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五年级下观察物体(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授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课时:2课时核心课时:第1、2课时设计者姓名:刘利萍【单元学习主题】1.主题名称:观察物体(三)2.主题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本章节的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从课标要求看:“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课标中对这部分知识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上面是第二学段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是“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三个学段是到初中以后才学习的。
这个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从数学教学内容看: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学生的认知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需进一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1.目标确定(1)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单元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是从易到难,首先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2021年春季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遇到一个赶象人,请求对方让他们摸一下大象。
盲人们开始摸象。
胖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说:“大象像个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扇子!”第三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大叫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是根大柱子。
”最后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
赶象人看了,笑着说:“你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局部。
”
1。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