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7
名词解释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对现有经济状况进行反映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改善经济状况指明可行方向的过程。
它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公平性、财政收支状况、劳动力活力等客观状况,为指导政府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评价从政府、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以下为其三个维度:
一是政府层面。
政府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可以深入细致的把握政府的政策落实情况,了解政府的政策的推动效果和成效,发现问题、改进政策、完善制度,促进政府发挥其核心职能,把经济发展引向更加良好的趋势。
二是企业层面。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可以把握企业的运作状况、市场发展水平,了解企业向技术创新发展方面的投入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企业发展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社会层面。
社会是政府和企业集聚的地方,围绕社会经济水平、收入分配公平性、教育、就业、社会治理能力等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可以找出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及加快就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就业和社会环境、开展结构性改革等对策。
国民经济评价是国家经济工作及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改革工作的基础和政策制定的依据。
政府应把实施国民经济评价纳入重要工作,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社会经济表征,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根据相关数据,对经济形势和政策制定做出准确判断、预判和评估。
通过政府科学决策、正确评价,不断改进改善,促进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评价资料1. 引言国民经济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分配情况以及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等。
国民经济评价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题,介绍国民经济评价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指标,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国民经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2.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国民经济评价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数据和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关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经济政策执行等方面的信息,并从中去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
国民经济评价是国家决策者、经济学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国民经济评价方法:3.1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指将各个经济指标综合考虑,并对其进行权重分配,然后通过指标的综合得分来评价经济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将经济各个方面的变量综合起来,使得评价更加综合全面。
3.2 对比评价法对比评价法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差距。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3.3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从而为制定适应性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4. 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涉及到大量的指标和数据,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外贸进出口总额•投资额•债务水平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国民经济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活力、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它涉及到多个维度和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经济增长率、贸易平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
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客观的分析和判定,为决策者提供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科学依据。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GDP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可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和活力。
通过对GDP的评价,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变动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丰富的信息。
除了GDP以外,人均收入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反映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
高人均收入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低人均收入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
通过对人均收入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并为改善收入分配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除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以外,就业率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从事工作的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为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就业率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劳动力供需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和促进就业提供指导。
另外,经济增长率也是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反映了经济的动态变化。
经济增长率较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较快,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社会福利;经济增长率较低则意味着经济发展较慢,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和趋势,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的10条描述:1. 国内生产总值(GDP)评价方法: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该国的生产总值来评价国家的经济状况。
2. 产业结构评价方法: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各个生产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评价国家的产业结构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和结构调整的方向。
3. 劳动力市场评价方法:劳动力市场评价主要关注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以评估一个国家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
4. 价格水平评价方法:价格水平是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趋势,通过比较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评价国家的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情况。
5. 贸易平衡评价方法:贸易平衡评价关注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和贸易顺差或逆差的大小,以评估国家的外贸竞争力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6.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投资环境评价主要考察一个国家的投资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开放程度等因素,以评估国家的吸引力和投资环境的优劣。
7. 财政状况评价方法:财政状况评价主要关注国家的财政收入、支出和财政赤字等指标,以评估国家财政健康程度和债务水平。
8. 教育水平评价方法:教育水平评价主要关注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质量,以评估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
9. 社会福利评价方法:社会福利评价主要关注国家的社保、医疗和住房等福利体系的完善程度,以评估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10. 环境可持续评价方法:环境可持续评价主要关注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以评估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承载能力。
国民经济评价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评价的含义: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是指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和社会需要出发,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社会折现率等经济评价参数(或称国家参数),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为投资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及对国民经济所作出的贡献(效益),以评价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评价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地区规划、部门及行业规划的要求,结合产品需求预测、工程技术研究以及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项目投入、产出的费用和效益。
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情况下,对拟建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计算、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科学的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是经济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进行项目的经济评价时,必须十分注重国民经济评价。
