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观察物体(三)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下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能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对三维空间结构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并能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
2.难点: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的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三维空间结构。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应的几何图形卡片。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玩具、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向学生讲解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并让学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检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体,使得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都是,这个立体图体是()A. B. C. D.2.小东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了一个积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上面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搭的这组积木从左面看是()A. B. C. D.3.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B. 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C. 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D. 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4.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图形如下: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B. C.5.从正面、左面看都是,()几何体符合要求。
A. B. C. D.6.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正确的立体图形是()A. B. C.7.如图是由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 D.8.同一个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从正面看和右面看到的图形()A. 不相同B. 无法确定C. 相同9.下面的模型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模型,分别看到的是几号图形?(1)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2)从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3)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10.下面的模型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模型,分别看到的是几号图形?(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形,A.B.C.(2)从后面可以看到()图形.A.B.C.(3)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A.B.C.(4)从下面可以看到()图形.A.B.C.(5)从上面看到的是()图形,A.B.C.(6)从右面可以看到()图形.A.B.C.11.有一组积木从上面看是,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方块的个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知识点梳理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1 种摆法。
3、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6、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7、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8、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阅卷人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得分1.(2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个立体图形用了()个小正方体。
A.5 B.6 C.7【答案】A【完整解答】解:搭这个立体图形用了5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A。
【思路引导】这个立体图形由两层两排组成,下面一层前面一排并列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一个小正方体和前面一排的右侧对齐;上面一层一个小正方体和下面一层前面一排的中间一个对齐。
2.(2分)(·成武期中)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如果增加一个小正方体,使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种不间的摆法。
A.4 B.5 C.6【答案】B【完整解答】解:有5种不同的摆法。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要增加一个小正方体,使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小正方体就只能放在已有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上面,所以共有5种不同的摆法。
3.(2分)(·菏泽月考)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则这个立体图形最多由()个小正方体组成。
A.5 B.6 C.7【答案】C【完整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则这个立体图形最多由7个小正方体组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观察图形可知,这个立体图形一共有2排,2层,且上层只有1个正方形;要使小正方体最多,则前面一行下层3个正方体,后面一行下层并列也是3个正方体,上层1个正方体靠左边且在后一行上,所以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需要2×3+1=7个小正方体。
4.(2分)(·茂名月考)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答案】A【完整解答】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5块同样的正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体,使得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都是,这个立体图体是()A. B. C. D.2.下面的几何体中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的是()A. B. C.3.一个由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摆这个几何体最多要用()个小正方体.A. 2B. 3C. 4D. 54.观察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这个几何体是()。
A. B. C.5.观察下面的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是()A. B. C.6.观察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是()。
A. B. C.7.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左面看到,从上面看到。
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8.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图形如图,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下面摆出的图形符合小丽所观察到的是()。
A. B. C.9.从立体图形的左面看,看到的形状是()A. B. C.10.下面()几何体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A. B. C.11.用5个小立方块摆成的立体图形如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12.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几何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图,这个几何图形用了( )个小正方体。
A. 5B. 6C. 7二、填空题1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________个正方体,最多可摆________个正方体。
14.搭的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________,从左面看是________。
15.一个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摆这个几何体用了________个小正方体。
16.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是________,从左面看是________.17.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摆法正确的是________;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摆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021年春季
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遇到一个赶象人,请求对方让他们摸一下大象。
盲人们开始摸象。
胖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说:“大象像个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扇子!”第三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大叫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是根大柱子。
”最后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
赶象人看了,笑着说:“你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局部。
”
1。
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是在二年级学习了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单个立体图形和四年级学习观察几何组合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这三个观察层次体现了由面到体,发展空间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PPT、小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图片(盛水器的俯视图)
师:同学们,你们猜,这是什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次观察物体属于第三层次的学习。
教材的编排从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接下来,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我把本单元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学例1,教材的编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正面的形状图,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第二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摆出对应的几何体;第三部分是思考并总结拼搭的规律,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会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
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经验。
本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根据课前小研究的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想象能力达标,存在有序思考的推理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
三、课前思考本次观察物体是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而学生习惯了从空间实物到平面图形的想象方式,跨越比较大,且从课前小研究完成的情况,课前我有如下的思考:1、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教学顺利开展?2、如何让学生更有规律的还原立体图形,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如何让学生能够根据二维平面清晰表达三维立体的特征,提升学生推理、概括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学进行一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