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公路自然区划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
I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I1连续多年冻上区,I2 岛状多年冻土区。
II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II 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II 1a三江平原副区,但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II 2江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川东北西部润干冻区,叫海深中冻区, II4a冀北山地副区, II4b旅大丘陵副区,II 5鲁豫轻冻区,II 5a山东丘陵副区。
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III 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III 1a雁北张宣副区, III 2陕北典型黄上高原中冻区,III 2a榆林副区, III 3甘东黄土山地区, III 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IV东南湿热区中有:IV 1凡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 IV 1a盐城副区,IV 2叭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IV 3叭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IV 4叭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IV 5勹江南丘陵过湿区,IV 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 IV 6a武夷副区,IV 7华南沿海台风区,IV 7a台湾山地副区,IV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IV 7c 南海诸岛副区。
V西南潮暖区中有:V 1秦巴山地润湿区,V 2凡四川盆地中湿区,V 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V 3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V 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V 4小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V 5滇西横断山地区,V 5a沁大理副区。
VI西北干旱区中有:VI 1内蒙古草原中于区,VI 1a河套副区,VI 2绿洲—荒漠区,VI 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VI 4天山--界山山地区,VI 4a塔城副区,VI 4b伊犁河谷副区。
VII青藏高寒区中有:VII 1祁连—昆仑山地区,VII 2柴达木荒漠区,VII 3河源山原草甸区,VII 4羌塘高原冻土区,VIl 5川藏高山峡谷区,VII 6藏南高山台地区,VII 6a拉萨副区。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页脚内容- 1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9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优质参考文档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2018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是为了对公路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而制定的一套具体指导性文件。
根据公路所处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区段,以便更好地指导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1. 划分原则:公路自然区划应坚持综合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原则。
根据公路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公路工程所需的技术指标,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段,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
划分不应过于细化,以免导致工作过于复杂。
2. 划分依据:公路自然区划应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状况等。
以地形地貌为例,可以将公路划分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
以气候条件为例,可以将公路划分为寒冷地区、温暖地区、潮湿地区等。
3. 划分标准:对于各个自然区段,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应提供相应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要求。
以地形地貌为例,山区和平原区的公路设计和建设要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山区,公路需要考虑陡坡、弯线、隧道等因素,而在平原区,则需要考虑平直度、坡度、道路宽度等因素。
4. 划分结果:公路自然区划的划分结果应在地图上进行标明,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文档和解释说明,方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理解和应用。
同时,划分结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地区的发展和变化。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过划分自然区段,并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要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因此,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3)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3)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3)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3)第二章一级区划 (4)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4)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4)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4)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6)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6)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6)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7)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4)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5)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第二章一级区划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E的计算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文章编号:O451 O712(2OO5D O1 OO15 