1。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国民经济评价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国民经济评价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国民经济评价一般包括以下指标:
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总产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人均经济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外汇储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情况,是衡量国家支付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标。
贸易顺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
除了以上指标,国民经济评价还可以考虑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因素。
在评价国民经济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决策支持。
- 1 -。
第十四章国民经济评价
14.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14.1.1评价依据
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1988年)的有关规定进行,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实际评价时,还同时借鉴了原第二版的有关方法,并参考《Study of prioritisation of Highway Investments and Improving Feasibility Study Methodologies》(World Bank,1995)及《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1997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4.1.2评价内容
本工程经济评价为国民经济评价。
14.2国民经济评价
14.2.1参数的确定
为保证各项目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评价结论的可比性,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遵照执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发布并定期调整的相关规定,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贸易费用率,以及重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等,因此,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以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确定项目评价年限为建设期加公路建成通车后10年。
本项目计划2009年9月开工,2009年10月建成,工期2个月,评价年限为11年。
2、社会基准折现率为10%,贸易费用率采用6%;
3、货运影子系数:铁路1.8
4、公路1.26、内河2.0;
4、影子汇率用国家外汇牌价8.3乘以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
5、按《办法》规定,残值取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形式在评价末年计入费用一栏中。
14.2.2费用的调整和确定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角度考虑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确定
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交通项目的评价是以有、无此项目来进行对比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本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不作计算,视作对国家的贡献。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的调整,主要是对公路建设费用、公路大修费用和公路养护管理费用进行调整。
1、建设费用的调整
公路建设费用的调整是以编制的投资估算为基础,对项目的主要投入物做影子价格调整。
主要材料价格的调整:调整的主要材料有石油沥青、水泥。
结果见表14-1。
人工费用的调整: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民工,按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的有关规定,民工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5,其它人员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0。
本项目的人工构成,按民工60%,其他人员40%,则人工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7。
主要材料影子价格
2、土地影子费用
本改建项目全部利用旧路,没有新征土地,故不需对土地价格进行调整。
3、养护管理及大修费用
(1)养护费用参照同等级公路的养护费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公路养路费为10000元/公里;年递增3%。
(2)本项目评价期10年,故不考虑大修费用。
经济费用调整表
表14-2
4、汽车运输成本的调整
按照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口径一致的原则,国民经济评价中汽车运输成本应做调整,鉴于汽车运输成本要调整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资料变动频繁,随机性较大,难以取舍,故本报告参照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9年编制的《公路技术经济指标》模型计算汽车运输成本,但由于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系1989年的物价水平,因此本项目根据所在地运输成本的实际情况在本项目计算时引入了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修正系数采用3.5。
其计算公式为:Co=(501.3328-12.3304V
A +0.10198V
A
2)×a
Co-为单位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V
A
-为汽车技术车速(公里/小时)
a–修正系数
拟建公路的汽车运输成本
“无项目情况下”原有公路的汽车运输成本
14.2.3效益计算
国民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条件下,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
效益分析计算按“有、无”比较法进行计算。
公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公路使用者的费用节约,主
要有拟建项目降低汽车营运成本的效益,旅客在途时间节约的效益和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
1、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B
11
)
B 11 = 0.5×(T
1P
+T
2P
)(VOC,
1b
×L,-VOC
2P
×L )×365
式中:T
1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VOC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L,—原有相关公路里程(10.559公里)
L —拟建项目的里程(公里),推荐方案里程10.559公里
2.旅客时间节约的效益(B
21
)
B
21 = 0.5×W×E×(T
1PP
+T
2PP
)(L,/S
1b
,-L/S
2P
)×365
式中:W —旅客单位时间价值(元/人小时);
E —客车平均载运系数(人/辆/日);
T
1P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辆//日)
T
2P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总交通量(辆/日)
S,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客车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旅客单位时间价值按国内生产总值法计算,每人每小时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年劳动工作时间。
节约时间的一半用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
2007年,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264元,实际工作时间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为20.92天和167.4小时。
未来时间价值的推算,根据社会经济预测确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此推算未来时间价值。
旅客节约时间的一半用以创造价值。
3、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B
31
)
B
31 =0.5×(T
1P
+T
2P
)(r,
1b
×L,×C
b
,-r
2p
× L × C
P
) ×365×10-8
式中:
C,,
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C
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1b ——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事故率的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R=-40+0.005×AADT
一级公路:R=37+0.003×AADT
二级公路:R=133+0.007×AADT
三级公路:R=140+0.03×AADT
式中:R—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MTE)
根据有关资料,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高速公路平均每次事故损失14000元/次,一级公路平均每次事故损失费取10000元/次,二级公路取7000元/次,三级公路取5000元/次,等外路取4000元/次。
另外,还应考虑间接经济损失。
建设期分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按2009年100%。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见表14-5。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表
表14-5
14.2.4经济评价计算
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投资回收期N。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现金流量表见表14—6,各项评价指标见表14—7。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表14-7
从国民经济评价结果看,本项目的各项评价指标优于国民经济评价基准指标。
2.经济敏感性分析,是为了判断项目承受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选择了投资、效益两个变化因素对净现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4—8。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表14—8
从国民经济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结看,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时项目仍然可行,故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在效益表现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必须充分注意投资控制,避免发生投资增加与效益滞后共同作用下的建设风险。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现金流量表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