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这里的―帝国‖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领土广大,由多种族多民族构成,是区域内最高 政权。这个榜单将根据影响力、持续时间和帝国本身的强大程度进行选取,您或许会对榜单中的一两位有不同意见。 此外,这个榜单的一个条件上是所谓的―帝国‖必须被一位皇帝或国王统治过,因而如美 国和苏联这样的现代帝国将被排除在外。而进榜的帝国将大致按照影响力和国家体积进行排序。中国有两个朝代入选: 奥斯曼帝国 10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十六到十七世纪)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西亚和北非的 大块领土。奥斯曼帝国有十九省,并不计其数的诸侯国,其中一些在后期被吞并进了帝国, 剩余的则在几个世纪间一直维持着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奥斯曼帝国雄踞东西方交流中枢长达六个世纪。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在苏莱曼大帝时期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大片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堪称是东罗马帝 国的伊斯兰继承者。 9 Umayyad Caliphate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是四个哈里发王国中的第二个,在默罕默德死后建立。王国由倭马亚王朝统治,这个名字来自王朝第一位哈里发的曾祖父倭马亚·伊本·阿拜德·夏姆斯。虽然倭马亚家族最早来自麦加,王朝却以大马士革为首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自建立以来,这个国家最后变成了一个占地500 万平方英里的巨大王国,这样的领土 面积不仅是前无来者,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五大疆土连贯的的帝国。

倭马亚是历史上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自穆罕默德起到1924 年,先后出现了数个哈里发王国,而最后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8 Persian Empire or Achaemenid Empire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巴比伦尼亚在罗马之前,这些全都属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当年基本统一了全中亚,帝国由不同的文化、王国、帝国和部落组成。 它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约有领土八百万平方千米。帝国由居鲁士大帝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7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帝统自古罗马一系承袭而来,因而拜占庭也可被称作罗马帝国,或是罗马尼亚。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虽然也遭遇过挫折,丢失过领土,但它当时仍是欧洲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从罗马与波斯、拜占庭与阿拉伯的两场战争中就可见一斑。

世界历史时间顺序

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形成。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在我国的云南元谋县。 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北京人,在我国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人,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元前3500年:古代埃及奴隶制小国出现。 公元前3500年:古代西亚(巴比伦)出现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创造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产生(古代希腊)。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君。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控制希腊,其后亚历山大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公元前5世纪:波斯三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建立佛教。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发动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1世纪:巴勒斯坦传说中的耶稣创立基督教。 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08年: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魏亡。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 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420年:南北朝形成。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查理在位时达到全盛。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大一统性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大一统性 作者:钱凯胡嘉鸣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 摘要:明代是我国手工业最为活跃的时期,经济上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科技文化上“西学东渐”,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本书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之大成,对我国古代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而其中所记载的技术处处都体现着大一统性。 关键词: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大一统性; 一、宋应星的生平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奉新县北乡人。宋应星出生在一个逐渐衰败的官宦家庭,虽然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但宋应星依旧受到了良好的传统儒学教育。在学习期间,专注于“十三经传”,对于“古文自周秦、汉唐及龙门、《左传》、《国语》,下至诸子百家,靡不淹贯,又能排宕渊邃以出之。”并且在这一时期,宋应星深入学习了“关闽濂洛书”即张载、周敦颐等的理学,并且对书中的内容“无不抉其精液脉络之所存”,这就使得宋应星对传统儒家理学思想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涉猎,其中宋儒理学家的实学思想为往后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思想基础。 宋应星学有所成后,希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在参加科举期间,宋应星途径江苏、安徽、河北等多个省份对沿途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作了细致的考察,并对一些机械器具以及匠人的手艺作画,这些都为之后创作《天工开物》作了准备。崇祯十年,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的创作,并在好友涂绍煃的帮助下刊刻出版④。崇祯十一年,宋应星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两年后辞官回归故里。崇祯十六年,镇压红巾军起义,后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但不久挂冠归里。明朝灭亡入清后,宋应星拒不出仕,遂避世隐居直至去世。 宋应星长期出任帝国官吏,在任期间还镇压起义军,说明其维护帝国统治的意愿根深蒂固,加上其将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因此他的言行都会体现为帝国大一统服务的思想,其所写的《天工开物》也体现着大一统性。 二、宋应星的大一统思想在《天工开物》中的体现 《天工开物》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来编纂的。粮食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是税收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得以运转的保障,而宋应星能够深刻意识到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家的书斋命名为“家食之问堂”。一方面宋应星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影响,例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写到“食为政首”可见重视粮食的传统由来已久,另一方面是受传统的“重农抑