O4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赵迁乔宋夫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71OO64D摘要: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G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G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G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同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大体上是相差不大的;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了其实用性和应用性G关键词:公路建设;公路自然区划;适应性;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公路作为一种人工建筑物一经建成便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并将不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公路建设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G只有在建设环境条件明确的基础上通过在设计~施工以及养护中采取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公路的应有使用寿命和正常服务水平G公路自然区划就是借助自然区划方法以影响公路建设的各种自然因素为依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成的区域等级系统[1]G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研究工作开始于2O世纪5O年代于1986年颁布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但由于区划体系过分偏重于自然地理体系而对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路基~路面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公路病害涉及较少所以现行的区划已不能满足当今公路建设的实际需要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G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新的探讨G1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公路自然区划其服务对象是公路工程本身这就要求公路区划必须结合可能影响公路建设的具体的自然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公路建设中所遇到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以降低自然不利因素对公路工程的破坏性影响G1.1规划方面的要求(1D给予投资者以投资程度的心理准备G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大小主要决定于公路的等级和公路所经过的区域的地理环境G地理环境包括的重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G(2D让规划者了解公路通过区域的环境承受能力G现在的公路建设在充分地考虑技术经济之外还要充分地考虑公路大规模的建设对公路所通过的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G在此基础上规划阶段给以重视统筹兼顾既考虑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考虑此区域及更大范围内的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保护G1.2设计方面的要求设计之前(现场勘测之前D翻看可获得相关资料即关于公路线形设计~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构造物的基础埋深等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路线通过区域的影响公路稳定性~耐久性的主要自然因素G为设计者对不同区段内公路的等级~走向~设计方法~结构~控制性的重点工程等提供必要的~先知性的指导G1.3施工方面的要求施工前指导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重视及注意的影响施工环节及进度的一些主要的相关的自然因素(最高~最低气温~雨量~土质~洪水的发生频率及洪峰流量的大小等D及施工的条件G以便对施工者提前告知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G收稿日期:2OO4 O8 11公路2OO5年1月第1期HIGHWAY Jan.2OO5NO.11-4养护方面的要求为养护部门提供本区段内养护所应注意的影响公路使用年限的主要的自然因素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养护方面的不同地域性的评价方法.指导养护部门有重点地~有方向地提前加以准备2已有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分析建国初期.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沿用前苏联的一套方法.采用以气候单因素为主的区划方法.称~公路气候分区图[Z]1958年初步提出了全国道路气候分区方案1959年提出了公路气候区划方案.并于1964年进行了修改 Z O世纪7O年代初.开始重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公路自然区划197B年B月提出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说明书初稿和附图 1978年11月由交通部公路局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并纳入同期批准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内部试行>>中在此基础上.1986年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并沿用至今已有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不适应性本文认为其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如下几点<1>偏重于自然地理-气候体系.而对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路基路面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公路病害涉及较少<Z>我国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已发生了变化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相关研究是在Z O 世纪7O年代.毕竟B O年过去了.不论是公路建设的理念~建设方式还是公路的筑路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公路自然区划无论精度和深度都已明显不适应现有公路的建设要求同时还存在标志数据不充足的问题.也导致其最后自然区划的结果在部分地域的不准确性<B>自然因素时间的变化问题近BO多年来.我国各地的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也有较大变化.而且最关键的是人们对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方面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趋于完善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在新区划中更加全面地反映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4>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问题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路堤填土高度~路堑开挖深度都较大.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现在高等级公路建设引发的环境问题:噪音~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指标.都没有在自然区划里体现<5>公路区划的应用性问题<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脱节.对路网的规划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养护单位的具体实际性指导作用很小不能为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和技术措施提供充足的依据<6>二级区划的主导标志的问题虽然<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二级区划采用潮湿系数为主导标志并辅助以其他因素的标志体系.但单一的主导标志和不多的辅助标志在水热条件变化不大的区域里划分就很难区分出来;同时区域内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水热变化为主的问题了.而更多地是地质灾害~公路病害和筑路材料等问题<7>三级区划的问题从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服务角度看.三级自然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在各地行政区内更具体地服务于公路建设的路线设计~施工~养护~运营三级区划应能够同二级区划充分地结合.反映公路建设中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气候水热特征~筑路材料~病害情况等几方面条件的异同性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对三级区划仅提出了指导性方法.没有近一步地划分3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3-1关于新公路自然区划原则的建议在考虑地带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地考虑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的综合性与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B]从公路建设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对筑路相似性~区域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具体细化.