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讲这一章节。
前几天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玩,小家伙玩得那叫一个欢,又是跑又是跳的。
结果回来就感冒了,鼻涕流个不停,还直嚷嚷头疼。
看着他那可怜样儿,我就想啊,这人体的免疫系统到底是咋工作的呢?为啥有时候能抵抗住病菌,有时候又不行呢?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给学生们讲清楚免疫调节的知识,那是相当重要!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这一章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与前面所学的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等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为后续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免疫调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说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免疫失调的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环境的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免疫调节奠定了基础。
但是,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免疫调节说课手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来到通城一中交流学习。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第1课时,涉及2个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其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接触免疫的知识,所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3道防线,可尽量少讲。
免疫学内容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访谈,我制定了以上三维目标:其中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过渡:围绕以上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归纳比较法、演示法;学法指导有: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构建概念图、活动模拟法。
那么,这些方法如何实施的呢?请看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首先通过一个视频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我们时刻被病原体包围着却安然无恙,而他为什么一出生就必须生活在无菌的泡泡房里?教师先不回答,进一步利用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艾滋病设疑:为什么人们谈“艾”色变?艾滋病毒比一般病毒为何更可怕?通过设置这2个疑问,教师不作回答,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由此过渡:要解决以上问题,得从免疫系统说起。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知识点二“人体的三道防线”,是学生初中已学的内容,较容易,所以主要通过预习解决,课堂上教师进行检查、并用图片和动画巩固即可。
(请看这几副图片和动画)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时,在此可以解释泡泡男孩是因为一出生就没有免疫系统;艾滋病毒可怕的就是攻击并破坏人的免疫细胞,由学生得出艾滋病人是哪道防线被破坏,丧失了哪种免疫能力。
由此引出特异性免疫的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接着提问:特异性免疫的作战武器和作战对象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抗原和抗体的概念,教师则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
《免疫调节》艾超9012108007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本第二单元第四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为本节免疫调节做好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组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而且为前面所学的遗传与变异等起着基础的作用,由此可知,本节内容在生物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作用和免疫学的应用;图表的解读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二、说教学目标:本节在新课程标准中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作用和关注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要求为理解反应水平;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图表的解读;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形成关注健康的意识;三说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构建活动,本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以下的基础:知识基础:具备了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遗传变异等相关知识;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有过免疫接种和感冒等生活经验;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为此我遵循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位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PPT等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观察分析合作总结练习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本节在课程标准中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要求水平分别为“理解、反应”水平。
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进行图、表解读;(2)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免疫调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免疫系统作用是重要的知识目标;进行图表解读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确定为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抽象、复杂,难于理解,所以确定为难点。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进行图表解读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三、说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的,本节课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基础如下:(一)知识基础:(1)初中八年级下册:三道防线的组成;(2)必修1:第1章第1节,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第2章第2节,“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图:抗体的免疫功能”,第6章第2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二)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图、表解读的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关注艾滋病;初步具有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过免疫接种、得过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经历。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自学、讨论法、讲解(授)式教学法(二)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的资料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二)复习旧知教师展示:初中教材图片、文字――三道防线的组成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三)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学习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图片,概括出免疫器官种类(2)免疫细胞:让学生观察必修1“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图片,归纳免疫细胞的种类(3)免疫活性物质:给出概念及种类――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时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2.启发讲解,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教师呈现:必修3“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图片,让学生归纳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设计意图:进行图表解读,总结作用教师提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拥抱、共同进餐会被传染吗?防治艾滋病标志?展示图片:艾滋病病毒、红丝带标志等设计意图:关注艾滋病,洁身自爱、关爱艾滋病病人过渡语:抗体在细胞外液中起作用,如果病原体入侵了人体细胞,抗体还能起作用吗?(2)免疫的两种方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旧知解释――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引出特异性免疫的两种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设计意图: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两种免疫方式(3)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免疫过程的学习:教师提问:作战部队有哪些?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学生整理结构图。
《免疫调节》说课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免疫调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本着依据教科书来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原则进行如下设计。
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本节与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共同构成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三环节,三个环节看似独立,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学好本节对理解其他连个环节有着积极的帮助。
本节课的重点是免疫调节的防卫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学习,学生对于调节作用已形成较系统的观念,而且在初中已有初步了解,再次学习会相对简单。
但其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存在诸多相似点,学生易混淆,因此将其作为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新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描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社会责任: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器官移植问题,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爱心。
好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先学后教,自主探究并辅以讲述、图表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展示泡泡男孩,思考泡泡男孩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快速进入本节课课题。
本节课共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三个内容。
分两课时完成。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此部分内容简单易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5页并描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关于免疫的知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
播放与艾滋病相关的视频,了解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思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使学生意识到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第四节免疫调节说课稿一、说教材:第四节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多而复杂,主要讲述的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还涉及到免疫学关于器官移植的问题,它涉及到第一章第二节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免疫—神经――体液共同作用密切配合维持机体稳态。
免疫更是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这些问题解决则要很大程度依赖于生物学知识,这一节内容与基因工程的成果、发酵工程在医药上应用等内容有关。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2、掌握抗原、抗体的特点。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了解常见的免疫疾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和归纳能力,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理解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洁身自爱,善待生命。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四、说教法:引用直观的图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五、说学法 :1、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和讨论2、分析比较归纳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时安排:2课时,今天学习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艾滋病到我们生活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引入本节免疫调节的教学。
通过问题探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免疫调节如何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并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为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并完成课堂练习。
由〖资料分析1及讨论〗过渡到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
