词的含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表演评价:对学生的戏剧表演进行评价,包括表演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经典台词的含义。
3. 第三课时:探讨主题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戏剧表演实践,学生自选角色,准备表演。
5. 第五课时:表演评价,总结课文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
2. 参考书籍:关于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评论和研究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资料,如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讲座等。
4. 戏剧道具:为学生表演提供的道具、服装等资源。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鲁人版必修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莎士比亚诗歌的语言、情节和情感表达;
2.能够理解并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能够以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分析和评价剧中的主题和形式;
4.能够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有基本的认识。
2. 阅读与分析
将课文分段,每段分配给不同的学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和分析。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情感表达,并让学生通过对剧情的分析来理解剧中的主题和形式。
3. 作文与讨论
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讨论的活动,以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讨论作品对自己思想和态度的影响。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并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评估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和作业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演讲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期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
四、教学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兴趣,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经验。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时代背景。
2. 通过阅读剧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学习并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2. 重点词汇:贵族、恋爱情感、家族仇恨等。
3. 难点句式:莎士比亚的押韵诗体、倒装句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第一幕,了解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剧情,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第一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写下自己的看法。
3. 预习第二幕,为下次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看法,评价学生对剧本的理解程度。
2. 在下次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剧情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中,设置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题目,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深入探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的爱情,以及家族间的冲突。
2. 重点词汇:爱情、悲伤、冲突等。
3. 难点句式:对比句、修辞手法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幕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第二幕,关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发展,家族间的冲突。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剧情,探讨爱情与家族冲突的主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1. 熟读第二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文全解:鉴赏说明、课后练习解答、教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文全解:鉴赏说明、课后练习解答、教《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说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
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封建家族间的仇恨是造成罗、朱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亡的消息后,立即买了毒药赶到朱丽叶的墓穴,决定殉情。
他原是个性格温和的青年,一下子却变得非常暴躁。
他凶狠地恐吓鲍尔萨泽,无理地咒骂坟墓。
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
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满怀着同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是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喧嚣的人声,也不顾长老的劝告,立即决定同罗密欧死在一起。
她听到守夜人的声音后,果敢地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家族的世仇,搅乱了城市的和平,葬送了不少人的生命。
这血的教训和大公的严正指责,使得两家终于和解,从而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比如罗密欧对鲍尔萨泽的恐吓,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说自己是一个不顾死活的人,一个疯子等,都形象地反映出他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悲痛和绝望的心情。
又如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两人都使用了很多节奏短促的语句,有力地烘托出二人激动的心情和当时那种紧张的局面。
而帕里斯和罗密欧哀悼朱丽叶的句子都非常舒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们当时的悲痛心情。
●课本练习解答指导一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很多剧作反映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1课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表演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教学设想本文欣赏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主要是前半部分,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帕里斯特别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情,以及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痛苦心情。
欣赏前半部分,还要品味两个人悼词中的浓厚的诗情,以及罗密欧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挚的感情。
可通过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如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排演前半部分,让他们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
如果有余力或学生有兴趣,可让他们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或提供一些其他剧作,如《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罗密欧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
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感受其悲剧美。
3.掌握戏剧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理解其悲剧性。
2.难点: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莎士比亚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了解和预习心得。
第二环节:文本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人物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感受其悲剧美。
a.爱情与家族仇恨的冲突b.爱情与命运的冲突c.爱情与社会的冲突第三环节:艺术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人物塑造、戏剧结构等。
2.学生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2.收集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这部作品的悲剧美。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爱情、命运、社会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理解其悲剧性。
教学难点: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补充:第二环节: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通过提问方式激活学生的思考。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阅读文本,通过深入剖析该剧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剧作特点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结构和人物形象;3)领会剧作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4)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第二章:莎士比亚生平与文学成就2.1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介绍莎士比亚的出生背景、教育经历、戏剧创作生涯以及晚年生活,使学生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2.2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分析莎士比亚在戏剧、诗歌等领域的贡献,探讨其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结构分析3.1 剧情梗概概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整个剧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剧情结构解析分析剧作的三幕结构,以及各幕中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剧情内部的紧密联系。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罗密欧与朱丽叶形象分析从性格、爱情观等方面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在爱情悲剧中的角色和意义。
4.2 帕里斯与茂丘西奥形象分析对比分析帕里斯和茂丘西奥这两个角色,探讨他们在剧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章:《罗密欧与朱丽叶》主题思想探讨5.1 爱情主题分析剧作中的爱情主题,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5.2 社会主题从家族矛盾、仇恨、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剧作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第六章:剧作艺术特色分析6.1 语言艺术探讨莎士比亚在剧中所使用的诗化语言、双关语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语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6.2 舞台美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布局、场景转换和道具设置等方面的美学特点,理解其对剧情发展的作用。
第七章:表演实践指导7.1 角色定位与塑造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表演,包括角色性格、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情节、主题等;(3)提高阅读和理解古典文学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戏剧的魅力;(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爱情的美好与悲剧;(2)理解爱情与家庭、社会、命运之间的关系;(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1)讲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概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3)分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二课时:角色分析(1)介绍主要角色罗密欧、朱丽叶的性格特点;(2)分析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3)探讨角色命运与悲剧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情节梳理(1)详细讲解戏剧的主要情节;(2)分析情节发展中的高潮和转折点;(3)引导学生体验戏剧的紧张感和冲突。
4. 第四课时:主题探讨(1)阐述作品的爱情主题;(2)探讨家庭、社会、命运对爱情的影响;(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
5. 第五课时:教学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罗密欧与朱丽叶》原著或改编教材;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评论、演出视频等;4. 实物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如心得体会、角色分析等;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分工、沟通、协作等;4.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4.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5. 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