采用三级区划的方案.同时公路自然区划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公路建设区域空间相似性.即在同一区域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公路建设具有相似性D地貌外动力作用相似性.即同一自然区所受主要自然外力影响相似地表物质组成相似性.即同一自然区各种岩土类型中同一土质工程特性应相似.并尽可能使同一自然区岩土类型单一化主要工程问题相似性.即同一自然区所遇到的主要不良地质~公路病害等工程问题相似D环境保护问题相似性.即同一自然区所遇到的环境保护的工程措施.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61公路Z OO5年第1期单一~相似<2)地表气候及筑路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性的原则即地表气候及筑路自然环境是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前者考虑地理位置<纬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气候及区域筑路自然环境的差异;后者则考虑除了地理位置以外的因素如海拔高度所起的气候及筑路自然环境的差异<3)自然气候因素及筑路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即自然气候及筑路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在全面分析影响公路建设的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以其主导因素作为分区的标志3-2关于新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的建议我国地域辽阔公路工程的影响因素众多公路自然区划的关键是要对影响~控制着公路工程建设和使用质量的因素根据概率统计与模糊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归纳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区划指标其具体的方法为:通过建立在部门区划叠置法及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来解决根本的区划问题即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相结合的方法3-3关于新公路自然区划的指标选取的建议综合前面公路建设对公路自然区划的要求及原有的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研究分析区划的指标时要立足于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指导并做出规范性的指标方案所选取的区划指标要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对公路工程建设有实际指导意义3-3-1一级区划的主导指标选取制定公路自然区划的根本目的是为公路建设服务所以我们的一级区划的指标首先应该为影响公路建设的关键的自然环境因素路基~路面为公路工程的主体要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路基的湿度及大气温度引起的路基水温状态密切有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的设计[4]路基的水温状况是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对路基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同时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状态密切相关[5]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开挖山体等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公路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并且呈加重和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了区分公路建设对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并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加大路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公路建设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容有必要对不同筑路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区划因此本文确定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区划的指标以温度~湿度<降雨量)~生态因素和一些大的地貌分界线为主要考虑因素其中在考虑生态容量指标时根据我国的气候和地势特点选取以下两类指标: <1)水热气候指标干燥度<年降雨量~年蒸发量)与湿润状况~年均温度;<2)地势差异大的地势格局和海拔高度划分出我国主要生态大区如湿润生态大区~干旱生态大区和高寒生态大区[6]3-3-2二级区划的主导指标选取为了具体指导公路建设和突出公路自然区划的实用性必须考虑二级区划的复杂性及多重性原则是对影响公路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单项公路自然区划对每一块进行详细的全国区划并得出区划图同时做以详细的应用性的评价说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叠加以完善二级区划<1)公路气候单项区划气候对公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温度~湿度两方面温度对于公路建设的影响是最根本的主要表现为公路路基的冻胀和翻浆~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和高温软化为公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必须考虑到的主要自然气候因素湿度主要表现为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对关系不同区域内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降雨量最终导致不同的湿度不同的湿度对公路的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公路的施工养护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温度线指标<全年均温-2C等值线;一月份0C等值线;>25C的积温线)~潮湿系数<2)公路地形~地貌单项区划地形~地貌是影响公路建设的基本自然因素其主要的影响是对路网布局规划~公路等级~路线设计的直接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到路基~路面~桥涵等结构物的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等方面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3)公路地质灾害单项区划公路区划中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公路将要通过的区域已存在的和由于公路建设所人为诱发引起的地12005年第1期赵迁乔宋夫才: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壳变形\位移及地表物质运动所产生的对公路建设和运营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O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灾害发生的频率(结合地质灾害预警机制)O例如可以分区为:滑坡多发区\泥石流多发区\雪崩多发区\地裂多发区\地震多发区\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多发区等O(4)公路水文单项区划O我国降雨量在地域\季节上分布不均9年际变化大9以及受地形\土壤\植被等影响9使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大O地表径流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流分布对公路选线的影响;河流的汇水对公路水毁的影响O地下水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地下水的蕴藏量对公路建设施工及养护的方便性的影响O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河网的密度\径流量\最大洪峰流量\地下水位O(5)公路病害单项区划(结合已建公路的具体病害)O公路病害主要指在公路建设完成以后9在运营的过程中9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9路基\路面所出现的各种养护条件下的影响营运的问题O如:路基水毁\路面水损害等O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病害类型\程度等级O(6)公路土质单项区划O土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路基填筑过程中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工程的造价O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