免疫调节说课稿篇1:《免疫调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下面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以及板书安排五个方面跟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探讨,据说教材的这一段内容在整个动物生理学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气候看似宜人但流感高发的春天。
其次,就高考而言,这部分知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本节内容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作为教学重点的特殊待遇,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的储备的不协调性,本节内容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先学相对简单的细胞免疫再说体液免疫,同时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现了将该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成了直观亲近的知识点,大大降低了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说教法教师在教育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理念,全程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利用视频、图片、课外资料、学案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实现学生由“学答、学会”向“学问、会学”的转变。
说学法利用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分析图表等,提高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最高学习目标。
说教学设计(4个环节)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3分钟)利用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达到回顾知识点的目的,利用学生对老师本身从不缺少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我这个活生生的感冒个体进行免疫方式的辨析,将学生带入特异性免疫学习的情景中。
2.信息加工,构建体系(20—25分钟)指导学生浏览书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进而有的放矢地跟学生一起边学习边构建流程。
未了,对比两个过程的异同点,并认真辨析各种免疫细胞的区别(如来源、作用)以及抗原与抗体的区别和联系。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接着阐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然后讲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最后,介绍了免疫学的应用,如疫苗的研制和器官移植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但是,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举例说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探讨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免疫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识到免疫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说课稿一、说教材《免疫调整》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自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今日我解释的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引导同学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解释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二、说学情免疫调整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同学已经初步认识到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学问。
但是对其中的生物学学问还缺乏深化了解。
同学在生活中有生病的经受,所以他们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
本节课的学问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发生在体内的免疫调整过程,我们并不能挺直地感知观看到,所以本节课我将结合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遵循同学的认知进展逻辑,结合直观教学法,帮忙同学形成完美的学问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类型;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通过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总结成概念模型,体味建模的方式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认同免疫调整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感触生命的奥妙。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
同时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当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纳直观教学法、模型建构法、研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同学对新知的学习爱好。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把"学习的积极权还给同学'。
所以我采纳的学习办法是:自主探索法、合作沟通法、观看归纳法。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授课伊始我会提出问题:学生们打过哪些预防针?同学可能回答:乙肝、流脑、腮腺炎等等。
2.4免疫调节(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述抗原、抗体的概念。
(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机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入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提出第三道防线如何发挥免疫作用?1.请问一个人越爱干净越好吗?为什么?如果某人因疾病胸腺被切除,从此非常容易生病,为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先学习第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10分钟)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1)抗原的概念、本质、实例;(2)抗体的概念、本质、来源、分布;(3)体液免疫的过程;(4)二次免疫的特点。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思考。
教师:讲解抗原的概念、本质、实例以及抗体的概念、本质、来源、分布。
用人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
教师:结合教材“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观看体液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学生:认真听课并在课本上勾画并做好记录。
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胞内的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引入细胞免疫的教学。
2.细胞免疫(8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观看细胞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观看后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和联系。
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主线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在第一课时已有讲解,本节只要简单回顾。
本节的重点是关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的教学,教师先结合教材上的示意图和课件讲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用卡片构建两种免疫的过程,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加深学生对过程的记忆,并准确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掌握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后,教师再用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二者之间的联系;2.通过建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模型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264班属于提高班层次,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中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在讲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时,除了讲解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还要重点强调学生第一次遇到的概念,如“抗原”、“抗体”、“二次免疫”等。
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弱,所以借助本次模型构建,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学习,并都学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计用时5min问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免疫细胞包括哪些?问题2: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问题3:免疫有哪两种类型?特异性免疫的方式有哪两种?问题4:抗原是什么?抗体的本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预计用时28min1.教师讲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8min)2.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模型:奇数组构建体液免疫,偶数组构建细胞免疫;选择两组到讲台上展示。
(10min)(三)当堂练习:预计用时10min1.《讲练通》23页“问题探究”1(1);2.《讲练通》23页“问题探究”2(1)、(2);3. (1)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2)产生抗体的细胞:(3)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4)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5)能增殖分化的细胞:(四)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min六、板书设计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模型模型。
免疫调节说课稿四篇10: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总结免疫系统在维持体内平衡中的作用。
(3)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会用网络图概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发展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二、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总结。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三、实验探究教师出示温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免疫调节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设计反思。
一、说教材:这一部分又包括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基础上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
在学习免疫调节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这几种方式作为维持稳态的基础,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三大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概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⑵、能力目标:能够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会构建过程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重点的依据是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⑵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难点的依据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重要学科,主要是培养人的动脑、动手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a、讲授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利用讲授法分析概念,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的能力。
b、读书指导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这些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促进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
c、演示法:因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知识,需要结合图解过程或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这些过程形成动态变化的认识,激发学生
2、说学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提出问题: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吃的食物中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有病原体,吸入的空气中有病原体,但我们一般都不得病,这是为什么?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分析教材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重视教材中的疑问,突出主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
我会带领学生将今天学过的免疫系统的类型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免疫调节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免疫系统的组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直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和导学案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4、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在探究讨论的环节,对时间一定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