中共成立以来出现几次历史性转折的时间

中共成立以来出现几次历史性转折的时间、地点、主要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和对中共以后的影响和意义 八七会议(1927年):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遵义会议(1935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在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指挥小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及时地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经济建设上要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要保障几亿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要健全党规党法和民主集中制。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但不等同于“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参考答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 王朝。 2.拓展疆域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世袭制和皇位继承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 中央政府。 考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

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 (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 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 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 (1) (2) ”的表现。 材料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答案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员有职分、等级、俸禄,不再是世卿世禄。 1.秦朝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课时 教案

第二课时:拜占庭与俄罗斯 【教学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参照课本,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 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基本史实。感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2.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 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观察《拜占庭帝国图》,了解帝国发展基本历程,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 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帝国兴衰的原因、启示(保守与创新);识记《查士丁尼法典》的构成与重要地位。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4.小组讨论,就“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制作年表,并科学 评价伊凡四世政治举措(特别是特辖领地制)在其中的作用,增强自身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欧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特征(封君封臣与庄园制度); 2.基督教会与城市在中世纪的地位与王权的相互关系; 3.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帝国伊凡四世的政治举措 (二)教学难点 1.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于欧洲封建王权促进与阻碍的双重作用。 2.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建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教学策略与方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演示法 2.学法: 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记忆法、练习法 3.教具: 黑板、多媒体、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啊,老师想给大家观看一组图片。[PPT展示]: 老师:这是上个月杜嘉班纳堪称“视觉盛宴”的时装展示,金色刺绣配上马赛克的宗教图案,这种风格源于哪里呢?事实上就来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大帝国---拜占庭,这是一个怎样的帝国、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多少痕迹?以至于时至今日依旧被视为一种“时尚”。今天,就让我们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走进拜占庭帝国、找寻历史足迹。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时事、迎合学生兴趣,以“时装秀”吸引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拜占庭帝国的学习。 一、拜占庭帝国游记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

课时提升作业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解析】选B。秦朝统一后,认识到周朝的分封制存在着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弊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长官不再世袭,改由中央任命,逐渐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官僚制度,故B正确。 【加固训练】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 A.“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来看,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说的是秦朝的统一。A“上(尚)农除末”说的是重农抑商。B说的是重刑法。C说的是统一并实行郡县制。D是批评秦的暴政,故只有C符合题意。 2.《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对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修建之初所起到的作用是 ( ) A.有助于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推动了“扬一益二”现象的出现 C.印证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沟通了珠江和长江水系的交通运输

【解析】选A。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一事,开发西南,增强秦国实力,推动秦大一统,故A正确。 3.(2015·银川模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柳宗元对秦代实行郡县制大加赞赏,认为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这主要是因为在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皇帝和地方官员共同治理天下,即所谓的“公天下”,故D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4.(2016·眉山模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封国制 D.行省制 【解析】选B。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世袭政权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皇帝制度核心之一就是皇位世袭,不属于官僚政治,故A错误;郡县制下的官员是由任命和选拔方式充任的,故B正确;封国制本质是世袭,故C错误;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目“取代……标志”的意思,故D错误。 5.(2016·白银模拟)《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选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符合“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A 正确,B错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C错误。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不符合材料信息,D错误。 6.《全球通史》: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 )