不同的土质类型O例如可以分区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沙漠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冻土地区\软土区等O(7)公路生态环境单项区划O对公路生态环境进行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力求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达到相互的协调O相应的区划指标(公路实用性指标)的选取:环境的容许度O例如可以分区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可恢复区\生态稳定区\生态频危区O3-3-3关于三级区划的区划方案研究三级区划可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对二级区划进一步地完善及对二级区划进行小范围的叠加汇总O4结论(1)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同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大体上是相差不大的9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O(Z)考虑到公路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来愈严重9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9新的自然区划的一级区划的指标选取中加入了环境因子9以完善一级区划的全面性和现实性O(s)新区划的二级区划比原有二级区划详细\全面且实用性强O二级区划建议以:二级气候区划;@地形\地貌区划;地质灾害区划;G水文区划;公路病害区划(结合已建公路的具体病害);@土质区划;生态环境区划等单项9区划为分项O在此基础上9对每一块进行详细的全面区划9并得出区划图9做以详细的应用性的说明O公路自然区划二级区划是在这几项公路区划的基础上的概括\叠加和综述O参考文献:[1]耿大定9陈传康9等-论中国公路自然区划[J].地理学报919789(9).[Z]李斌.关于划分道路气候区的几个问题[J].工程建设9 19579(5).[s]JTJ OOs 869公路自然区划标准[S].[4]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91996.[5]JTJ O14 97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6]傅博节.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9Z OOO9(1).81公路Z OO5年第1期文章编号:0451-071Z Z004)11-0019-05中图分类号:TP Z73.5文献标识码:B 京津塘高速公路共用交通信息平台技术董平如9舒志强9陈海韵9王浩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7 )摘要:高速公路正在从建设阶段向管理阶段转变9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9交通管理业务与数据源越来越多9另外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集成了众多厂商的硬件设备这些对业务之间的互通数据之间的共享设备之间的共存等都提出很多难题建立共用交通信息平台是实现系统信息集成的重要手段9它的建立不仅能为各类信息的整合提供技术依托9同时也将为各相关子系统提供引导接入策略和信息共享服务本文着重介绍了共用信息平台技术在京津塘高速公路管理交通监控系统TC )中的应用关键字:共用信息平台;信息融合;京津塘高速公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正在从建设阶段向管理阶段转变9随着交通量的逐渐增加9高速公路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交通管理业务越来越多9数据源也越来越丰富9众多厂商的设备集成在系统中这些对业务之间的互通数据之间的共享设备之间的共存等都提出很多难题因此9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9以及基于平台技术的交通控制管理功能的实现成为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 )在很大程度上是各子系统的整合9因而如何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传输也成为实现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核心和关键而共用信息平台作为实现系统信息集成的重要手段9它的建立不但能为各类信息的整合提供技术依托9同时也将为各相关子系统提供引导接入策略和信息共享服务共用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9为收稿日期:Z004-09-06Discussion About Principle9Method and Index Systemof Natural Zoning f or HighwaysZHAo Gian-giao9SoNG f u-caiKey laboratory of pecial Area~ighway engineering9 ini S try of e du cation9Chang an U ni V er S ity9X i an7100649China)Abstract:The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S i S the o u tco m e that S t ud ie S the infl u ence of nat u ral en V iron m ent to the highway con S tr u ction an d the re Su lt that a d apt S the highway con S tr u ction to nat u ral en V iron m ent.At the S a m e ti m e the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m ay pro V i d e the S cientific ba S i S for the highway con S tr u ction an d en V iron m ent ecology protection.O n the ba S i S of the re gu e S t of highway con S tr u ction to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S an d the analy S i S of a d aptability of the for m er nat u ral Z onng for highway S9the principle9m etho d an d in d e x S y S te m of a new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S are approache d in the paper.I n the en d S o m e concl uS ion S are achie V e d that the principle9m etho d of the new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S are S i m ilar a S the tan d ar d of Cli m atic Z oning for~ighway19 6);the in d e x e S of the fir S t an d S econ d cla SS e S of the new 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 S ha V e pai d m ore attention to their practicability an d application.K ey words:highway con S tr u ction;nat u ral Z oning for highway;a d aptability;principle;m etho d; in d e x S y S te m公路Z005年1月第1期~IG~W A Y J an.Z005N o.1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作者:赵迁乔, 宋夫才, ZHAO Qian-qiao, SONG Fu-cai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710064刊名:公路英文刊名:HIGHWAY年,卷(期):2005(1)被引用次数:11次1.耿大定.陈传康论中国公路自然区划[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78(09)2.李斌关于划分道路气候区的几个问题 1957(05)3.JTJ003-19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19874.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路基 19965.JTJ014-19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9976.傅博节中国生态区划方案[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0(01)1.刘凯.魏朝辉.凌天清.Liu Kai.Wei Zhaohui.Ling Tianqing公路三级自然区划新框架体系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公路交通技术2007(2)2.赵辉.粱乃兴.ZHAO Hui.LIANG Nai-xing公路自然区划方法探讨[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4)3.