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理论成果1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一直让我敬佩不已,关于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大体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相铺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这个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曲折前行,势不可挡地奔走在历史的大道上。
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耀下,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重重思想枷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科学的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三大基本问题,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制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找到这些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
怎么办?这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一直让我敬佩不已,关于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大体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相铺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这个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曲折前行,势不可挡地奔走在历史的大道上。
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耀下,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重重思想枷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科学的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三大基本问题,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制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找到这些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
怎么办?这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
⑵结果: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都先后失败。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原因:⑴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①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1914年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及主题演进(1)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现代化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根本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主题是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摆脱落后,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但这一主题在中国近现代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即总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形成三大成果,创立了三个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有两个: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进而推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同一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改革和发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一国两制”下统一中国。
一、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主题和毛泽东思想直到l9世纪前期,中国仍陷于封建主义的沼泽地而难于走出,仍然以天朝大国、中央之邦自居。
鸦片战争的结局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惊醒,看到了中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家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之险。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失败证明,中国农民阶级是打破腐朽的皇朝统治和反抗列强侵略的主力军,但它跳不出封建主义旧框架,不可能建立起新的现代社会。
地主阶级中顽固派占绝大多数,是阻碍中国进步的主要力量;其改良派所尝试的自强新政和清末立宪既不能救己,也不能救国。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百日维新,试图救国,但在被封建顽固派镇压之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伟大成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划时代理论成果陈文通作者: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04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其90年的辉煌历程中,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有三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是在关键历史关头提出来的,都是在纠正认识偏差和错误倾向中形成的。
这些理论成果科学地阐明和正确地解决了三个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现阶段社会形态的性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科学方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划时代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理论【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1)04—0005—33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在90年的历程中,虽然道路崎岖不平,经受了很多挫折,教训十分深刻,但在总体上中国是沿着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道路前进的,实现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长期贫弱到初步振兴的巨大变化。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固然有多种因素起作用,但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
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行动的先导和指南。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成果的胜利成功。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我们党的理论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我们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成果主要有三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是在关键的历史关头针对中国的重大实践问题提出来的,都是在纠正原则性的认识偏差和错误倾向中形成的。
20世纪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作者:段寒冰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2年第10期【知识链接】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20世纪初,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实现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武汉三镇的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1921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哲学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基本观点研究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体系研究3.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和谐研究5.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研究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创造活力问题研究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10.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研究1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12.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研究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消费文化观念研究15.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发展问题研究新时期(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价值及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辩证法诸方面前沿问题和重大问题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规律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国别史、断代史研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等。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关于坚持先进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规律问题研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哲学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6.无神论问题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演变历史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宗教功能问题研究,中国无神论史、西方无神论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无神论思想的宣传与教育研究。
17.哲学学科的建设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高二政治必修四一、【教学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二、【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三、【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强调了理论的发展性;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论证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
1 .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毛泽东思想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长期革命具体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的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
一方面,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毛泽东又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然,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这一个理论的集中体现。
(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效率的进⾏学习,为⼤家整理了⾼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政治教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理论成果》,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理论成果。
(1)⽑泽东思想 ⽑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论述,正是因为有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指导才取得了⾰命和建设的胜利。
【相关衔接】P22⽑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2)邓⼩平理论 邓⼩平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的巨⼤成就。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继承和进⼀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这个思想路线,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哲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补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化和民族化。
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命、建设和改⾰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的⾰命、建设和改⾰之路。
本⼟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
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化相结合,运⽤中国⼈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阐述中国⾰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化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化和民族化⽽不断进⾏理论创新的过程。
【注意】(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