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合集
- 格式:doc
- 大小:22.72 KB
- 文档页数: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起源及其基本问题。
2.理解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的,建立健康的人生观。
3.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哲学的起源及其基本问题。
难点:理解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的。
【教学方法】授课法、示范法、讨论法、反思法【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一、导入“哲学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引导同学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
二、哲学的起源教师介绍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哲学从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到政治哲学的发展演变。
鼓励同学了解哲学思想的多元性和普遍性。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真理?──关于真理论的问题。
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哲学思潮对真理的认识和观点,并引导同学探讨“什么是真理?”这一基本哲学问题。
同时,引导同学举例说明不同领域中对真理的认识和实践。
2.什么是存在?──关于存在论的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思考人作为一种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及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伦理道德?──关于伦理学的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思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原则、规范,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体的道德素养。
4.什么是政治?──关于政治哲学的问题。
教师阐释政治的本质和作用,引导同学了解政治与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的关联和互动。
四、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的教师引导同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的,包括对爱情、友谊、功利、幸福、人生信仰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五、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同学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看法,引导同学跨文化、跨语言地交流,拓展思维。
六、总结反思教师帮助同学梳理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培养对哲学思维和问题的敏感度,反思自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德育:通过分析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智育: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明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重点难点)3、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4、通过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新课学习】【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12,思考: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一】:到底什么在动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
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
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对话的?总结: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思维)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存在)(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总结: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二】哲学故事: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总结: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总结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是材料二:心外无物耶和华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以后,材料四: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五: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材料六: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层级合作探究一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
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
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PPT展示合作探究二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老师归纳点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上拓展应用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12《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第三层级课内巩固布置学生完成P12~P13《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第四层级课堂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13《思维导图构建》,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构建》,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PPT展示板书设计课后巩固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5~P6。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意识和物质替换)问: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呢?(虽然意识和物质的概念在以后才能学到,不过我觉得应该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意识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比如:观点、理论、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
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板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我们表述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大家是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谁为“第一性”?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
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疑。
)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过渡: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1的材料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并思考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环节二:新知探究故事: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哲学的基本问题: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小结: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唯物主义: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故事: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公元前370-前310)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我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啊,你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们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这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小结: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高二政治《哲学基本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2.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分析和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
4.讨论和辩析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观点。
教学内容1.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特点–哲学的东方起源和发展–响应社会变革的现代哲学2.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材料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哲学基本问题对人类认识提出的挑战–哲学基本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指导作用4.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观点–对认识问题的不同观点–对存在问题的不同观点–对价值问题的不同观点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分享一段引人入胜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包括古希腊哲学和东方哲学。
–介绍现代哲学的发展和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3.问题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总结出关键点。
–学生展示并互相讨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4.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辩析。
5.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讨论,总结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观点。
–强调哲学基本问题对于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进行评价。
2.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小组展示的表现给予评价。
3.建立学生的思辨意识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评价指标。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哲学著作或文献,进一步了解哲学的发展和不同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哲学讨论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哲学竞赛或活动,提升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哲学基本问题》教案的一个简要提纲。
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观看图片《仁者心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是风动幡动引起了仁者心动,还是仁者心动引起了风动幡动?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时,通过趣味视频导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化抽象为具体,设置问题:是先有猫呢,还是先有人脑中猫的形象呢??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引出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在哲学上,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强调存在第一性,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就是唯物主义),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强调思维第一性,主观的思维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物质起决定作用,就是唯心主义),并通过对比让学生体味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并通过古今一些人物的言论进行探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阳明先生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我心。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然后带着这一标准回到《坛经》中的故事中去,分析对风动幡动、仁者心动谁先谁后的不同理解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呼应课堂导入中利用《坛经》小故事的设疑。
创设问题情境: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的肚子是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饿的感觉,那么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我们先有饿得感觉我们的肚子才空空的呢?接着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会有饿的感觉了吗?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解释: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合集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面是小编Wi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课前探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合集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面是小编Wi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课前探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导入新课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
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情景营造:课堂探究1。
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结构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师生互动(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课堂设问:请同学阅读P9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
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点拨: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
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
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设问: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提示: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
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
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举例: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盘的小玩意儿。
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
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MP3、MD,他们的脑种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从这里看,应该是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设问: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展示】庄公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
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
《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哲学观点】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
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
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
这就是不可知论。
【材料展示】休谟,大卫(Hume,David?1711~1776)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
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坚持“不可知论”的典型是古希腊皮浪的“怀疑论”。
皮浪的“怀疑论”是否定知识,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否认人类认知世界、认知真理的可能性。
他宣称:对事物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也不能作出否定的回答,甚至也不能说出事物是否真实存在。
皮浪说:“我既不能从感觉也不能从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
”“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他主张“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
”这种怀疑论的最高信条和最终目的就是“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皮浪认为,万事万物是不可知的,必须放弃一切认识和判断,对一切事物都不要关心,得过且过,死也好,活也可,一切听其自然。
有一次,皮浪坐船在海上航行,突然遇到大风暴雨,船在风暴中颠簸,随时都可能倾覆,人们惊慌失措,有的痛苦流涕,有的向神灵乞祷,只有皮浪斜倚着船舷若无其事地轻声哼着乐曲。
一个老者询问皮浪为什么如此镇定无畏,皮浪含笑指着船舱里一头正在安安静静吃食物的猪说:“你看,它是多么地平静,它何尝有半点恐惧?”老者不解地说道:“它可是畜生啊!”皮浪仍然微笑着说:“是啊!它是畜生。
可是,此时此刻它的表现不是比我们所谓的人还要冷静得多吗?聪明的人起码应该做到像它这样临危不惧,面对风浪毫不动心才对啊!”皮浪的话使老者点头拈须不语,周围的惊呼哭喊声渐渐平息下去。
风暴过后,人们涌到皮浪身边,七嘴八舌说着赞扬的话,但皮浪却闭着眼睛充耳不闻,一会儿竟打起鼾来了。
提示: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
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情景感悟:通过P10探究二的阅读:◇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感悟到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哲学自身反映的问题也并不高深。
我们平时所处理的问题都包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
这使得我们能够很轻易地“走进哲学”。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点拨: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些同学在新学期非常的发愤,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在他的计划里说到“我在9月31日全天学英语!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二点!”,可谓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