李超.孙衍波.Li Chao.Sun Yanbo公路自然区划综合区划指标分析模型影响系数确定方法[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6)4.刘霖.唐俊虎基于外部视角的危机预警管理系统构建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8)5.呼俏伶建立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原则探析[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08(8)6.赵迁乔.宋夫才.ZHAO Qianqiao.SONG Fucai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7.王彩霞.马兆有.冯德成.栾海.WANG Cai-xia.MA Zhao-you.FENG De-cheng.LUAN Hai东部温润季冻区公路三级自然区划方法[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2)8.张碧琴.田茂杰.叶亚丽.李江华.ZHANG Bi-qin.TIAN Mao-jie.YE Ya-li.LI Jiang-hua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划分原则和方法[期刊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5)9.黄述芳.刘增军.赵琴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初探[会议论文]-200710.张碧琴.李霞.李江华.田茂.ZHANG Bi-qin.LI Xia.LI Jiang-hua.TIAN Mao新疆公路三级区划中环境参数的提出[期刊论文]-公路2005(5)1.赵丽.焦伟赟.李斌基于MAPGIS的高速公路与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叠加系统在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层面的应用[期刊论文]-交通标准化 2009(2)2.马明国.管频.李志强.张小荣基于遥感与GIS的甘肃省公路工程困难指数计算[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2007(2)3.房建宏青海省道路气候区划研究[期刊论文]-路基工程 2012(4)4.王保成.刘凯.李波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建设与公路自然区划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交通标准化 2008(6)5.马明国.张小荣GIS在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3)6.宗德风平原区高速公路合理降低路堤填筑高度的探讨[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8)7.付清华.李志强.张小荣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区指标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路基工程 2011(5)8.马保成.李家春.田伟平中国岩土分异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期刊论文]-公路 2008(3)9.廖军.陆阳.王方超公路复杂边坡设计期类比指标及其合理性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4)10.姚永锋陕西省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gl200501003.aspx。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大气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和日周期变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大气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和日周期变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路面结构内温度随深度的分布状况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分析方法:
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可通过在外部和内
部影响因素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来预估。
这种方法有两类,即统计方法和理论方法。
◆统计方法(公式)
T max =a+bT a·max +cQ
◆理论方法
采用有限元技术进行分析与计算 热传导理论分析法
节尾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
导作用的原则
1、公路区划依据的意义-目的和意义
2、公路区划依据的原则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3、一级区划指标
◆1、全年均温-2℃等值线。
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它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2、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
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3、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4、二级区划指标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
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
二级区的划因区而异,将一级区划指标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分为六个等级,主要指标是潮湿系数K 。
◆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如雨季、冰冻深度)地
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级:
✓一级区划按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及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
考虑冰冻、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分为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等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过湿、
中湿、润湿、润干、中干和过干等六个等级,结合各区地理、气候特征等因素进行二级区和二级副区的划分;
✓三级区划则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
5、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5、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建设关系密切
路基路面与地势地貌、地质、水文、水热及土质等不同区划
特征紧密相关
各区划有各自不同的设计注意点
6、区划与路基路面设计的相关性
节尾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小组讨论
◆路基路面结构与温度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
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温度的关系,请结合不同路面的破坏特征,介绍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
◆公路是一种线状构造物,沿线环境和地质变化复杂,
请通过选择一条典型道路(如312 国道上海-霍尔果斯、104 国道北京-福州)介绍沿线特点,说明公路自然区划的意义和必要性。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1、路基路面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路基路面的功能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3、路基结构承载能力包含哪两个方面?各反映结构的哪些特征?与路面的病害有何关联?
4、为什么要对路基进行特别重视?其稳定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
5、路面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何进行分层?
6、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有何特点?如何选择路面结构类型?
7、路基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路基路面结构十分重视温度的影响?
8、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是什么?各自然区划的道路设计应注重的特点有何差别?
练习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