古代东西方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古代东西方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中文摘要:古代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同时推动着社会制度、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不一样的东西方文化都对人类做出了贡献。 关键字:东西方、文化、发展、推动 1、古代东西方文化特点 1.1、古代东方文化特点 东方文化是指世界东方即整个亚洲和非洲北部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它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三大文化体系各有特点,差异也很大,但也有一些属于共性的特点:第一,怀旧情感浓重。东方人的思维特别重视承续性,先人如何说,祖宗如何说,是东方人普遍比较重视的。古代东方先民直观思维的遗风,很容易使人们把远古初民与想象中的神明连结到一起,并加以理想的描绘,涂上一层神圣、贤明的光圈。第二,注重神(天)人合一,物我相混。由这种天人合一、物我相混的思维定式而形成一种模糊的世界观,它有利的一面是为人类认识的发展准备了宏深的条件,表现出人类灵性的一种自然状态,容易产生由人及物,由爱人到爱物的激情,有利于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不利的一面则是往往限制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不容易激发出科学技术的发明。第三,神秘主义色彩浓郁。这种神秘主义贯穿在东方人对神人之际、天人之际、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它通过非常规的认识途径来昭示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提示人生真谛,它们对于直观和体悟的过分强调,往往使人们从感觉出发而最终又摆脱感觉经验。尽管这样,神秘主义还是从负面反衬出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信心和理想,而且,只要社会尚未达到理想的美好境界,人类受到社会变化的压力,自然有一种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获取理想的补偿。第四,重感悟而轻理性。在宗教气氛非常浓郁的东方世界,流行着创世说、启示真理说、灵魂不死说等非理性主义产物,是通过直观、内省、神秘主义的个人体验而获得的一种认识。 1.2、古代西方文化特点 1.2.1、民主与法制精神 古希腊人所创设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典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成就之一。而雅典的的民主政治制度则是其中的楷模。在雅典,公民民主制达到了极致。一切官职均由选举和抽签产生,权力的世袭、垄断和特权制得以废除。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和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古代世界发展最充分、最完备、最典型的民主形式。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健全的法制,而法制则会保证民主政治得以顺利实施。希罗多德早就体会到了其真义。他借别人之口宣传民主政治的首要优点在于“它的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演讲中更具体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他讲道:“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公私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罗马共和时代也曾实行过民主政治,虽然日后的罗马走向了帝制的道路,但民主体制和民主思想的影响却一直贯穿其中。在帝国时代,帝国范围内罗马公民权的扩大和统一,以及遍及帝国境内的自治城市的繁荣不仅使民主政治得以延续,而且还对古典传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正如论者所言:“古典文化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法学。古代罗马的法学十分发达,公元前450年,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中制定了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末期,《十二铜表法》逐渐被新的原则所取代。这些新条例和新原则有各种来源,有的是因为习惯的改变,有的来自斯多噶教义,有的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屋大维时期曾赋予一些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特权。公元1世纪时法学家们开始著书立说,当时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盛行。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出现了五位著名的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若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撰了《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包括了3世纪末4世纪初的法律。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包括了4世纪以后的皇帝敕令。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期,根据前述基础,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 (2)文学。早期文学创作多是民间歌谣,流传下来的较少。公元前3世纪出现真正的文学作品,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繁荣,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著名悲剧作家是阿克齐乌斯,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罗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渐兴起,开创者是加图。屋大维时期是罗马文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维吉尔早期写成的田园诗被称为牧歌,其中流露着对意大利田园风光的深切感情。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颂扬了罗马,前6卷叙述了埃涅阿斯率领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后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罗马的创业经过。主题思想是强调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的伟大。贺拉西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颂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颂罗马人的传统精神,或者颂扬奥古斯都的“功业”。奥维德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早期写成的3卷《爱情诗》,是描写他与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恋爱故事。奥维德的精心杰作是《变形记》,重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从宇宙开始创造起,到恺撒最后变成神,情节充满了欢乐与幻想。公元前8年,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凉的岁月里,他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史学。古罗马最早的历史作品是《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第一位罗马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图,著有《创始记》。公元2世纪时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的征服,现存前5卷,其他仅有残片。共和时代末期历史学家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那阴谋》和《朱古达战争》,记录了共和后期罗马的重要史实。帝国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罗马的农业科学也比较发达。共和时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图和瓦罗,分别著有《论农业》。公元1世纪时出现农业科学家科鲁麦拉,代表著作也称《论农业》。地理学方面,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前1世纪时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地理学》,总结了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天文学方面,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有《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地心说,其谬说后来为教会所利用,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医学方面,提比略时代塞尔苏斯著有一部医学论著,但仅有残片保留。

王朝的盛衰周期

王朝的盛衰周期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一种周期。历史学家眼中也有一种周期,他们认为朝代由盛转衰是一定的,幵国时必定兴盛太平,而这个朝代将要结束时,一定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两个观念中所说的周期”,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规律,却正好描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将其当做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它是如何逐渐失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至于不能面对困难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先说分合观念。中国是很庞大的地区,各个地理区域天然条件不一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必须是各个区域之间能够互补而无冲突。朝代刚兴盛的时候,通常是大乱以后,一个新的秩序出现了,各个地区可以重新调节,彼此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各地区之间协调与重新分配资源,也正是一个新政权的重要任务。建立一些新的交通网和新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要把若干互相冲突的地区,重新放在一个系统之内,这个调节的过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说,汉代分裂以后,要到唐代才重新建构起一个南北之间相互协调的新秩序。汉代是东西方向的结合,物产和人力资源都是靠横向的几条大路和纵向的分支路线,将帝国结合为一个整体。汉代崩溃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南北分裂,各走各的发展路线。中间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其实南北的物产和人口配置都已经不一样了,隋唐之间建立的大运河,就是重新结合南北的一个新的配套设施。 各区的核心与边陲的关系,也因为新的资源分配而有所不同。秦汉的核心,是在于关中和中原的配合,隋唐也是如此。但是在宋以后,核心实际上在逐渐南移。北宋虽然中央政府在北方,但财富和资源都已经移向南方,甚至于南方人才也逐渐多了。这个南移的趋向延续不断。南宋时代疆域只有北宋的一半,但国家的财力不但并未减少,反而比北宋时候更好些。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到了明代,南北的差异更为显著。政府保持南北两直隶作为中央直辖的领土,在这南北两个直隶之内,不分封任何亲王。但实际上,北直隶是北京的外围,大量的军队驻屯在这些地区,南直隶却是财富的所在经过大运河往北方运粮食,是北京建都后主要的粮食供应方式,明清两代都如此。至慵代晚期,沿海地区,如华南和东南,都是支持国家的主要资源所在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取决于中央政府能不能有效地掌握各主要地区的资源。 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否合理 再说盛衰周期。朝代刚起来的时候,似乎满地都是人才;朝代结束的时候,人才都不见了。这并不是说天地生才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分布,而是有才之士能不能被吸收到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中,以维持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国历代的王朝都是帝国制度,而且中央集权的趋向一朝比一朝严重。也就是说,统治阶层是一个密封的集团。在幵国之初,功臣将相来自各方,成分是多元而复杂的,这些人才聚在一起,又经过打天下的历练,都是富有经验的人物,他们的合作确实可以形成一个很强的团队。一代、两代过下去,功臣子弟成了纨绔,只知享乐,不会办事。皇室集团本身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团体,再加上逐渐有了皇权传嫡子的规矩,这个可以从中选择领导的人才库,就非常狭小了。皇权本身是不容挑战的,于是,依附在皇权四周的权贵,包括宦官和宠臣,代表皇权统治整个庞大的国家。这个团体延续日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一)文综历史试卷

葫芦岛市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周考 文科综合历史测试(一) 24.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25.《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26.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 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 27.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 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限制商业活动 B.加强商业监管 C.抑制商业兼并 D.鼓励商人竞争 2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29.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

帝国的传播

《帝国与传播》有感 终于把帝国与传播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是我第一想法,有点如释重负。一开始从那么多书目中挑中他有两个原因,一是介绍中说这本书开启一个新的传播学派,即媒介决定论;二是对书中为什么把埃及希腊等称作帝国感到疑惑,对我而言,英美等才算得上帝国。 结果刚看了几段就觉得真的晦涩难懂,里面有大量的复杂的人名地名,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能理解。麦克卢汉曾说伊尼斯“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浓缩的专论。他的每一页都包含了一个小小的藏书室,常常还包含一个参考书库。”或许正是由于我的专业知识不够,对传播了解不深入,才会看不懂吧。 循着译者何道宽的序言,我终于慢慢整理出一点点思路。 首先,伊尼斯所说的帝国不是我所理解的帝国,他笔下的帝国是有两种类型,政治帝国和宗教帝国;而传播,则是指媒介的发轫、流布、变异、互动、特质、偏向。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空间问题,空间问题既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也要认识到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既是朝代问题和人生寿限问题,也是宗教问题。”(《帝国与传播》19页)因此这本书就是他根据这两个方面——时间传承和空间控制来论述各个帝国及其传播。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反映了媒介对文明的重要意义。 其次,伊尼斯是以媒介作为文明的分期的,分成埃及文明(莎草纸和圣书文字),希腊—罗马文明(拼音字母),中世纪时期(羊皮纸和抄本),中国纸笔时期,印刷术初期,启蒙时期(报纸的诞生),机

器印刷时期(印刷机,铸字机,铅板,机制纸),电影时期,广播时期。更简单的说就是把西方历史分为文字和印刷两个时期。 整本书里一直体现着媒介决定论的观点:媒介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深重的影响。伊尼斯也曾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传播的偏向》34页)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历史上两种曾经兴盛的帝国文明不同的道路,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传播媒介的倚重不同造成的,即传播介质(倚重时间的媒介、倚重空间的媒介)影响了文明的兴衰。像倚重时间的媒介比如古代的石刻、泥版文书羊皮纸抄本笨重不便捷,但它们耐久,有利于文化传承和非集中化,却不利于建立庞大的帝国;倚重空间的媒介比如拼音文字和莎草纸,它们便捷效率高,虽难以保存却有利于集中化和帝国在空间上的扩张。 古老的埃及文明,最初的圣书文字以石头作为载体,按照伊尼斯的理论这是一种绝对倚重时间的媒体,带来的是宗教国家。后来莎草纸这个媒介的发明出现,给特权阶级带来冲击:知识垄断被打破,普通的阶层也可以通过提高文化水平来享有特权。就这样最终古埃及在石头(时间偏向)和莎草纸(空间偏向)两种媒介的争斗中,被外来民族征服了。 同样,两河流域,原以泥版(时间偏向)为媒介基础的国家引进了莎草纸(空间偏向),促使字母表兴起,“灵活的字母表促进了语言的定型,有利于小城市和小国的发展,而不是有利于帝国”(帝国与传播37页),因此由于没有解决好宗教和字母表的影响,使得亚述帝

中国文化史

导论 一、释“中国” 1“中”飘扬的旗帜,又引义为空间上的中央。“国”原指城邑。“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京都)(中国,京师也) 2中国有多种引申,一如诸夏列邦,二如国境之内,三如中等之国,四如中央之国。 3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谓“文物之国”。 4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元朝。 二、释“中华民族” 1从时序划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2其核心单字“族”,原义“矢锋”(箭头),引申为众。 3“中华”是“中国”与“华夏”的复合词之简称,较早出现于华夷混融的魏晋南北朝。 4由“民族”和“中华”组成复合词,出于晚清。 5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其誓词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是对朱元璋讨元檄文口号的袭用。 三、释“文化”“文明” 1“文”原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指二物相接。“文”与“化”的配合使用,首见于《易●贲卦》的《象传》 2“文化”构成整词,始于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的《说苑●指武》。总之,作为整词的“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合称。 3“文化”获得现代义,是在日本人以此词对译西洋术语的过程中开始的。 4文明: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尤其是对火的利用)引申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5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有三:文字发明与使用,金属工具发明与使用,城市出现。 6文化作为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开端于近代欧洲。7文化的本质内蕴是自然的人化。 8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包括这四种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精神文化是狭义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1地理环境 2经济土壤。延绵久远的中国文化大体植根于农耕与游牧这样两种经济生活的土壤之中。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线为界,中国约略分为湿润的东南和干寒的西北两大区域。西极大漠的万里长城,大体上与这条年降水量400毫米线重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边界线。 3社会结构 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 第一,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单系世系原则。 第二,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组织――家族长盛不衰。 第三,族权与政权结合 4国际条件 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世界史上的主要帝国

世界史上的主要帝国 专题简介 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帝国主要有:波斯帝国、亚述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历史上的帝国列表 这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广义帝国”,而非局限于狭义帝国(君主必须为皇帝或国号为帝国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A 帝国起源首都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备注 阿拔斯帝国今伊拉克巴格达750年1258年另见倭马亚帝国 阿契美尼德帝国今伊朗安山前650年前330年另见波斯帝国 阿卡德帝国苏美尔阿卡德前2350年前2150年 阿尔摩哈德帝国摩洛哥马拉喀什、之后迁都至西班牙塞维利亚1147年1262年另见穆拉比特王朝 穆拉比特帝国摩洛哥马拉喀什1073年1147年另见阿尔摩哈德王朝 美利坚合众国 (详见美利坚帝国)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不是一个法律上的帝国。它涉及到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亚述帝国美索不达米亚(两河平原)亚述城,后迁都尼尼微前1920年前609年确切来说它起源于底格里斯河上游 雅典帝国古希腊提洛岛前477年前431年也被称为提洛联盟。它是古希腊诸城邦的联盟。 奥地利帝国今奥地利维也纳1804年1867年继承神圣罗马帝国 奥匈帝国中欧维也纳1867年1918年继承奥地利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中美洲特诺奇提特兰1375年1521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即建立在特诺奇提特兰城的遗址上。 亚美尼亚王国今亚美尼亚Tigranakert 前95年前60年Tigranes was named as the king of kings. B 帝国起源首都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备注 巴比伦帝国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平原)巴比伦前1900年前1600年另见新巴比伦帝国。 比利时殖民帝国比利时布鲁塞尔1901年1962年其海外领土为“殖民地”。 巴西帝国巴西里约热内卢1822年1889年于拿破仑占领葡萄牙后,流亡巴西的葡萄牙王室所建 大英帝国不列颠伦敦1583年- 她的兴起与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有关,以及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土。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完美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西岗34中王艺坚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1、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仍避免了不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代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的国家的建立,回忆他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秦人”同“汉人”和“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秦的灭亡给后世提供了借鉴。 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三者之间的发展线索是秦的统一、灭亡、西汉的建立。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是重点。为什么能兼并六国是难点。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很重要,本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时期一统天的局面,本课是封建社会统一时期的开始,所以地位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距离学生遥远,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此时期的成语故事或编演课本剧《长平之战》,学生在课前就对这一时期有简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对本课内容感到陌生,让学生讲故事,演义历史会让学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学习时能自然而然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学生在演义的时候能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在课前早就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有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这些知识已具备,也具备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了加工处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他们准备成语故事及课本剧能够完成。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学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看图掌握统一的过程,让学生有处理资料、分析、归纳、概括、识图,掌握直观记忆法,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唯物看待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会用历史为现实服务。 知识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揭竿而起”、“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世界近代史部分时间明细表

世界近代史部分时间明细表 1.文艺复兴-----14—16世纪 2.新航路开辟(迪亚士—1487—1488年哥伦布---1492年达伽马 ---1497—1498年麦哲伦---1519—1522年)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0年 4.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1649年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转折点-----1645年6月(纳西比战役) 6.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 7.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时间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8.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9.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的时间-----1776年7月4日 10.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11.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12.美国制定宪法的时间-----1787年(三权分立) 1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1789年7月14日(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 监狱) 1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时间-----1792年(废除了君主制度) 15.罗伯斯庇尔被推上短头台-----1794年7月 16.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间-----1799年底 17.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时间-----1804年 18.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1812年 19.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中期(英国先开始18世纪60年代) 20.瓦特改良蒸汽机在纺织部门使用-----1785年 21.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利用蒸汽机) 22.工业革命完成时间-----1840年 23.英国宪章运动-----1836至1848年间 24.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间-----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 25.巴黎公社运动开始时间------1871年3月(五月流血周—1871年5.21至28日) 26.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间-----1861年 27.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9月(扭转战局) 28.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间-----1865年(北方胜利) 29.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0.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明治天皇) 3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电气时代)(爱迪生研制碳丝 灯泡—1879年卡尔本次发明汽车—1885年,内燃机莱特兄弟试制飞机成功—1903年12月)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间-----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1961年 34.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1917年 3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间-----1918年11月 36.思想启蒙运动----18世纪 37.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1859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0世 纪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时间-----180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